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与传统头影侧位片标志点清晰度的差异。方法:比较50幅头影侧位DR影像处理前后与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标志点的清晰率。结果:50幅头影侧位原始DR影像的1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清晰率(77.7%),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85.9%)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R影像经影像后处理,1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清晰率(90.5%)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85.9%)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以普通骨为自动曝光标准,软组织显示差,若只比较16个硬组织标志点,则50幅头影侧位定位DR影像处理前后16个硬组织标志点的清晰率分别为89.3%、98.1%,均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16个硬组织标志点的清晰率(83.5%)高,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影侧位定位原始DR影像清晰率不如传统头影侧位胶片,但经影像后处理,清晰率比传统头影侧位胶片高(P〈0.01),而DR影像处理前后硬组织清晰率均明显高于传统头影侧位定位胶片(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定位穿刺摄影系统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高频乳腺钼钯检测仪,对乳腺进行摄像,使乳腺的一些细微结构和小病灶能在照片上清晰显示,以获取其影像学资料。摄影体位常规采用轴位(CC),内外斜位(MLO),必要对加摄侧位及局部点片。结果:经FFDM(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发现乳腺外科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亚临床病灶56例,其中乳腺癌16例。结论:FFDM可使X线曝光剂量比常规乳腺摄影减少35%~50%,较传统乳腺摄影更清晰显示乳房的皮肤、乳头、腺体、导管(导管扩张时显示)、脂肪、纤维组织、淋巴和血管,使乳腺X线图像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在减少病人辐射的同时图像更清晰,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尤其是细小钙化及乳腺的X线摄影普查。  相似文献   

3.
双能量数字化减影技术对胸部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能量数字化减影技术(DESR)对胸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ESR比较两次曝光法与一次曝光法的效果。结果:DESR是胸部摄影的又一种辅助检查方法,它能提高对胸部病变的检出率,对病灶的定位、定性有很大帮助。结论:DESR的两次曝光法比一次曝光法有明显的优势,能分别观察胸部软组织和骨骼图像,合理选用胸部DESR能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数字化全景曲面断层摄影在口腔颌面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00例经Cranex D数字全景系统检查的口腔颌面疾病患者的成像方法与曝光条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口腔全景曲面摄影胶片进行评级,其中优片255例,优片率为85%;良片43例,良片率为14.3%;合格片2例,合格片率为0.7%,无差片(没有废片),一次曝光成功率达100%。结论数字化全景曲面断层摄影一次曝光即可全景显像,不仅成像速度快、所含影像范围广,且优片率高,曝光剂量低,具有高对比度、高分辨率以及低辐射特征,符合现代数字化诊疗趋向微创低辐射的检查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新生儿及婴幼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儿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检查前、中、后给予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中54例患儿一次磁共振检查图像清晰,有3例患儿检查图像基本符合要求,有3例患儿在检查过程中醒后不配合检查,通过进行催眠后对其检查成功,一次性取得磁共振图像成功率为95.00%;观察组中39例患儿一次磁共振检查图像清晰,有11例患儿检查图像基本符合要求,有13例患儿在检查过程中醒后不配合检查,通过进行催眠后对其检查成功,一次性取得磁共振图像成功率为81.67%。结论整体护理的应用对新生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有显著效果,且磁共振室内的护士要有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还要了解影像学方面知识,只有医生、护士、患者三方相互协调,才能使磁共振检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良好的三腔二囊管插管方法,以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方法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4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式插管法和常规插管法放置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结果改良插管法插管一次成功率90.4%,常规插管法插管一次成功率为61.9%;不良反应:改良法不良反应率为19.1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7.65%。结论改良插管法是一种快捷、安全而“人性化”的操作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数字化成像中胸部高千伏摄影与普通条件摄影的优劣.方法 选择胸部摄影患者100例,患者分别应用高千伏与低千伏的条件2次曝光,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所受照射量进行测试.结果 应用高千伏的图像对组织微细结构显示的信息率高,被纵隔心脏等脏器遮盖肺组织显示的较清晰,所受到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减少.结论 直接数字化摄影胸部高千伏摄影明显优于普通条件摄影.  相似文献   

8.
