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输配水管材对水中耗氧量的影响,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方法按《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进行样品的制备,按照《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对水样进行实验室检验,对2002~2006年所有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检测的输配水管材的耗氧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各类管材对水中耗氧量影响由弱到强依次为:塑料管材〈金属管材〈复合管材〈其他管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配水管材耗氧量指标总合格率较高,各类输配水管材对耗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市场上4种常用给水管材的卫生质量调查,了解各种管材的主要卫生问题及不同材质管材间卫生质量的差别,为给水管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2001)的要求对管材进行检验及评价,结果: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的总合格率最高,其次为铝塑复合管和聚乙烯管材,钢塑复合管的总合格率最低,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对水中钡浓度的影响最大,钢塑复合管对锌浓度影响最大,聚乙烯管材对总有机碳的影响最大结论:4种管材对水质的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钢塑复合管材、铝塑复合管材、聚乙烯管材、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2月—4月,我委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饮用水输配水管材管件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地方卫生计生部门对饮用水输配水管材管件进行了卫生安全抽样检查,发现17个产品检测不合格。现将检测不合格产品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针对抽检发现的问题,我委已责成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对不合格产品和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处理。我委将继续加强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监督抽检工作。特此公告。  相似文献   

4.
涉水产品浸泡水中铝的残留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部《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对涉水产品浸泡水水质均有明确的卫生要求,铝是其中必测项目之一,其标准值是增加量<0.02mg/L(与浸泡水空白比较)。我们于2002年1月~2003年6月对由厂家和省卫生监督所送检的涉水产品浸泡水铝含量进行了测定。样品经预处理,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附录A进行。采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铝标准溶液购于北京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863份5种涉水产品浸泡水中铝残留量测定结果见表1。我省送检的(98.03%)涉水产品浸泡水…  相似文献   

5.
输配水材料的卫生安全评价中需检测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 solids TDS)。其卫生学意义在于了解输配水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否有固体物质脱落或浸出,进而观察输配水材料的卫生质量。检测方法是样品经过pH8、硬度为100mg/L、有效氯为2mg/L的模拟生活饮用水的浸泡液在一定条件下浸泡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有机碳(TOC)相对于化学耗氧量(COD)能更全面的反应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且TOC测定操作更简单,数据更准确。方法:分别测定水体的TOC和COD,通过回归方程计算COD的理论值,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水体中的总有机碳和化学耗氧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7以上,且化学耗氧量的理论值与实测值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TOC代替COD提供了实践依据,总有机碳的测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保健及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们对饮用水不仅仅停留在维持生命及解渴等需求上,而是希望从水中饮出健康。因此,各种旨在改善、保护水质的产品如 :各类水质处理 剂、水质处理器、新型输配水管材(件) 、水箱和涂料等大量涌入 市场。为确保水质、1 防止水质污染,建设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 部联合发布了GB/T17219-1998《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范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卫生 安全性评价及检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 们对此标准进行了 探讨。  相似文献   

8.
雨水中总有机碳含量调查及去除方法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是我省沿海农村居民家庭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为保证居民饮用雨水的卫生质量,对饮用雨水地区的雨水中总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检测。在浙江省慈溪市郊区(居民以雨水为主要饮水水源),选择雨水的收集方式、集雨面积、贮水池容积、水池的材质、雨水的贮存时间及使用方式等基本情况相似的用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常年饮用雨水的当地居民10户,在丰水期和枯水期(7月和12月)采集水样,测定雨水总有机碳含量,同时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开展雨水水质有机碳去除试验,对处理前后的水样分别进行总有机碳含量检测。结果发现,抽检的水样全部检出了总有机碳(TOC),TOC的含量水平在2.16~5.27mg/L,总有机碳去除试验结果,去除率10.7%~14.2%,提示雨水中总有机碳含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丰度,并且较难以去除。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医用纯水的分级概念与监测要求,按照最新中国药典的相关定义,应用电导率、总有机碳(TOC)、微生物含量等关键指标将医用纯水划分为4个等级,重点阐述了医用纯水水质的检测标准,为医院规范使用医用纯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3年广东省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涉水产品浸泡金属增量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方法按照《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规定》(2001),对2013年广东省送检的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涉水产品浸泡金属增量进行卫生安全检测评价,并做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管材管件类77件,合格率为92.21%(71/77),不合格项目为铅、钡、铝;检测水处理材料类73件,合格率为89.04%(65/73),不合格项目为锑、铝、锡、砷、锰、钡、铁、镍、铅;检测水质处理器类84件,合格率为100.00%(84/84)。检测饮水机类25件,合格率为88.00%(22/25),不合格项目为镍、锡、锰。结论 2013年委托检验的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涉水产品在析出金属方面整体质量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浸泡试验后浸泡水中的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锡为银白色金属 ,用于制马口铁、轴承合金、镀锡和制软管、家用器皿等锡制品。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 ,浸泡试验增测项目规定锡增加量≤ 0 0 0 2(mg/L)。以往测定饮用水中锡的方法 :分光光度法 ,最低检测质量为 0 5 μg;微分电位溶出法 ,最低检测质量为 0 0 5 μg,这两种方法的灵敏度都不能满足浸泡试验中测定锡的需要。本文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对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进行浸泡 ,用AGS - 2 30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浸泡试验后浸泡水中的锡 ,首先对影响锡测定的关键因素酸介质和酸度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河南省饮用水水源及其经常规处理、输配过程中总有机碳(TOC)的污染状况,于2007年7月,采集洛阳、信阳、周口、开封、安阳和郑州6地市18家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进行TOC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中TOC平均含量分别为(2.19±1.03)、(1.59±0.99)、(2.37±1.34)mg/L,各环节水样检出率均为100%。以地下水为水源水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中TOC平均含量分别为(0.18±0.19)、(0.20±0.27)、(0.92±1.32)mg/L,低于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分别为67%,44%,78%。18家水厂中,出厂水中TOC含量降低的有14家,末梢水中TOC含量增加的有13家。提示选择地下水为水源水,合适的常规处理工艺和保持输配管道的清洁可以降低饮水中TOC含量。  相似文献   

