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测量人迎穴温度代替测量额温的可行性,寻找一种准确快速且安全可靠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在院患者148例,同时分别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的腋温,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患者额温和人迎穴温度。结果腋温、额温及人迎穴温分别为(36.71±0.06)℃、(36.21±0.06)℃、(36.18±0.06)℃,三种方法测得的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迎穴温、额温分别与腋温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人迎穴温与额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测温仪只宜用于体温初步检测;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时,可选择人迎穴代替前额测温,既简便快捷又避免伤害眼部晶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测量人迎穴温度代替测量额温的可行性,寻找一种准确快速且安全可靠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在院患者148例,同时分别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的腋温,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患者额温和人迎穴温度.结果 腋温、额温及人迎穴温分别为(36.71±0.06)℃、(36.21±0.06)℃、(36.18±0.06)℃,三种方法测得的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迎穴温、额温分别与腋温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人迎穴温与额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线测温仪只宜用于体温初步检测;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时,可选择人迎穴代替前额测温,既简便快捷又避免伤害眼部晶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用不同体温计测量体温值的差异,为临床体温测量部位和工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同期对照设计,以手持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前额、颞部、颈部正中、颈部外侧、眼内侧角、耳垂后、耳道7个体表位置温度,分别间隔距离1.5cm、5.0cm进行测量,同时以水银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作为参照。结果共纳入患者76例。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得7个部位的体温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隔1.5cm组与间隔5.0cm组,均P0.01),耳道温度最高,前额温度最低。非发热患者前额、颞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发热患者前额、颞部、颈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差最大的前额温度与腋温差值可达0.62℃;耳道温度最接近腋窝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道温度更接近腋温,推荐在发热筛查时以耳道作为测量部位。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与体表皮肤间隔5.0cm测量体温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减少接触风险,但测量耳道时可适当缩短测量距离以使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发热待查患者简便、精准、安全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对31例发热待查患者,以自我对照法分别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口温、红外耳温仪测量耳温和体温遥测装置测量体表温度,检验三种体温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三种测量方法所测体温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遥测装置所测体表温度与水银计所测口温95%一致性界限为(-1.100,1.041),一致性界限外占比2.97%,优于另两两组合;体温遥测装置与红外耳温仪测得的体温ICC=0.246,95%CI=0.025~0.416,低于另两两组合。结论体温遥测装置所测体表温度与水银计所测口温一致性相对较好,体温遥测装置测温可代替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体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空调环境下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测量老年危重症患者体温的适宜部位,为临床体温测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51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以水银体温计测量的腋温值为金标准,同时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分别测量患者对侧腋窝下、耳后、前额和腹部体温.结果 红外测温仪所测腋温、额温及腹部温度与水银体温计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耳后温度与水银体温计腋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调环境下,推荐以耳后作为老年危重症患者红外测温仪体温测量部位.  相似文献   

6.
