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呼吸治疗、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临床教学当中的一个必授内容.为了普及气管插管技术,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我们将光棒气管插管技术引入教学,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模拟练习-临床一对一带教"的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项基本的操作技术,也是麻醉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提高气管插管的教学质量,我们将Disposcope内窥镜插管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客观、清晰、及时地显示气管插管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通常需要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而其中困难插管的发生率约为2~3%。我院自2001年11月~2004年8月采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首创的盲探气管插管装置,为10例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行盲探插管,均取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贺昌林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3)
目的:为了解决困难气管插管这一困扰国内外麻醉医生的难题方法:应用朱也森教授设计的一套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盲视下经鼻用光源引导由食道一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内以完成气管插管.结果:1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并发症少.结论:此法新颖独特,气管插管成功率高,对解决各类困难气管插管提供了适用而低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术解决临床困难气管插管。方法应用经鼻气管插管解决80例困难气管插管。结果有效解决困难气管插管,有效率93.75%。结论本法能有效提高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8.
9.
《中国民康医学》2019,(15)
目的:探讨临床操作视频教学在气管插管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2名麻醉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各26名,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临床操作视频教学,对两组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操作后的气管插管成功率、操作时间以及对患者的损伤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学生,每人共记录临床操作50次,每组操作总次数均为1300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明显较高,用时明显较短,考核评分也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所致口唇、牙齿/牙龈、舌体、咽喉损伤以及心率减慢患者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操作视频教学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操作的掌握程度,减少临床实践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面罩辅助通气在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内插管中运用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12月须行择期手术经口/鼻气管内插管的病人20例,ASAI-Ⅱ级,插管前鼻腔和口咽部行1%丁卡因表面麻醉,静脉推注芬太尼0.1mg,缓慢推注异丙酚2mg/kg,待病人意识消失后,通过内镜面罩的镜口插入套有气管导管的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管内插管,插管过程中使用内镜面罩进行辅助正压通气。观察患者呼吸循环参数、插管时间、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及纤维支气管镜图像的清晰程度和寻找会厌、声门等解剖学标志的难易程度。结果所有病例中,内镜面罩均能有效地进行辅助正压通气。插管过程中循环稳定,脉搏氧饱和度(SpO2)能维持在98%以上。插管时间为2.6min(0.8-5.3min),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0%,二次插管成功率为20%。纤维支气管镜成像效果清楚的达60%,中等的达25%,模糊的达15%;经纤维支气管镜能见到会厌的达30%,能见到会厌和声门的达25%,能见到声门的达35%,未见会厌和声门的达10%(由于成像模糊)。结论在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使用内镜面罩行辅助正压通气,可保持病人在插管过程中的充分给氧,增加了一次插管的成功率。由于可对病人进行深度镇静,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性。另外,由于提供了充分的插管时间,可清楚地观察插管的过程及会厌和声门等解剖学标志,还可通过外接电视很好地用于示教和教学。 相似文献
12.
气管导管意外地进入食道而不察觉可导致严重后果。目前证实导管插入气管的方法很多 ,但可靠的指标是亲眼见到导管通过声门 ,或采用呼气末CO2 波形图检测。手术室外气管插管的条件并不理想 ,对插入导管位置的及时判断有一定困难。为此 ,我们将听诊器进行简单改装 ,用于气道内听诊。经过 5 0例患者的验证 ,该听诊法对导管位置的判定具有方便、快捷、准确性高的优点 ,适合在无CO2 监护仪的环境下应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0例择期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 ,要求经口气管插管全麻。其中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18… 相似文献
13.
14.
自制气管插管鉴定球在全麻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制气管插管鉴定球在全麻患者气管内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气管组200例和食管组100例,分别应用自制气管插管鉴定球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检测法检测气管导管位置.结果 PETCO2法检测结果的正确率为100%,自制气管插管鉴定球法检测结果的正确率为99.33%,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结论 自制气管插管鉴定球可以准确地检测气管导管的位置,是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气管插管是院前急救中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建立有效通气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健点。而紧急气管插管术在各种急重症的抢救,特别是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中具有重要意义[1]。我中心2007~2009年院前急救中紧急气管插管患者182例,现就其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屈文慧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116-117
为探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Ⅱ)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分析25例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使用BTⅡ资料.患者在充分静脉镇静和鼻咽喉表面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先将食管气管引导管(OT)插入食管,再经OT将光索(LT)导入气管,然后完成盲探插管.结果,24例患者插管成功,其中1次插管成功率为60%,2-3次插管成功率为36%.气管插管的操作平均时间约为20min,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盲探气管插管装置适用于多种困难气管插管,经济实用,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慢诱导气管插管是处理困难气道的有效方法。如何使所有年轻麻醉医师熟练掌握该技术方法,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广东医学院附属佛山禅城中心医院结合实践,将Shikani喉镜引导插管技术引入教学,并采用多媒体理论讲解、实物模拟练习、临床示教及训练进行培训,使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该技术方法,改善了气管插管的教学质量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冯新韦曹英汤利萍肖保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8(2):46
目的探讨可湿化气管插管装置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江西省七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250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试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气管插管导管接呼吸机加热湿化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气管插管管壁上增加一条湿化管,紧贴在管壁内与导管形成整体,建立专门的湿化通道。比较2组持续湿化后吸痰的有效性指标(包括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吸痰量、留置气管插管时间、高气道阻力发生率等)与安全性指标(指湿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出血、SaO2<95%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湿化合格率、吸痰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吸痰次数、留置气管插管时间、高气道阻力发生率及湿化并发症(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SaO2<95%)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2组湿化后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湿化气管插管装置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湿化合格率、吸痰量明显提高,留置气管插管时间及湿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我院100例进行院前救治的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观察组患者实施球囊人工通气。记录两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以及复苏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建立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效果近似,球囊辅助呼吸所需时间低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