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步序贯法对激素干预后哮喘大鼠模型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激素干预组、三步序贯组、第一步方组、第二步方组、第三步方组、普米克令舒组。制备激素干预后哮喘大鼠模型,于第3周起开始撤减激素用量,按照每周地塞米松0.1mg/kg速度递减,直至第7周完全撤除。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段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经过激素(地塞米松)长期干预后,激素干预组、第一、二、三步方组以及普米克令舒组在第7、9周末,其血浆CRH、ACTH和COR含量呈普遍下降,其中尤以激素干预组下降最为显著(P均〈0.01)。与激素干预组比较,三步序贯组在第7、9周末其血浆CRH、ACTH和COR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二者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三步序贯法对激素干预后哮喘大鼠模型HPA轴功能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步序贯法对激素干预后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G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激素干预组、三步序贯组和普米克令舒组。制备激素干预后哮喘大鼠模型,于第3周起开始撤减激素用量,按照每周地塞米松0.1mg/kg速度递减,直至第7周完全撤除。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GR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撤减激素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三步序贯组具有上调GR mRNA表达的作用,于第9周末,GR mRNA表达达到最高峰。与第2周末比较,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激素干预组第9周末比较,二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哮喘模型组和普米克令舒组比较,二者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步序贯法通过上调肺组织GR mRNA表达水平,提高GR的亲和力,增强糖皮质激素的生物效应,从而达到减少激素用量,减轻激素依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止喘胶囊对哮喘大鼠气道TGF-β1信号转导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止喘胶囊对哮喘大鼠气道TGF-β1信号转导的干预作用。通过长期反复给予致敏大鼠吸入不同浓度的卵蛋白,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mad.2mRNA、Smad.7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治疗组均可下调Smad-2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尤以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最佳,中药组与西药组效果相当(P〉0.05)。中药组可显著上调Smad-7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止喘胶囊能通过下调Smad-2mRNA,上调Smad-7mRNA的表达,阻断TCF-β1的信号转导,从而阻断哮喘气道重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揭示三步序贯法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steroid—dependent asthma,SDA)的疗效机制。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普米克都保(布地奈德粉吸入剂,Pulmicort Turbuhaler,100μg/吸,AstraZeneca AB,瑞典),每次400μg,每日两次吸入;治疗组予中药三步序贯方煎剂,每次100ml,每日2次口服,同时给予普米克都保200μg,每日两次吸入。两组疗程均12~14周。观察治疗前后哮喘症状积分、口服激素用量以及肺功能变化;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D4^+胞内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即Th1%和Th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症状积分、口服激素用量以及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Th2表达率均显著降低(P〈0.01,P〈0.05),Th1/Th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上述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h1表达率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三步序贯法能够有效调节Th细胞亚群失衡,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改善了肺通气功能,减轻了哮喘症状,减少了患者对激素的依赖。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IL-1β、IL-6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表达,探讨加味桂芍知母汤(加味汤)对其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激素、加味汤4组,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滑膜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加味汤组和激素组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模型组早期IL-1β、IL-6mRNA表达水平是上调的,加味汤可以抑制其转录和表达,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咳喘宁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5(IL-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咳喘宁高剂量组(27g原药材/kg体重)、咳喘宁低剂量组(13.5g原药材/kg体重)、桂龙咳喘宁对照组(0.41g/kg体重),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以卵蛋白致敏并吸入激发法制备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各治疗组均从第1次哮喘激发开始(造模第3周)至处死前每日灌胃给药,激发并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检测IL-5mRNA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肺和气管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管壁和平滑肌厚度、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以及肺组织IL-5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显著降低支气管管壁和平滑肌厚度、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以及IL-5mRNA表达(P〈0.05或者P〈0.01)。