13.
涉水产品检验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卫生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也被用于与饮水有关的领域。为规范涉水产品卫生检验工作,卫生部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和《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规定》,使涉水产品检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然而,工作中我们在样品预处理和出具报告时遇到一些问题,现列举如下,供同行讨论。1 输配水设备的检测 需要配制浸泡水来浸泡样品,然后以浸泡液为待测溶液进行各种项目的测定。而有的塑料样品要求检测材料中氯乙烯或丙烯腈的含量,规范中仅规定了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  相似文献   

14.
2014年7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了今年全国饮用水输配水管材管件专项整治行动抽查结果,北京拓普天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PTP牌聚乙烯给水管等17个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包括铅、镍、铝、铬、铝、钡和三氯甲烷。其中,有8个样品不合格指标为铅,占47.1%。据通报,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时间为2月~4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地方卫生计生部门对饮用水输配水管材管件进行卫生安全抽样检查。抽查不合格产品涉及的公司包括北京拓普天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高峰控股集团有限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给水管材管件卫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给水管材管件卫生状况。方法对2002~2004年全省抽送检的各种管材管件按《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规范》进行浸泡试验,检验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进行评价。结果共检测各类型管材管件287份,其中83份样品有一个以上的项目超标,总超标率为28.9%,其中PVC管超标率为34.0%,PP管超标率为14.3%,PE管超标率为13.3%,内衬塑料镀锌铜管超标率为26.7%,铝塑管超标率为25.6%,薄壁铜管超标率为61.1%,薄壁不锈钢管超标率为41.4%。结论PP管和PE管的卫生质量较好,其他类型的管材管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工艺和配方,才能保证更好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6.
输配水设备中铜管件浸泡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管件在输配水设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具有强度高,不生锈,延展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点。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如美国,约有60%的输配水设备使用铜材料,但有的国家为提高铜管件强度与韧性,使不产生爆裂等原因,于相应的材料中掺入不同比例的锌等材料,对安全使用输配水设备产生了隐患,国家对铜管件所溶出的锌、铅、铜的含量有严格的规定。作者曾用现有的浸泡测试条件[1]对53份不同配方的铜管件进行测试,合格率仅为50%左右(59铜的铜管件合格率为70%,而其他的铜管件合格率为28%),不同程度地出现锌、铅、铜等指标超标。为合理地使用浸泡条件,并严格筛选出卫生安全的,适用于制备铜管件的铜材料,本文采用American Natioal Standard/NSF/Intematiotal Standard《Drinking Water System compoents-Health Effects》[2]文献中铜管件的浸泡试验,其浸泡条件:铜管件先进行预处理:用浸泡液浸泡14d(每24h换一次浸泡液),冲洗干净,用新鲜的浸泡液浸  相似文献   

17.
卫监督发〔2006〕5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2006年国家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检工作安排,我部组织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对小型水质处理器、化学水处理剂及输配水管材进行了国家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 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2004年国家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 检工作计划安排,近期我部组织内蒙古、辽宁、吉 林、黑龙江、河南、湖南、广西、海南、贵州、陕西、重 庆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对市 售和生产企业的输配水管材的卫生质量进行监督 抽检,现将抽检情况通报如下: 本次共抽检管材202个,检验项目为溶解性 总固体、耗氧量、铅、铝、铜、镍、氯乙烯,依据《生活 饮用水输配设备及防护涂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 (2001年)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 年)进行判定,合格产品共192个,合格率为95%,  相似文献   

19.
用总有机碳值确定生化需氧量稀释倍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熔红  张峥  刘丽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2):1138-1138
目的:快速、简便、准确地确定生化需氧量(BOD5)在测定过程中的稀释倍数。方法:根据有机物理论需氧量与理论需碳量的比值,对不同的水质建立各自的BOD5稀释倍数与总有机碳(TOC)之间的关系式,由TOC值求得BOD5的稀释倍数。结果:采用TOC值确定BOD5的稀释倍数,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特点,成功率达到100%。结论:实践证明在同类特定水质中,TOC与BOD5之间具有相关性,用TOC值确定BOD5的稀释倍数适用于各种水质。  相似文献   

20.
涉水产品浸泡液中痕量锡的氢化物原子荧光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可被直接带入饮用水中,从而影响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所以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浸泡液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是评价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饮用水输配水设备逐渐被PVC、聚丙烯、聚乙烯、铝塑复合管等输配水材料所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