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恶性肿瘤鉴别和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五组良、恶性肿瘤患者(肺肿瘤组、乳腺肿瘤组、胃肿瘤组、肝肿瘤组、肠道肿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DNT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五组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DNT细胞的差异。结果五组恶性肿瘤组外周血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同种良性肿瘤组,DN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同种良性肿瘤组。联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DNT细胞检测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2%、92.7%。结论利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DNT细胞联合检测,将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包括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Treg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MDSCs和Treg通过发挥免疫抑制功能促进肿瘤发展,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抑瘤作用。其中CTL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另外,γδT、NKT和NK在抗瘤免疫监视中发挥作  相似文献   

3.
软组织和骨的假恶性病变(Ⅱ):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朱雄增张仁元王坚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00032某些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在组织结构上相似于一些恶性肿瘤或因呈浸润性生长方式而误认为是恶性肿瘤;也有一些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细胞丰富、出现核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腮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进行光镜观察。结果瘤细胞由不同大小和形态的细胞巢构成,无非典型性,背景为淋巴细胞和淋巴滤泡。结论腮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罕见,需要与皮脂腺淋巴腺瘤(或癌)、Warthin瘤、淋巴上皮病变(或淋巴上皮癌)、淋巴结内转移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5.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是继LAK细胞之后研究的又一类新型抗瘤效应细胞。近几年,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生物学及抗瘤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它具有特异高效的杀瘤效应等LAK 细胞所不能比拟的特点,并初步展示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因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培养回输治疗恶性肿瘤2例近年来,生物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创立,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新增了一种途径。浙江省临海市第一医院于1994年9月开始建立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简称TIL)实验室。引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培养技术,将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由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二大类。虽然良性肿瘤细胞增殖较快,但多局限于原位而无周围浸润,临床上只出现局部压迫的症状,通过手术摘除肿瘤可达到完全痊愈。恶性肿瘤具有增殖迅速和转移两大特点。肿瘤转移为向其周围组织器官浸润生长或肿瘤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从而在其他部位形成肿瘤集落。恶性肿瘤患者存活与否主要取决于有无出现转移。如已发生转移,即使进行手术或放疗去除了原发肿瘤,但残余的继发性肿瘤可继续增殖使治疗失败,这种转移性肿瘤可造成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8.
分步低速离心法快速分离纯化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临床实体瘤或胸腹水中分离得到的瘤细胞悬液中,既含大量瘤细胞,又含有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等。如何简便快速分离、纯化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用于不同目的,是一个很实用的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生物治疗中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 (telom erase activation,TA)变化的情况。方法分离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以 IL - 2体外扩增后回输患者 ,同时随访疗效。应用 TRAP- PCR检测 TA。结果发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 TA明显高于肿瘤未浸润淋巴细胞 TA(t=2 .819,P<0 .0 5 ) ,体外扩增淋巴细胞的 TA0 .0 82± 0 .0 14明显高于肿瘤未浸润淋巴细胞 TA 0 .0 2 6± 0 .0 0 6 (t=12 .81,P<0 .0 1)。回输 30 d后的淋巴细胞 TA与扩增前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A接近。端粒酶阳性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生物治疗缓解率 5 6 .2 5 %与有效率 75 .0 0 %明显高于端粒酶阴性的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生物治疗缓解率 30 .0 0 %与有效率 5 0 .0 0 %。结论增殖培养可引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选择端粒酶阳性的体外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进行生物治疗有希望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肝组织中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瘤细胞异型明显,呈小灶状分布,细胞呈多边形,核居中央,有一清楚核仁,细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细小颗粒,易见核分裂象。肿瘤间质内见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浸润,且分散在瘤细胞之间。3例中肿瘤细胞CK7、Hepatocyte、EB(-),CK8、AFP(+),而间质中淋巴细胞CIM5(+)、小B淋巴细胞CD20(+)、小T淋巴细胞CD45RO(+)。结论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肝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1.
mIL-21基因转染的Sp2/0瘤苗细胞的抗肿瘤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小鼠IL-21瘤苗-Sp2/0-mIL-21抗肿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2/0-mIL-2瘤苗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分子的表达。以瘤苗细胞接种BALB/c小鼠,以CFSE,7-AAD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观察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用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CXC家族趋化因子I-TA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瘤苗细胞膜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明显上调。瘤苗接种组小鼠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病理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并检测到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的表达上调。结论:肿瘤细胞瘤苗Sp2/0-mIL21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T细胞的增殖、活化,促进NK细胞的分化成熟,淋巴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以及增强NK细胞和CTL的细胞毒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系浸润于实体瘤中的淋巴细胞,并能在IL-2中培养生长,具独特的溶解自体瘤特性。TIL和IL-2的过继转移能介导肿瘤的持续消退。我们使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导,把标志基因插入TIL后输注给患者。由于这是首次转移外来基因给人,需NIH批准并考虑实践多样性、安全性、及伦理上的问题。以下报告将基因修饰过的TIL转移给5名晚期癌患者  相似文献   