结论咳喘宁可降低肺组织IL-5mRNA的表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浸润、聚集和活化,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药三步序贯法与全程同一用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为急性脑出血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0例符合要求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三步序贯组、第一步方组、第二步方组、第三步方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第28天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价;治疗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用Barthel指数表评价。结果治疗第14天,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三步序贯组与其他各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三步序贯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步序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全程同一用药治法,也优于西药治疗,三步序贯治疗方案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阴阳序贯方联合雌孕激素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阴阳序贯方联合雌孕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用激素治疗,治疗6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6.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血清B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FSH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LH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阳序贯方联合雌孕激素治疗卵巢早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补肾中药对哮喘缓解期患儿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调节T1/Th2平衡治疗哮喘的分子机制。方法哮喘缓解期儿童20例,抽取静脉抗凝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 cells,PBMC)。每份血样均分为3部分,分为空白组、喘可治(CKZ)Ⅰ组和CKZⅡ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体外培养48h,分别收集细胞沉淀。荧光定量PCR检测T—bet mRNA、GATA-3 mRNA的表达强度及细胞因子IFN-γ mRNA、IL-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剂量CKZ干预后,PBMC中T—bet mRNA的表达均较空白组显著增强,以CKZⅡ组的差异更为明显(P〈0.01);CKZ组与空白组比较,GATA-3 mRNA的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CKZ组的IFN-γ mRNA的表达较空白组增强,其中CKZⅡ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KZⅡ组IL-4 mRNA的表达强度较空白组显著减低(P〈0.01)。CKZ组的T—bet/GATA-3比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KZ组的IFN-γ/IL-4的比值较空白组上升,其中CKZⅡ组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肾中药CKZ可以通过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多个环节,增强Th1细胞的功能,同时抑制Th2细胞的功能,对Th1/Th2平衡具有多层次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咳喘六味合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为对照组,为非卵白蛋白(OVA)致敏和不感染RSV。OVA/RSV组应用OVA致敏、激发并用RSV滴鼻,复制病毒感染哮喘动物模型。咳喘六味合剂低、中、高各剂量组在造模的基础上以咳喘六味合剂灌胃治疗。Buxco系统测定大鼠气道高反应性。麻醉处死动物,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自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咳喘六味合剂能显著改善RSV感染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各治疗组较OVA/RSV组相比各浓度Penh值均降低(P〈0.01),但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组比较,其余各组IFN-γ下降(P〈0.01),OVA/RSV组IL-4、IL-13增高(P〈0.01),各治疗组IL-4、IL—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较OVA/RSV组,IFN-γ增高,IL-4、IL—13降低(P〈0.05,P〈0.01)。与咳喘六味合剂中剂量组比较,咳喘六味合剂低、高剂量组IFN-γ下降(P〈0.01),而IL-4、IL-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喘六味合剂可抑制气道炎症,改善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控制哮喘合并RSV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补肾壮骨中药对大鼠去卵巢后早期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能力和骨髓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IL-6受体(IL-6R)、gp130基因的影响。方法 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其中24只为假手术对照组;48只去卵巢,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中药组,每组24只。分别于去卵巢后2、4、6、12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骨髓细胞作细胞培养和提取RNA,培养第6天分别作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骨髓细胞TRIZOL提取总RNA。结果 去卵巢后2周,去卵巢组破骨细胞形成数即多于对照组(P<0.05),骨髓细胞IL-6和IL-6R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第4~6周。上述改变达高峰,并持续至第12周;从4~12周,上述各指标中药组均明显低于去卵巢组(P<0.05,P<0.01)。以上各组全程未见gp130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 本方所用补肾壮骨中药可以抑制大鼠去卵巢后骨髓源性破骨细胞的生成,这一效应至少部分与其抑制骨髓细胞在去卵巢后过度表达IL-6、IL-6R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下瘀血汤对进展期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方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对进展期四氯化碳(CCl4)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50%CCl4 2ml/kg体重皮下注射,每周2次;第9周开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下瘀血汤组及小柴胡汤组(灌胃给药);用药的同时继续CCl4造模至12周末杀鼠取材。