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高原地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探讨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sia,NUD)的致病因素;方法:按国际诊断标准对NUD患者采用胃镜,病理组织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结果:各型炎症时HP检出率增加,炎症细胞浸润越明显,HP检出率越高;结论:HP感染虽与炎症的程度及活动性呈正相关,粘膜炎症细胞计数仅说明炎症浸润程度,但与NUD症状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
3.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专题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
王学锋  潘蓉 《航空军医》1995,23(5):278-280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症侯群,病人具有消化不良症状,但未查出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肿瘤,并能排除肝、胆、胰及食道等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存在。对12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健康疗养飞行人员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24例系从1990年1月至1991年12月两年间在我院健康疗养的飞行人员中筛选出来  相似文献   

5.
罗成福 《西南军医》2011,13(3):450-451
目的探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胃动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吗丁啉片。对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动力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评价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胃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胃窦运动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吗丁啉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评分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有效率86.96%。结论临床医生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应从增加胃动力入手,同时进行对症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1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消化间期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检测及血浆胃动素测定。采用气道式测压法连续记录消化间期运动复合波(IDMC)120min,其间每隔15min采血2ml行胃动素放免测定。结果表明:NUD组血浆胃动素高峰明显减低的同时伴有IDMCⅢ期缺乏;NUD组胃窦部收缩力明显低于正常组。提示:NUD患者胃动素高峰和IDMCⅢ期的缺乏以及胃窦部收缩力的减低可能是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患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飞行人员进行胃排空功能检测。 方法 采用双核素标记试餐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SPECT)技术 ,对 5 4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NUD)飞行员(其中包括类溃疡型 2 3例 ,运动障碍型 2 6例 ,返流型 5例 )和 6 4例健康飞行员进行胃排空测定 ,求出各自全胃半排空时间 (T1 /2 ) ,近端胃半排空时间 (PT1 /2 ) ,固体食物开始排空前的延迟时间 (T1 )及其异常的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NU D组飞行员液体 T1 /2 延长 ,与 3型 NU D间均无明显关系 ;固体 T1 /2 明显延长 ,异常发生率 72 .2 % ,与运动障碍型 NUD和返流型 NU D呈正相关 (r=0 .81和 0 .78,P<0 .0 5 ) ;PT1 /2 与类溃疡型 NUD呈正相关 (r=0 .75 ,P<0 .0 5 ) ;T1 异常发生率 88.9% ,其中38.2 %延迟 ,与运动障碍型 NU D呈正相关 (r=0 .78,P<0 .0 5 ) ,另 6 1.8% T1 消失 ,与类溃疡型 NU D呈负相关 (r=- 0 .6 7,P<0 .0 5 )。 结论  NUD飞行员多有固体食物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8.
9.
乳酸菌素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乳酸菌素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治疗中的作用及对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FD 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Hp阳性者22例,在给予胃肠动力及抑酸药等基础上加用乳酸菌素4或5片,每4~5h嚼服1次,连用15天;对照组28例,Hp阳性19例;仅给予胃肠动力及抑酸药等治疗,连续15天。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程度及Hp治疗前后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34.3%),有效20例(57.1%),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4例(14.3%),有效13例(46.4%),总有效率60.7%。两组Hp治疗前后转阴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改善肠道内环境及调整肠道菌群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亚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的差异,以及抗Hp治疗后各型FD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以此探讨Hp与FD各型的关系。方法 725例FD并因诊断有Hp感染,给予一个疗程的抗菌治疗.问卷询问患者治疗前及停药后1个月和6个月后的症状及其变化,并评价其症状改善程度(程度分为:明显改善,一般改善,无变化,复发)。^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Hp感染状况。结果 FD四型之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抗HP治疗后1个月Hp根除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一般改善均显著多于Hp未根除者,反流样型也有类似表现,但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这三型症状改善的Hp根除者大多数症状继续得到改善,只有7.1%、15.2%和10.8%的患者出现症状复发,而反流样型症状复发率达32.0%,它们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Hp可能是FD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尤其与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关系密切。