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云南省住院肿瘤患者艾滋病感染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某院住院患者HIV感染状况及特点,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肿瘤患者进行抗-HIV检测,筛选出合并感染HIV的肿瘤病人,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检测住院肿瘤患者45036例,确诊HIV感染227例,阳性率0.50%;HIV感染呈逐年增多趋势;年龄以40~49岁最多;职业以农民为主;所患肿瘤病种以淋巴瘤例数最多,占17.6%。结论重视肿瘤患者的HIV感染情况,有利于早期发现艾滋病,控制传染源,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过度的职业暴露和加强自我保护及时提高医护人员对HIV/AIDS合并肿瘤的治疗、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感染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度,探讨改进和加强HIV/AIDS感染的职业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72例HIV/AIDS感染患者的诊断、合并感染、临床特征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对策。结果单纯HIV感染者25例(34.7%)、AIDS患者42例(58.3%)、不确定患者5例(7.0%);合并感染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57.8%)为首;传播途径分别为:性传播(25.0%)、血液传播(8.3%)及不详(66.7%)。结论 HIV/AIDS患者及其合并感染HBV、HCV、苍白密螺旋体、结核逐年增多;部分医务人员重视不够、缺乏筛查、患者故意隐瞒致使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危险度增加;加强HIV/AIDS知识培训、重视筛查、提高沟通交流技巧以及规范临床技能是减少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99—2011年广东省五华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HIV/AIDS)监测结果及流行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1999—2011年AIDS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999—2011年共报告现住址为五华县的HIV/AIDS病例65例,其中HIV感染者39例,AIDS患者26例,HIV/AIDS死亡22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年龄最大61岁,最小5岁,20~49岁的中青年病例占81.54%;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33.85%;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0.00%;注射毒品占6.15%。结论五华县AIDS疫情呈低流行态势,但疫情呈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蔓延上升趋势,必须加大监测检测力度,做好疫情管理,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干预手段,做好县级医院AIDS纳入常规检测工作,开展AIDS自愿咨询检测,严格执行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管理,是五华县预防和控制AIDS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相关性恶性肿瘤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艾滋病相关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IDS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AIDS相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年龄35岁以下7例,占87.5%;5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62.5%。6例同时诊断AIDS和恶性肿瘤;2例先有恶性肿瘤,以后发生AIDS。结论HIV感染后,进入AIDS期易并发恶性肿瘤,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AIDS与NHL等恶性肿瘤具有相同的发病基础和相似的某些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对感染或肿瘤等疑似患者要长期动态检测HIV抗体,尽早确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情况。方法对陕西省2011年6月—2016年6月确证的1 018例HIV/AIDS病例进行乙肝五项检测(HBs Ag、HBs Ab、HBe Ag、HBe Ab和HBc Ab),对HIV/AIDS病例的HBV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 018例HIV/AIDS病例中,HBs Ag阳性112例,阳性率为11.00%。共发现19种血清模式,HBs Ab单阳最多,446例,占43.81%;五项全阴307例,占30.16%;"大三阳"16例,占1.57%;"小三阳"30例,占2.95%。彝族HIV/AIDS病例HBs Ag阳性率和"大三阳"率分别为18.31%和5.63%,均高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10.45%和1.27%(P0.05)。结论陕西省HIV/AIDS病例合并HB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彝族高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的流行现况及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HIV/AIDS的病例采用ELISA法,分别对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观察。结果:719例HIV/AIDS合并感染乙肝的有80例(11.13%),丙肝46例(6.40%),梅毒114例(15.86%)。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326例患者中,单纯HIV感染的有232例,其中T淋巴细胞CD4<300/mm3者110例,占47.41%;合并多重感染的HIV患者有94例,其中T淋巴细胞CD4<300/mm3的有49例,占52.13%;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合并感染TP、HCV和HBV率较高,易对T淋巴细胞CD4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早期发现HIV/AIDS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者,采用标准抗痨、抗病毒方案治疗效果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检测和HIV/AIDS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并对检查发现的19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者及时进行标准抗痨、抗病毒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效果分析。化疗方案:抗痨方案FDC-2HRZE/4HR、抗病毒方案为AZT+3TC+EFV。结果 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结核病患者接受HIV抗体检测率为92.07%(1 858/2 018),检测发现HIV阳性者7例,HIV阳性检出率为0.377%(7/1 858);同期可随访186例HIV/AIDS患者接受结核病筛查率为100%(186/186),检出结核病12例,结核病检出率为6.452%(12/186)。对双向筛查发现的19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者进行抗痨、抗病毒治疗后,有16例患者结核病情好转并趋于稳定,有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失访;双重感染患者治疗成功率84.211%(16/19)、病死率为10.526%(2/19)、失访率5.263%(1/19)。