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疱疮患者84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曾抗  周浩  孙乐栋  周再高 《广东医学》2008,29(10):1654-1655
目的总结天疱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析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药物均以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为主,45例患者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其中3例因治疗效果差进行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观察激素用量、治疗效果、副作用以及预后情况。结果重症组患者激素初始量高于中症组患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治疗效果优于激素组;随访患者中9例因激素减量过快复发;3例进行了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已停用激素。结论天疱疮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激素用量的关键。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天疱疮疗效更佳。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选择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者可能是治愈天疱疮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1例常规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好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疱疮的临床合理治疗方案,为科学治疗天疱疮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190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特征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激素治疗组和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天疱疮临床诊治中的激素用量指标。结果:轻症组与重症组相比无论是在激素治疗组还是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其激素初始量、最大控制量、病情控制时间、激素减量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激素治疗组相比,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在重症组的最大控制量,轻症组和重症组病情控制时间、激素减量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疱疮患者的治疗用激素初始用量可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来设定,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激素单独治疗好。  相似文献   

4.
天疱疮的合理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疱疮的合理治疗方案,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48例天疱疮患者中寻常型(PV)35例、红斑型(PE)5例、落叶型(PF)3例、增殖型1例、疱疹样天疱疮(HP)4例。按患者意愿分为糖皮质激素组34例、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组14例,观察糖皮质激素用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糖皮质激素组的激素最大控制剂量、控制疾病所需激素总量高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组(P<0.05)。重症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初始量、糖皮质激素最大控制量及控制总量高于中症患者(P<0.05及P<0.01)。重症、60岁以上、皮肤和黏膜同时受累患者的病死率分别高于中症、60岁以下、仅有皮肤损害者(P<0.05)。结论:天疱疮病情轻重是确定糖皮质激素用量的重要因素。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效更佳,高龄、有黏膜损害的重症天疱疮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党惠兵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53-53,111
目的:对比分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院9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接受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造血重建成功率、移植相关死亡率、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股骨头髓芯减压治疗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12例。结果:根据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7例,显效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可靠、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同期经冠状动脉移植血管及心脏外膜注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共入选心梗死患者76例,根据是否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心梗患者入院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移植组CABG前5d动员及扩增自体外周血干细胞,CABG前24h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76例患者均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组在完成冠状动脉旁路血管吻合后,经移植血管及心脏外膜注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而对照组不注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左室形态、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增高,WMS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移植组术后各项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近期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移植与单纯应用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住院并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足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联合组14例、PTA组21例和APBsc组10例,联合组行PTA术后给予患肢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TA组患者行单纯PTA术.APBSC组患者行APBSO移植治疗。记录各组1、3、6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6个月内疗效明显优于PTA组和APBSO组(P〈0.05);6个月内PTA组复发率呈上升趋势.APBSC组则呈下降趋势;于患肢缺血早期进行干细胞移植疗效明显优于晚期(P〈0.05)。结论PTA与APBSO都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安全、有效的手段,PTA术后行APBSC移植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络中药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通络+移植组(通心络结合自体外周血于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组(于细胞移植)各30例。于移植前、移植后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VEGF、bFGF水平的变化。结果通络+移植组和血细胞移植组患者的疼痛、冷感、麻木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缓解(P<0.01),除间歇性跛行外,通络+移植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干细胞移植组(p<0.05或P<0.01),2组患者移植后血清VEGF和bFGF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中药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可提高临床疗效,不会导致血清VECF、bFGF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重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下肢血供并降低截肢平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10 月-2016 年6 月该中心收治的36 例拟截肢TAO患者(36 条患肢),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结果干细胞移植4 周后27 例患者下肢疼痛、冷感评分、皮温及踝肱指数(ABI)均优于移植前(p <0.05),肢体溃疡、坏死处得到控制,呈干性坏疽;9 例患者无明显好转行截肢手术,移植前9 例截肢患者拟截肢平面:大腿下段2 例,膝关节4 例,小腿中上段3 例;实际截肢平面:膝关节4 例,小腿中上段2 例,小腿中段3 例。截肢率25%(9/36),降低截肢率75%,降低截肢平面率77.8%(7/9)。术后3 个月36 例患者行下肢DSA 检查,均形成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27 例保肢患者坏死范围局限,且呈干性坏疽;9 例截肢患者截肢处已愈合。36 例患者随访6~20 个月(平均12.2 个月)病情平稳;其中3 例保肢患者移植6 个月后因患肢疼痛、溃疡坏死加重,再次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3 个月患肢症状好转。