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蚤类寄生状况与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探讨蚤类与小兽宿主间的生态关系。 方法 选取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作为野外抽样调查地点,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每天早晨检查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按“一兽一瓶”的原则采集小兽体表寄生的蚤类。选用丰富度指数(S)、群落均匀度(J′)、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C′)、体表寄生蚤类总侵染率(Rft)、蚤类总指数(Ift)和群落内各个种类构成比(Cr)进行群落结构计算。 结果 在调查点共捕获小兽3 303只,属4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和食肉目)7科15属21种,除白尾鼹和巢鼠外,其余19种小兽体表都有蚤类寄生。采集到小兽体表寄生蚤类3 243只,属4科11属13种。洱海南边发现21种小兽和12种蚤,在3个方位中其物种多样性最高。洱海东边发现17种小兽和8种蚤,洱海西边发现13种小兽和7种蚤。大部分小兽宿主体表寄生两种以上的蚤类且群落结构复杂。不同方位的蚤类和它们相对应宿主的分布不均匀,洱海南边小兽宿主与体表寄生蚤类的物种数高于洱海周边其他两个方位。 结论 洱海周边小兽体表蚤类寄生普遍,小兽体表蚤类的物种多样性、物种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主要由宿主体表微环境和宿主所栖息的生境大环境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带12种主要小兽体表恙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及移行规律。方法 在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带野外选点,于不同生境下诱捕小兽。对小兽及其体表的恙螨种类进行分类鉴定。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计算Block距离。组内连接法(within-group linkage)进行聚类,聚类结果用树状图(dendrogram)表达。结果 齐氏姬鼠、灰麝鼩、锡金小鼠、斯氏家鼠和大绒鼠体表恙螨群落之间相似性较大,聚为一类,基本属于野柄型小兽恙螨群落;褐家鼠、大足鼠、黄胸鼠、大臭鼩和社鼠体表恙螨群落聚为一类,基本属于家栖小兽恙螨群落(社鼠恙螨群落例外),在此群落类型中,相应恙螨群落的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同属于鼠科(大臭鼩例外)。与其他小兽比较,贝氏树鼩、珀氏长吻松鼠的栖息环境及其在动物分类上的相似性较低。其体表恙螨群落聚类顺序明显推后,独自归成一类。结论 小兽的生境分布对其体表恙螨群落类型的影响比较突出。在生境选择相近的前提下,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关系越近,其体表恙螨群落相似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斯氏家鼠体表寄生虫的主要种类. 方法用U榆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 年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 周边88只斯氏家鼠体表寄生虫进行了调查,对斯氏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和体表寄生虫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描述. 结果有70只斯氏家鼠寄生有体表寄生虫,侵染率为80%.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54种,包括34种恙螨、15种革螨、4种蚤和1种吸虱.其中11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 结论斯氏家鼠很可能成为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恙虫病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浙江省西南部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群落多样性特征和鼠疫等病原体携带情况,为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鼠疫等传染病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2018—2019年在浙西南地区6个鼠疫监测点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进行调查,分别开展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类鉴定、鼠疫等病原体检测。结果共捕获宿主动物989只,捕获率5.15%,在398只宿主体表发现寄生虫2 409只,染虫率40.24%,宿主优势种为黑线姬鼠(58.79%)。在宿主体表发现寄生虫共8科18属30种2 409只,其中蚤3科5属6种211只,蜱1科4属5种446只,革螨1科5属9种951只,恙螨1科2属3种341只,吸虱2科2属7种460只。黑线姬鼠、北社鼠、黄胸鼠、针毛鼠在灌丛中体外寄生虫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最高,黄毛鼠、东方田鼠、褐家鼠、小家鼠在农田中体外寄生虫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最高,青毛鼠、白腹巨鼠在森林中体外寄生虫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最高。891份宿主动物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910份宿主动物肝(脾)脏标本和所有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均未分离到鼠疫菌。100份标本中3份宿主动物汉坦病毒阳性,阳性率3.00%;13份宿主动物标本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阳性,阳性率13.00%。结论浙西南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密度较高,群落构成较复杂。宿主动物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携带率较高。