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顺埮老中医年高七十有七,临证五十余载,精勤不倦,学验俱丰。早年悬壶宜昌,后转至沙洋、荆门。擅长内科杂证,屡起沉疴。现将刘老医案二则,整理如下。一、齿衄王×,男,25岁。1986年6月26日初诊。牙龈出血一年余,伴腰痛,精神不振,口中时有腥气。几度更医治疗,或取效于一时,或不见效果。近半年来,齿衄加剧。查舌红脉细。血常规:血红蛋白9克,红细胞3.2×10~(12)/L,白细胞6.7×10~9/L。血小板95×10~9/L,凝血时间:玻片法3分钟。拟滋阴清热止血为治。生地20克,山药、侧柏叶、白茅根各15克,白芍12克,骨碎补25克,藕节7克,炙甘草6克。2  相似文献   

2.
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阴阳毒) 曲某,男,54岁,干部。因全身乏力半年,发现腹部包块半月,于1987年2月17日入院。患者自觉乏力。检查:面手潮红,口唇轻度紫绀,脾脏极度肿大(左锁骨中线与左肋弓交叉点至脾下缘约11cm、交叉点到脾尖约14cm、脾尖至前正中线约2cm),质较硬,表面光滑,肝未触及。血象:WBC26.5×10~9/L.Hb233g/L,RBC8.32×10~(12)/L,BPC150×10~9/L。血液科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辨证:颜面手掌潮红、皮肤斑斑锦纹,腹部积块,固定不移,推之不动,目赤尿  相似文献   

3.
徐轩 《广西中医药》1989,12(4):25-25
<正> 一、溃疡性咽炎宋某,女,47岁,1981年3月31日初诊。咽部溃烂疼痛,吞咽困难20天。伴发热、头昏、口干喜饮、不思纳谷、大便干结。曾用抗生素静脉点滴13天,身热虽退,但余症依然。左侧咽峡部溃烂面约有3.5×3cm 大小,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周围充血,舌苔黄腻,脉数,体温37.3℃,血白细胞总数12.0×10~9/L(12000/mm~3),中性78%。本例属中医的烂喉风证,乃火毒炽盛,热胜肉腐为患,治从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用: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板蓝根10克,蒲公英10克,生地黄10克,牡丹皮6克,赤  相似文献   

4.
任××,女,53岁。1988年7月22日入院。患者二年前不明原因头昏,精神疲乏,纳差,面色萎黄,近三月来伴心悸,气短,面目浮肿,耳鸣,盗汗,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查:慢性病容,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化验:血色素42g/L,红血球1.5×10~(12)/L,血小板93×10~9/L。骨髓检查:增生活跃,粒:红=1.6:1,粒系占0.61,红系占0.39,巨核细胞25个。血沉78mm/h。治疗口服叶酸、肌注维生素B~(12)。辨证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治以健脾益气,补肾填精,养  相似文献   

5.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炎8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锐文 《河北中医》1998,20(2):114-114
笔者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炎8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9例中,男41例,女48例;年龄60岁以上50例,59岁以下39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气喘,发热.体温37.4.~37.9℃31例,38~38.9℃49例,39.O℃以上9例.白细胞总数6×10~9/L~9×10~9/L6例,11×10~9/L~15×10~9/L43例,16×10~9/L~35×10~9/L40例.肺部均可听到湿罗音,所有病例均经X光拍片,诊断为肺炎.2治疗方法麻黄5~10g,桂枝10g,白芍药10g.细辛5g,法半夏10g,干姜10g,五味子10g,炙甘草7g,鱼腥草30g,黄苓15g,杏仁10g.寒痰粘稠加白芥子、紫苏子、旋覆花各10g,去黄苓、白芍药;痰热郁肺加石膏、川贝母各15g,去干姜、桂枝、细辛;体虚加人参.白术、当归、熟地黄各10g,去黄苓、麻黄.水煎服,日1剂.  相似文献   

6.
例一、王××女26岁工人住院号:16281984年4月5日诊。患者系“G_1P_0孕45~(+1)周,过期妊娠,妊娠水肿”于1984年3月30日在“会阴侧切+胎吸”下娩一男婴。产后三天发现腹部膨隆,有移动性浊音,肝肋下3.5cm,质中度,脾肿大4cm,自诉1978年肝功曾有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6×10~9/L,血红蛋白90g/L;肝功检查:麝浊5.7单位,锌浊12.4单位,转氨酶41单位,碱磷酶32.1单位,黄疸指数8单位,尿素氮11mg%,白/球:2/3.4。A超探查:腹水平段5cm;腹水常规:淡、黄、清,白细胞48/mm~3,比重1.008,李凡他试验(一),符合漏出液。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曾输血、使用能量合剂、利尿剂等,腹水未减,故转中医科诊治。证见面(白光)白神疲,纳减胁胀,便溏尿少,恶露色  相似文献   

