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7例,给予口服胺碘酮6周。结果 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62%,治疗6周后观察总有效率84%。结论 胺碘酮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而且不良反应轻,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心功能改善、抗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衰竭再入院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反面的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在抗心律失常、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律衰竭再入院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加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抗室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差异性(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将160例符合条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胺碘酮治疗于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加倍他乐克治疗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抗室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小力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42-142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前后评价临床症状、心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心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疗效优于治疗前。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能波 《河北医药》2011,33(13):1951-195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并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其显效率与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3周后,治疗组窦性心律者心率(HR)、QTc、QT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治疗前后评价心功能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观察再入院率,病死率,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的不良反应无差异性。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CHF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治疗组)15例与美托洛尔组(对照组)15例,观察两组心律失常好转情况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DV、LVESV和6min步行试验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疗效较好,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胺碘酮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有效率为51.2%,对照组有效率为9.3%;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组显效率为53.5%,对照组为9.3%。结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常规治疗加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对照组56例,常规治疗加胺碘酮。共用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QT离散度(QTd)由66.05±11.32ms减至30.28±6.25ms;对照组总有效率73.2%,QTd由65.38±11.46ms减至42.38±10.16ms。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诊断明确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显效35例(72.92%),有效12例(25.0%),无效1例(2.08%),总有效率为97.92%。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是一种广谱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量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4年12月至2010年5月在吉林省舒兰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08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54例患者,2周后再次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2组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胺碘酮治疗组43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9.63%;而常规对照组30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59.26%,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280,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较少,差异在2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内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98例,给予口服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6周.结果 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65%,24例阵发性室性心动速(PVT)也被终止,(65.68±10.56) ms减至(42.25±10.06) ms(P<0.01).治疗6周后观察总有效率75%,QTd由(65.68±10.56) ms减至(36.65±7.56) ms(P<0.01).结论 胺碘酮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之一,而且副作用反应轻,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治疗方法分两组,研究组(35例)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8.57%(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心功能水平,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2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等。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7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与美托洛尔对于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1个月。监测用药前后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变化评估心功能变化、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心率、QT间期变化、QTd间期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6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为80.4%,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6.9%。治疗前后心率、QT、QTd间期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有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减量或停药后恢复,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口服胺碘酮,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室性早搏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50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为96.0%,有效48例。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86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6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后密切观察,并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治疗组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8例治疗有效,对照组则30例治疗有效,两组患者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有效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再加上严密细致的临床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心率、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内科接诊的11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所有患者住院后,给予患者常规的抗心衰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治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加用胺碘酮配合治疗,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为96.61%,对照组为79.66%,差异明显(χ2=9.142,P<0.05)。结论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