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加速对血小板的破坏而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与儿童不同,成人ITP患者在初始短程的激素治疗中获得持续缓解不到1/3。脾切除术可使60%~70%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获得至少5~10年的缓解,但脾切除术本身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血小板减少及全身皮肤、黏膜、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1/3[1-2];成人发病率(5~10)/10万,育龄期女性、老年人高发。根据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解读[3]的指导意见,对诊断后3~12个月仍未缓解或停药后不能维持缓解状态的ITP定义为持续性ITP;患者对脾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自身免疫性血小板破坏的特点.皮质类固醇可使大部分病人的血小板增加,但只有<10%的成人 ITP 可获完全缓解或用可耐受的小剂量维持足够的止血功能。大多数有症状的 ITP 病人需做脾切除,其中约2/3有效。有心肺疾患的老年病人脾切除合并症发生率高。作者报道用小剂量脾区照射治疗老年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病人和方法 19例 ITP,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龄77(52~92)岁。其中11例为慢性 ITP,8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由于患者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本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型患者约90%为成人,其治疗目前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和脾切除为主要措施,但约15%~30%对激素和脾切除治疗无效或不能为患者接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此种难治性ITP 的治疗现已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问题。本文就其治疗现况作一概述。ITP 的治疗方法一、激素和脾切除治疗无效,血小板计数(BPC)不能维持安全范围[(20~30)×10~9/L]的患者,可采用下述治疗。1.长春生物碱早期研究用长春花碱(VLB)或长春新碱(VCR)静脉注射,10/88例(11.4%)完全缓解持续0.5~4年,31/88例有暂时疗效,47例无效。另报道6/28例完全缓解。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成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用激素、切脾或者免疫抑制剂有效,然而约25%左右的患者对上述方法无效。这些患者病程大于7个月,反复发生血小板减少,严重出血症状,甚至可威胁生命,临床称之原难治性ITP(RITP)。常规方法给以强的松、长春碱、6MP等药物治疗也很少使RITP缓解。1978年Ahn用载有长春花碱的血小板治疗ITP,国内已有类似报道。近年来国外曾有以载有VP—16的血小板治疗RITP成功的报道,而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耐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常作为ITP治疗首选药物,有效率70%~80%,仍有部分耐药ITP。下面将糖皮质激素耐药ITP治疗进展做一综述。1针对脾的治疗脾既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器官,又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部位。针对脾的治疗(包括脾切除、脾栓塞、  相似文献   

7.
1概况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引起血小板减少。脾脏是ITP患者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也可能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器官。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通过脾脏时在脾窦滞留,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是ITP患者血小板破坏的主要机制。因此脾切除术很早就应用于ITP的治疗。ITP的一线治疗目前已经取得共识,主要是皮质激素和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皮质激素应用于ITP的  相似文献   

8.
在成人,脾切除依然是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主要方法,如切脾无效或切脾后复发,则治疗相当困难。作者报告用硫唑嘌呤治疗病人的结果。病人和方法共53例成人慢性 ITP,患者中位数年龄54(17~89)岁,女37、男16例。49例曾用过强的松治疗,40例行脾切除(13例有短暂反应,27例失败),其余病人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属禁忌。用硫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脾大部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难治性ITP住院患者,给予脾大部栓塞治疗。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1周,血小板显著升高,达(123~257)×109/L,缓解率100%。随访时间12个月,显效2例,血小板长期维持正常水平。良效5例,血小板计数长期维持(50~100)×109/L。5例于3~6个月复发,其中2例再行激素治疗后有效;1例CT显示脾脏栓塞面积不足50%,行第2次脾栓塞并维持小剂量激素控制较好。另2例口服硫唑嘌呤,并小剂量泼尼松,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于难治性ITP患者,脾大部栓塞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皮肤黏膜出血为起病时的主要临床表现,老年人是ITP的高发人群之一。目前尚无关于老年ITP的指南与专家共识。老年ITP作为成人ITP的特殊群体,在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既有与成人ITP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老年ITP的治疗需要明确治疗目标并合理掌握启动治疗的时机,使血小板计数达到安全水平而不是正常水平。老年ITP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二线治疗方案包括促血小板生成素、利妥昔单抗、脾切除术等。老年ITP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最小化治疗措施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提升血小板计数至安全水平,减少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用7S-丙种球蛋白制剂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本组18例,其中男7、女11例,年龄18~74岁。急性ITP 2例;慢性ITP16例,其中4例已行脾切除术。全部患者均给予免疫球蛋白0.4g/kg静脉注射,连用5天为1个疗程,其中6例使用过2个疗程。如以血小板数升高至少为治疗前的两倍,总数不少于5万/mm~3为治疗有效,则2例急性ITP中有1例、12例慢性ITP未行脾切除者中有7例、4例慢性ITP已行脾切除者全部治疗有效。于治疗后第4~5天血小板数达到峰值。1例急性ITP完全缓解;慢性型的疗效是暂时的,持续18~25天。5例接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Dex疗效的影响,以期指导IT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Dex疗效的影响,以期指导IT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Dex疗效的影响,以期指导IT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Dex疗效的影响,以期指导IT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Dex疗效的影响,以期指导IT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Dex疗效的影响,以期指导IT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Dex疗效的影响,以期指导IT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Dex疗效的影响,以期指导ITP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Dex疗效的影响,以期指导ITP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