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 (lamivudine)对肾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肾移植受者为 4 6例 ,术后 12例出现HBV -DAN( )、转氨酶升高 ,在一般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 10 0mg/d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治疗中观察乙肝病毒指标及肝功能、血生化、血常规等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改善转氨酶下降 ,并有 2例 (16 .7% )发生病毒血清转换率。治疗过程中无 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对移植肾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肾移植受者乙肝肝损害的发生 ,对肾移植后的乙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而未发现对移植肾功能的损害。拉米夫定可用于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乙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1252岁,平均46岁.术前诊断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行规律血液透析.术后采用环孢素[5 mg/(kg·d)]或他克莫司[0.1 mg/(kg·d)],以及吗替麦考酚酯(1.5 g/d)和糖皮质激素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2周内均经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及血清供者特异性抗体测定诊断为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予甲泼尼龙(1 000 mg/d)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250 mg/d)治疗无效,在环孢素[5 mg/(kg·d)]或他克莫司[0.1 mg/(kg·d)],以及吗替麦考酚酯(1.5 g/d)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5例患者均分别行血浆置换7次.4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血清肌酐为(784±154) μmol/L,术后2周内开始进行血浆置换;1例原发病为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为935 μmol/L,术后35 d开始进行血浆置换. 结果 4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经7次血浆置换治疗后排斥反应得到逆转,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为(113±12) μmol/L.原发病为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患者,血浆置换后排斥反应未得到纠正,移植肾功能未恢复,随访3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524 μmol/L,继续血液透析治疗,随访12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758 μmol/L,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萎缩,予口服他克莫司0.5mg/d治疗. 结论 2周内应用血浆置换能有效地逆转肾移植术后患者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6岁,因肾移植术后10年余,发现腹部包块2个月于2008年1月入院.患者于1998年行肾移植术,术后常规口服泼尼松(7.5 mg/d)+环孢素A(200 mg/d)+硫唑嘌呤(100 mg/d)抗排异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CYP3A5基因多态性的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的个体化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对12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CYP3A5基因分型,CYP3A5*1/*1和CYP3A5*1/*3患者为高剂量组共66例:起始剂量0.12mg/(kg·d),1月时减至约0.1mg/(kg·d),1年时减至约0.03mg/(kg·d)。CYP3A5*3/*3为低剂量组共61例,应用标准剂量组的2/3剂量。观察两组之间他克莫司谷浓度、移植肾排斥反应、肺部感染、肝功能、血糖等指标。结果 CYP3A5*1/*1患者19例,CYP3A5*1/*3患者47例,CYP3A5*3/*3患者61例。肾移植患者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1年内分别发生排斥反应5例,发生率分别为7.6%和8.2%(P0.05)。肾移植患者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1年内分别发生肺部感染6例和5例,发生率分别为9.1%和8.2%(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1月时空腹血糖浓度分别为(4.9±0.6)mmol/L和(4.1±1.2)mmol/L(P0.05),1年时空腹血糖浓度分别为(4.2±1.2)mmol/L和(4.3±0.6)mmol/L(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月时浓度分别为(39.0±10.2)和(24.0±6.2)U/L(P0.05),1年时的血清ALT浓度分别为(29.0±7.5)和(26±5.1)U/L(P0.05)。结论基于CYP3A5基因多态性的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的个体化用药切实可行,不增加排斥反应的风险可降低药物肝损害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术前脱敏治疗用于1例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移植前供体特异性抗体(DSA)阳性的二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应用硼替佐米(1.3 mg/m~2,分别于移植术前13、10、6 d,皮下注射)加低剂量免疫球蛋白。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钠+甲泼尼龙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观察患者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FK506血药浓度、DSA滴度、C3d结合性DSA(C3d-DSA)滴度及移植肾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硼替佐米应用后随访12个月,Scr下降并稳定在130μmol/L,BUN维持在3.9 mmol/L,DSA水平明显下降,C3d-DSA阴性。术后4个月和9个月移植肾病理穿刺检测均为C4d阳性,提示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患者出现3级周围神经病变。结论术前使用硼替佐米脱敏方案可有效降低肾移植受者体内DSA水平,避免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高致敏移植患者术前脱敏治疗可选择硼替佐米在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彦斌  杨广庭  姜伟  禹猛  高建 《器官移植》2012,3(5):275-277
