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韶兵  李龙  景远 《中国微循环》2002,6(2):F003-F003,F00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疏血通组 ,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200ml中静滴 ,每日1次 ,10d一疗程 ,共两疗程。结果疏血通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临床症状的改善也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一致。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良好的降粘、解聚、溶纤的功能 ,并能显著提高肺心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32例老年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综合治疗,川芎嗪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川芎嗪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川芎嗪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较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老年人肺心病加重期血液粘滞性增高。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循环阻力,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杏丁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将4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杏丁注射液20ml 5%葡萄糖液(GS)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一疗程。结果 杏丁注射液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有明显差异,临床疗效的改善与血液流变性改善一致。结论 杏丁注射液可显著改变血液流变状态,并能提高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1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急性加重组,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恢复期患者为恢复组和社会招募51例健康受试者为正常组,考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中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结果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部分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偏离正常值范围,整体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红细胞计数与恢复期和正常组受试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均较恢复期和正常组受试者的值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PT、APTT、FIB、TT高出正常值范围,并且与恢复期和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血液黏度升高、凝血功能紊乱.因此血液黏度和凝血功能检查,可以作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判定与评估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星 《中国微循环》2002,6(4):213-214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川芎嗪注射液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在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常规治疗组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1.4%。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佐以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促进整个病情好转,较单纯常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内服外敷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合并高黏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COPD合并高黏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n=4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并予以中药内服和穴位贴敷。14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连续治疗14天后,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5.45%vs25.00%,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2%vs22.73%,P0.05)。治疗组高切表观黏度、低切表观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红细胞聚集指数外,其它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内服外敷中药治疗COPD合并高黏血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痊愈率并显著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同悦注射液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同悦注射液治疗组 (同悦组 )各 30例 ,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 :两种治疗后 ,同悦组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流状态积分四项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比较P<0 .0 5。且同悦组红细胞压积的改变有了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同悦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血必净注射液改善重度烧伤休克期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20例重度烧伤患者,伤后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10)。血必净治疗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滴,2次/d。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全血低切黏度为(9.55±1.74)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05±0.81)mPa·S,血浆黏度为(1.79±0.07)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09±0.22、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47±0.05。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为(10.91±2.28)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67±1.02)mPa·S,血浆黏度为(1.89±0.09)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23±0.21、红细胞变形指数0.42±0.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常规液体复苏同时给予中药血必净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流变学的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休克期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爱维治的治疗作用。方法30例男性烧伤患者,伤后5d随机分为爱维治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爱维治用法为1600mg,静滴,1次/d,连续10d,测定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正常对照组为15例健康查体者。结果烧伤患者休克期后高切、中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及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TK)、刚性指数(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爱维治后,高切全血黏度、还原高切全血黏度、TK、IR均有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仅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结论烧伤患者于休克期后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爱维治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61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0%(p<0.05).结论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有较好疗效,与西药联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61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0%(p<0.05).结论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有较好疗效,与西药联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肺心病血液高粘滞的成因及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输回对肺心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 3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的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及血液的凝固性等 19项指标综合观测与健康人群对照。并对肺心病患者用自体血液体外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结果 :发现肺心病患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卡森屈服值。均较健康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0 .0 1)。采用常规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伴呼吸衰竭(呼衰)患者临床疗效、微循环和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伴呼衰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与大剂量治疗组,各30例。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大剂量组5 000IU/次,3次/天;中剂量组5 000IU/次,2次/天;小剂量组5000IU/次,1次/天,连续7天。平行观察三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微循环指标(包括管襻畸形率、白微栓数量、微血管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包括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和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l/FVC)]变化以及各组出血发生率。结果: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小剂量组(P0.05),中、大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治疗后的甲襞微循环管襻畸形率、白微栓数量、微血管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白微栓数量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减少,微血管血流速度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加快(均P0.01),但管襻畸形率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血黏度各指标及肺功能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FEV1、FEVl/FVC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各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随低分子肝素钙使用剂量由小到大逐渐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1、—0.693、—0.446,P0.05或P0.01);FEV1、FEVl/FVC值随剂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1、0.633,均P0.01)。三组均未见明显颅内出血;大剂量组出血发生率36.67%(11/30),中剂量组13.33%(4/30),小剂量组10.00%(3/30),大剂量组显著高于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均P0.05),中小剂量与小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中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可提高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合并呼衰患者临床疗效,有效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提高肺功能,且出血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4.
