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祖国医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延年益寿观。 1、重视养生,预防为主。要想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就必须懂得养生之道,并身体力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病于未然,“预防为主”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保健原则。只有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才能延缓衰老,达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 现代医学认为艾滋病是人体受HIV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中医对此又是如何认识的呢? 《素问·评热病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正气具有祛邪、调节阴阳、保护机体的作用,这和现代免疫学的观点相一致;“正邪相争”与免疫反应观点也有相同之处。由此分析艾滋病的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个方面。HIV属中医所谓的病邪之一,它侵入人体,日久伤正,导致人体脏腑正常机能受  相似文献   

3.
鼓胀病又名“单腹胀”、“蜘蛛病”。多由肝硬化、肝癌或其它腹腔肿瘤晚期引起。常见症状为腹部胀大如鼓,腹皮青筋暴露,严重时出现尿少、呼吸气促等。近年来我科收治一些鼓胀病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治疗体会浅述如下。1 治病求本,攻补适宜鼓胀病之病机多为虚中挟实,虚实挟杂之证。脏腑虚衰在先,饮邪停滞在后,属本虚标实。临床上治疗多采用攻补兼施之法。根据病人机体邪正盛衰、体质强弱及标本缓急等不同情况决定相应治疗措施。如病情发展缓慢,病势不急,应以治疗症本为原则,针对病因进行辨证施治,做到扶正而不留邪。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4.
艾灸、香囊、药茶、中药熏蒸……古人所采用的预防疫毒的方法,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在,仍有可借鉴之处.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中医的防疫大法. 提高自身免疫力即古人之扶正.《内经》讲:"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冬令话进补     
中医认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意思说,好的医生不仅能治疗已形成的疾病,更注意预防疾病。冬令进补既可治病、又能防病,何乐而不为!那么,哪些人需要冬令进补呢?根据“虚则补之”的中医理论,主要是患有各种虚症的人们。 一、阳气虚弱者。时值冬令,天寒地冻,为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脏腑虚赢,体质较弱。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老年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感受风、寒等病邪,影响身体健康。建议老人冬天注意生活十忌,有益健康长寿,防病抗老。 一、忌晚睡早起: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早晨,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此时老人由室内温暖环境到室外低温环境去锻炼身体,易引起伤风感冒,甚至诱发冠心病等脑血管病。所  相似文献   

7.
宋若水 《长寿》2011,(10):7-13
大自然为人类的繁衍提供了数以万计可供充饥和营养补充的动植物,同时也为人类的健康和身体修复提供了成千上万种药材。这是我们老年人药物养生的物质基础。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这些药物内服或外用,可达到强身健体、御邪防病之目的。药物内服者,多能补虚扶弱,增益正气,强壮体质,去病延年;药物外用者,多能辟秽御邪,祛除疫气,防止疾病侵身。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孙怡春 《社区卫生保健》2009,8(3):167-167,184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祖国医学提出来的防病养生思想,也是我们目前所遵循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断病变的恶化.这样才有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进补方法已不适合现代人的体质特点。传统的进补起源于宫廷,多是滋腻辛温之品,针对体弱纯虚之体,药虽名贵.但“能补虚者.皆能留邪”,现在多数人是体不虚而内有毒邪,服用后无异于“火上浇油”。  相似文献   