患者男性,63岁。患者以肾移植术后15年,移植肾区胀痛伴发热、尿量减少4d入院,15年前患者因患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给予他克莫司(FK506)2mg/d+麦考酚吗乙酯(MMF)1g/d+泼尼松4mg/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FK506血药浓度波动在4.5~7.0ng/ml之间,血清肌酐(Scr)90~100μmol/L。每日尿量约1500~2000ml,发病后尿量约600~1000ml。发病前患者曾自行服用多日西洋参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例肾移植术后单纯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肾移植术后时间为8~43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治疗前HCV病毒载量为4.03×10~3~8.18×10~7 IU/m L,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4例)或环孢素(Cs A)+MMF+Pred(2例),治疗前血清肌酐水平低于200μmol/L,且尿量、体质量稳定,抗病毒治疗前6个月内无重大精神刺激及创伤史。6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均未行HCV病毒基因型监测,口服DAAs治疗方案为单药索非布韦(4例)、索非布韦+雷迪帕韦(1例)、索非布韦+达卡他韦(1例),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每周检测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血清转氨酶、肌酐、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水平,每4周检测血清HCV RNA定量。结果 6例患者中,5例患者在治疗4周时HCV RNA定量即转阴并于疗程结束后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1例口服单药索非布韦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HCV病毒载量仍高于正常值,后检查该患者病毒基因型为5型,经换用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继续治疗12周后病毒载量转阴并获得SVR。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全血细胞计数、血清转氨酶、肌酐及免疫抑制剂浓度水平均未见明显波动,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皮疹(1例)及轻度眩晕(1例)。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稳定的患者,服用DAAs治疗HCV安全有效,治疗药物首选索非布韦+达卡他韦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PT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泌尿外科行首次肾移植术,术后继发PTE的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否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14例)和正常血压组(8例)。高血压组给予贝那普利,起始剂量为10 mg/d,以后视病情变化最大剂量可增至40 mg/d;正常血压组给予贝那普利5 mg/d,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恢复正常后予以维持剂量2.5 mg/d。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治疗效果和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高血压组显效12例、有效1例、进步1例;正常血压组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高血压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5),正常血压组患者血压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清肌酐、尿酸、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未见明显异常。高血压组中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刺激性咳嗽,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PTE患者服用贝那普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根据患者的血压从小剂量开始给药,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血常规和肾功能,根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抢救性应用来氟米特治疗减免免疫抑制剂无效的肾移植术后BK病毒性肾病(BKVN)的临床体会。方法 4例肾移植术后BKVN受者,于术后第135~737日确诊,病理分期A1期2例、B1期1例、B2期1例。均在减免免疫抑制剂治疗0.5~3.0个月无效后,采用来氟米特抢救性治疗,先予50 mg/d连用3 d,达到有效治疗血药浓度后应用20 mg/d维持,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过平均6个月(5~7个月)的随访,有效控制BKVN进展者3例,无效者1例(B2期)。服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BKVN,在减免免疫抑制剂无效时,抢救性应用来氟米特有可能减缓BKVN进展,减少移植肾丢失的发生率。及早发现和诊断BKVN,力求病理学分期较早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中针对HLA抗体的检测和处理经验.方法 肾移植受者15例,术前行HLA分型、交叉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检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15例于肾移植后1~14 d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00 mg/d,使用5 d)治疗,或将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当PRA明显升高,且血清中出现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时,即行血浆置换(PP),共行1~5次,每次PP后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100~150 mg/kg,最后1次PP后给予WIG 200~500mg/kg.