结论通过早期筛查并及时给HIV/AIDS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者予以标准抗痨、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风险,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是控制和治疗TB/HIV双重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03—2009年广东省云安县艾滋病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云安县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安县2003—2009年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疫情专报系统资料、个案资料、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9年云安县共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138例,其中2006—2009年报告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4.1%。感染者男性占79.7%。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75.4%。职业多数为家政、家务、待业和农民,占56.5%。75.4%为初中以下文化。以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占50.7%;其次为性接触传播,占24.6%。发现方式主要通过就诊者检测、自愿咨询检测(VCT)、强制和劳教戒毒人员检测和羁押人员体检发现,占80.4%。全县8个镇均有病例报告,以富林、六都、镇安3个镇报告病例最多,占68.1%。结论云安县HIV感染和AIDS疫情态势非常严峻,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应加强政府主导与部门配合工作,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规范HIV检测筛查,遏制AIDS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梅州市HIV感染/AIDS患病(HIV/AIDS)情况,为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梅州市2008-2018年HIV/AIDS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8年梅州市累计报告HIV/AIDS 911例,年报告发病率1.93/10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20~49岁报告病例占65.4%。男女比例3.42[DK]∶1。已婚感染者(53.02%)最多。初中学历者(47.53%)居多。职业主要为农民(36.88%)。全市各县均有HIV/AIDS病例。感染途径以性途径感染(83.75%)为主,尤其以异性传播(76.18%)方式感染居多。样本来源以其他就诊者检测(48.74%)为最多。结论 梅州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尚处于低流行地区,但艾滋病疫情快速增长,应重视艾滋病知识宣传工作,扩大检测覆盖面和加强HIV/AIDS的随访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IDS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特点,为AIDS合并脓毒症早期识别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AIDS合并脓毒症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0例;性接触感染HIV 38例,静脉吸毒感染HIV 8例;临床特征以发热为主,体质量下降次之;CRP及血浆降钙素原均升高;合并有2种以上机会性感染者38例,占82.61%,以马尔尼菲蓝状菌为主;因脓毒症休克死亡10例,病死率为21.74%。结论 AIDS合并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以发热、体质量下降及乏力为主,炎症指标与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病原菌培养呈多样性,应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不同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各亚型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传播规律。方法 收集HIV感染者及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无菌采集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患者抗凝全血标本5ml,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膜蛋白基因的C2~V3区,进行序列测定,鉴定病毒亚型。用威斯康星GCG软件进行共享序列、基因离散率的计算和毒株的聚类分析。结果 截止2001年底,江苏省已发现HIV-1中的A、B、C、D、E五种亚型和一个B亚型变种(B^ )流行,C(占40.48%)和B^ (38.10%)亚型为主要流行株;静脉吸毒感染人群中86.67%为C亚型,采供血和受血感染人群中91.67%为B^ 亚型,在性途径传播人群中所有六种亚型均有,且分布较为均一。结论有偿献血人群中B^ 亚型毒株由邻省传人,吸毒人群中C亚型毒株的传人主要与新疆籍流动人口的介入有关;多种亚型的并存说明江苏省存在着适宜AIDS流行的各种危险因素;提示今后在药物治疗、疫苗研制以及其他防制工作上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两种艾滋病病毒(HIV)新近感染检测方法区分出HIV新近感染人群,探讨不同感染途径新近感染人群的死亡速度。方法采用ML-PA、BED-CEIA两种HIV-1新近感染检测方法对2006-2011年新报告的HIV/AIDS进行检测,对不同感染途径HIV/AIDS新近感染人群中位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对2006-2011年2 018例新报告的HIV/AIDS采用ML-PA进行HIV-1新近感染检测,得出新近感染64例(3.17%,95%CI:2.41%~5.58%),其中累计死亡3例(4.69%,95%CI:4.17%~5.29%),性、吸毒感染死亡分别2例、1例;对2009-2011年388例新报告的HIV/AIDS采用BED-CEIA进行HIV-1新近感染检测,得出新近感染35例(9.02%,95%CI:6.17%~15.19%),其中累计死亡2例(5.71%,95%CI:4.94%~6.48%),2例均为异性途径感染死亡。结论两种实验室HIV新近感染检测方法区分出的不同感染途径HIV/AIDS新近感染人群中位生存时间均大于2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情况,为卫生部门制订艾滋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2008年10月,对巍山县85名暗娼进行调查。[结果]调查85人,检出HIV感染者4人(感染率为5.80%),检出梅毒感染者1人(感染率为1.45%);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6.76%;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97.65%.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85.00%;最近1年出现过性病症状体征的占34.12%。[结论]巍山县女性性工作者中已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福建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流行毒株亚型与艾滋病(AIDS)流行的关系.方法通过艾滋病监测网络发现全省HIV/AIDS病例,应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确定HIV-1亚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福建省AIDS的流行状况.结果截至2000年底,全省累计发现188例HIV感染者,其中AIDS59例(已死亡53例).经异性性接触感染占65.4%,经血途径感染占9.0%,境外感染占44.1%,其中在东南亚等国家感染约占83.1%,境内感染占39.9%.41例HIV/AIDS病例的HIV-1亚型分析表明福建省存在A、B、C和E4种亚型,E亚型占75.6%(31/41),均为经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B亚型17.1%(7/41),主要经血途径感染.A和C亚型分别为1和2例.E亚型基因离散率为(12.245±3.894)%,B亚型基因离散率为(10.762±2.707)%.表明福建省E亚型流行株的来源复杂,与感染地点、时间有关.