点压摄影技术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点压摄影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1例乳腺常规摄影所见的可疑病变用点压摄影技术检查后经病理验证,将两种检查方法做对照性研究,分别计算出两种方法对诊断乳腺疾病的特异度、灵敏度、似然比。结果:平片摄影和点压摄影技术对病灶的显示灵敏度分别为87.5%和92.5%,特异度分别为82.3%和86.3%,经过局部点压的图像,乳腺组织结构及病灶的清晰度增加,特别是病灶边缘显示更好。结论:点压摄影技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优于常规片,特别是对团状致密影、细小钙化、致密型乳腺病变性质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CT片加X线透视定位和CT激光定位线加体表标记定位法引导下的经皮胸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方案的设计和影响穿刺成功率、准确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7例用CT片加X线透视定位、24例用CT定位共31例患者行胸肺部病灶穿刺活检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诊断准确率为87.10%(27/31)。并发症:气胸发生率为22.58%(7/31),均观察1~4d后自愈;有2例(6.45%)出现有咳血症状的肺出血.均简单处理观察后自愈。结论CT片加X线透视定位和CT定位胸肺部病灶穿刺活检技术是1种安全、实用、有效的诊断技术方法,对胸部肿瘤性病变的确诊和组织分型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及时发现PICC导管异位,提高置管及正位成功率。方法:对30例应用PICC导管的患者置管时在模拟定位X线机引导下操作,并对发生异位者行引导正位术。结果:30例在模拟定位X线机引导下置管,1次成功率93.3%;异位入颈内静脉2例,发生率6.7%;2例异位经引导均1次正位成功。结论:在模拟定位X线机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能及时、有效的杜绝PICC异位的发生,提高了置管及正位的1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对眼部异物的定位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可疑眼部异物患者74例(74只眼),进行眼眶DR拍摄和MSCT三维重建,比较两种方法眼部异物的检出率;眼眶-DR法拍摄阳性患者行角膜-DR定位法,测量出异物与水平面、矢状面、角巩膜缘距离。结果 74例患者经手术确诊69例存在眼部异物,MSCT三维重建法检测异物28例,检出率37.84%;眼眶DR法检出异物21例,检出率28.3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1例眼眶DR法检测出异物的患者MSCT均能检测出。以眼眶DR法测量值-MSCT三维重建法测量值为检验统计量,异物点钟位(0.03±0.32)mm(t=1.296,P0.05),异物与矢状面距离(0.03±0.41)mm(t=0.896,P0.05),异物与水平面距离(0.05±0.35)mm(t=1.564,P0.05),异物与角巩膜缘距离(0.12±0.81)mm(t=1.182,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眼部异物检出率高,定位较为准确,对于眼部异物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CT及CR三种影像检查对眼部异物、眼眶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眼外伤的眼部彩超、CT及常规CR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5例金属异物眼部彩超、常规CR及CT诊断均符合临床,眼部彩超及普通CR均有漏诊。本组25例非金属异物常规CR发现15例,眼部彩超发现14例,CT全部发现并提示异物位置。超声检查血肿22例声像图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异常回声占位病变;CDFI检查的情况:19例未发现血流信号,2例肿物边缘发现少许血流信号,1例间隔上有少许血流信号。CT检查:57例行CT扫描,血肿均表现为不同形状的高密度软组织影。CR检查57例中22例血肿均表现为局部高密度影。结论:①超声检查简便,无创;能发现大多数眼部异物,可作为眼部异物的筛查方法。CR是检查眼部异物的方法,其定位准确性不高,对植物性异物几乎不能诊断。CT不仅能检出细小的眼部异物,还分辨眼部异物位置。螺旋CT三维成像的运用,图像立体感强,定位更为准确,是眼部异物诊断的理想方法。三种方法有机合用可以明显提高检查的准确性。②超声检查可确定血肿的位置和形状,有助于血肿性质的判断,并可明确血肿的范围及其与视神经的关系。CT检查对眼眶占位病变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眼眶植物性异物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眼眶植物性异物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眼眶植物性异物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例中平均年龄23岁,14岁以下11例,占28.95%,45岁以下35例,占93.11%。中小学生、农民、木工共32例,占84.15%。有眼眶瘘管形成者22例,占57.89%。B型超声、CT检查可有异常发现,能够提示异物存在分别为55.26%和44.74%。5例行Mill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异物。38例均经手术取出异物,眼眶瘘管在手术后治愈。结论 眼眶植物性异物存留易引起眼眶感染和瘘管形成。影像检查异物显示率较低,MRI优于CT和超声。手术取出异物并切除瘘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传统屏-片成像和数字化成像在静脉肾盂造影(IVP)的应用,探讨数字化成像在泌尿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行数字化IVP检查及传统X线IVP检查者各100例,从摄片曝光量、细节显示、照片质量方面对比两种摄片系统在IVP中的运用。