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IL-18、IL-10和IFN-γ水平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关系.方珐: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52例、对照组48例血清IL-18、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SLE组IL-18(265.7士78.3)pg/mL、IL-10(78.2士2.2)pg/mL、IFN-7(22.4±9.2)Pg/mL较正常对照组IL-18(184.1±63.6)pg/mL、IL-10(18.3±6.4)pg/mL、IFN-γ(12.5士5.1)pg/mL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且活动期SLE患者IL-18(382.7±156.4)pg/mL、IL-IO(90.8±12.9)pg/mL与非活动组IL-18(91.3±48.6)pg/mL、IL-10(45.1士15.4)pg/mL之间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活动期IFN一7(26.8±9.8)pg/mL和非活动期患者IFN-γ(18.9±9.1)pg/mL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IL-18、IL-10水平增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判断疾病疗效的监测指标.SLE患者血清IFN-γ水平也显著提高,表明在SLE患者中,参与炎症反应可能既有Th1型细胞因子,也有Th2型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SLE)肾损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及ELISA法测定了20例SLE患者(其中10例伴有肾损、10例无肾损)及1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IL-18 mRNA和血清IL-18蛋白水平。【结果】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PBMC的IL-18 mRNA表达分别为1.35±0.30、0.91±0.27、0.69±0.17。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蛋白水平分别为:(799±237)pg/mL、(163±53)pg/mL、(114±39)pg/mL。SLE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平均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非肾损SLE患者显著增高;SLE非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表达水平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的过度表达可能在SLE特别是狼疮性肾损害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L-10受体(IL-1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
细胞微球捕获技术检测血浆IL-10 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IL-10R表达水平。共检测40 例SLE 患
者和20 例正常对照者。以SLE 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判定SLE 疾病活动性。结果狼疮肾炎(LN)患者血浆IL-10 表达水
平较正常对照者高。各细胞亚群表面的IL-10R 表达水平在SLE 和正常对照组中相似,但是,LN 患者的CD4+和CD8+T 细胞表面
IL-10R 表达降低。血浆IL-10 水平与SLEDAI没有相关性,而CD4+T 细胞和CD8+T细胞的IL-10R1表达水平与SLEDAI 呈明显
负相关。结论IL-10 及其受体在狼疮肾炎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SLE)肾损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及ELISA法测定了20例SLE患者(其中10例伴有肾损、10例无肾损)及1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IL-18 mRNA和血清IL-18蛋白水平。【结果】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PBMC的IL-18 mRNA表达分别为1.35±0.30、0.91±0.27、0.69±0.17。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蛋白水平分别为:(799±237)pg/mL、(163±53)pg/mL、(114±39)pg/mL。SLE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平均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非肾损SLE患者显著增高;SLE非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表达水平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的过度表达可能在SLE特别是狼疮性肾损害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r=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SIL-2R,IL-6,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1、- 6、- 8(IL - 1、- 6、- 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SIL - 2 R)水平 ,探讨细胞因子和 SL 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46例活动性 SL E患者 ,并将其分成轻 ,中 ,重三组及狼疮肾(L N)和非 L N两类 ,采用 EL ISA法测定其血清 IL- 1,SIL- 2 R,IL- 6 ,IL- 8水平。结果 SL E患者血清 IL- 1,SIL- 2 R,IL- 6 ,IL-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和 SL E的活动度呈正相关 ,L N患者血清 SIL- 2 R,IL- 6 ,IL- 8则高于非 L N组 (P<0 .0 5 )。结论 异常增高的细胞因子可引起免疫系统网络的紊乱 ,导致免疫损伤。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可有助于了解患者狼疮活动程度 ,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SLE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1β和IL-18的水平,并分析SLE患者血清IL-1β、IL-1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临床指标的关联.结果 SLE患者血清IL-1β和IL-18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β水平与浆膜炎、SLEDAI评分、ESR、狼疮肾炎呈正相关(r=0.35、0.505、0.379、0.35,P<0.05),与白蛋白、血红蛋白、C3呈负相关(r=-0.319、-0.375、-0.409,P<0.05).血清IL-18水平与狼疮肾炎、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r=0.487、0.442、0.419,P<0.01).活动期患者血清IL-1β和IL-18的水平均较稳定期患者明显升高(P<0.01).不同等级SLEDAI评分的SLE患者血清IL-1β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不同程度活动组患者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不同等级SLEDAI评分的SLE患者血清IL-1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和轻度活动期患者.结论 SLE患者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及其他能反映SLE病情的多个临床实验室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10、IL-18和IFN-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0、IL-18和IFN-γ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IL-10、IL-18和IFN-γ的水平.结果:SLE组IL-l0(76.24±8.37)pg/ml、IL-18(251.32±71.28)pg/ml较正常对照组IL-10(17.92±6.32)pg/ml、IL-18(191.41±64.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LE活动组IL-10(95.76±11.89)pg/ml、IL-18(394.24 ±138.16)pg/ml与非活动组IL-10(41.35±13.27)pg/ml、IL-18(214.80±69.21)pg/ml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IL-10与IL-18呈正相关(r=0.521,p<0.01),而IL-10与IFN-γ以及IL-18与IFN-γ间无相关性.结论:IL-10、IL-18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判断疾病疗效的监测指标.IFN-γ在各组间无明显变化,可能与IL-10与IL-l8等细胞因子之间的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 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г=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г=0.49,P<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0和IL-18的水平,其中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为活动组(56例)和缓解组(48例),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IL-10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18.25±3.66)、(582.61±6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36)、(186.24±60.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25.98±4.75)、(683.72±62.48)pg/ml,高于缓解组的(14.67±3.21)、(493.51±69.17)p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和IL-18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中几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对58例SLE血中IL-3,IL-4,IL-6,IL-8,TNF-α水平及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44例血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患者IL-3水平下降,其余细胞因子均增加,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具有相关性.