吴丽元  巫洁  杨芳  彭敏 《护理学杂志》2007,22(21):41-42
目的 探讨臀部皮肤温度测量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124例新生儿进行不同部位体温观测,比较不同情况下臀部皮温与腋温和肛温的关系.结果 同一环境温度下,腋温与肛温、臀温与肛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臀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环境温度下相同部位体温比较,腋温、肛温及臀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臀部皮肤测温法可替代腋温测量法,能客观地反映新生儿体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中患者体温监测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于术中同时测量肺动脉温度(对照组)、膀胱温(观察1组)及腋温(观察2组),均取5组数据。结果三组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1组与对照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R2=0.989、0.959。结论对于肝胆外科术中患者,膀胱温、腋温均与肺动脉温度有良好的相关性,能相互替代,与测量腋温比较,膀胱测温相对方便、安全。其他专科可根据患者疾疾特征择优选取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臀部皮肤温度测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臀部皮肤温度测量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对124例新生儿进行不同部位体温观测,比较不同情况下臀部皮温与腋温和肛温的关系。结果同一环境温度下,腋温与肛温、臀温与肛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臀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环境温度下相同部位体温比较,腋温、肛温及臀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臀部皮肤测温法可替代腋温测量法,能客观地反映新生儿体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一侧睾丸不能触及的患儿是目前临床上的一个难题,作者通过测量已降正常睾丸的大小对患侧不能触及睾丸的儿童进行单睾的鉴别。资料和方法:37例男孩,年龄8个月~3岁,均为单侧不能触及未降睾丸,并对此进行判断。患儿醒时及在麻醉下利用两脚规或尺至少进行二次对正常已降睾丸的测量,儿童睾丸大小的容积的参考标准是以Prader及Winter等观察的结果为依据,睾丸长度是1.2~1.4±0.4cm其长度相当睾丸容量1cc,2cm是2cc,23.3cm相当于3cc。结果37例中12例是单睾,25例是隐睾,在单睾病例中,正常下降睾丸长度超过2cm,容量超过2cc,在单睾与隐睾的对比中存在显著的意义。当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已见温度测量法协助诊断阴囊疾病的报告,其中也括睾丸鞘膜积液、精索囊肿、精索静脉曲张和睾丸恶性肿瘤。发现炎症疾病和肿瘤与健侧阴囊的温度出现差异,因此认为阴囊温度测量法是快速、简便、经济和可靠的辅助诊断睾丸疾病的方法。作者报告使用温度测量法对104例阴囊疾病的诊断结果。患者年龄为16~59岁。按不同疾病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42例为急性付睾炎或睾丸一付睾丸鞘膜积液;第二组32例为睾丸鞘膜积液;第三组30例为睾丸肿瘤。使用红外线照射测量阴囊温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温与腋温的关系及测量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高职护理专业健康学生40名,按常规方法测量体温.测量时间选择6:00和14:00,每个时间段每名学生舌下左右各放1支、左右腋下各放1支体温计,2 min取出口内左侧的1支,3 min取出另1支,分别读数记录;7 min取出左侧腋下的1支,10 min取出另1支,分别读数记录.结果 舌下、腋下体温大多在36.0~36.6 ℃;14:00腋温10 min与7 min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口温测量时间可以采用2 min;早晨腋温测量时间可以采用7 min;下午测腋温的时间不得少于10 min;腋温加0.2~0.3 ℃代替口温比较合适.口温与腋温下午更接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房疾病手术患者腹股沟测温与腋窝测温和口腔测温的差异.方法 选择100例乳房疾病手术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手术前对其测量腹股沟温和腋温;手术后对其进行腹股沟温和口温的测量.结果 患者腹股沟温和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腹股沟温与口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股沟温测量值与口温测量值存在相关关系(r=0.971,P<0.01).腹股沟温与口温测量值差值总体平均数95%置信区间为0.335~0.401.腋窝与腹股沟测温患者接受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与腹股沟测温患者接受程度比较,患者更容易接受腹股沟测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房疾病手术后的患者,腹股沟测温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中枢性高热患者耳温测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枢性高热患者耳温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应用电子冰帽降温的脑血管疾病中枢性高热患者,每2小时观察记录患者同侧耳温及腋温的变化,并比较其降温效果.结果 同一患者耳温测量值显著高于同侧腋温(P<0.05);应用冰帽后的降温效果比较,耳温显著优于腋温,以6 h内下降最明显(P<0.05,P<0.01).结论 耳温测量能较早地反映脑血管疾病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时的脑温变化,且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4.