结果运用数字化IVP检查的曝光剂量显著减少,图像质量配置提高,结石及微小钙化检出率较高,对整个泌尿系统的显示也优于传统屏-片成像。结论运用数字化成像行IVP检查具有:辐射剂量少;图像清晰;整个泌尿系统显影清晰、完整;此外,还有多种图像后处理功能;可组合打印显示,节省胶片,图像资料还可数字化存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低剂量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儿童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经支气管镜证实有气道异物患儿的肺部MSCT资料,其中26例为低剂量扫描,16例为常规剂量扫描,分别对2组图像资料观察分析。结果26例低剂量扫描患儿中,MSCT显示气道异物25例,检出率为95%。16例常规剂量扫描患儿中,MSCT显示气道异物16例,检出率为1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的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儿童气道异物的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它可以确定异物的具体位置,对手术定位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大大降低了射线量,儿童气道异物的CT检查应优先使用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眼球后段金属异物外路摘除术中巩膜表面径线定位新方法 ,以提高眼后段异物摘除手术效果。方法 :遵循离体及在体眼球巩膜表面的解剖学标志定论 ,将 95例眼球后段异物患者 ,依据术前X线摄片所示眼内不同位置 ,术中选用眼外肌、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径线定位切口摘除异物。结果 :此法与 2 0例角膜缘缝线标志法术后效果进行比较 ,前者一次性切口异物摘出成功率 ,脱盲脱残率 ,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后者 (P <0 .0 5 )。结论 :解剖学标志定位 ,方法简单 ,创伤小 ,准确性高 ,可避免术中牵拉眼球旋转所造成的径线位误差 ,是外路异物摘出术中一种较为可靠的径线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国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109-3110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吸入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搜集经支气管镜证实的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2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 29例患儿入院后均经影像学检查,表现为一侧阻塞性肺气肿27例(93.1%)、纵隔摆动20例(69%)、肺不张12例(41.3%)、肺炎11例(37.9%)、纵隔气肿和脓胸各1例(3.44%)。结论 X线检查对异物的发现和定位可起到重要作用,而观察纵隔改变透视较平片更有优势和诊断价值,胸部CT可对异物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有时还可显示异物本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B超联合CT检查在定位球壁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7年9月本院收治的15例(17眼)球壁异物采用眼部B超联合眼眶CT的定位效果。术前使用B超联合薄层CT(层厚≤1mm)定位球壁异物.评价B超联合CT检查定位异物的准确性。结果17眼均成功取出球壁异物,其中B超定位准确率达82.35%(14眼),CT定位准确率达94.12%(16眼),两者联合定位准确率达100%。结论B超联合CT定位法可显著提高球壁异物的定位率,利于手术路径选择及异物的取出率,应成为球壁异物取出的术前标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眼眶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53眼)经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病例的超声、CT或MRI影像学资料的特点。比较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与CT或MRI在诊断眼眶淋巴瘤中的准确率。结果: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淋巴瘤确诊率为94.34%,而CT或MRI诊断眼眶淋巴瘤确诊率为52.83%(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眼眶淋巴瘤的确诊率高于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42例眼眶炎性假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眼眶炎性假瘤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该病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观察确诊的眼眶炎性假瘤4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及CT、MRI表现.结果42例中,以突眼(占73.8%)及眼球运动障碍(占52.4%)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眼缘触及肿块(占40.5%);其中单眼发病33例,双侧发病9例.CT分型:浅层巩膜型2例,浸润型4例,肿块型13例,肌炎型11例,泪腺型12例;MRI检查11例,其分型及表现基本同CT扫描.结论CT、MRI能明确眼眶炎性假瘤的部位及侵犯范围,其分型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