观测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变化。结果:8周末模型大鼠肝功能显著异常,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加,肝纤维化明显;12周末模型对照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L-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Hyp进一步增高,且ALP、GGT、TBil显著高于8周模型对照组(P〈0.05)。与12周模型对照组比较,下瘀血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P、GGT、TBil、Hyp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下瘀血汤能显著抑制造模因素持续刺激条件下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发展,疗效优于小柴胡汤,方证相关有其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下游分子VEGF基因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常规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4、8、14周时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程度的变化;XOD法检测血清SOD活性,TBA法检测血清MDA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含量;RT-PCR技术动态检测肝组织HIF-1α及其下游分子VEGF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MDA含量和肝组织TNF-α水平、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逐渐增加,血清SOD活性逐渐降低,同时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程度逐渐加重;在造模4周,血清MDA和SOD水平、肝组织TNF-α含量、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造模8周MDA和TNF-α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SOD活性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P〈0.05),HIF-α、VEGF mRNA表达较正常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至造模14周时MDA和TNF-α含量、HIF-1α和VEGF 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及模型4周组显著增高(P〈0.01、P〈0.05),SOD活性则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HIF-1αmRNA表达水平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炎症程度、VEGFmRNA表达、TNF-α含量及血清MDA水平均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血清SOD活性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P〈0.05)。结论:HIF-1α及其下游因子VEGF参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海马及杏仁核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各亚基和相关调节蛋白在束缚应激状态下的mRNA表达变化及逍遥散的作用。方法使用捆绑的方法制作束缚应激动物模型,并用逍遥散进行干预,分别于7天后和21天后检测模型大鼠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DG)、杏仁核AMPA受体亚基GluR1-4、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融合蛋白(NSF)、PKC作用蛋白1(PICKl)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7天束缚应激状态下,GIuRlmRNA在海马CA1区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CA3区和杏仁核表达显著上升(均P〈0.05),GluR2、GluR3mRNA在杏仁核(均P〈0.05),GluR4mRNA在CA1区(P〈0.01)表达显著增高,NSF、PICK1mRNA表达在杏仁核有明显增高趋势;逍遥散对CA1区GluR4及杏仁核GluRl、GluR2、GluR3mRNA表达变化有显著调节作用(P〈0.05,P〈0.01)。21天束缚应激状态下,CA1区GluR4、DG的GluR2mRNA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杏仁核GluRl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逍遥散对CA1区GIuRl、GluR4mRNA表达变化有显著调节作用(均P〈0.05)。结论短期重复应激对于AMPA受体各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较强,逍遥散对AMPA受体各亚基mRNA表达的调节在海马CA1区和杏仁核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翘散对流感病毒载量和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小鼠不进行处理外,其他小鼠经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银翘散大、中、小剂量组。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分别在流感病毒感染后第1,2,3,5,7天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和IFN-γ mRNA表达。结果银翘散可以降低肺组织病毒载量,其中大剂量组在各时间点均可降低病毒载量(P<0.05,P<0.01),中、小剂量组在第3天和第5天均可降低病毒载量(P<0.01,P<0.05);银翘散可以提高肺组织IFN-γ mRNA表达,其中大剂量组在各时间点均可提高IFN-γ mRNA表达(P<0.01,P<0.05),中剂量组在第2,3,5天可以提高IFN-γ mRNA表达(P<0.01),小剂量组在第3,5天可以提高IFN-γ mRNA表达(P<0.01)。结论银翘散可能通过上调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内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来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电针法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下丘脑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Kp 110)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p-PI 3Kp 110)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双固一通"电针法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电针组、脑脊液组及阻滞剂组,每组10只。以高脂饮食喂养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预防组、电针组、脑脊液组和阻滞剂组电针"关元""后三里""丰隆""中脘",每周治疗5次,预防组治疗16周,其余各组治疗8周。