从寄生虫多样性角度可以考虑灌丛以防治寄生的蜱虫为主,农田防治寄生的恙螨和革螨为主,森林防治寄生的蚤和吸虱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云南省主要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宿主体表寄生的优势吸虱的生态位指数及其与小兽宿主的协同进化关系。 方法 将云南省17县(市) 30种小兽宿主作为30级资源序列, 22种优势吸虱在小兽宿主体表的分布数量构成比作为其对各级资源的利用比例, 测定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及其生态位重叠指数。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2种吸虱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原始数据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绘制树形聚类图。 结果 22种吸虱的生态位均较窄, 其中最宽的太平洋甲胁虱 (Hoplopleura pacifica) 仅为0.153 6。大多数吸虱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较小(0.000 5~0.469 5)。对生态位重叠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当λ=5.5时, 将22种吸虱分为16个生态位重叠群。 结论 吸虱的宿主特异性高, 不同种类吸虱对宿主的选择性表现为明显的生态位分离。吸虱与小兽宿主协同进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小兽体表寄生虫(蚤、虱、蜱和螨)构成了特殊复杂的体表寄生虫群落,这些体表寄生虫除了通过骚扰、刺螯、吸血和寄生等方式危害人体外,还可作为储存宿主(小兽)携带虫媒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传播给小兽并引起烈性传染病,目前已发现30多种虫媒传染病与体表寄生虫有关.该文综述了小兽体表寄生虫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19县市小兽体表蚤类群落和进化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云南省19县(市)的小兽体表蚤类不同生境的群落多样性,并对其协同进化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群落生态学常用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种问随机相遇率指数和构成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共捕获小兽10856只,分别隶属于10科,27属,47种。从这些小兽体表采获9532只蚤类,分别隶属于5科,22属,39种。5种优势小兽分别是黄胸鼠、大绒鼠、齐氏姬鼠、褐家鼠和锡金小鼠(占总数的71.69%);5种优势蚤类分别是方叶栉眼蚤、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无值大椎蚤、和特新蚤(占总数的74.33%)。结论不同生境中蚤类群落与小兽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不同生境中优势蚤类与优势小兽亦有相对应关系。在一定生境中的优势蚤类也是小兽宿主体表的优势蚤种。研究结果可能是蚤类与小兽宿主间协同进化的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鸡足山小兽体表寄生吸虱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了解云南鸡足山小兽(小型哺乳动物)体表寄生吸虱昆虫种类分布状况。方法用鼠笼或鼠夹加食饵诱捕小兽,用全捕法采集其体表的全部吸虱。吸虱经过常规逐级脱水、透明、干燥处理、制成玻片标本后于显微镜下逐一鉴定。结果从捕获的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共16种173只小兽体表采集吸虱昆虫544只,经分类鉴定,隶属2科3属13种,太平洋甲胁虱、丽松鼠新血虱及红姬甲胁虱为优势种,分别占35.59%、23.53%和17.28%。结论鸡足山小兽体表吸虱种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但单一种类小兽体表吸虱物种多样性低,说明吸虱对宿主的选择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区恙螨的种类及分布状况. 方法选择位于大理洱海周边地带的下关、挖色、喜洲3个方位的农舍、农田、灌丛和森林4种生态环境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选择小兽耳窝部位作为恙螨固定采集部位,用手术刀片刮取耳窝的全部恙螨,70%乙醇固定,Hoyer液封片后于显微镜下鉴定虫种. 结果共捕获小兽3 308只,经分类鉴定隶属4目7科14属21种.从3 308只小兽共采集到恙螨幼虫56 22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3亚科13属109种,种类丰富,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同类报道. 结论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带恙螨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10.
云南西部小兽革螨群落相似性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云南西部9种主要小兽体表革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及移行规律,并对其进行数量分析。方法:模糊聚类分析。结果:黄胸鼠、褐家鼠及小家鼠体表革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大,基本属于家鼠型革螨群落;卡氏小鼠、齐氏姬鼠及大绒鼠体表革螨群落为典型的野鼠型革螨群落;大足鼠、灰麝鼠句及大臭鼠句体表革螨群落界于两者之间,呈一过渡移行型。整个聚类过程显示出家鼠型革螨群落向野鼠型革螨群落逐级并类的趋势。结论:小兽宿主的生境分布对其体表革螨群落类型的影响突出,在生境选择相近的前提下,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关系越近,其体表革螨群落相似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优势鼠种寄生恙螨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 方法 选取云南省16个县(市)为调查点,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收集其耳廓和外耳道全部恙螨,进行分类、鉴定。恙螨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特征分别用香浓?