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14个地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于2002-11/2003—04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4个地区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在校中小学生中抽取普通样本10000名。分别采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筛查表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评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筛查表共有15个分测验168个条目,按0,1计分,“是”计1分,“否”计0分,分数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有5个分量表24个条目,计分采用1,2,3,4分4个等级正向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同时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内容包括经济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父母婚姻类型。并对所调查内容给以量化。调查时间设计在下学期和上学期开学初进行。并按照地域、经济和文化的相似性将14个地区分成10组进行统计。结果:发放问卷10000份,收回合格问卷9728份,有效率为97.28%。①温州市学生家庭经济水平较好,但母亲文化相对较低,父母婚姻原配相对较多:鞍山市铁东区、沈阳市铁西区、吉林省学生家庭经济水平相对较差,父母婚姻原配相对较少;黄山市学生母亲文化相对较低;长沙市、贵州市、河南省学生母亲文化相对较高。②各地区中小学生的儿少心理健康量表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成都市和宜宾市、黄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长沙市、温州市、无锡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③各地区中小学生的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评分显示无锡市、长沙市、温州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较少;黄山市、河南省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较多。④不同家庭经济水平、不同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类型、不同父母婚姻状况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差异。无锡市、长沙市、温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贵州市、黄山市、河南省、成都市、宜宾市这几个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对天津市某医院320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20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素养得分为10.00(8.00,13.00)分,条目均分为0.45(0.36,0.59)分。患者病程、父母性别、父母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家庭居住地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应从社会、医院、社区等多个层面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其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镇江市小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49名小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小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8.4%,男生检出率显著低于女生( P<0.01)。小学生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总分与母亲文化程度、儿童性别、家长是否关心儿童心理健康、是否关心儿童身体健康、家长是否关心儿童学习、有无打骂行为、居住地等有显著相关性(P<0.01);性别、家长关心儿童心理健康、家长关心儿童身体健康、有无打骂行为等对小学生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总分有显著影响。结论小学生焦虑较为常见,母亲文化程度低及家长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不关心等是小学生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调查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设计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对象于2003-03/06依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所选用的调查点,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省城市(武汉市、黄石市)和乡村(郧县、仙桃市、孝感市)16~18岁青少年1 498人进行调查.城市组605人,农村组893人.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年龄、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社会风气、学校类型及风气、人际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采用5级评分法,凡某一因子分≥3,或总分≥160分则判定为有心理卫生问题.采用父母教育方式问卷调查家庭教育方式,内容包括积极的教育方式(情感温暖、理解)和消极的教育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调查家庭环境情况,选用其中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四个分量表(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作为指标.使用匿名问卷法,由统一培训的专职调查人员按统一指导语讲解填写要求,以指导学生填表.表格由班主任收集后上交调查组.观察城乡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情况,以及其与家庭一般情况、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性别,地区差异.②青少年症状自评男表评分及与全国常模分值比较.③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家庭一般情况,父母教育方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湖北省1 498名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总发生率为18.13%.男少年为18.20%,女少年为18.04%,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为[23.74%(212/893),16.69%(101/605),P<0.05];在心理卫生问题中,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抑郁较多见.②与全国常模分值比较湖北省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家庭环境质量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水平.③单因素分析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期望、学校风气等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与积极的教育方式(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P均>0.01);与消极的教育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及拒绝、否认等)呈正相关;与矛盾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亲密性、知识性、娱乐性呈明显的负相关,(P均>0.01).⑥多因素分析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人际关系以及学校风气、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均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除与家庭诸因素中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期望、学校风气等有明显的相关性外,家庭环境质量、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调查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设计: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对象:于2003-03/06依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所选用的调查点,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省城市(武汉市、黄石市)和乡村(郧县、仙桃市、孝感市)16~18岁青少年l498人进行调查。城市组605人,农村组893人。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年龄、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社会风气、学校类型及风气、人际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采用5级评分法,凡某一因子分≥3,或总分≥160分则判定为有心理卫生问题。采用父母教育方式问卷调查家庭教育方式,内容包括积极的教育方式(情感温暖、理解)和消极的教育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调查家庭环境情况,选用其中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四个分量表(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作为指标。使用匿名问卷法,由统一培训的专职调查人员按统一指导语讲解填写要求,以指导学生填表。表格由班主任收集后上交调查组。观察城乡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情况,以及其与家庭一般情况、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性别,地区差异。②青少年症状自评男表评分及与全国常模分值比较。③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家庭一般情况,父母教育方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湖北省1498名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总发生率为18.13%。男少年为18.20%,女少年为18.04%.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为[23.74%(212/893),16.69%(101/605),P〈0.05];在心理卫生问题中,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抑郁较多见。②与全国常模分值比较:湖北省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家庭环境质量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水平。③单因素分析: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期望、学校风气等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与积极的教育方式(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P均〉0.01);与消极的教育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及拒绝、否认等)呈正相关;与矛盾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亲密性、知识性、娱乐性呈明显的负相关,(P均〉0,01)。④多因素分析: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人际关系以及学校风气、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均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除与家庭诸因素中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期望、学校风气等有明显的相关性外,家庭环境质量、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门诊来访青少年心理问题,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心理干预.方法 对来访青少年进行个别心理会谈,同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实施心理测评.结果 情绪问题位于来访青少年首位,其次为一般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适应不良位居第3位;心理问题发生比例男女相当,女生抑郁、焦虑高于男生,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学生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抑郁、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因子分高于初、小学生;离异家庭量表总均分、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分均高于未离异家庭.结论 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减少或避免心理问题发生,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春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5):I0004-I0004,F0003
青少年心理健康历来是教育和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有研究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偏常检出率偏高,且随社会发展有增加趋势[1]。也有研究提出,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问题并非普遍存在,但某些心理问题的确占相当比例[2]。从生态系统观来看,对青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家庭和学校,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儿童期创伤经历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与成人期的精神、心理疾患密切相关。长期在创伤性环境中生存的儿童,同其环境的不安全、敌意和威胁导致情绪剥夺,难以发展为良好的人格结构,成人期一旦面…  相似文献   

8.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定额抽样法调查浙江师范大学280名本科生,使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测评师范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并与全国常模和大学生常模作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师范大学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12%。学习压力、情感挫折、父母婚姻、家庭经济、同学关系等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结论 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城市哮喘儿童抑郁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哮喘儿童抑郁障碍现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哮喘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对408名8~16岁哮喘儿童进行抑郁障碍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哮喘儿童抑郁障碍检出率为22.3%,抑郁障碍评分高于全国正常儿童常模,不同年龄组间的哮喘儿童抑郁障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抑郁障碍评分的影响因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父母对哮喘的认识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患儿性别、家庭结构、患儿文化程度5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其中,患儿父母对哮喘的认识程度和母亲文化程度对抑郁障碍影响最显著,患儿文化影响最小,余下两个影响因素从大到小分别为患儿性别和家庭结构.结论 哮喘儿童抑郁情绪高于全国正常儿童,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引起医护人员及家长、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心身障碍状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学生心身障碍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筛查小学生的行为问题,采用自编一般问卷调查父母、家庭一般情况。结果小学生心身障碍检出率21,13%,家庭经济状况、父亲文化程度和年龄对男生心身健康有显著影响(P〈0.01),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离异对女生心身健康有显著影响(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父母是否离异和父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小学生的心身健康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小学生心身健康与其心理、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