《微循环学杂志》2016,(2):27-30
目的:检测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与病程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确诊COPD患者182例(COPD组),其中急性加重期88例,稳定期9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COPD组和对照组血清NO、动脉血氧分压(PaO_2)、全血高切(200s~(-1))和低切(3s~(-1))表观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血浆黏度(200s~(-1)),分析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及与COPD分期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患者血清NO和动脉血PaO2较对照组降低(P0.01),急性加重期患者较稳定期患者更低(P0.01);COPD组患者上述血流变指标较对照组升高(P0.01),急性加重期患者较稳定期患者更高(P0.01)。COPD组患者血清NO和动脉血PaO_2的降低与其病程分期的加重呈显著负相关(r=-0.641、-0.786,P均0.05);患者高切、低切表观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血浆黏度的增加与其病程分期的加重呈显著正相关(r=0.563、0.572、0.643、0.485、0.526,P均0.05)。结论:血清NO和动脉血PaO_2降低及血液流变性异常是COPD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可针对性治疗,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医学信息》2010,23(1):112-114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治疗慢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中的辅助作用一方法将72例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天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1.6mg。对照组每天静脉滴注尼可刹米1875g。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纽在总疗效、症状、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纽(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38例老年肺心病人分为常规治疗(22例)、常规治疗加川芎嗪(16例)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流变性改变。发现治疗均使高切全血还原粘度、高切全血粘度显著下降(P<0.001及<0.05、0.02)。加用川芎嗪则还使低切全血粘度与血球压积显著下降(P<0.05、0.02)。借此讨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及血粘滞性在肺心病病因学中的相关性;认为肺心病治疗的基本疗效是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逆转和血粘滞性改善。加用川芎嗪等改善血管顺应性和血粘滞性药物更有利于该疾患病理的逆转。  相似文献   

17.
马方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12):1414-1418,1426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及对患者凝血状态及血清NO、NOS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COPD合并P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内皮素-1(ET-1)、抵抗素水平及血红蛋白(HB)、全血高切、低切黏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NOS、NO水平明显升高(P<0.05),ET、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HB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咳嗽、喘息、紫绀等症状、体征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 疏血通辅助治疗COPD合并PAH,可通过调节血清NO、ET-1平衡,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肺动脉压,从而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6-2014-06住院的老年性眩晕症患者90例,均给予倍他司汀片(6mg/次,每日3次)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每日1次)口服及天麻素注射液(0.6g,每日1次)静脉滴注。另给予降压、调脂、降糖等药物,稳定血压、血糖和血脂。所有患者在治疗14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90例患者中显效64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显效率71.11%,总有效率95.56%。治疗后,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全血高切表观黏度、低切表观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流变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天麻素、川芎嗪注射协同西药治疗老年性眩晕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CCB)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方法:10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治疗组(n=48,给予抗生素及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CCB治疗组(n=54,在对照治疗组基础上联合口服CCB 0.15g/次,2次/日)。均在治疗5天后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继续上法治疗直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药物反应。结果:CCB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04%(20/54)及92.59%(50/54),显著高于对照治疗组20.83%(10/48)和70.83%(34/48)(均P0.05)。两组治疗5天后外周血hs-CRP水平和PCT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CB治疗组治疗后以上两指标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和低切表观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CB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CCB治疗组住院天数为10.24±1.51天,明显少于对照治疗组14.01±1.84天(P0.05)。CCB治疗组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用药联合CCB治疗老年AECOPD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并改善血液高黏滞状态,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进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112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输液、饮食调节、抗感染、吸氧等常规疗法,观察组进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疗法,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疗法,两组均治疗1w,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及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1.4%、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进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疗法,可迅速缓解患者病情,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