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络病的治法和用药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向东  崔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456-1457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每一络脉系统包括大络、系络、缠络、孙络、浮络等。络脉系统是沟通体内外,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结构,是气血津液输布的桥梁和枢纽,由各种因素而导致络脉痹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的一类病变统称为络病。络病的治法主要有辛润通络法、辛温通络法、辛香通络法、清宣通络法、芳香透络法、清热通络法、祛瘀活络法、剔痰透络法、虫蚁搜络法、补气通络法、滋润通补法、温润通补法、柔肝和络法等。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随着近年来广泛开展中医药对一些慢性病以及疑难病的研究,“经病学说”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认识亦在不断深入。络脉系统是沟通体内外,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结构,是气血津液输布的桥梁和枢纽,在保持正常恒定的血压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络病病位在血分,其病机为络脉空虚、络脉结滞、络脉损伤等,因此从络论治原发性高血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络病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许多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难病运用各种通络之法,往往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张师认为络脉是从经脉中分出的支络部分,在功能上,各种络脉组成的络系统是在人体营卫、气血、津液等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环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篇》则进一步明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即明确指出血脉瘀阻之先导是阳气不足,阴邪乘虚占居阳位,胸络痹阻,闭塞不通,不通则痛,而成胸痹。故络病是指各…  相似文献   

4.
从络论治高血压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向东  崔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64-3365
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随着近年来广泛开展中医药对一些慢性病以及疑难病的研究,“经病学说”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认识亦在不断深入。络脉系统是沟通体内外,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结构,是气血津液输布的桥梁和枢纽,在保持正常恒定的血压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络病病位在血分,其病机为络脉空虚、络脉结滞、络脉损伤等,因此从络论治原发性高血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的络病理论与通络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保生 《中国康复》2005,20(1):61-62
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以络脉生理功能变化为基础的特殊病机学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大量关于络脉及络病的论述;《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络病及虫药通络等治疗方法。许多疾病在病变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血淤络阻的现象,而且病程愈长愈明显。因此络病理论与通络法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络法治疗胸痹证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通络法治疗胸痹症,解除胸之痞闷、闭塞。方法:按胸痹症的临床证状分别采用温阳通络、化痰止嗽;祛痰平喘、宣肺通络;补益气阴,活血通络的措施,予以治疗性观察。结果:用通络法对胸痹症的辨证分型治疗和巩固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结论:胸为心肺之所在,肺络气滞则胸闷、憋喘;心络气滞则胸中窒闷,久则心络瘀阻,则为胸痹心痛。若痰湿血瘀、滞留胸中,或素体阳虚、郁阻胸阳,影响心肺脉络的正常功能。皆可致胸痹症。用通络法辨证论治,使痰浊化,肺气宣,胸阳振。脉络通,气血津液正常输布渗灌。体现了通络法辨证论治对心络失荣,肺络气滞的胸痹症,有独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的研究中,尤其是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络病学说被作为新的研究方向,将中医络病理论与西医肿瘤血管病变相结合,认为西医的肿瘤微循环血管与中医络病在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中极为相似;西医血管微循环的分布、走行及吻合等与中医中络脉的分布、走行及吻合等有着相似之处;同时,西医血管微循环的生理功能与中医络脉的渗灌气血、濡养组织以及营、血、津液的互渗互化作用相似。中医络脉与西医肿瘤微循环之间的互通关系,为络病理论探讨放射性心脏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发展并丰富了对放射性心脏病的认识,文章通过回顾放射性心脏病与络病学说的学术发展,认为络病的致病特点为“久、瘀、顽、杂”,并进一步从病机演变、病程进展、病性和临床表现探讨络病理论与放射性心脏病的相关性,认为放射性心脏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久、瘀、顽、杂”的致病特点;“正气亏虚、络脉受阻”是放射性心脏病的发病基础,热毒、血瘀、痰浊作为放射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产物,同时也作为病理因素继发致病,并通过“络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为放射性心脏病的防治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8.