口温与腋温测量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温与腋温的关系及测量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高职护理专业健康学生40名,按常规方法测量体温。测量时间选择6:00和14:00。每个时间段每名学生舌下左右各放1支、左右腋下各放1支体温计,2min取出口内左侧的1支,3min取出另1支,分别读数记录;7min取出左侧腋下的1支。10min取出另1支,分别读数记录。结果 舌下、腋下体温大多在36.0~36.6℃;14:00腋温10min与7min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口温测量时间可以采用2min;早晨腋温测量时间可以采用7rain;下午测腋温的时间不得少于10min;腋温加0.2~0.3℃代替口温比较合适。口温与腋温下午更接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睾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诊断6例(其中5例经病理证实)多睾症患者,分析其声像图表现及临床情况。结果:6例多睾症患者均为三睾,其中4例多睾位于阴囊内,2例位于腹股沟并伴同侧斜疝。3例多睾症多余睾丸与附睾相连,1例多睾伴有附睾及输精管重复,2例无附睾及输精管与之相连。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4例内部可见血流信号,2例多余睾丸内无血流信号显示。结论:多睾症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华支睾吸虫致急性胆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致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方法回顾分析32例手术中发现华支睾吸虫引起的急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结果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有华支睾吸虫,术后痊愈出院,术前检查大便虫卵阳性为18.44%,CT检查怀疑率31.25%。结论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对肝内外胆管无结石的急性胆管炎,应首先考虑有华支睾吸虫引起可能,并采取相应的检查,以提高华支睾吸虫致急性胆管炎的诊断水平,手术治疗华支睾吸虫致急性胆管炎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胚胎培养皿(以下简称培养皿)从胚胎培养箱取出后放置于恒温热平板(以下简称热平板)上时胚胎培养微滴(以下简称微滴)内的温度变化及放回4种不同类型胚胎培养箱后的复温时间。方法本研究选择4种不同类型的商品化培养箱,#1为大型箱式培养箱;#2为小型箱式培养箱;#3为桌面干式培养箱;#4为桌面湿式培养箱。将商品化的温度测定仪温度探头偶联在胚胎培养皿上,自组装一套简易装置实现对培养皿内微滴温度检测。将胚胎培养皿从CO2培养箱取出后放置在热平板上,采用该装置每30s测量一次培养皿中微滴内的温度的变化,温度下降至30℃时分别将培养皿放回4种不同培养箱中,记录温度恢复至37℃的复温时间。结果胚胎培养皿离开CO2培养箱,随着在热平板上操作时间的延长,微滴内的温度逐渐降低。离箱操作3 min,微滴温度降至(36.50±0.52)℃;离箱操作5 min,微滴温度降至(36.17±0.67)℃;10min时降至(35.53±0.64)℃;10min以后,微滴温度趋于平稳。培养皿在重新放回培养箱后,35℃恢复至37℃的时间分别为(5.58±1.37)min、(15.69±5.19)min、(5.21±0.45)min、(4.88±0.51)min,其中#2培养箱的复温时间显著长于#1、#3、#4培养箱(P0.05),#4培养箱的复温时间最短,但#1、#3和#4培养箱之间的复温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温度上考虑,结合已有的报道,建议胚胎离开CO2培养箱在热平板的时间应控制在3min内。在重新放回胚胎培养箱后,不同类型培养箱内微滴的复温时间是有差异的,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选择复温时间短的培养箱以优化胚胎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温的变化和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脑部各组织温度并不一致,深部脑组织温度高于浅表脑组织的温度。脑缺血期间脑部温度下降,而在再灌注的早期,脑温反跳性升高,这种温度升高可加重脑缺血损伤;在脑温测定方法中,直接测定脑温准确、可靠、但技术要求高、设备昂贵;间接测定脑温的方法中,以测定鼓膜、鼻咽和颅骨外的温度较为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未触及的隐睾的发生率大约占未降睾丸的20%(14~43%)。在隐睾中,单侧无睾(单睾症)约占4%左右,以左侧为多见。双侧无睾(无睾症)只占隐睾的0.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产妇肘温、腋温及腹股沟温的差异性,探讨适用于测量产妇体温的最佳部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19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腋温、肘温、腹股沟温,10 min后同时取出,并记录.结果 剖宫产及顺产产妇3个部位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产妇的肘温与腋温比较、肘温与腹股沟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腋温与腹股沟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为避免产妇生理变化导致的腋温升高,可用腹股沟温代替腋温,以准确反映产妇体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