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即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取代,一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二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1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积累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们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予计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英、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并认为这批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文化上都远远超过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全面地显示出来。因而他们对社会主义未作阶段性划分。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对我国国情、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他们没有或有很少  相似文献   

4.
析“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民主须臾不可分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一思想几乎经历了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同样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过不同的阐述,研究考察这一思想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对于正确认识不断发展着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还是对于现实的民主实践,都是十分有益的。一、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时期,“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思想,更多地侧重于国体意义上的民主理论产生于现实,现实是理论存在的实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  相似文献   

5.
过去人们曾认为,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彻底灭亡的时间就不长了;现在由于苏联东欧形势的变化,又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地球上将难以有立足之地了。这两种观点都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然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不是社会主义在短时期内消灭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在短时期内消灭社会主义,二者不能长期并存.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实质所在,该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为基础,从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不存在固定模式的试点,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必然存在多样化的客观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推行科学化,民族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两种“主义”的由来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中叶创立,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由  相似文献   

8.
伟大导师列宁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考察,发现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立了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学说,论证了帝国主义战线的键条将首先在它的薄弱环节上破裂,而这个薄弱环节一般产生于资本主义比较不发达的国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世界劳动人民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光明道路。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唯一道路,即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致奥托·伯尼克的信中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的事业,社会主义社会将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改革中前进。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渊源于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成熟于1891年发表的《哥达纲领批判》。19世纪后半叶,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社会主义运动。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 ,而现实世界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列宁前期的社会主义观基本上是马恩“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观 ,经过实践后调整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结合俄国实际的新社会主义观 ;斯大林回到了马恩“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观上 ,经过实践后形成苏联模式 ,强行推广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导致社会主义观在理论上的混乱 ,实践中的变形 ;戈尔巴乔夫顺袭苏联模式 ,经过实践碰壁后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是基本原理 ,不能抛弃 ,抛弃了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失败 ;但马克思主义是方向 ,不是教条 ,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才会获得胜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应走什么样的道路,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这在四十年前曾有过争论。后来历史作出了明确地回答,人们也接受了这一结论。然而,当今日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遇到一点困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波折时,有些人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又产生动摇和怀疑,面对这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已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热点之一,这里记下笔者的几点感想,就教于同仁们。思考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成果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前提,利用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成果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成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人和倡导者。他最早使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这是他建立在对世界进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际,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的创…  相似文献   

14.
以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为本质蕴涵的“文化自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观念与文化价值领域的深层确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精神文化”不仅是整体性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性要素,而且也是社会变迁以及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把握历史进程的社会主义方向,领导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深层制约性因素。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规定性,文化自信不仅涉及意识形态性、文化形态和物性载体的统一,而且也是精神信仰、价值规范与价值承诺三个基本维度的“应然”融合,从而承继并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而文化创造主体在历史发展与社会制度及其结构变迁过程中对于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知和文化形态现代转换的主动适应性,以及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关系意识这样两个方面的文化差异性认同建构,呈现出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基于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文化自信在多个层面提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基本策略与限定性。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终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形成,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创立到现在,在近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伴随着实践的不  相似文献   

16.
1989—1991年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重大挫折,这一挫折深深地触动了各国共产党,为了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高涨,近十几年来,各国共产党都在认真总结这一历史事件的教训,深刻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都在进行大量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无疑决定着今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而要保证这些研究的正确性,必须首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这种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注入了活力,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形成过程,对于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我国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按劳分配“唯一论”时期(1978~1986年)这一时期,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 ,其中“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实质是阐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 ,革命导师列宁就明确指出了对待资本主义的正确态度—自觉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今天 ,我们重温列宁的伟大论述 ,其思想闪耀的理性光辉对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 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 ,是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办法1917年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 …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我国现今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难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极其重要的实践问题.如何认识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阶段,是执政党战略决策的理论、路线和政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要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先认识客观世界;人们要变革某一事物,必须先对这一事物的性质、特点有正确的认识.因此,要使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必须对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及由此产生的中国社会的特点、性质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提出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