结果 术后出现抗供者特异性HLA Ⅰ类抗体者9例,抗HLAⅡ类抗体者4例,同时出现抗Ⅰ、Ⅱ类抗体者2例.14例的AMR逆转,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显示移植肾血流灌注差,于术后第10天切除移植肾.并行二行肾移植.2例AMR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透析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抗排斥反应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感染.随访12~52个月,1例因慢性移植肾肾病恢复血液透析治疗,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 将ATG、PP和IVIG联合应用能有效逆转AM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性重症肺炎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发生肾移植后CMV性重症肺炎26例。选取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之间发病的12例为A组,2003年4月至2004年10月之间发病的14例为B组。发生CMV性重症肺炎后,A组治疗方案为:停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应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防治其它合并的感染,全身支持疗法,吸氧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措施。B组除上述同样治疗措施外,还常规静脉应用甲泼尼龙(MP),起始剂量为120~150mg/d,3~5d后减量至80mg/d维持,当临床表现好转后再减量至40mg/d,应用时间为8~21d,平均12d。以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维持。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应用呼吸机治疗9例(75%),其中死亡7例(58.33%),2例移植肾功能丧失,需透析治疗(16.67%);B组应用呼吸机治疗的4例(28.57%),其中死亡2例(14.29%),患者均无移植肾功能丧失。两组患者需用呼吸机治疗的几率和死亡率比较,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38)。B组患者中,均未出现激素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适当剂量的甲泼尼龙,能有效减轻肾移植后CMV性重症肺炎的肺部炎症反应,并能减少因停用其它免疫抑制剂导致的移植肾排斥反应,降低死亡率和避免移植肾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余意  聂海波  胡卫列  吕军 《器官移植》2013,4(4):208-211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同种异体DCD供肾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免疫方案(FK506每次3mg,每日2次;MMF每次750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mg,每日1次),术后即出现无尿,诊断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术后35d发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血清肌酐(Scr)升高,提示治疗无效,改为西罗莫司+FK506+MMF+泼尼松的四联方案(西罗莫司每次0.5mg,每日1次;FK506每次2mg,每日2次;MMF每次250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mg,每日1次),并减少他克莫司剂量。改用方案后3d患者Scr逐渐下降至正常,至出院后未再出现排斥反应。患者随访至2013年4月移植肾功能稳定,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西罗莫司有利于DCD供肾肾移植患者肾功能早期恢复,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二次肾移植术。术后予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肾功能正常。术后5 d患者出现突发尿少,移植肾区胀痛,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分子升高至14.29%,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y,DSA)阳性,血清肌酐(Scr)升高达606μmol/L,予血浆置换1次(血浆2 000 ml),置换后给予单剂利妥昔单抗500 mg静脉滴注,治疗18 d后复查PRA及DSA阴性,尿量增加,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随访至2011年6月,查PRA及DSA一直维持阴性,肾功能良好。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肾移植术后AMR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后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动态监测 5 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sICAM 1的变化。结果 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 ,其sICAM 1水平 (390 .6 μg/L±91.0 μg/L)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者 (137.3μg/L±16 .8μg/L)和环孢素A(CsA)肾中毒者 (132 .7μg/L±2 4.8μg/L)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抗排斥反应治疗有效后 ,sICAM 1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CsA肾中毒者的sICAM 1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的变化 ,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抗排斥治疗的疗效评价 ,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PM)联合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预防肾移植急性排斥(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来自国内四家移植中心的首次尸体肾移植患者共100例,免疫抑制疗法为RPM联合CsA和皮质类固醇。移植后48h内开始服用RPM,首次负荷剂量为6mg/d,维持剂量为2mg/d。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84例,提前中止治疗16例。发生AR 8例,7例经MP冲击治疗后逆转,其中6例仍维持RPM 2mg/d的治疗,另1例改为RPM 3mg/d,继续随访半年以上,未见AR复发。不良反应有高脂血症(占47%)、肝功能异常(占27%)等。结论 RPM联合CsA和皮质类固醇预防移植肾排斥的临床疗效肯定,AR发生率低,但高脂血症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肾移植术后单独应用环孢素(CsA)是否优于其他免疫抑制方案,他们从1987.3~1989.8对151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单用CsA组(Ⅰ组,74例)和三联治疗组(Ⅱ组,77例)进行前瞻性试验。