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夏枯草可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消散痈肿,内服量10~15g。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于高血压、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等。我认为夏枯草可全草入药,解热力和缓,无毒;内服量达30~50g,药效显而无不良反应;内服主要治疗肝胆经热证;夏枯草鲜品……  相似文献   

4.
典型病例 1急性吐泻(急性胃肠炎) 某男,59岁,峄城区王庄乡马河村农民,1975年8月13日诊.主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2h.自述2h前喝1碗冷汤,食后即感腹中不适,继则腹痛,恶心、呕吐2次(胃内溶物),腹泻(稀水便)1次,急来求治.老年男性,痛苦表情,舌淡红,苔薄白,心肺正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度压痛,脉沉弦.辨证:外寒直中,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气机不利.诊断:急性吐泻(急性胃肠炎).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取穴:足三里(双)、内关(双).操作:取2寸毫针,双侧足三里进针1.5寸,先泻后补;再取1.5寸毫针,双侧内关进针1寸许.取平补平泻法,留针15min,腹痛消失,吐泻未作.  相似文献   

5.
在《伤寒论》记载中,吴茱萸汤适应证有三见:一为阳明“食谷欲呕”,由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所致;二为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由中阳虚衰、阴寒犯胃,又阴寒内盛、阳气不能敷布,而致手足逆冷;三为厥阴“干呕,吐涎沫,头痛”,由肝寒夹浊阴之气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胃之清涎冷沫随上逆之气而吐出,又有阴寒随经上逆扰于清阳所致。这三条临床表现虽不尽同,但阴寒内盛、胃气不降、  相似文献   

6.
金樱子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予Rosa laeuigata Michx果实,又称糖罐子、野石榴、刺梨等。它盛产于我国南部诸省,是一种野生佳果,又是一味常用收敛固涩药,性平,味酸、甘、涩,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止咳平喘功能。笔在临床上常以金樱子为主,配伍它药,或于辨证方药中加入此药,治疗尿频、子宫下垂、脾虚泄泻等,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桂枝人参汤出自《伤寒论·太阴篇》的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原为太阳病经误下后或太阴本虚,由太阳传入太阴而成为太阴虚寒兼有表证。由桂枝、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笔者遵《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会到太阳病未愈,误诊或体虚可直中太阴,  相似文献   

8.
血府逐瘀口服液出自清朝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在总结了数十年临床经验后,潜心研制的专门治疗血瘀证的方剂,在临床中可用于治疗多种不同的疾病。全方共十一味中药,桃仁、红花、牛膝破血行瘀;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行瘀;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补不足;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化滞;桔梗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组方严谨,用药合理。  相似文献   

9.
10.
11.
临床上,不少消化系统疾病,从治肝入手,采用疏肝理气诸法,多可取得良效。现将笔者运用此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体会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2.
<正>桂枝人参汤出自《伤寒论·太阴篇》的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原为太阳病经误下后或太阴本虚,由太阳传入太阴而成为太阴虚寒兼有表证。由桂枝、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笔者遵《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会到太阳病未愈,误诊或体虚可直中太阴,并不一定由三阳经一一传变的规律。本文三则病案虽为不同疾病,有发热、过敏性鼻炎、便秘,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思想,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笔者宗其温中补虚、通阳化气兼解表之功用治杂症,亦收佳效,现介绍如下,以和大家共勉,若有不足之处,请前辈们和同道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人参、柴胡、黄芩、制半夏、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组成,系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剂成方.原治伤寒病已入少阳而太阳证未解,症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此方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透表,兼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之效.笔者在临床上用于虚人感冒,尤其是感冒发表汗多而余邪未尽者,以及有营卫不和之围绝经期综合征者,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胃炎、胆囊炎患者,均收到很好疗效.兹举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六味地黄汤为滋阴补肾之方,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现将我们在临床上运用本方的经验介绍如下。1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曾某,男,60岁,住院号:339。因咳喘反复发作10年余,此次发作2个月,加重6天收入院治疗。症见咳喘,痰多,动则喘甚,纳呆,大便溏,腰酸腿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腻,脉沉细。查体:T36.5℃,R23次/分,P115次/分,BP130/90mmHg,两肺底可闻及细小湿音。X线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据证情及舌苔脉象,辨证为脾肾两虚型咳喘。治以补肾健脾。方以六味地黄汤(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  相似文献   

16.
生脉散来源于《内外伤辨惑论》,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作用。目前生脉散已制成生脉注射液而广泛运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肺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大大拓宽了其运用范围,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补中益气汤源于《脾胃论》,是金时李东垣用治由内伤而致元气不足,脾胃虚弱之方.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临床用治内科诸疾,屡获佳效,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