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新生儿腹腔镜手术30例,先予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微量泵注入异丙酚、维库溴胺,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监测HR、MAP、CVP、Paw、PETCO2、PaCO2、PaO2、血气电解质和体温。以观察人工气腹后各项结果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调节呼吸参数和输液速度来维持麻醉的稳定。结果建立气腹后,HR、MAP先增加后下降,Paw明显增高,PETCO2、PaCO2逐步增高,血气电解质无明显变化,体温逐渐下降。结论在新生儿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显著,新生儿术前需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术中要注意补液、保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麻下支撑喉镜手术对小儿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支撑镜下手术的患儿30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观察术中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术中BP、HR、PETCO2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操做便利。术毕15~35min,患儿肌力及呼吸恢复正常,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我们采用的麻醉方法顺利完成该类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小儿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麻醉和围术期特点的认识,并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小儿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病例资料,总结 其麻醉和围术期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 9例患儿中,死亡3例,均为生后48h内的新生儿。结论 小儿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手术和麻醉死亡率很高,合理的麻醉和围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对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食管闭锁矫治手术患儿16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监测ECG、HR、MAP、SPO,及直肠温度。结果 本组麻醉满意,术野显露良好。15例心率变慢,1例心搏暂停,14例出现过BP下降;SpO2均短暂下降(于分离、压迫食道,牵拉气管,分泌物阻塞时发生),体温均下降(32.2℃~35℃),经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本组患儿多合并气管食管瘘、营养不良、肺炎、低氧血症,可有血容量不足及电解质紊乱,麻醉难度较大,术前须积极改善患儿全身状况,提高患儿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麻醉方法宜选择气管内全麻,酌情使用肌松剂控制呼吸,加强监测,确保呼吸、循环平稳。监测体温,避免体温过低。  相似文献   

5.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血K^ 、Na^ 、Cl^-和抗利尿激素(ADH)的变化,探讨合理的输液方法。方法 15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水6-8h。依次静注咪唑安定、哌库溴铵、异丙酚、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异丙酚、芬太尼。分别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时、肿瘤大部分切除时、术毕拔气管导管后10min采集静脉血查血K^ 、Na^ 、Cl^-、血糖、尿素氮(BUN)、ADH。结果 术中血K^ 、Na^ 、Cl^-及渗透压无明显变化,血清ADH诱导后降低,术中逐渐升高,拔管时高于基础值160%。术中血糖渐升高,拔管后达峰值。尿量手术后期明显增多。结论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ADH和血糖逐渐升高可能与手术刺激、低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05例小儿颅脑手术的麻醉经验,探讨术中颅内压控制的要点。方法选择ASAⅢ ̄Ⅳ级的颅脑手术患儿105例,其中先天性脑积水77例,颅脑外伤28例。年龄1个月 ̄13岁,平均年龄4.01±3.94岁,体重3.5 ̄57kg(16.30±10.64kg)。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71±32min(26 ̄215min),7例出现苏醒延迟,4例术后无自主呼吸,1例气管插管困难,1例术中体温不升。结论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合理的输血输液,控制好麻醉深度和颅内压,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是小儿颅脑手术中麻醉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Mistral-Air充气式保温毯对接受全身麻醉的新生儿围术期体温、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择期开腹手术、接受全身麻醉的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对术中新生儿行Mistral-Air充气式保温毯的保温治疗,对照组则选择传统常规无保温毯式保温方法,术后均使用37℃保温箱送入麻醉苏醒室.分别记录新生儿麻醉前(T0),术中30 min(T1),拔管后(T2),入PACU后15 min(T3),30 min(T4)的鼻咽温、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记录新生儿拔管时间、拔管后呼吸暂停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测量T0和T2时新生儿的凝血指标(PT、APTT、TT、Fib).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苏醒期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苏醒期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APTT、TT、Fib四项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术中应用Mistral-Air充气式加温毯,能够改善术后凝血功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术中及苏醒期体温降低,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实行优生优育政策,如何使小儿手术顺利,术后迅速康复,麻醉极为重要。由于小儿年龄小,在解剖、生理、药理方面与成人差别大,因此小儿麻醉管理难度大,尤其是呼吸管理。本文回顾性总结208例小儿手术麻醉病例,旨在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及如何增加麻醉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过程。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满足术者要求:下颌松弛、安静、少动。术中HR、SpO2基本平稳,术中气管痉挛、屏气发生率较低。术后苏醒较快。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风险高,要尽量完善术前准备。术前给予足量阿托品,可减少气道分泌物,防止心率剧降。用氯胺酮、咪唑安定、羟丁酸纳复合麻醉,可保留患儿自主呼吸,松弛下颌,方便术者操作,又可达到一定麻醉深度。在此基础上再对咽喉、会厌、(支)气管实施表面麻醉,可进一步抑制因刺激气道引发的不良反应。术中应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水肿。并密切配合,及时处理术中危急情况。  相似文献   