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TAO 患者可促进新生侧支血管形成并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分别对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2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随访6-91月,5例死亡,20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进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 2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 :2 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随访 6~ 91月 ,5例死亡 ,2 0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 ,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APBSCT )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预后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10例高危难治淋巴瘤行APBSCT患者的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APBSCT治疗后的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9.4个月,移植后3年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0.9%和76.4%。移植前完全缓解(CR)状态(P=0.016)、移植后巩固治疗(P=0.006)的高危难治淋巴瘤APB‐SCT患者预后良好;而IPI评分大于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偏高、骨髓浸润、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危难治淋巴瘤APBSCT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行APBSCT治疗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其他难治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共对53例血液病患儿实施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自体移植15例,异基因移植38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均能顺利重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异基因移植患儿除1例发生颅内出血早期死亡外,其余均顺利达到造血重建,但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18.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6%;15例患儿于移植后0~24个月分别死于颅内出血、感染和疾病复发或进展;移植后6个月至2年存活率6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其他难治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预后;临床可根据患者原发疾病诊断、供者情况及家庭经济条件选择移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疾病伴发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静  杨南萍 《西部医学》2006,18(2):171-172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伴发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5例风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5例患者临床上均有四肢麻木、无力表现,部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电图示周围神经损害;1例干燥综合症和1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符合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表现。经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均取得很好疗效。结论风湿性疾病可伴发严重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但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主张结合神经电生理等检查早期诊断,早期予以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6例接受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列入研究。应用四色荧光分析技术动态监测移植前及移植后3、6、12个月的CD3^+、CD45RA^+CD4^+、CD45RA^+CD8^+、CD45RO^+CD4^+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移植后3个月CD3^+、CD45RA^+CD4^+、CD45RA^+CD8^+、CD45RO^+CD4^+的表达均低于移植前,其中CD3^+、CD45RA^+CD8^+、CD45RO^+CD4^+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6个月CD3^+、CD45RA^+CD8^+、CD45RO^+CD4^+的表达均低于移植前(P〈0.05)。CD45RA^+CD4^+的表达水平高于移植前和移植治疗后3个月的,与移植后3个月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年CD45RO^+CD4^+的表达水平低于移植前(P〈0.05)。CD45RA^+CD4^+的表达水平高于移植前和移植后3个月和6个月,与移植后3个月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可持续1年之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5RA^+CD4^+、CD45RA^+CD8^+、CD45RO^+CD4^+表达情况可相对定量地检测患者的胸腺再生输出功能,并通过测量新生T细胞的合成来监视胸腺功能在免疫重建中的作用,为临床干细胞移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 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uto-PBSCT) on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al and soli d tumors. Methods Fifty-one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in this auto-PBSCT study, in which several p otentially important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including the optimal time for stem cell co llection, the dose of stem cell reinfusion, the time of hematopoietic reconsti tution, the 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complication s related to transplantation, and maintenance chemotherapy after auto-PBSCT. Results After APBSCT, 3-year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NHL were 83.3%; those of AM L were 74.7%; those of MM were 37.9% and 19%; those of ALL were 40% and 0% res pectively.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was greatly promoted by granulocyte col 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The mean time for patients’ neutrophil to reco ver up to &gt;0.5×10(9) /L after APBSCT was 11.14 days in the group of the patien ts receiving G-CSF in contrast to 17.6 days in the group receiving no G-CS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transplantation were fever, liver dysfunction and hypokalaemia, which were curable. No death was due to transplantation related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Comparing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auto-PBSCT i s a very important therapeutic option tha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 is in the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and solid tumors, especially in the patien ts with AML and NHL.  相似文献   

18.
Shi Y  Lei Y  Zhou S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9):658-661
目的 评价全身照射(TBI)加足叶乙甙(VP-16)作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预处理方法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4例诱导治疗缓解的中高度恶性NHL进行AHSCT,其中23例为首次缓解,1例为第3次缓解。自体骨髓移植(ABMT)1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14例,采用TBI800(700-850)cGy/Vp-16757(23-1140)mg/  相似文献   

19.
笔者就 31例化疗敏感的实体瘤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对影响造血功能重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比自体骨髓移植 (ABMT)造血功能重建快 ,并发症轻。 ABMT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可加快造血功能重建 ;APBSCT加用 G- CSF并不能缩短骨髓衰竭时间。回输干细胞数量、采集干细胞前化疗时间及年龄对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而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包括放疗、性别及病种对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特点。方法:对200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建立了从捐献者的护理、采集过程的护理、预处理的护理、干细胞输注的护理到并发症护理的护理流程。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流程为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