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儿童胡桃夹现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血尿查因疑似患儿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患儿仰卧位、侧卧位、脊柱后伸15~20min左肾静脉经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受压变窄的内径、血流峰值及窄后内径、血流峰值,并将8例胡桃夹现象阳性患儿数据与从59例正常儿童中随机选取的8例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胡桃夹现象阳性患儿其左肾静脉狭窄处内径范围在1.25~2.17mm之间,狭窄处峰值流速在129.80~201.46cm/s;正常儿童左肾静脉狭窄处内径范围在1.33~2.41mm之间,狭窄处峰值流速在27.26~69.36cm/s。结论左肾静脉狭窄处峰值流速可作为诊断胡桃夹现象阳性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胡桃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方面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回顾性观察134例正常检查者及4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左肾静脉最窄内径及左肾门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以明确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对左肾静脉形态的影响,并计算出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参考范围。结果134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为49.8°±26.2°,“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25.3°±8.0°;正常人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为(1.26±0.72)cm,“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0.58±0.21)cm,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影响左肾静脉的形态,漏斗型左肾静脉(左肾门区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与左肾静脉最窄内径的比值〉3)的出现率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35°时为30.6%((15/49),〉35°时为4.7%(4/8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A对肠系膜上动脉(SMA)起始段解剖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正常患者和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的腹部螺旋CT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进行矢状位重组,测量SMA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以及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并观测左侧精索或卵巢静脉是否扩张。结果 本组21例正常人及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均行MIP、MPR、VR后处理,均清晰显示SMA起始段走行,及与左肾静脉、腹主动脉之间的立体血管解剖关系;21例正常人左肾静脉均走行于腹主动脉前方、SMA后方,未见左肾静脉近段及左侧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扩张;SMA与腹主动脉夹角为51.5~98.7°(71.4±14.2)°、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为9.0~22.3mm(13.7±4.5)mm、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为4.0~10.3mm(6.9±1.2)mm。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SMA与腹主动脉夹角均明显变小,分别为25.7°、26.3°、28.5°、29.3°,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分别为3.7mm、2.6mm、5.0mm、4.1mm、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分别为1.9mm、2.2mm、3.4mm、3.1mm,均显示左肾静脉近段及左侧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扩张。统计学显示胡桃夹现象患者SMA与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SMA起始段、腹主动脉与左肾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CTA对诊断胡桃夹现象具有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因形体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左肾静脉在经过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主动脉(AO)之间的夹角处受到挤压后,导致左肾静脉近端(靠近肾门处)扩张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通过测量SMA和AO之间的夹角,通过脊柱后伸位试验前和试验后对左肾静脉受压处和扩张处的内径以及血流速度的数值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胡桃夹现象,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1-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遂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48名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检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超声检查结果,以及研究组患者在平卧位、站立背伸位狭窄扩张部位近端左肾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 研究组腹主动脉(AO)与肠系膜上动脉(SMA)间夹角、左肾静脉狭窄段内径、最狭窄处左肾静脉血管内径(d2)/近肾端受压前最宽处左肾静脉血管内径(d1)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背伸位近端左肾静脉内径、狭窄处左肾静脉血流速度,近端左肾静脉内径/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值、狭窄处左肾静脉血流速度/狭窄扩张部位近端左肾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平卧位,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狭窄扩张部位近端左肾静脉血流速度均小于平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胡桃夹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应用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观察血流情况及流速,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等优势,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可将其作为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颜祥卿  徐美花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112-113,F0003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脉冲多普勒(PWD)观察扩张段和狭窄段的血流信号及血流频谱。方法无需特殊准备,但最好于空腹时检查,先用二维超声找到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分支时所形成的夹角及横跨其的左肾静脉(LRV),估测其夹角及左肾静脉扩张段和狭窄段的内径。结果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9°可作为诊断参考,左肾静脉内径扩张段/狭窄段〉2~3有诊断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较客观地体现此三只血管的解剖关系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数,应作为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初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现象的患者,应用二维超声检查,测量仰卧位时及左肾静脉(LRV)狭窄及扩张部位内径,比较左、右肾脏纵径、横径及左右肾静脉肾门区内径。结果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径比狭窄处内径宽2倍以上,脊柱后伸位站立20min后宽7倍以上。左肾较右肾明显增大,左肾静脉肾门区内径较右肾静脉明显增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胡桃夹现象准确、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现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初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现象的患儿,应用二维超声检查,测量仰卧位时左肾静脉狭窄及扩张部位内径,与脊柱后伸位15~20分钟后比较,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本文强调各种不同体位对照检查,对确诊意义很大。结果: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径比狭窄处内径宽2倍以上,脊柱后伸位站立20分钟后宽4倍以上,最宽者达10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胡桃夹现象首选、简单、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各参数的指标。