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进步,能有效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适应证的扩大,手术年龄不断降低,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脏病均能在婴幼儿期间得到有效的治疗。我院从1996年2月—2001年9月对160例36月以下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体重低于10Kg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结果。本组48例室间隔缺损中,复合畸形32例,复杂畸形14例,全组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43例,均在全麻CPB下纠正畸形。结果 术后并发肺炎13例,肺不张和右胸腔积液各3例,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高压危象各6例,右心功能衰竭5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亡4例,治愈58例(93.5%)。结论 低体重儿常病情重,复合畸形多,术前术后易合并肺部并发症,应加强围术期综合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多水平左向右分流或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复杂畸形及因疾病导致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者均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47例。平均年龄15.3±2.6个月(4~28个月),平均体重8.2±1.3kg(5.0~10.0kg)。结果全组治愈46例,死亡1例,为法洛氏四联症(TOF)术后,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部严重感染。停机拔管后并发肺炎3例,肺不张2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暂时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重度低氧血症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幼儿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围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13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病死率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无后遗症发生.本文重点讨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手术方法,术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治疗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5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结果,探讨其手术时机及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同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4年2月收治的55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病例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VSD)35例,房间隔缺损(ASD)3例,法洛氏网联症(TOF)12例,肺动脉狭窄(PS)2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PAVSD)2例,右室双出口(DORV)1例。术前均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全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Ⅰ期根治术。10Kg以下患儿体外循环应用改良超滤。结果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3.6%。其中1例术后Ⅲ。房室传导阻滞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低心排多脏器衰竭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5h~9d,ICU滞留时间2~11d,所有存活病例均获得随访2月~3年。无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婴幼儿期行先心病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关键是手术时机、适应证的选择及术中的心肌保护、围术期的处理。改良超滤的应用减轻了机体水肿,滤出部分炎性介质.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右胸微创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与正中切口比较优缺点。方法右胸小切口行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56例。取右侧腋后线与第三肋间的交点及腋前线与第六肋间的交点间做弧形切口。在第三或第四肋间进胸,注意显露好主动脉根部、上下腔静脉,上至主动脉与心包反折,下至下腔静脉与心包反折。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操作与胸骨正中切口的操作相同。结果全组治愈。平均总转流时间为50.5±16.2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9±12.00min。术后平均气管插管时间7.13±5.48h,胸引量78.98±53.36ml,均治疗后痊愈。随访时间6月~2年,切口I期愈合。术后患儿双上肢活动正常,无翼状肩胛,均康复良好。结论依手术操作熟练程度选择病例,开始可选经右房切口手术如ASD、膜部VSD等,渐可开展经右室或肺动脉切口手术如双瓣下VSD、TOF等,微创手术虽然具有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优点,但它毕竟是常规开胸手术的补充,而不是替代,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对策。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连续手术治疗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月龄为8.74m±3.74m(3m~17m),平均体重为6.14kg±0.81k(g4.05kg~7.0kg)。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6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高压2例,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高压1例,VSD、ASD或卵圆孔未闭合并肺高压9例,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法乐氏三联症、法乐氏四联症、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各1例。结果23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4例出现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肺不张,治愈2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70%)。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在婴幼儿期行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同种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同种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1997年12月~2003年4月,我科应用同种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1例。病种包括重症法乐氏四联症(TOF)14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合并肺动脉闭锁(PA)、右肺动脉缺如(RPaA)各1例,PDA PA 1例,右冠状动脉畸形(RCaA)2例;右室双出口(DORV)8例,其中合并RCaA2例;三尖瓣闭锁(TA)1例;大动脉转位(L-TGA)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狭窄(Ps)3例;永存动脉干(PTA)2例;主动脉缩窄(CoA)并PDA 1例;VSD并PS、RCaA 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1例。术式: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术14例;Rastelli手术11例;右心室-肺动脉连接(RV-PA)3例;肺动脉瓣置换1例:Ross手术1例;改良Fantan手术1例。结果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组14例,1例术后3d死于右心功能不全(7.14%)。存活13例,随访3~57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后瓣膜启闭功能良好,无增厚及粘连。同种带瓣管道移植矫治组17例,死亡7例(41.2%),存活10例,随访9~57月,管道血流通过顺畅,管壁无变薄、钙化。结论同种带瓣管道具有管壁弹性好,易于缝合,术后排斥反应少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左,右室流出道的重建。同种带瓣管道补片既能加宽右室流出道,且有良好抗反流作用,有利于术后患儿心功能恢复,使部分复杂的病例能够一次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非择期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婴儿CHD的手术方法与时机。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共施行婴儿CHD非择期手术81例,平均年龄7.55个月(6d至12个月),平均体重6.89(2.5—10)kg。病种分布: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3例;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48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2例;法乐氏四联症(TOF)12例;三房心(CTA)合并PH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VSD;房间隔缺损(ASD)合并PH6例,其中3例合并VSD,1例合并PDA;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全部病例均在中低温或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结果79例行心内畸形根治术,2例行姑息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6.17%。存活76例,术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左向右分流合并PH以及某些复杂紫绀型CHD,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2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本院外科收治的26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1~36个月,平均年龄(17.21±9.41)个月,其中年龄≤6个月53例;7~12个月82例;13~36个月133例。