鄄维纳(Shannon-Wiener)指数(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丰富性指数和优势指数分析。 结果 有7种优势鼠种其双耳部检获恙螨共52 151只, 属3亚科17属131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势依次为褐家鼠>齐氏姬鼠>大绒鼠>锡金小鼠>大足鼠>黄胸鼠>卡氏小鼠,丰富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的趋势与此基本一致。6种优势恙螨种类的生态位宽度依次为枪棒爬虫恙螨>小板纤恙螨>中华纤恙螨>西盟合轮恙螨>寒冬纤恙螨>绒鼠纤恙螨,其中任意两螨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大于0.76。各优势恙螨的种间关系较复杂,部分种类之间有程度不同的、较轻微的正协调关系。 结论 云南省主要鼠种体表恙螨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优势恙螨的生态位宽度差异与生态位重叠均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齐氏姬鼠为对象,调查分析单一鼠种体表恙螨的寄生状况. 方法 选取云南省的25个县(市)作为现场调查点,在鼠笼内放置食饵诱捕齐氏姬鼠,收集其体表寄生的恙螨,用霍氏液封片、固定后在显微镜下对恙螨进行分类鉴定.对云南省齐氏姬鼠体表恙螨的构成比、染螨率、平均多度、感染度、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空间分布型指数测定优势恙螨在同一鼠种(齐氏姬鼠)不同个体之间的空间分布格局.用Preston对数正态模型研究单一鼠种(齐氏姬鼠)体表恙螨群落的种-多度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群落内总物种数进行预测. 结果 从所捕获的1 620只齐氏姬鼠体表共采集到恙螨8 038只,分类鉴定出3亚科11属88种(包括7种待定种),总染螨率为28.83%,平均多度为4.93只螨/鼠,二者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在所采集的88种恙螨中,有5种优势恙螨,其中小板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是最主要的优势恙螨,其构成比为27.05%.主要恙螨在齐氏姬鼠不同个体之间呈聚集型分布.齐氏姬鼠体表恙螨群落的种-多度分布服从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理论曲线的拟合优度较高(R2=0.89).在种-多度分布理论曲线拟合基础上,根据Preston总物种预测方法,初步推测出齐氏姬鼠体表恙螨的总物种数大约为110种,即:在目前的宿主样本数量(1 620只齐氏姬鼠)下,约有22种恙螨未采集到. 结论 云南省齐氏姬鼠体表寄生恙螨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小板纤恙螨是云南省齐氏姬鼠体表最主要的优势恙螨.大样本研究在恙螨生态研究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革螨、恙螨在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virus,HFRSV)中的媒介作用。方法 采用革螨、恙螨饲养繁殖的子代幼虫、若虫和成虫 ,消化后作螨细胞原代培养制螨细胞片 ,用原位RT -PCR分子杂交法检测HV -RNA在螨组织细胞内分布和定位。结果 HV -RNA多分布于螨消化系统的上皮细胞 ,卵巢组织细胞内 ;革螨子 4代、子 3代和恙螨若虫组织细胞内HV阳性颗粒较革螨子 2代、子 1代和恙螨幼虫多且密集。结论 革螨、恙螨作为HFRS的生物学媒介有细胞分子水平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4.
了解云南省维两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的性比及年龄结构特征. 方法选择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为调查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全捕法"采集其体表全部革螨. 结果在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生态学调查中共捕获小型哺乳动物(小兽)1 560只,从其体表共收集到43种2 496只革螨.绝大部分的革螨雌性多于雄性.大部分革螨种类中没有发现幼虫,且除了柏氏禽剌螨,末成年个体的比例比成年个体的比例低(0.79%~5.55%).结论这种性比的不均衡可能与革螨的不同吸血习性及孤雌生殖有关.幼虫及未成年个体比例较低可能与幼虫及末成年个体在其宿主巢穴中不进食或者没有吸血习性有关.另一种可能是一些革螨种类可以不产卵(或幼虫)而直接产生若虫,这样就导致其幼虫很难找到.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区小兽体表恙螨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区恙螨的种类及分布状况。方法选择位于大理洱海周边地带的下关、挖色、喜洲3个方位的农舍、农田、灌丛和森林4种生态环境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选择小兽耳窝部位作为恙螨固定采集部位,用手术刀片刮取耳窝的全部恙螨,70%乙醇固定,Hoyer液封片后于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结果共捕获小兽3308只,经分类鉴定隶属4目7科14属21种。从3308只小兽共采集到恙螨幼虫5622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3亚科13属109种,种类丰富,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同类报道。结论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带恙螨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省黄胸鼠体表寄生恙螨的群落结构、种-多度及种-样方关系。方法定义黄胸鼠体表 的所有寄生恙螨为一个群落,运用生态学相关指标测定群落结构。结果在1 503只黄胸鼠体表共采获恙螨4 242只,隶属于3亚科16属84种,12种主要恙螨种占所有恙螨总数的90.74%。群落种-多度分布显示:随 恙螨个体数量逐渐增加,恙螨种数逐渐减少。种-样方结果显示,恙螨种数随着宿主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在所捕获的1 503只黄胸鼠范围内还不能判断云南境内黄胸鼠体表寄生恙螨的可能种数。结论黄胸鼠体表 寄生恙螨种类十分丰富,优势种不明显,稀有种的恙螨占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