随着治疗好转,相应细胞因子改变逐渐恢复,但IL-18、TNF-α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几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SLE发病中血小板的损伤过程.IL-8、TNF-α的不全恢复,表明SLE体内异常免疫状态尚未完全控制,对监测SLE的病情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is an au-toi mmun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B-cell hyperac-tivity , production of autoantibody and abnormali mmunoregulation. At present , both interleukin-13 (IL-13) and nerve growth factor ( NGF) havebeen provedto play a rolein sti mulating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B-cells andin-ducing i mmunoglobulin (Ig) synthesis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investigate the changesinthe levels of serumIL-13 and NGFin patients withSLE a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8例SLE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可溶性HVEM和IL-17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血清可溶性HVEM水平为(168.5±106.7)μg/L,健康者血清可溶性HVEM为(42.9±11.8)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IL-17水平为(295.5±151.7)pg/mL,健康者血清IL-17水平为(229.3±97.1)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可溶性HVEM水平与L-17水平呈正相关(r=0.433,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可溶性HVEM可能是SLE的一种新型诊断标志物,检测血清HVEM对SLE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LN)以及疾病活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SLE患者以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C4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肾脏损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肌酐(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以及通过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判断其在SLE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总体SLE患者抗C1q抗体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94.3%,在SLE中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疾病活动LN组、疾病稳定LN组和疾病活动非LN组抗 C1q 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稳定非LN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疾病稳定LN组、疾病活动LN组与疾病活动非L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活动期中,抗C1q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ds-DNA、hs-CRP呈正相关性(P<0.05),与C4呈负相关性(P<0.05),C3和24 h UPQ仅在疾病活动LN组中呈相关性;在疾病稳定期中,抗C1q抗体水平只有在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LN组中与24 h UPQ呈正相关性,与C3、C4呈负相关性.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显著提高稳定期LN的诊断价值.结论 抗C1q 抗体对SLE的诊断和LN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抗C1q 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有助于SLE稳定期肾脏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35水平,探讨其在SLE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SLE患者及1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IL-35水平,比较其在各组中的差异及其与SLE患者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的spearmen的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10.7±3.9)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55.2±15.6)pg/ml (P<0.01)及SLE稳定组(25.3±8.1)pg/ml (P<0.05),稳定组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红细胞沉降率(ESR)、24h尿蛋白定量、SLE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与补体(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降低,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提示IL-35在SLE的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反映SLE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研究可溶性 klotho(s-k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 )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4例首诊首治 SLE 患者,根据是否合并 LN 分为 SLE 不合并 LN 组(SLE 组,19例)和合并 LN 组(LN 组,15例),将17例常规体检者列为对照组。常规检测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和双链 DNA(dsDNA)。采用 ELISA 法检测 s-kl 、25羟基维生素 D(25-OH-D)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 SLE 组和 LN 组患者进行 SLE 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根据 Cockcroft-Gault 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3组间差异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 SLE 组和 LN组中平均动脉压、血常规、酶学[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补体(补体 C3和补体 C4)及 dsDNA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 SLE 组比较,LN 组24 h Upro 、血脂[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和血肌酐(SCr)显著升高,而血清清蛋白(ALB)和 CCr 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 组与对照组 s-kl 、25-OH-D 和 FGF-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 LN 组中 s-kl 、25-OH-D 及 FGF-23血清水平与对照组和 SLE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N 组患者 SLEDAI 评分较 SLE 组评分高(P <0.05)。相关分析表明,s-kl 与25-OH-D 、C3及 C4存在正相关关系,与FGF-23、SLEDAI 和 dsDNA 存在负相关关系(均 P <0.05)。回归分析提示,s-kl 、25-OH-D 和 FGF-23与 SLE 活动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SLE 和 LN 患者体内 s-kl 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引起 FGF-23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进一步导致 SLE 和 LN 患者维生素 D(VitD)缺乏和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6例SLE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IL-17的蛋白水平;以β-actin为内参照,采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17 mRNA表达水平。结果 SLE组患者血浆IL-17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8.04±6.04)pg/mL vs (12.73±6.81)pg/mL,P<0.01];SLE组患者外周血IL-17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IL-17蛋白含量与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P=0.007 0)。SLE组血浆IL-17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积分和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459,P<0.05;r=0.487,P<0.05);与血清C3水平呈负相关(r=-0.373,P<0.01)。结论 SLE患者体内IL-17蛋白分泌及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两者呈正相关,且与疾病活动性有明显相关性,提示IL-17可能在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6分泌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4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PRL水平。分离PBM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6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平均PR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更为明显(P=0.000),且与SLEDAI正相关(r=0.568,P=0.000)。高泌乳素血症(HPRL)的SLE患者PBMC分泌IL-6的水平显著高于PRL正常的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00)。正常PRL的SLE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经rhPRL刺激培养后,PBMC分泌IL-6的水平较前显著增加(P=0.000)。且前者较后者增加显著(P=0.000)。结论血清PRL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水平升高与病情活动明显相关,可作为判定SLE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PRL升高可上调SLE患者PBMC分泌IL-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