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使用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各50例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蝮蛇抗栓酶组用药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各项异常指标显著下降(P<0.01~0.05)。而维脑路通对脑血栓的微循环障碍、血液粘度、β-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等异常指标改善不大(P>0.05)。提示:蝮蛇抗栓酶是优于维脑路通的降粘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蝮蛇抗栓酶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白色微血栓的影响、方法对甲襞微循环检查出现白色微血栓的3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给予蝮蛇抗栓酶0.5单位加入200毫升生理盐水,每日静脉滴注1次,连用7d,于治疗前后各观察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治疗后白色微血栓检出率下降了75.0%,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P<0.01)。讨论蝮蛇抗栓酶对治疗白色微血栓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A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93例偏头痛患者用精制蝮蛇抗栓酶进行治疗,结果有效率为86%,治疗一年后的复发率为23.6%。治疗前后甲襞、球结膜微循环的加权总积分值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93例患者中均有明显微循环障碍。蝮蛇抗栓酶能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是治疗偏头痛值得应用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予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疏血通注射液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有效率达98%。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发现治疗前后的体外血栓长度、湿度、干重,血纤维蛋白原,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临床疗效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相一致。因而认为血液流变性的观察对临床蝮蛇抗栓酶用药疗程和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对老年病人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异常的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进行治疗,治疗组50例加用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治疗后复查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比较,两组问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是治疗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异常的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无任何毒副作用,优于一般药物治疗,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大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大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42例,另设36例用常规扩血管药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和肝肾功能,血脂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0.001)。LVH组中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指标呈正相关;LVH组、非LVH组及正常人组白微栓出现率分别为21.6%、4.4%和0%(P<0.01)。结论是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可作为高血压病LVH病人的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治疗导向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是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多见。我院自1991年3月开始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此病。通过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监测,证实疗效较好。现把我院对30例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微循环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患儿术后早期甲襞微循环出现管袢数目减少、轮廓模糊,微血流呈粒流、粒缓流,RBC聚集;患儿的血液粘度及血浆肢体渗透压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升高(P均<0.01)。上述结果提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的低温、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机械作用及预充液成分等因素是影响围术期患儿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为改善患儿手术的预后,术后应加强对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指标的监测并及时调节和改善其异常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量阿司匹林(M-ASA)和安慰剂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人的不同效应,探讨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服用M-ASA后的微循环各指标积分值和血液流变性的血沉值及血沉K值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血球压积较服药前明显上升(P<0.005);但全血粘度值服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服用安慰剂前后的微循环各指标积分值和血液流变性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由此表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某些指标在特定条件下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管性疾病血液流变性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方法血液流变采用LBY—N6A自动清洗旋转式血液粘度计,甲襞微循环采用WX—9型多部位微循环仪,检测149例脑血管性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50例正常组对照。结果脑血管性疾病中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微循环指标与正常组对照都有一项或多项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或 P<0. 01),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周围状态都有明显改变。结论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高粘倾向,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管径增粗,血流缓慢,易导至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氧液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高氧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和常规治疗+高氧液治疗组(Ⅱ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结果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较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改善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高氧液静脉输液给氧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科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寻常性银屑病26例,取得一定疗效,治疗前后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氧液对急必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氧液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高氧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和常规治疗+高氧液治疗组(Ⅱ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结果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较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改善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高氧液静脉输液给氧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86例运动神经元病和36例同龄健康人进行甲襞微循环对比观察,同时对其中47例运动神经元病和36例同龄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结果:患病组甲襞微循环管袢细,以输入枝为甚,畸形血管比例大,管壁薄,流态多为粒流或粒缓流,乳头较平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二组血液流变检查则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该病微循环障碍与微血管的病理性改变有密切的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对该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抗帕颗粒”治疗组,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检测。结果: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明显下降,肝肾功能及血象无明显变化。结论:“抗帕颗粒”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且无肝肾损害及抑制血细胞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光量子血液平衡疗法治疗老年病人观察其对血液流学及甲襞微循环影响作用。方法100例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均异常的住院老年病人 (65岁以上 )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病人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情况相匹配。在常规治疗疾病的基础上 ,对照组使用血栓通治疗 ,治疗组则加用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 ,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比较 ,无差异性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差异性 (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 ,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变亦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对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的作用比血栓通更明显 ,这是任何药物治疗都难以达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SHS)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检查26例SHS患侧针刺前后及20例对照组的甲襞微循环。结果表明,SHS患侧甲襞微循环各类积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其总积分值和肩痛及手肿轻重程度有关。针刺后其流态、管周状态及总积分的积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0.001)。结果提示,SHS患侧甲襞微循环存在明显障碍且和临床表现轻重程度有关;针刺治疗能使其微循环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