抗Hp感染是治疗Hp阳性FD(反流样型除外)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采用胃肠起搏器和吗丁琳药物的对比治疗,观察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并选择出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的FD的最佳频率和时间等指标;方法:临床随机选择病例,分为胃肠起搏器治疗组和吗丁琳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和胃电图检查中的平均频率及平均幅值;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不大,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除呕吐外,其它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后胃电频率改变,治疗组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胃电频率明显趋向正常频率(3.0次/秒),经自身对照的t检验统计P<0.05;而对照组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幅度值经t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表输入一个较佳的治疗参数,能显著改善亚高原地区FD患者的胃运动功能和临床症状,胃肠起搏器对治疗亚高原地区FD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建立小剂量~(14)-尿素呼气试验,结合胃镜、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对48例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胃镜下炎症程度及活动性明显高于阴性者。~(14)CO_2表达与胃粘膜炎症和Hp感染呈正相关。以~(14)CO_2值大于5000dpm作为筛选抗Hp感染临界值,所选病人经抗Hp治疗,症状、内镜下胃粘膜表现及Hp情况有明显疗效。提示,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可作为筛选抗Hp治疗指标之一,除避免了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和组织学检查受显色剂、培养条件及胃镜取材有局限性影响外,还解决了血清学不能确认Hp病人的问题,以~(14)CO_2值大于5000dpm选择治疗对象,可减少Hp耐药菌株和药物副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犬庆大霉素肾中毒模型,结合临床病例,检测尿丙氨酸氨基肽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的变化和犬肾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剂量庆大霉素对肾脏具有损害作用,中毒量的损害明显加重;处于亚临床期肾病变者,庆大霉素显著加重其毒性损害。检测尿酶的变化可以早期反映出这种肾毒性损害,是一种灵敏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钝挫伤临床分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钝挫伤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震荡)可引起视力丧失,但各例预后不同。我们用两种钝力建立了动物模型。在轻度挫伤,视网膜水肿在1周内消退,组织学检查仅见脉络膜充血和视网膜轻度水肿,视网膜电图(ERG)一过性下降。而重度挫伤的视网膜水肿持续到2周,遗留色素脱失和沉着,视网膜外层结构破坏,ERG持续下降,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见荧光渗漏。本实验提示视网膜挫伤可分两型,在伤后1~2周行ERG和FFA有助于诊断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肢体延长长度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肢体延长中为防损害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普遍以组织弹性允许限度为原则,一般均主张将延长度控制在骨原长度10~15%。为安全达到大幅度延长,本文报道在牢稳固定骨断端和早期功能锻炼条件下,用每日1~1.25mm缓慢速度延长法,观察骨骺牵伸延长80例和干骺端截骨延长63例,延长率为骨原长度9~84.3%,其中16例达到30~84.3%。绝对延长数达6~16cm者有69例,其中1例同时延长胫骨与股骨,一期(131天)矫正下肢22cm巨大短缩。实验组15只山羊小腿延长率为骨原长度28.6~64.8%(平均50.2%)。无一例并发神经与血管损伤或骨不连。作者对本组结果提出不同于组织弹性限度的新认识,认为神经、血管与骨膜等组织对缓慢的逐渐延长有相当大的生物学适应能力,低牵张力能刺激肢体组织同步增殖生长,从而避免损害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窦部G、D细胞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窦部内分泌G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慢性胃炎(CG)(包括10例为Hp阴性患者)、40例活动期胃溃疡(GU)和45例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其中各包括15例Hp阴性患者)的胃窦粘膜内G、D细胞进行标记后,运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G、D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后,G细胞数目变化不大(P>0.05),但胞体灰度值增加(P<0.05);D细胞数目减少(P<0.05),D细胞胞体灰度值无明显变化;各组G/D细胞数目比值有差异(P<0.01);Hp阳性的DU较GU组G细胞胞体灰度值增加,D细胞数目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G/D细胞数目比值增大。本研究结果提示,Hp感染后胃窦部G、D细胞变化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肢体创伤后反应性神经体液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与释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探讨了神经体液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与释放。结果发现,伤后脑脊液、血清、脑组织MBP含量增高,尤以高速组明显;低速组下丘脑,高速组下丘脑、海马区MBP-mRNA表达增强。提示肢体局部严重致伤,虽未直接伤及大脑,但中枢神经系统确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应激受损。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抗尿激酶血清,并由此抗血清提取抗尿激酶IgG.将此IgG偶联到CNBr活化的Sepharose4B上,对尿激酶(UK)粗品进行纯化.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纯化的UK样品显示3条蛋白带,高分子量尿激酶(H-UK),低分子量尿激酶(LUK)及分子量为1.8×10~4道尔顿的UK肽链.纯化UK样品的比活为79143~101710 IU/mg蛋白,从层析柱上的回收率为51~82%.未纯化UK粗品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显示9~10条带.  相似文献   

19.
应用实验小屋对二氯苯醚菊酯浸泡棉纱门帘防治侵入屋内蚊虫作了田间试验。门帘浸药量为300mg,ai/m~2,取得较满意的毒杀侵入屋内蚊虫的作用。对留存在屋内的三带喙库蚊毒杀死亡率,0~58天内高达90%以上,391~415天内仍可达70%以上。而外逃入窗阱的蚊虫,死亡率很低,0~58天内不到20%。此种门帘对侵入屋内蚊虫的吸血率没有明显影响,也不能减少侵入屋内蚊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