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以人为本”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科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IPR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IPRO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精神科护理中,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病人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精神科保证病人对服药的依从性十分重要。但是在护理工作中,拒服药是精神病人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何观察及做好精神病人的服药护理,并根据其原因作出相应的护理,是保证药物发挥作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同时也赋予护理工作新的内涵。传统的护理观察和护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整体护理的开展正是为了适应现代医学而建立的科学护理工作模式。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设在鲜明的位置上。但由于是医疗加常规的功能制护理,缺乏系统和整体性,使责任制护理流于形式,特殊性不突出。因此,在精神科病房开展整体护理尤为重要。1精神科的护理哲理观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社会有偏见地精神病人。  相似文献   

4.
运用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对慢性精神病人实行全方位的护理是目前精神科护理发展的方向,也是护理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开展整体护理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攻击行为往往难以预料,是精神科病房管理的难点之一[1]。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受精神症状影响,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也成为了部分医患纠纷发生的隐患。研究分析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对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66例发生攻击行为的男性住院精神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护理对策。调查对象调查我院2014年1月1日-2014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1例精神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精神病人气管切开术后除常规护理外,加强精神病人的特殊护理。结果:本组21例病人通过此方法达到了护理目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加强精神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护理.是避免人为造成感染,意外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近年来对外科急腹患者的病情观察临床特点。结果通过对急腹症患者的观察,有效的采取了正确的护理措施。结论通过临床实践,深深地认识到病情观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满足社区精神病人防治的需要,提高精神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 设置精神科社区门诊,护士对社区病人提供询问评估、指导咨询、家庭干预、追踪随访等服务。结果 社区精神病人复诊率达88%以上,慢性精神病人药物维持率在85%以上,病人满意度达96.1%。结论 人性化的社区护理、指导咨询、卫生宣教等服务满足了精神病人的需要,提高了精神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人藏药常发生在疾病的控制期或恢复期,带有很大的隐蔽性、欺骗性,不易被人发觉。而精神病人的藏药既可影响疾病的治疗,又可因积蓄的药物一次性吞服而造成死亡,因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护理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44例精神病人的藏药进行行为观察、心理调查、原因分析、护理干预,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人是一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情感、行为脱离正规,在住院精神病人中,各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身体状况不同,病情各异,用药不同,因此在观察护理这些病人时,要掌握每位病人的护理要点,尤其在夜间,因夜间是精神病人发生意外几率最高的时间段,护理人员又少,工作时间长,各项工作不易面面俱到,因此要根据病人的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某些环节。对病人的观察,分清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对保证病人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不少精神病人同时患有乙型肝炎,我们调查了112例住院病人乙肝的患病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接触精神病人是了解病情的重要途径,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功之一,接触病人的过程是收集资料并给予护理的过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与精神病人接触的原则1.1 情绪饱满,举止大方,仪表端庄,礼貌待人:护士必须使自己处于稳定愉快的情绪状态接触病人,特别是异性病人应举  相似文献   

13.
王华珍  叶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66-1566
精神科的护理人员,除了应熟悉精神科各种药物治疗的一般护理常规和观察要点外,还须深入观察有效配合临床治疗.现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对慢性精神病人实行全方位的护理是目前精神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也是护理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开展整体护理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 97例 ,男 5 0例 ,女 4 7例 ;年龄 32~72岁 ,平均 5 1 4 3岁。文化程度 :由文盲到研究生 ,学历层次不等 ,平均受教育时间 9 89年。病程 8~ 4 3年 ,平均 2 5 72年。1 2 工具 应用住院病人行为观察量表[1] ,对慢性精神病人行为进行评定 ,含 30个项目 ,主要通过观察情感淡漠、退缩表现及治疗后的变化 ,来评定治疗及护理效果 ,按症状轻重程度和…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体会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李香王丽芝黄其英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应用心理学研究住院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进行适宜的心理护理在所必要〔1、2〕。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失衡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而发病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万琨 《云南医药》2010,(4):458-460
精神病人因其冲动行为具有突然性,消极行为具有隐蔽性及社会康复的困难性等一些特点,给安全护理及康复效果带来困扰。量表是通过护士的观察和与患者的交谈,对患者的症状存在与否、频度与强度进行评定,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及有效性圆。  相似文献   

17.
梁银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43-41,43
目的对临床观察在精神科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精神科患者7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临床观察;并从一般资料、观察方法以及观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症状及HAMD评估结果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是医护人员的基本功,与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护理经验呈正相关,精神科医护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对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确保护理的质量,进而提升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科急出诊接入院的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4月218例急出诊接入院的精神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要做好精神科急出诊,出车前要做好人员安排,车辆、用物准备,还要掌握接触病人的方法和技巧.结论 精神科医护人员急出诊接病人,除掌握本专业技能外,还需掌握其他综合技能和注意相关法律知识,防止意外和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景芬 《黑龙江医药》2009,22(2):238-238
改善精神科护忠关系,首先要抓好护士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具有为精神病人护理而献身的精神。工作中突出了一个“细”字,观察病人,注意以“情”感人,做到以“理”服人,以“新”悦人,在感情护理的基础上,重视智力护理,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精神病患者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治疗环境,提高精神医学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户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19-120
目的探讨弹性排班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科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排班模式,观察组采用弹性排班,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结果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排班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排班有利于实现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