7.
<正> 1 臌胀(肝硬变腹水) 娄某,女,56岁。自诉因常生气,近1年来时感右胁下胀痛,纳差身困。自服助消化药后诸症缓解。1个月前因劳累诱发旧症,且腹胀满膨大,腰膝冷痛,小便短少,查可见神倦怯寒,双下肢压陷性浮肿,腹大如鼓,叩呈移动性浊音,肝质硬压痛,脾胁下4cm,舌暗红、苔白滑,脉细弦。B超示:晚期肝硬变伴大量腹水;脾肿大。查血常规:WBC3.0×10~9/L,Hb60.8g/L,PC7.6×10~9/L。辨证为脾肾阳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53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3例中,其中:男25例,女28例。年龄7~60岁。发病自入院时间最短为70个小时;最长为12天。白细胞计数10~15×10~9/L20例;15~20×10~9/L15例;20×10~9/L以上18例。体温38℃以下17例;38℃~39℃15例;39℃以上21例。右下腹包块6cm39例;6~10cm14例。  相似文献   

9.
<正> 例1 男,第1胎第1产,孕龄38~+周,体重2800克。母23岁,体健。1988年6月26日顺产。Apgar 评分在生后1分钟、5分钟均为10分。入婴儿室时查体无异常。生后6小时试喂糖水后开始喂哺母乳。6月28日发现患儿皮肤黄染,体检精神尚好,呼吸平稳,体温正常,全身皮肤无感染。心肺(一)。肝肋下1.5cm,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红细胞640×10~(12)/L(640×10~6/mm~3),血红蛋白215g/L(21.5g/d1),白细胞16.3×10~9/L(16300/mm~3),中性粒细胞72%,淋巴细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从气火脾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年9月至1986年11月,对确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0例,依据气火胜衰、脾肾失调辨证,治用益气补肾泻火方药,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分述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0~63岁;病程2个月~27年;治前9例曾用大剂量强的松,3例并用长春新碱,均无效。20例中19例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出血及月经过多。所有病例均无肝脾肿大。20例检查血红蛋白106~157克/L,红细胞3.54~4.98×10~(12)/L;白细胞4.1~8.0×10~9/L;血小板20×10~9/L~60×10~9/L,部分病例出凝血时  相似文献   

11.
<正> 候某,女,28岁,1987年1月13日初诊。行阑尾炎术后25天,突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住某医院治疗,经抗感染,胃肠减压等治疗7天,疗效不佳,邀余会诊。证见面色苍白,全身无力,恶心,腹胀痛以右下腹为剧。血白细胞10×10~9/L(10000/mm~3),血红蛋白70g/L(7g/dl),血红细胞3.2×10~(12)/L(320万/mm~3)。B超检查可见右下腹回盲部发现约8cm×6cm暗区回声增强,提示粘连梗阻。舌质淡,苔黄腻,脉沉弦。诊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证  相似文献   

1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某,女,63岁,1989年3月8日诊. 1年前经骨穿检查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刻诊:皮下紫斑,尤以四肢皮肤为甚,面颊部及唇、耳、鼻尖、手足等处皮肤呈红紫色,伴有鼻衄,齿衄,下肢麻木刺痛,心烦易怒,头痛眩晕,便秘尿黄,口苦失眠,脉弦数有力,舌红紫,苔黄厚腻.查:红细胞7.6×10~(12)/L,血红蛋白190g/L,白细胞13.4×10~9/L,血小板360×10~9/L.辨证属热毒内伏营血、阴络损伤、血瘀阻滞、血热妄行.治以清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男,52岁,农民。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十余年,酒食后出现全腹疼痛1天入院。查体:T37.9℃,BP15/10kPa,皮肤粘膜中度黄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中上腹部较重,无反跳痛。上腹部触及一囊性包块,约3×4cm。触痛。肝脾未触及。化验血Hb 143g/L,WBC15.0×10~9/L,N0.92,L0.18,PC 145×10~9/L。血淀粉酶586.6单位,尿淀粉酶6984单位。总胆红素:28.5umol/L,结合胆红素10.5umol/L。B超肝体积稍大,实质回声可。胆脾胰腺未见异常,于胆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女,61岁。因间断性腹胀,隐痛10年,腹部胀大,皮肤瘙痒20天,于1993年4月11日入院。20年前患“肺结核”,无肝炎病史。 体查:体温37℃,血压12/8KPa。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双侧颈部淋巴结如蚕豆大小,有粘连,无触痛。心肺(-)。腹膨隆,腹围83cm,腹壁静脉无曲张,无压痛及包块,肝脾未及腹水征(+)。双足踝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8.6×10~9/L,中性80%,淋巴20%。血小板120×10~9/L,血沉7mm/h。肝功:总胆红素22μmol/L,直接胆红素10umol/L,谷丙转氨酶10~(?)(赖氏法),HBSAg(-),总蛋白54g/L,白蛋白  相似文献   