脑脊液组进行脑室内人工脑脊液灌注,阻滞剂组脑室内灌注渥曼青霉素。观察造模后及治疗后各组大鼠体质量(BW)、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比较各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下丘脑PI 3Kp 110及p-PI 3Kp 110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预防组、电针组、脑脊液组及阻滞剂组造模后BW、FPG及FINS明显升高(P0.01,P0.05),IAI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预防组与电针组大鼠BW、FPG、FINS降低(P0.05,P0.01),脑脊液组BW、FPG降低(P0.05,P0.01),预防组、电针组及脑脊液组IAI升高(P0.05);与阻滞剂组比较,脑脊液组、电针组及预防组BW、FPG、FINS降低(P0.05,P0.01),IAI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PI 3Kp 110及pPI 3Kp 110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电针组、脑脊液组PI 3Kp 110及p-PI 3Kp 110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阻滞剂组比较,预防组、电针组、脑脊液组PI 3Kp 110及pPI 3Kp 110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双固一通"电针法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与提高模型大鼠下丘脑中PI 3Kp 110蛋白及p-PI 3Kp 110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清利固精颗粒对系膜增殖性肾炎肾组织PDGF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利固精颗粒对大鼠抗Thy-1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肾组织PDGF-A、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大鼠抗Thy-1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肾炎康复片组、清利固精组,每组8只大鼠。各实验组于第7天处死大鼠,采用RT-PCR检测肾组织PDGF-A、BmR-NA表达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DGP-A、B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清利固精组PDGF-A、B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0.01);清利固精颗粒降低肾组织PDGF-BmRNA表达疗效优于肾炎康复片(P<0.05)。结论:清利固精颗粒剂抑制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加,可能与其能降低MsPGN肾组织PDGF-A、B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yr61在痛风炎性微环境中的作用同时观察清热利湿通络法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Cyr61及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典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造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组、清热利湿组、通络组、秋水仙碱组和慢病毒组。造模72h后取材,随后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Cyr61、IL-1βmRNA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Cyr61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yr61 mRNA和蛋白及IL-1β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干扰Cyr61表达后,慢病毒组IL-1β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虎杖组Cyr61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清热利湿组Cyr61蛋白表达水平、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通络组Cyr6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Cyr61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参与GA的炎症过程,清热利湿通络法可通过下调Cyr61及IL-1β的表达水平,拮抗急性痛风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转录信号转导因子1(STAT 1)、细胞因子信号负调控因子(SOCS)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艾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红外组,每组8只。采用"病证结合"的造模方法复制RA模型。艾灸组造模3d后开始艾灸两侧"肾俞"穴,针刺组造模3d后开始针刺两侧"肾俞"穴,红外组造模3d后用改装后远红外线理疗仪照射两侧"肾俞"穴,均隔日1次,共治疗10次,每次20min。测量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RT-PCR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STAT 1、SOCS 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足跖与踝部呈急性炎性红肿,跖围较正常组明显增粗,血清中IL-1含量升高,IL-2水平降低,关节滑膜组织STAT 1、SOCS mRNA表达下降(均P0.01)。经治疗后,艾灸组、针刺组和红外组跖围减小,血清中IL-1含量降低,IL-2水平升高,关节滑膜组织STAT 1、SOCS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针刺组、红外组IL-2含量,STAT 1、SOCS mRNA表达明显低于艾灸组(均P0.01)。结论:艾灸"肾俞"穴能抑制RA大鼠继发性足肿胀,与其抑制血清中致炎因子IL-1的释放,提高免疫调节因子IL-2含量,增强R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STAT 1和SOCS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疗法对II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理.方法 建立CIA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熏组、低熏组、高熏组,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 熏蒸各组大鼠滑膜细胞中IL-1β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各熏蒸组组间比较,高、低熏组明显低于水熏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高熏组明显低于低熏组,亦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药熏蒸疗法能明显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并推测中药熏蒸疗法抗炎机制与其抑制IL-1β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