Ⅰ组免疫抑制方案:CsA5mg/kg.d静点,4天后按起始剂量15mg/kg.d口服,每3周递减2mg/kg.d,至大约5mg/kg.d时维持,保持CsA全血谷值浓度200~600ng/ml之间(RIA法),若发生2次以上急性排斥或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者加用甲基强的松龙(MP),起始剂量按.8~16mg/d,以后8mg/d维持。Ⅱ组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头4天CsA按4mg/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早期快速激素减量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早期快速激素减量的安全性。方法 108例肾移植受者,在含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基础上,分别接受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或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于肾移植术后1个月末泼尼松减量至5~10 mg/d。统计术后1、2和3年人/肾存活率,术后1年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后感染发生率;记录术后1、6、12个月泼尼松的用量及环孢素(CsA)、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MMF)的用量,随访期间监测血压、血清肌酐(Scr)、空腹血糖水平。结果受者术后1、2和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95%、96%/96%和93%/93%。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3%,移植后感染发生率为13.9%。术后12个月内,肾移植受者CsA、FK506、MMF平均用量呈下降趋势。术后1、3、6、12个月泼尼松用量分别为(9.26±2.11)mg/d、(7.42±2.20)mg/d、(6.15±1.94)mg/d、(6.24±2.18)mg/d。术后1年血清肌酐水平为(100±23)μmol/L,收缩压为(127±10)mmHg,舒张压为(81±6)mm-Hg,空腹血糖水平为(5.35±1.44)mmol/L。结论在小剂量抗体诱导、保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目标浓度,保证机体处于足量免疫抑制的情况下,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快速减少激素至5~10mg/d,移植肾功能正常稳定,同时有助于减少激素不良反应,减少移植后近期感染风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TW)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肾移植术后经病理诊断为CAN者54例,确诊CAN后调整患者的免疫抑制方案,同时根据是否加用TW,将患者分为TW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TW组加用雷公藤多甙片(40 mg/次,3次/d,服用1个月后减量为20 mg/次,3次/d,长期服用),对照组不加用1W.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及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个月后,TW组和对照组蛋白尿总体缓解率分别为53.3%(16/30)和25%(6/24),TW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和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血清肌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组血清肌酐下降者所占百分比较对照组高,而升高者所占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TW组患者中,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肝功能异常4例,2例女性患者出现内分泌紊乱,1例女性患者出现乳房小叶良性增生,1例男性患者出现乳头胀痛,经减少TW用量或停用TW后均好转.结论 雷公藤多甙可明显减少CAN患者的尿蛋白,改善移植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TW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敏肾移植受者脱敏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群体反应性抗体(PRA)>80%的高敏受者15例,采用血浆置换(PE)联合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行脱敏治疗,并连续监测抗体特异性,寻找HLA相容的供肾.结果:15例患者在(19.7±6.8)d内接受PE(5.4±1.9)次和IVIG(2.1±0.5)g/kg治疗后,Ⅰ类PRA下降(51.1±10.1)%,Ⅱ类PRA下降(29.2±13.1)%.采用脱敏治疗前血清作交叉配型均为阳性,治疗后血清交叉配型均为阴性.15例受者均接受肾移植术,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2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随访(23.8±11.0)月,移植肾功能均良好,Scr为(122.6±28.2)μmol/L.结论:采用PE/IVIG方法能有效地对高敏受者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肾移植受者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时应用利妥昔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间5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资料,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500 mg)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免疫诱导方案、免疫维持方案、移植肾功能、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5例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4例血肌酐恢复正常,1例血肌酐维持在300μmol/L左右。病理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后移植肾C4d沉积明显减轻。随访6~12个月,1例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1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无受者发生严重感染,人/肾存活率100%。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AMR的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