桥本氏甲状腺炎(HT)是常见的甲状腺炎性疾病。作者认为,本病迁延反复,其病因是气滞、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凝聚胶结而成"伏邪",潜藏日久阻遏络脉,导致络脉失于气血的渗灌与濡养,使络脉受损而致甲状腺"体用俱损",其病变过程体现了络病具有易滞易瘀、易积成形的病机特点,从而证实"伏邪阻络"是HT发病的核心病机,并且提出本病的治疗以扶正祛邪、化瘀通络、软坚散结为治疗大法,并重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以及标本同治、虚实兼顾从而改善甲状腺"体用俱损"的难题,为构建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理论体系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对急性期面神经瘫痪(面瘫)患者给予大量激素,脉冲短波透热,远穴针刺及疏风散寒、解毒通络中药治疗;对中期面瘫,采用面部透穴针刺、电脑中频,佐以活血祛瘀,牵正通络方剂,对恢复期面瘫,采用补法为主针刺,加温针透穴法、面部按摩、直流电离子导入,加强面肌运动功能锻炼,佐以补益气血和营通络方剂。治疗结果63例患者中痊愈51例,占81%,显效9例,好转3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面神经瘫痪63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急性期面神经瘫痪(面瘫)患给予大量激素,脉冲短波透热,远穴针刺及疏风散寒、解毒通络中药治疗;对中期面瘫,采用面部透穴针刺、电脑中频,佐以活血祛瘀,牵正通络方剂,对恢复期面瘫,采用补法为主针刺,加温针透穴法、面部按摩、直流电离子导入,加强面肌运动功能锻炼,佐以补益气血和营通络方剂。治疗结果63例患中痊愈51例,占81%,显效9例,好转3例。  相似文献   

11.
放血疗法是通过对病变局部以及异常络脉放出一定量的血液,来尽快解除瘀滞的血气,治血调气,达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邪去正安的目的的一种疗法。其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醒神、消肿排脓、活血通络止痛、补虚扶正的作用。笔者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采用放血疗法治疗热病、痛证等各类型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中医中可划分为“休息痢”“肠澼”“泄泻”等病,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为主,缓解期以脾虚湿恋为主。活动期病机为湿热蕴于肠道,气血搏结,损伤肠络脂膜,大肠传导失司,致使泄泻、便下黏液脓血。所以对于活动期的患者,临床上应以清热燥湿法为主要治法治则。芍药汤、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等经典方剂都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活血之功,是治疗活动期UC的代表方剂,且大量的基础实验探究了清热燥湿类复方对UC的治疗作用机制,广泛的临床观察也证实清热燥湿类经典方剂对UC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故在此归纳总结清热燥湿类经典方剂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远期发生心脏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主要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资料来源应用网络www.google.com,Medline检索1987-01/2003-12中国医学核心期刊关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逐一校对,检索词心室复建(reconstruction,ventricular),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清热化痰(removing blood-stasis and resolving sputum),清心养阴(clearing heat and nourishing yin).资料选择选择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文献56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资料提炼在56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4篇,给予删除;对42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12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心肌梗死为本虚标实之证,以益气活血、祛瘀化痰、调气理脾、清热养阴等为主要治疗法则,其中益气为治本中之本,养阴为治本中之标;祛瘀化痰为治标中之本,理气清热为治标中之标.益气活血可通过减轻心室压力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而可能对防治心室重构有益.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肌适应不良性肥厚和心肌外基质堆积和纤维化,长期使用祛瘀化痰、清热养阴等方法可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多发生于老年人,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损相关,致肝气郁结不舒,脾胃运化失职,初期以气结血热蕴为热毒,久之则气血失调,生湿蕴痰,气滞血瘀,痰浊内生,相互结于体内,使心脉气血不得运行,阻塞而成心痛。作者通过分析宁夏地区饮食习惯,总结其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易化湿成痰成瘀的特点,综合加味栝蒌薤白汤的理法方药,认为其既可益气补血治疗本虚,又可化痰散瘀治疗标实,在改善胸闷、心痛症状的同时补益体虚,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黄精为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药味,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黄精饮片主要有黄精、酒黄精、蒸黄精,其化学成分复杂,药材与饮片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也不同。本文拟通过对黄精及其饮片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资料进行综述,为提高黄精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混合痔是指发生在肛管齿线附近的柔软的静脉团,临床表现为便血、疼痛、肿胀、肛门不适、瘙痒[1]。