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55,如何抢救溺水所致的心跳骤停?溺水是指人因意外或故意(自杀)淹没于水中,致使水、污泥、杂草等物阻塞呼吸道或喉头、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而引起的窒息,常伴心跳骤停。当人落入水中后常本能地进行反应性屏气,以避免吸入水和杂物,但屏气一定时间后便无法控制而开始呼吸,使大量的水或异物进入口鼻甚至肺泡内而窒息。淡水溺水和海水溺水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前者为低渗液,进入肺泡后很快被吸收入血,引起血容量增多,血液稀释和溶血;而后者为高渗液,吸入后大量水分自血管渗入肺泡而引起肺水肿。严重溺水者常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多已停…  相似文献   

3.
157例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超  邓文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94-1795
目的: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5年救治的157例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结果:157例心跳骤停患者中,初步复苏成功12例,占7.64%,最终成活1例。占0.64%:复苏成功和复苏失败比较,平均年龄较轻,疾病发展至到院时间平均较短。结论:普及全民急救基本技术,提高创伤自救、互救水平。尽快健全急救网络,缩短到达医院时间,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37.心电图检查在心肺复苏中有何应用价值?当前,心电图检查技术已普遍用于临床,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适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复苏初期,心电图检查过明确心u轮停的类型,有利于早期诊断印抢救,但此时不应过分依赖该去查而延误抢救时机。在复苏过程中,心电图检查可观察到心脏电活动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复苏效果,但应注意,心脏电活动和机械收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时心电图中可见到心脏激动波而心脏并未进行有效的机械收缩.形成心脏电一机械分离,此时不应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只有当心电图上显示心室激动波而同时又能听到…  相似文献   

6.
呼吸心跳骤停在院前急救中是最紧急的危重病例之一,病死率高。急救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试图恢复患者的循环、呼吸和意识,实现心肺复苏(CPR)的成功,CPR及时与否,程度是否正确将直接关系到复苏的成败及预后。1995年以来,对61例呼吸心跳骤停者进行抢救,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跳骤停是临床工作中常见而又紧急的情况,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多迅速死亡。为使广大医务人员进一步掌握有关心肺脑复苏知识与技术,提高复苏水平,现将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中的常见问题以问答形式进行简要介绍。1.引起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引起心跳骤停的原  相似文献   

8.
李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570-571
心脏停搏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而CPR患者生存率和自主循环恢复与冠脉再灌注有关,其中胸外按压是再灌注压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1]。持续不间断的胸外按压则是CPR的中心环节。传统的CPR因急救人员的技术、体力和除颤、等因素可影响接压的效果。美国1007型萨勃心肺复苏器是一种以高压氧为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1病案摘要患者男,22岁,于2005年9月7日先参加早操跑步400m,6时15分再做双杠练习时,自觉头晕,随即倒地,呼之不应,面色苍白,连队卫生员发现患者呼吸、心搏骤停,急予现场心肺复苏,后送过程中继续坚持做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约15m in后送至医院。既往无心脏病、癫痫、癔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66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病例,分析成功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10~2011年急救心跳骤停106例患者心肺复苏抢救过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为时40min的急救,106例患者中复苏成功66例(62.26%),死亡40例(37.74%),其中,院内成功率为83.33%,院外成功率为16.67%。病因与复苏成功率关系不大,不同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患者成功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缩短检查确诊、评估时间,提早进入复苏时间.心肺复苏基础上,根据病情情况,适当配合联合运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加压素,灵活掌握复苏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嵇亚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49-249,251
目的 分析研究心跳骤停复苏抢救成功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对36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分析.结果 16例有效心搏和自主呼吸得到恢复,20例心肺复苏成功之后进入ICU 病房监护治疗.结论 实施早期规范的胸外按压、及时除颤、气管插管治疗,科学用药,是复苏成功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82例,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功与失败因素。结果成功组急救反应时间较失败组显著缩短(P〈0.05),成功组急救措施优于失败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工作给予重视,建立高效护理协助平台,配备优良先进设备,并注意其生物安全和卫生洁净度,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王信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70-3571
目的:比较萨勃心肺复苏机与标准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护理方法和复苏效果.方法:将150例CP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并进行护理;对照组74例在标准CPR下进行护理,排除就诊时间影响因索后,比较两组在抢救中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萨勃机在CPR中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4.
黄佳  周厚荣 《贵州医药》2015,(2):101-105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心肺复苏术后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将72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常规复苏组(C组)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组(EPO组)三组,每组又分为0h、2h、4h、6h四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假手术组做动脉穿刺、气管切开、普通上氧(3L/min),常规复苏组及EPO组(复苏前给EPO 5 000U/kg)做动静脉穿刺、气管切开、有创机械通气及心肺复苏。假手术组、常规复苏组各观察时点采血测EPO水平;并监测各组间0h、2h、4h、6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峰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LVdP/dtmax)。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EPO值随有创操作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较术前组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复苏组血清EPO值先升高后下降,复苏后2h、4h亚组与术前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较术前组降低(P<0.01)。复苏后EPO与LVSP、+LVdP/dtmax、-LVdP/dtmin呈正相关,与LVEDP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PO组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与常规复苏组同时点比较均有改善(P<0.01)。结论重大创伤应激可促使血清中EPO在短期内表达增多;内源性EPO大量消耗可能是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之一;外源性补充EPO可明显改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5.
许洪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95-3097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有效的心脏骤停的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进行抢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抢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后收缩压、SpO2及心率分别为(95.2±10.4) mmHg、(93.1±8.2)%、(89.6±5.7)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6.7)mmHg、(78.7±5.5)%、(70.8±5.2)次/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6、8.246、9.625,均P<0.05);两组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分别为72%、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4%、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42、10.15,均P<0.05)。心肺复苏后5 min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868、0.922、0.747,均P>0.05);15 min、30 min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984、4.673、4.685、9.647、8.356、5.534,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较徒手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缩短自主循环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抢救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院前急救中喉罩置管和气管插管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76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在院前急救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插管时间及首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插管时间为(42.15±5.48)s,短于对照组的(103.15±10.4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65.79%(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5,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时候通过采用喉罩置管的手段进行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插管时间,提升首次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优质的置管手段。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脏骤停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发生心脏骤停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特点,探讨影响心脏骤停和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我科2005-2008年共89例发生心脏骤停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心脏骤停的这89例心衰患者中,心功能为Ⅱ-Ⅳ级。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Ⅳ级的患者。BNP显著增高、低钠血症或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时,患者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低。结论心功能、BNP及血钠是影响心衰患者复苏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在心跳骤停复苏抢救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跳骤停抢救时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探索提高心跳骤停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通过经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穿刺置入电极导管,在起搏心电图或电极孚管激惹室性早搏引导下,定位电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统计复苏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中,1例是创伤引起的心跳骤停、起搏成功;其余17例是随机选取心跳骤停的患者,其中1例起搏有效。结果该组心跳骤停的抢救心跳恢复7例;心跳复跳成功率为38.8%。研究结果显示本方法对非室颤性心脏停搏的患者心内膜起搏配合心肺复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在心跳骤停患者抢救中使用心脏起搏术对复苏成功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如何判断采用临时起搏器的时机和看待其意义应该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