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3-2007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红  杨凌菊 《疾病监测》2009,24(3):198-199
目的调查2003-2007年江西省景德镇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景德镇市2003-2007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甲、乙类传染病17种18 657例,年均发病率为243.84/10万,死亡率为0.73/10万,总病死率为0.29/10万。结论2003-2005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6-2007年略有所下降。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凸显,传染病病谱有所变化,但发病居前位的仍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提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仍是传染病的防治重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1950-2007年浙江省舟山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蒲柳艳  吴金华 《疾病监测》2008,23(11):720-722
目的 了解浙江省舟山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流行规律,探讨防制措施。 方法 对1950-2007年舟山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全市传染病年均总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2844.61/10万、53.55/10万和1.9%,下降到2000-2007年的364.66/10万、0.14/10万和0.04%。2000-2007年排在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依次是肝炎(124.37/10万)、梅毒(78.76/10万)、淋病(61.23//10万)、肺结核(48.54//10万)和痢疾(36.48/10万)。 结论 舟山市传染病发病谱和主要传染病顺位发生了显著变化,应根据传染病发病谱和主要传染病顺位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2004-2009年北京市怀柔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利文  刘利英 《疾病监测》2010,25(6):474-477
目的分析北京市怀柔区2004-2009年近6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怀柔区2004-2009年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怀柔区近6年乙、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为12 19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丙类传染病8种。年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582.73/10万、0.62/10万、0.11%。结论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重点加强辖区内常见高发传染病防控的同时,应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的发病趋势,防控关口前移,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云南省弥勒县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1-2010年全县甲、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弥勒县10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17种8661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04/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1.65/10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是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 结论 弥勒县传染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以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艾滋病、狂犬病是主要传染病死亡负担,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5.
2005-2007年浙江省丽水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根花 《疾病监测》2009,24(3):200-202
目的了解浙江省丽水市实行网络直报以来近几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2005-2007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41 663例,死亡69例,年均发病率549.95/10万,年均死亡率0.91/10万,病死率0.17%。2005年发病率594.12/10万,2006年发病率564.46/10万,2007年发病率558.12/10万,2005-2007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I/Isup2/sup=50.41, IP/I<0.01)。其中甲类传染病16例、乙类25 786例、丙类15 861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21/10万、344.20/10万、211.72/10万。各类传染病构成: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14 603例,占35.05%;呼吸道传染病13 728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2.95%;肠道传染病12 889例,占30.9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313例,占0.75%;其他类传染病132例,占0.32%。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139.74/10万),病毒性肝炎(117.46/10万),肺结核(76.07/10万),流行性腮腺炎(73.44/10万),梅毒(59.13/10万)。 结论丽水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仍然艰巨,重点防治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1999-2007年陕西省汉阴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邦富 《疾病监测》2008,23(7):433-435
目的 了解1999-2007年陕西省汉阴县法定传染病中的常见、高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利用汉阴县1999-2007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系统统计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7年,汉阴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6273例,其中常见、高发的传染病为:肝炎占各类传染病发病数的47.00%,肺结核占各类传染病发病数的38.04%,痢疾占各类传染病发病数的9.58%,麻疹占各类传染病发病数的2.53%,乙型脑炎占各类传染病发病数的2.17%。结论 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乙型脑炎为预防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7.
2001~2005年遂昌县法定传染病重点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遂昌县5年来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各类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为452.20/10万,死亡率为0.46/10万,病死率为0.08%。重点传染病主要为血源性传播传染病如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76.38/10万,占发病总数的38.98%。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84.91/10万,占发病总数的18.80%。淋病、梅毒等性病年均发病率为75.22/10万,占发病总数的16.71%。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74.97/10万,占发病总数的16.59%。甲肝年均发病率为13.18/10万,占发病总数的2.91%。麻疹年均发病率为4.68/10万,占发病总数的1.03%。钩体病年均发病率为2.03/10万,占发病总数的0.45%。结论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落实,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改善农村生活卫生环境,保证饮用水安全,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赣州市2000~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其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近5年来该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Exel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在37种法定传染病中,该市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有18种,共报告发病83006例,死亡56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4.58/10万,死亡率为1.38/10万,病死率为0.68%。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72.50%,单病种发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和麻疹排前5位。结论:在法定传染病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该市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和麻疹为先,但性传播疾病中的淋病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临床荟萃》2009,(2):184-184
卫生部11月10日公布2008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2008年10月(2008年10月1日零时至10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27841例,死亡1027例。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梅毒和淋病,  相似文献   