体重3.2—15.0kg,平均体重(9.12±2.45)kg,其中体重≤10kg者172例。采取根治性手术260例,姑息性手术8例。结果全组治愈262例,治愈率为98%,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死亡6例,死亡率为2.2%,其中1岁以内死亡4例,占1岁以内患儿的2.96%,死亡原因为心、肾功能衰竭。出现并发症14例(5.2%),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其中2例为Ⅲ°-AVB),室间隔残余分流3例。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准确把握手术适应症以及符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处理及监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6年4月本科收治264例CHD婴幼儿术后处理及监护资料。其中根治性手术256例,姑息性手术8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6例。其中法洛四联症(TOF)8例,完全型房室管畸形2例,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3例,三尖瓣闭锁、单心室、永存动脉干各1例。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急性肾衰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术后因顽固性高碳酸血症自动出院;房间隔缺损(A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术后1 a PH不能缓解,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TOF 1例行姑息性流出道疏通术后3 a,再行根治手术后死于肺出血。健康生存245例,心功能Ⅰ级233例,Ⅱ级12例。结论术后正确的呼吸系统管理,系统的心电监护、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和低心排、营养支持等是提高CHD患儿术后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8月3岁以下接受心脏畸形矫治术的109例婴幼儿临床资料。男56例,女53例;年龄31d~3岁,平均13.6个月;体质量2.1~16.0kg,平均8.6kg。93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纠正术;16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62例术中采用超滤技术。结果术后死亡8例(7.3%),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综合征4例、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和肺部感染1例。有并发症25例(22.9%)。其中低心排血综合征6例,呼吸系统并发症18例和心包积液1例。结论提高手术和体外循环技巧,提高术后预防和治疗低心排血综合征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婴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Geraldine Howlett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1972,47(255):707-715
The results of a study of pulmonary mechanics in 24 normal infants and 28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ged 1 to 32 weeks are presented. The two groups were matched for length and weight. The diagnosis of the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varied from simple stenoses to complex septal defects and transpositions. 6 infants were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designed to improve their haemodynamic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术前呼吸机支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4月16例术前呼吸机支持的先心病患儿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 d~7个月,其中10例为2个月以下。术前6例因严重低氧血症、10例因肺炎导致呼吸衰竭上呼吸机治疗。术前呼吸机支持时间为1~20 d,16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病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及体外循环方式,14例选择解剖纠治,2例选择分期手术。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4.34±30.24)(24~93)min,体外循环时间为(54.28±60.43)(34~196)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98.21±100.36)(40~391)h,ICU滞留时间为(7.25±12.94)(4~19)d。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2例,3例均死于肺出血,其余痊愈出院。术后2例由于体外循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延迟关胸、3例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需腹膜透析、1例乳縻胸术后1周行胸导管结扎后治愈。8例痰培养为阳性,其中5例术前痰培养已为阳性。无一例发生伤口或纵隔感染。结论术前呼吸机支持先心病手术干预风险高,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应尽量在未出现危重症状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治疗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婴幼儿CHD心脏直视手术170例,根据体外循环(CPB)术后是否使用盐酸氨溴索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85例和氨溴索组85例。2组病例术前一般资料、心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氨溴索组术中术后使用盐酸氨溴索20 mg.kg-1.d-1,共5 d;对照组术中术后未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2组患儿术后肺功能指标,分别于CPB前、CPB结束、手术结束、术后6 h及术后24 h测定2组患儿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比较2组患儿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发生率的差异;比较2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的差异。结果氨溴索组肺部感染率及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a<0.05);氨溴索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a<0.05)。2组术前氧合指数及肺静态顺应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组CPB结束、手术结束、术后6 h、术后24 h的氧合指数及肺静态顺应性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a<0.01);氨溴索组CPB结束、手术结束、术后6 h及术后24 h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a<0.05);氨溴索组肺静态顺应性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CHD婴幼儿CPB术后肺功能,防治肺部并发症,缩短辅助通气及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本院2002年1月-2011年4月收治先心病并IE患儿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3~12岁;体质量10~27 kg。术前血培养均阳性,其中链球菌7例,葡萄球菌6例,其他细菌2例。超声心动图示心内膜赘生物15例,其中二尖瓣或(和)三尖瓣赘生物13例,补片上赘生物2例,并瓣膜穿孔3例,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重建受损心内结构,同时矫治先心病畸形。手术方式:VSD修补4例,ASD修补2例,ASD/VSD修补+三尖瓣成形术5例,ASD修补+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2例,涤纶补片摘除+VSD修补1例,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1例。体外循环(CPB)采用中低温(26~30℃),中高流量80~120 mL.kg-1.min-1灌注。心肌保护方式为使用St.ThomasⅡ冷晶体或4℃冷血液心脏停搏液(血晶体=41)顺行灌注。结果 CPB总时间85~18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0~120 min,患儿均顺利脱离CPB,无CPB相关并发症,术后感染治愈。术后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1~6 d,住院时间40~60 d。本组2例术中探查发现并右上肺肺段栓塞;3例伤口感染;1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随访3个月~9 a,1例术后2 a死亡,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余14例患儿无IE复发。结论积极手术干预的理念、准确的手术方式、个体化CPB对患儿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急症手术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60
目的:评估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急症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个月危重先心病患儿18例,内科治疗无效,准备1~2天,在体外循环下急症手术。病种为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大动脉错位和单心室等。姑息手术3例,根治术15例。结果:手术病死率5.6%(1/18)。术后生存者在监护室中逗留平均13.4天,术后平均16.4天出院。术后并发症有气胸、胸腔渗血多、消化道出血和条件性致病感染等,均治愈。结论:树立小婴儿危重先心病急症手术的意识,充分利用非创伤性诊断技术,术前在最短时间内使患儿病情达“最佳状态”,改进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将麻醉持续至术后监护阶段,预防和治疗条件性致病菌感染,及时发现和处理残余畸形及并发症,积极营养支持以及各专业组密切配合等是推行急症手术治疗小婴儿危重先心病的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