结论福建省AIDS流行速度正在加快,病毒感染者主要经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1流行毒株主要为E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天津市经男男性途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者中新近感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2015年天津市经男男性途径感染HIV者人口学资料,采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法(BED 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BED-CEIA)进行新近感染判定,计算HIV-1新近感染比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新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天津市累积报告发现经男男性途径感染HIV者1 474例,495例被判定为新近感染,HIV-1新近感染率为45.7%。3年间HIV-1新近感染者人口学构成基本保持稳定(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5岁以下年龄组(OR=1.639,95%CI:1.089~2.466)、高中(OR=1.460,95%CI:1.059~2.013)和大学(OR=1.392,95%CI:1.003~1.931)文化程度、学生(OR=1.984,95%CI:1.144~3.442)感染者是HIV-1新近感染的可能性更高;通过自愿检测咨询(OR=3.658,95%CI:2.393~5.590)、性病门诊(OR=3.784,95%CI:2.262~6.329)、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专题调查(OR=4.021,95%CI:2.700~5.987)和无偿献血者筛查(OR=5.192,95%CI:2.775~9.712)发现的感染者为新近感染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天津市经男男性途径感染HIV者中新近感染比例较大,应重点加强对25岁以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学生中MSM主动监测,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宣传干预措施,以减少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市2010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柳州市2010年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进一步预防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AIDS疫情监测网络报告,对HIV/AIDS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柳州市2010年报告HIV/AIDS病例2 083人,其中死亡523人;报告病例中以男性青壮年居多,10 ~49岁1 482例,占报告病例71.15%,50岁及以上老年人576人,占27.65%;以农民居多,占43.78%;报告病例中以异性性传播感染途径为主,占77.48%,血液传播占13.15%;57.7%的病例当年首次报告即为AIDS病人,69.4%的病例当年首次报告即在当年死于艾滋病.结论 柳州市艾滋病疫情严峻,已经进入了发病和死亡高峰,在继续加大宣传和综合干预的同时,提高检测和治疗力度,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最终控制柳州市艾滋病的持续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艾滋病、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出境人员中,艾滋病、梅毒感染以劳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26%和91.56%;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以商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8.8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结论对高危人群,尤其是劳务人员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并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同时应在法律上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加以严惩,从而保证艾滋病防治基本策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某区艾滋病流行情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对深圳南山区 1997年至 2 0 0 2年艾滋病的疫情监测 ,发现艾滋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从 1997年开始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和特殊人群进行监测 ,对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该区艾滋病的流行在近 3年呈快速增长趋势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感染总数已超过前 4年感染数之和 ,且感染者大多数为外来流动人口 ;女性 HIV感染者增加 ,经母婴传播感染 HIV危险性上升 ;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者逐年增加 ;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结论 :南山区艾滋病疫情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广西2009-2011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2009-2011年广西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历史卡片下载”处分别下载截至2009、2010和2011年底广西累计报告HIV/AIDS数据库,对该数据库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1年广西新报告HIV/AIDS共36669例(HIV23893例,占65.2%;AIDS12776例,占34.8%)。其中男性24599例、女性12070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65.7%(24095/36669);年龄分布以20~39岁所占比例最大,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57.7%(43660/75716)降至2011年的36.1%(5150/14250),≥60岁年龄段的病例数上升明显,从2009年的18.7%(2012/10771)升至2011年的28.4%(4052/14250);已婚有配偶者占64.5%(23664/36669),其中52.4%(12406/23664)进行了配偶检测,检出阳性率为56.0%(6946/12406);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2011年所占比例达90.0%(12821/14250);男性病例和40岁以下女性病例以非婚异性接触史为主,分别为74.6%(18998/25466)、60.5%(3737/6179),340岁女性病例以阳性配偶/固定性伴接触史为主,为52.4%(2633/5023)。2009-2011年报告死亡9282例,其中当年报告当年死亡4471例,占新报告病例数的12.2%(4471/36669),占报告死亡数的48.2%(4471/9282)。结论2009-2011年,广西新报告HIV/AIDS及死亡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艾滋病疫情流行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中老年人群报告感染者及病人数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存在病人发现晚的问题。应加强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监测,争取早发现和积极治疗病例,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新发感染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