13.
卵巢上皮肿瘤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50%和恶性肿瘤的85%~90%.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病变特征为单侧发病、大小>150 mm、包膜光滑和无卵巢外扩散、腺体融合或膨胀性生长、浸润间质.原发性卵巢黏液性癌的发生通常与交界性黏液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和污染问题刘连杰,屠岳,李小红,李实忠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上海20043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分离是一个复杂过程。大肠癌取材易受细菌污染,肠道细菌移位至瘤体内也属可能,这给原位大肠癌TIL无菌分离带来极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体外循环下肿瘤切除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肿瘤切除术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352例临床资料。352例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平均体外循环时为(61.7±31.4)min,完成体外循环下肿瘤切除348例,其中4例由于肿瘤侵犯范围广并累及心室壁,仅行肿瘤部分切除术。结果全组病例352例,良性肿瘤338例(96%),其中黏液瘤309例(87.8%),恶性肿瘤14例(4.0%)。围手术期死亡4例,均为恶性肿瘤。结论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手术是治疗心脏良性肿瘤的最佳方案,但恶性心脏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6.
<正>肌上皮癌是一种尚未被充分认识的具有宽泛形态学谱系的肿瘤实体,因与其他肿瘤相似,尤其是与富于肌上皮细胞的多形性腺瘤较难鉴别。作者报道21例组织学上具有挑战性的肌上皮癌(16例起源于多形性腺瘤的肌上皮癌,5例为肌上皮癌)。16例多形性腺瘤的肌上皮癌中除3例外,其余均有包膜内或最低限度的浸润。21例肌上皮癌中18例(86%)最初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10例)、不典型多形性腺瘤(5例)和肌上皮瘤(3例);另3例最初被诊  相似文献   

17.
比较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的体内杀瘤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在体内的抗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在小鼠接种肿瘤细胞H22第3天,于肿瘤接种部位分别皮下注射插入TNF-α及其突变体基因的质粒DNA(分泌型TNF突变体、跨膜型TNF突变体和野生型TNF-α),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用TUNEL检测肿瘤细胞是否发生凋亡;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和肿瘤组织表达的Fas和CD44V3.结果TNF-α及其突变体均可被肿瘤细胞有效表达,并都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1),其中跨膜型TNF突变体抑瘤作用最强,可促进肿瘤表达Fas,引起肿瘤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同时抑制其表达CD44V3(P<0.01);而分泌型TNF则可诱导肿瘤局部大量淋巴细胞(CD4+、CD8+)浸润(P<0.01),并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结论直接注射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裸DNA均可在体内有效杀瘤.跨膜型TNF的体内杀瘤机制可能不同于分泌型TNF,前者可直接和通过Fas途径间接诱导瘤细胞凋亡;后者则可能通过募集和激活淋巴细胞发挥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芪,人参皂甙对肺癌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应用^3H-TdR释放法,观察了黄芪,人参皂甙对肺癌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与人参皂甙均能显著增强TIL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二者合用对TIL细胞具有协同正向调节作用,是较为理想的替代细胞因子,辅助TIL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天然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噬菌体展示TM -TNF- α模拟肽的体内杀瘤效应及机制。方法 大量制备所需的噬菌体展示肽,比较不同展示肽对小鼠的肝癌细胞H2 2的体外杀瘤效应,挑取杀瘤效应最好的展示肽并选择其合适的滴度进行体内实验。小鼠接种H2 2细胞3d后,于肿瘤接种部位皮下注射噬菌体展示肽,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噬菌体展示TM- TNF -α模拟肽在体内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 <0 .0 1)。且抑瘤率与展示肽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HE染色发现展示肽治疗组肿瘤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sTNF- α治疗组除淋巴细胞浸润还可见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浸润。结论 直接注射噬菌体展示TM -TNF -α模拟肽可在体内有效杀瘤,其杀瘤机制可能不同于分泌型TNF -α。  相似文献   

20.
众多证据表明,不仅原发肿瘤可出现宿主的免疫抵抗反应,转移瘤也同样受到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目前认为激活的或“武装的”巨噬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肿瘤发生转移前后是宿主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然而,以上结果绝大多数来自体外或动物实验,人体内观察甚少,需进一步证实。Husby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人类原发肿瘤和转移癌周围T和B淋巴细胞浸润。首先发现转移癌旁与原发癌旁浸润的淋巴细胞有所不同,大多数以B细胞浸润为主。但因其例数所限,未予定论。本文目的在于分析转移癌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是否属抗体产生细胞,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