手术是治疗痔疮的有效方式,但因肛周神经丰富,手术引起神经的损伤、肛门异物的刺激、患者紧张心理、术后的水肿或创面的感染等都会引起疼痛[2],目前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主要方式有中药外用熏洗或止痛药物塞肛及止痛药物口服[3]。布洛芬缓释胶囊是临床常用且有效的止痛药物,但存在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及皮疹等,而耳穴压豆用于刺激耳廓上的特定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是一种传统的镇痛方法[4];元胡止痛滴丸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调节气血,促进血液的流通,缓解疼痛的作用,现已被列为纯中药止痛药物[5]。耳穴压豆和元胡止痛滴丸两者副作用均较小,易为患者接受,广泛运用在临床各类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对室性早搏疗效及客观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Jadad量化评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包含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索论文356篇,最终纳入15篇文献,观察病例1601例。与对照组比较,益气养阴活血类方药治疗室性早搏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9,I^2=61%,P<0.00001)、改善室性早搏症状(RR=1.39,I^2=0%,P<0.00001)、提高心电图疗效(RR=1.37,I^2=0%,P<0.00001)、降低中医证候积分(SMD=-1.17,I2=79%,P<0.00001)、减少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中早搏次数(SMD=-0.93,I^2=26%,P<0.00001)、降低血清ET-1(SMD=-0.96,I^2=92%,P=0.03<0.05)、降低TXB 2(SMD=-1.42,I^2=0%,P<0.0001),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余依次为补气类、养阴类、安神类药物。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显著,室性早搏多以气阴两虚夹瘀型多见。  相似文献   

18.
Search for effective method for decreasing the mortality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thermal injuries and approaches to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multiorgan dysfunction in severe thermal injury is a pressing problem of reanimatology. The majority of scientists consider disorders in the ventilation-perfusion function of the lungs the main fac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urn shock. Lung injury is most often the first manifestation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The depth of disorders in the gas exchange function of the lungs clearly correlates with the severity of burn injury and the terms of the beginning of respiratory support. The severity of burn shock, preclinical diagnosi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blood coagulation, depth of hemodynamic disorders and disorders in the oxygen transporting system can serve as a criterion of the compensatory stress and be an indication for active respiratory therapy. Comparison of the main and control groups demonstrated the efficiency of early respiratory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burns, because such therapy normalizes the blood oxygen transporting function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sooner and with less strain for the compensatory potential of the organis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补气、活血、解毒及合剂组药物,进行动物实验,分别观察对S_(180)小鼠的抑瘤情况、生存状况、脾重变化等以及对HepA 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合剂组(参芪蟅虫汤)抑瘤作用最好,其次为活血化瘀组( P< 0. 01)。合剂组延长 HepA小鼠生存期最长( P< 0. 01),其次为解毒组。结论中医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三法综合应用防治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其疗效好于单法应用。  相似文献   

20.
伤湿论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湿邪致病的特性,湿邪侵袭人体的途经及证候特点,以及治湿的方法,以期更系统地认识湿邪,从而助益临床湿病的辨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临床病案分析、相互探讨来总结湿邪的来源、特性、治法及方药。结果:湿的来源主要有外来之湿和内生之湿,湿邪致病具有易感性和广发性,湿为阴邪,起病隐匿,湿性重浊黏滞,湿邪致病有滞中蒙上及趋下的特性,湿邪易兼它邪为患。结论:系统总结湿邪特性,着实有助于临床辨证,通过湿邪入侵机体的途经,辨清湿邪所在部位,在治疗上灵活运用疏风透湿,宣发表散,理气行气,健脾助运,温阳化湿等法,因势利导,谨守病机,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