10.
<正>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养生具有现实意义。【病邪像贼乘虚而入】唐代医学家王冰注解说:"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意思是:邪气是那些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外界因素,因为它们往往是在正气虚弱时侵袭人体,所以称为"虚邪"。而且,邪气侵袭人体,就像盗贼偷窃一样悄无声息,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七月一日,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同志亲自为本刊书写了“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社”九个字,表示了他对中国公共卫生工作和本刊的关心。一九八二年本刊创刊时,崔月犁同志亲自写了创刊词。他在列举了建国以来卫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之后指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防病的任务还很繁重,问题也比较多:防病队伍几经冲击,力量不足,水平不高;有些地方还有重治轻防的倾向,防病工作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他要求“整个卫生系统,不论医疗、科研、教学、妇幼、卫生防疫、宣传等,都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他希望本刊“在培养卫生干部、提高防病灭病工作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癌     
中药治癌中“以毒攻毒”等方法是捎癌的主要手段,但若一味强调以毒攻毒也会造成肿瘤未尽病人却先死亡的悲剧。那么中医治癌应掌握怎样的原则呢? 一、祛邪、补虚、化瘀是中医治癌的三大法则:中医认为,尽管癌肿种类很多,症状各异,但从病机来看,治癌不外乎要解决“邪、虚、瘀”三大矛盾。“邪”是导致局部癌肿的病因,“虚”与“瘀”则是身体整体的  相似文献   

13.
有些老年人常常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及舌尖糜烂疼痛等,民间俗称为“上火”。祖国医学把这些病理表现称为“火性炎上”,而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目赤肿痛谓之“肝火”,咽喉肿痛谓之“肺火”,牙龈肿痛称为“胃火”,口舌生疤称为“心火”等。老年人为何易“上火”呢?体质上的原因祖国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老年人正气虚弱,各种病邪容易侵入机体,滞留体内,“郁而化火”;加之老年人易于出现阴液亏虚,阴虚火旺,因此老年人的“上火”,往往是“虚火”。“实火”一起…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十二经之始,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是非常娇弱的脏器,称为“娇脏”。内外邪侵犯人体首先侵犯肺脏而为病。人至老年,脏腑虚衰,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也多从肺开始,故肺虚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虚证,老年肺疾病的发生归根结底与体衰肺虚相关。“虚则补之”,保肺理虚在老年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膝痹病临床常见,症状明显、病情反复、病程迁延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其身心痛苦,按阶梯治疗方案,后期症状严重者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早中期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可较快解除患者病痛。黄崇博教授临证保守治疗早中期膝痹病有独到的经验,效如桴鼓,每获良效。黄教授认为,膝痹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本,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为标,治宜“治标为先,标本兼治,固护正本”。  相似文献   

16.
历史已迈进新的千年 ,回眸与总结我省疾病预防控制的成果和经验 ,将催人奋进 ,展望新世纪的卫生防病工作 ,更教人信心满怀。1 疾病预防与控制取得的成果福建省地处亚热带 ,历史上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曾猖獗流行。仅鼠疫就肆虐 6 9年 ,得病者 83万人 ,死亡 71万人 ;数万人死于天花。新中国成立后 ,在“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的指引下 ,开展了大规模的防病灭病工作 ,控制了主要传染病的流行 ,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全省平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前的 35岁增加到目前的 72岁 ;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前的 2 0 0‰降至2 0 0 0年的 2 0 .0 9‰ ;孕…  相似文献   

17.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明确其发病原因对治病防病都有其指导意义。 1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 中医学认为,人体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流注关节,使气血痹阻;或过力劳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滞,经脉瘀阻,均可发为此病。由于瘀血阻络,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18.
针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在颈椎病的各型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多见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和娄思权教授等统计本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 6 0 % [1、2 ]。中医学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论述 ,散见于痹证、痿证、颈肩痛等 ,并指出其病因不外“邪实正虚”之变。“邪实”是指外力所伤 ,瘀血内滞或外邪侵袭 ,经脉痹阻等 ;“正虚”是指肾元亏虚 ,肝血不足等 ,且往往两者交杂兼并为患。作者自2 0 0 2年 3月到 2 0 0 3年 2月采用针刀疗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  相似文献   

19.
刘厚颖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肾病,抓住“以脾肾亏虚为主,痰湿、瘀血、毒邪为标”的病机,以“补肾健脾、通络消癥”为治则,临床上用加味苓桂术甘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一些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得了过敏性鼻炎,扣上“过敏体质”的帽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过一项“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研究,调查显示受访的婴幼儿40.9%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过敏体质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医角度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正气不足,抵抗力差是过敏性疾病的最根本原因。而分而论之,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还包括以下几个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