15.
<正> 我院自1990年1月~1994年12月,共收治阑尾炎病人1188例,其中老年阑尾脓肿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为65.8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48小时,最长5天。入院时体温:37℃以下7例,37℃~38℃18例,38℃以上17例。最高体温为39℃。白细胞计数:10×10~9/L以下12例,10×10~9/L~15×10~9/L13例,15×10~9/L以上17例,最高一例为24×10~9/L。右下腹包块在6cm以内24例,6  相似文献   

16.
<正> 金×、女、35岁。患者因经闭腹胀三年,于89年5月经海军某医院B超检查:肿肝斜经约148mm,肝内回声增强增粗,分布久均,血管网变细,门静脉主干13mm,脾厚63mm,提示为慢性肝病,早期肝硬化、脾肿大。服中西药多次罔效。92年4月28日来本院就诊。查白蛋白3.7克%,球蛋白4.3克%。白细胞3.1×10~9/L,血小板53×10~9/L。症见:经闭6年,小腹时时胀痛,右胁疼痛,左胁胀实,劳累后益甚,厌油膩,食则腹胀。腹部有二条粗大卷屈青筋显露,面色萎黄,乏力体倦,心烦急躁,心悸胸闷,舌淡苔薄,脉细。西医诊断: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中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可服用石韦大枣汤:石韦30克,大枣10枚。加减: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9/L者,加用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鸡血藤30克;头晕目眩,自汗乏力者,加用黄芪、党参各15克,鸡血藤30克;肢冷畏寒,腰膝酸软无力者,加制附子5克,菟丝子15克;咽干自汗,手  相似文献   

18.
王×,女,20岁,医生,1990—7—7初诊。自述:一年来自觉头昏、疲劳、乏力、足跟及左手指疼痛。近两天嗓子痛,我院五官科医生疑为“上呼吸道感染”,检查血象发现血小板1343.0×10~9/L,引起重视,去上级某医院检查,血小板为1530.0×10~9/L,并做髂后骨穿刺,骨髓片:核细胞极度活跃 M/L 比值明显增多(86.4/76=11.4∶1),巨核细胞显著增生、占295/3.0×1.5cm、血小板成堆多见,血小板1530.0×10~9/L。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19.
<正> 近5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6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8例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8~14岁2例,15~60岁59例,61岁以上7例;从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48小时,最长12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15)×10~9/L9例,(15~20)×10~9/L48例,20×10~9/L以上11例,最高达32×10~9/L;体温37.5℃以下4例,37.5℃~39℃54例,39℃以上10例,最高达41.5℃;右下腹部包块,最小4.5cm×4cm×2cm,最大10cm×6cm×4cm。  相似文献   

20.
杨××,女,52岁,病例号40343。患者于1989年初反复外感,头晕乏力,5月因腹部剧痛住当地医院,确为毛细胞性白血病.曾先后两次住协和医院,应用瘤可宁、胸腺肽、复合磷酸脂酶、干扰素等治疗,疗效不佳,病情反复,而来我院就诊。见患者轻度贫血外观,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大肋下2.0cm,剑突下8.0cm,质硬,脾大肋下14.5cm,质硬。WBC84.4×10~9/L,毛细胞86%,骨髓毛细胞53.5%。Hb80.1g/L,血小板50×10~9/L。患者自觉头晕乏力,口干不欲饮,腹胀,夜寐不安,大便不爽,小便正常,两胁下痞块,按之硬,表面光滑,面色黄而少华,舌质淡黯,苔白脉弦细,拟理气化淤,解毒为治则,加抗癌中药:红花10g、三棱12g、莪术1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