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业内人士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一些医院谈中药注射剂而色变,甚至禁止使用中药注射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析其发生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于基层医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几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席梅 《中国现代中药》2008,10(10):42-43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红花、血塞通、舒血宁、痰热清、刺五加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结合参考文献,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必须重视和警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与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有7种,居前3位的分别是热毒宁、痰热清和喜炎平。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因素有医护人员自身因素、患者因素、临床用药不规范以及中药注射剂说明书欠严谨。结论:应用中药注射剂需要辩证施治,科学、规范、个体化用药,进一步规范中药注射剂说明书,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中国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收集医院内所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所有相关的不良事件,对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收集到3375例住院患者资料,发生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不良事件共有51例,因果关系判断为“可能”者有11例,判断为“很可能”者有40例。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可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1%,92%的不良反应属于过敏反应。所监测的中药注射剂有31种,其中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退休相对于体力劳动、较高的教育程度相对于文盲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较高。结论 中医内科病房住院病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但个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周炬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0):724-725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民间有关媒体的宣传,对中药用药安全及其不良反应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随着临床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日益增多,分析中药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人们对中药治剂不良反应的认识,从而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做出正确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医药创新取得的成果.已经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独特手段.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断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使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前景再次令公众忧虑。2009年2月.青海发生了3例疑似双黄连注射剂使用不良反应.导致1名患者死亡。据报道.在142例中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占76%.而国家药监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的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和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发现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为我国独创,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供静脉应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日益增多,且广泛用于临床。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常与多种药物配伍应用,尤其是与抗菌药物的配伍更是常见,但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为此,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先后通报了清开灵、双黄连、葛根素、穿琥宁、参麦、鱼腥草、莲必治等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以静脉给药方式居多,其中包括不合理配伍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中药注射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二玲 《光明中医》2011,26(5):1070-107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及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常见鱼腥草注射液等不良反应,正确理解中药不良反应,确保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再评价,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管理规范附则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国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收集近几年来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其可能的相关原因,进而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药是国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药因其独特的疗效,且相对安全,在防病治病和保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为我国人民所接受和信赖。但近年来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急剧增加。其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相当大的比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也有报道。因此,不能忽视中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笔者根据目前中药的安全性作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结合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回顾性分析部分文献报道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院临床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于部分不良反应的报告病例中。结论: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提高临床医师、护士和药师的专业素质,可减少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科疾病治疗中注射中药及类中药注射剂中的不良反应及其特点,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50例中药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产生不良反应(ADR)患儿的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150例儿科中药及类中药注射剂ADR 1~3岁的发生率比例最高,达46.67%;注射方式以静脉滴注引起的比例最高,达53.33%。结论: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儿科中药及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使用中药及类中药注射剂,减少儿科治疗中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24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文献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行的3种药学期刊中有关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4例药物不良反应涉及21种中药注射剂,其中双黄连注射液(粉针)和葛根素注射液为最,占29.0%和12.9%,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结论:必须提高对中药不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实施对其不良反应的控制、监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日趋广泛,而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在逐年增加。2011年全国中药注射剂报告65572例次,其中严重报告4034例次,其中排名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和生脉注射剂。我们通过对临床常用7种中药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加强中药注射剂的风险控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 查阅近年来中国医药学期刊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整理分析.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不稳定、质量标准不完善、制备工艺不合理、临床使用不规范、患者个体差异等.结论 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研发管理,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建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制度,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探究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策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对7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所涉及的中药注射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通报15期,通报中药注射剂20品次,其中有4种中药注射剂被通报两次。中药注射剂的免疫原性和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为保障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需要提升中药注射剂品质,开展临床再评价工作,并在临床使用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20.
徐克明 《天津中医药》2016,33(7):411-413
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合理用药,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成因点评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不合理、临床使用不规范、患者个体差异,注射剂配伍不当、超浓度或超剂量使用、溶剂选择不当以及超疗程使用等。针对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适应症、疗程、使用禁忌、注意事项和使用剂量等有关药品应用说明应认真全面掌握,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