10.
小儿麻醉手术前的恐惧、惊慌、哭闹、不合作甚至拒绝手术是麻醉医师在麻醉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氯胺酮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的特点,是目前小儿麻醉中常用的药物,但麻醉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噩梦等不良反应是其最大的弊端,也是麻醉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本文拟在减少术中氯胺酮的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寻求一种更为安全的小儿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静脉全麻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多沙普仑催醒组和自然苏醒组,每组50例。根据不同用药种类,每组分为单纯氯胺酮麻醉、氯胺酮 咪唑安定麻醉和氯胺酮 异丙酚麻醉。盐酸多沙普仑催醒组术毕给盐酸多沙普仑1.5mg/kg静脉注射,对10min不苏醒者再给盐酸多沙普仑1mg/kg静脉注射。自然苏醒组术毕待其自然苏醒。结果盐酸多沙普仑对氯胺酮 异丙酚麻醉催醒效果良好,对单纯氯胺酮麻醉催醒效果也较好。氯胺酮 咪唑安定麻醉给予盐酸多沙普仑催醒后10min内苏醒率为38.9%,但第二次给药后苏醒率可达83.3%,其催醒效果仍较满意。自然苏醒组苏醒时间则明显延长,最长苏醒时间可达120min。两组苏醒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其催醒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小儿围手术期的体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围手术期的体温管理刘润玑小儿围手术期管理中,体温是重要环节之一。新生儿、婴幼儿期,体温受外环境影响很明显,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要求的中性环境温度较高,体温调节限度又显然较成人差。其代偿性产热主要依靠增加氧耗和提高代谢率。减少热量损失也主要依赖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小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组(KPS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组与麻醉前及KPS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KPS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PS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 回顾性分析3718例小儿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穿刺情况。结果 3718例小儿硬膜外麻醉术仅2例失误,穿破硬脊膜,麻醉满意3351例,占90.12%,无麻醉意外死亡者。结论 严格术前准备,注意小儿解剖和生理特点,正确熟练的操作,是小儿硬膜外麻醉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俯卧位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俯卧位手术的麻醉选择与处理经验。方法 对既往俯卧位手术的166例患儿的麻醉方法、术中监护以及病人的苏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6例中需作术中“唤醒”者78例.采用气管内吸入麻醉加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无须作术中“唤醒”者88例,行单纯气管内循环紧闭吸入麻醉。麻醉时间2h—7h,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结论 气管内吸入麻醉是俯卧位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须作“唤醒”试验者应辅以硬膜外阻滞麻醉以确保术野无痛,此时气管插管吸入麻醉的作用主要是便于管理呼吸。为确保病人安全,术中严密监测与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一般在36.0℃~37.0℃左右。临床上根据体温的高低可分为:(1)低热:〈38℃;(2)中热:38~39℃;(3)高热:39~41℃;(4)极热:〉41℃。  相似文献   

17.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麻醉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氯胺酮合并异丙酚应用于小儿麻醉,探讨其复合麻醉的优点。方法 对60例小儿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氯胺酮1mg/kg、异丙酚2mg/kg静注;B组氯胺酮1.5mg/kg静注,麻醉中监测Hb、SpO2,术后根据患儿出现肢体动作和能有应答作为评判麻醉苏醒的情况。结果 A组出现肢体动作及应答时间较B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施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是方便可行的,并能减少氯胺酮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小儿发热及体温测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儿发热及体温测量的研究进展空军吉林医院儿科(132011)程国尊综述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小儿发热的定义、测量方法及治疗进行了较深入研究,认为,发热的定义取决于不同的测量方法。先进的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耳鼓膜的温度,即快又准确地反应了人体核心的体温。小儿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纱布吸痰法和常规吸痰管吸痰法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应用效果,寻找一种小儿手术麻醉术中简单、实用、安全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方法580例婴幼儿尿道下裂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手术中在患者口角放一块纱布,头偏向一侧,并适当抬高对侧肩部,以利口腔内分泌物引流(C组);另一组摆同样的体位,在有痰鸣音时用负压吸痰器吸痰(S组)。结果C组患儿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用药少,并发症少(P〈0.05)。结论纱布吸痰法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呼吸道管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喉罩全麻复合骶麻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喉罩全麻复合骶麻与单纯气管内全麻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利弊,为临床小儿麻醉提供参考。方法:2~12岁行腹部及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喉罩全麻复合骶麻组(喉罩组)和单纯气管内全麻组(气管组),每组30例。观察患儿麻醉前、置入喉罩(气管)前后及术后拔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pO2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疼痛与躁动情况。结果:MAP、HR和SpO2在两组间麻醉前和置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喉罩(气管)后及术后拔除时喉罩组MAP、HR的数值明显低于气管组(P<0.05),喉罩组术后疼痛评分(VAS)值明显低于气管组(P<0.05),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气管组(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诱导和苏醒期患儿血液动力学比较平稳,术后疼痛明显降低,苏醒时间较短,且可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