方法:应用探头频率3.5~5.0MHZ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30例患者左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压力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左肾静脉内径均增宽,仰卧位时左肾静脉狭窄部位内径约1mm~2.4mm,狭窄扩张部位近端内径约4mm~8mm,狭窄部位血流速度约120~195cm/s,狭窄扩张部位近端血流速度约25cm/s~45cm/s,压力阶差约6.55~18.49mmHg。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左肾静脉进行观察及准确的测量,可以动态的观察左肾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内径的变化,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彩超检测儿童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4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儿童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P5500彩色多普勒多功能超声仪对49例肾功能正常的血尿、蛋白尿患儿分别取仰卧位及直立后伸位20min后观察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左侧(扩张段)内径b与前方(狭窄处)内径a,观察b/a比值。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tion,CDFI)及脉冲多普勒(Pulse—wave doppler,PD)分别观察左肾静脉扩张段的色彩及流速和左肾静脉受压段色彩及流速。结果49例患儿左肾静脉均可探及不同程度受压,仰卧位时b/a〉3,后伸位20min后b/a〉4;CDFI显示49例患儿均可探及左肾静脉扩张段血流呈浅红色、狭窄处呈花色血流;PD显示左肾静脉扩张段血流缓慢、狭窄处血流加速23例,26例由于角度影响无法检测狭窄处流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组(2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测量左肾静脉近肾端最宽处内径a及其血流峰值速度Va,经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所导致的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 b及其血流峰值速度Vb,通过简化伯努利方程计算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压力差(△P)。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a/b(p<0.05)、△P(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以△P≥3.5mmHg为临界值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准确性达97.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首选方法,△P与a/b内径比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的影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确诊的NCS患者(观察组)和泌尿系统无异常症状及体征的非NCS者(对照组)各50例,行MSCTA检查。结果观察组腹主动脉后方的左肾静脉前后径(D1)、左肾静脉在夹角位置受压的截面积(S1)、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距离均小于对照组,近肾端最宽处截面积(S2)、S2/S1、左右肾体积差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MSCTA对左肾静脉及其周围结构能清晰显影,可直观评估左肾静脉受压情况,用于诊断NCS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某男尸,约35岁,标本显示腹后壁腹膜后隙。解剖肾蒂时发现左侧睾丸动脉起始及近段变异:左睾丸动脉与到达左肾上腺的动脉小支共同以一短干起始于左肾动脉与主动脉腹部交界处的上角,起始后的短干与左肾动脉约呈45°。此动脉自短干起始后在左肾静脉末端上后面斜向左上方并穿过主动脉肾神经节向下形成了一纤维环,行至距左肾静脉上缘8mm处斜向左下方,逐渐下行至左肾静脉的前面距肾门11mm处下行,继续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胡桃夹综合征的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表现特征,探讨CTA诊断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明确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CTA资料.结果 10例中有9例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α)变小所致,14.0°≤α≤24.5°,1例因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且明显受压所致,左肾静脉近肾侧扩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与左肾静脉受压的关系,以及左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精索静脉曲张病人28例,健康志愿者10例,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及远侧的左肾静脉内径,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上述两处的血流速度。结果:精索静脉曲张病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内径(0.275±0.107cm)明显小于对照组(0.374±0.100cm)(P<0.01),该处血流速度(87.0±29.8cm/s)明显高于对照组(65.0±22.8cm/s)(P<0.05);远侧左肾静脉内径(0.991±0.196cm)明显大于对照组(0.783±0.113cm)(P<0.01),该处血流速度(14.8±2.8cm/s)明显低于对照组(18.3±4.6cm/s)(P<0.01)。结论精索静脉曲张病人存在左肾静脉受压,导致血流受阻而减慢。  相似文献   

16.
胡桃夹综合征也称胡桃夹现象或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多见于青少年。本病是由于左肾静脉注入下腔静脉时需穿行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才能注入下腔静脉。正常时,此夹角为45°~60°或宽约4.5mm,被腹膜后脂肪、十二指肠第三段、淋巴结及腹膜等充填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压。如夹角过小,则可导致血尿、直立性蛋白尿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胡桃夹现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33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其声像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见左肾静脉受压狭窄,狭窄前管腔扩张。平卧位时扩张部位内径(a)与狭窄部位前后径(b),b/a>3,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b)/扩张部位峰值流速(Va)>4;脊柱后伸位15 min后b/a>5,Va/Vb>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操作简便、安全无创、无痛苦、准确性高、并可作动态观察,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上又称为"胡桃夹"现象.解剖上起自腹主动脉的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间构成45~60°夹角而后注入下腔静脉.正常时此夹角处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及腹膜等充塞,而防止左肾静脉受压.  相似文献   

19.
王晓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55-265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应用Philips Brilliance多层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且经病理或手术证实为腹部病变的患者60例,采用动脉期、门静脉期与平衡期三期扫描方式,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动脉与门静脉期血管重建。结果 16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左肾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处被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变小;1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血管造影可见肿瘤内供血动脉与肿瘤引流静脉;10例肾癌可见迂曲扩张的供血肾动脉分支;18例有腹部动脉相关的动脉瘤,如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CT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与动脉的关系;5例肠扭转,可见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呈漩涡状改变的典型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B超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震  徐玉兰 《浙江医学》1999,21(6):355-356
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n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又称胡桃夹现象(nut cracker phenomenon,NCP),可通过腹部B超进行检查,现将我院腹部B超检查证实的20例报道如下,并就其B超诊断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