10.
王萍  艾赛提 《疾病监测》2010,25(8):641-644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乌苏市2006-2009年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乌苏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18种6739例,年均发病率为783.00/10万,报告死亡病例21例,年均病死率为3.12‰。居乙类传染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型H1N1流感、梅毒,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40%。居丙类传染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88.88%。结论 4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χ2=216.14,P0.01),但除去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这两种新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疾病后,4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上没有明显增减趋势(χ2=1.17,P0.05)。乙类中的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有不同程度上升。主要病种发病位次发生一定的变化,病毒性肝炎逐渐退出首位甚至前3位,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等是近年来威胁乌苏市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作为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市昌平区重点传染病发病形势和特点。方法 对疫情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分析,除传染病的发病状况外,着重分析重点传染病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2007年全区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646.60/10万,其中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报告病例数较多。结论2007年昌平区传染病发病形势整体平稳,肺结核、猩红热发病数上升明显,病毒性肝炎、麻疹、出血热、淋病发病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2008-2011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综合分析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年间龙岗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28种计75 608例,年均发病率为478.30/10万,报告死亡49例,年均死亡率为0.31/10万,病死率0.06%。 结论 4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淋病、梅毒、肺结核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传染病,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为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成为近4年危害龙岗区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作为今后几年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张行钦 《疾病监测》2009,24(4):250-251
目的探索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监测数据的网络直报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结果2004-2007年乙肝累计报告发病114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03/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逐年递增,订正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6.39/10万。病例报告分类以慢性乙肝为主,占74.66%,年度丢失病例数为2%~3%。结论报告发病以15~54岁的中青年为主,15岁以下儿童一直处于低水平,55岁以上老年人有逐年递增趋势;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较集中在工人、家务及待业、农民、公务人员及职员等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989-2016年北京市丰台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法描述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的时间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全病种与持续监测病种发病、死亡趋势的相关关系。结果 1989-2016年,丰台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778.43/10万下降到170.91/10万,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构成上升;艾滋病发病率由0.26/10万上升到5.77/10万,梅毒发病率由0.14/10万上升到18.24/10万;肺结核发病顺位由第4位升至第2位,梅毒由第5位升至第3位;全病种与持续监测病种发病、死亡趋势一致(发病:r=0.989,P<0.001;死亡:r=0.924,P<0.001);死因顺位前3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艾滋病;2004-2016年甲乙类传染病粗死亡率由0.59/10万上升到1.59/10万,标化死亡率由0.75/10万下降到0.54/10万。结论 28年间丰台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持续监测病种较全病种年均死亡率上升更明显;细菌性痢疾、肺结核、艾滋病与梅毒是丰台区甲乙类传染病中应重点防控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2005-2007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综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龙岗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25种25 700例,年均发病率为471.58/10万,报告死亡37例,年均死亡率为0.68/10万。居乙类传染病前6位的病种依次为麻疹、梅毒、肺结核、淋病、病毒性肝炎、痢疾。这6种疾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26%。居丙类传染病前3位的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这3种疾病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6.87%。结论3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除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外,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均有上升。肺结核、麻疹、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是近年来威胁龙岗区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作为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对上海市嘉定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的影响。方法 收集嘉定区2017—202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比较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前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在实施新冠肺炎防控措施下,2020年嘉定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167.59/10万,较前3年平均发病率(421.04/10万)降低了60.20%(χ2=2 424.369,P<0.001);202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213.82/10万,较2017—2019年平均发病率降低了49.22%(χ2=1 578.996,P<0.001)。2020年和2021年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均低于2017—2019年平均发病率,其中乙类分别降低了38.79%和30.70%;丙类分别降低了71.23%和58.76%。2020年和2021年嘉定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经血液和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均低于2017—2019年平均发病率,其中2020年分别降低了59.27%、68.02%和36.52%,2021年分别降低了37.96%,56.37%和30.51%。2020年和2021年发病率最高的仍为...  相似文献   

17.
陈波 《疾病监测》2008,23(5):324-325
目的 比较开化县实行网络直报前后乙类传染病报告情况的差异。方法 用2001-2003年开化县乙类传染病数据作为网络直报前数据,与2004-2006年网络直报后乙类传染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网络直报后,各级医疗机构乙类传染病平均填卡时间由4.47 d增加到7.20 d、平均报告时间由13.54 d减少到3.92 d;各级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构成比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肠道、呼吸道、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构成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网络直报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报告发病数。  相似文献   

18.
李顺承  薛华  苏焰  孙宏  赵锋辉 《疾病监测》2010,25(10):816-819
目的掌握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传染病发病情况。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查找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全区150家医疗机构开展漏报调查。结果共抽查全区医疗机构1-10月乙、丙类传染病14种541例,总漏报率为13.68%、迟报率为3.64%、报卡完整率为90.02%、准确率为94.46%及两卡一致率为90.91%。丙类传染病漏报率高于乙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麻疹及包虫病未发现漏报,未分型肝炎、风疹、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菌痢及肺结核等是漏报率较高的病种,风疹是迟报最多的病种。乡镇卫生院是传染病报告质量最高的医疗机构,村卫生所最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部及化验室漏报、迟报程度不同。绝大多数的漏报、迟报是由临床医生造成的。结论 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较前几年有较大提高,略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认真落实制度和措施,加强督导和培训是提高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