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护理风险意识的树立,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提高护士素质,依法执业、循章工作,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完善各项护理制度。组织护理风险预案演练并且加强监控督导,注重人文关怀,做好心理护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途径,达到树立风险意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杜绝各种护理差错责任事故。  相似文献   

2.
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依法维权意识的提高,护理活动中许多新的风险因素日益彰显。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本身存在着高风险,而产科由于工作性质及对象的特殊性,存在更大的医疗风险。因此,如何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的管理,规范行为,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是产科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理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必须不断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努力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发生,提高护理人员依法解决纠纷的能力,才能有效防范应对护理纠纷,依法保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推动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芸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241-24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剖宫术术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剖宫术术后护理中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归纳,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结果提高了预防风险的能力,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提高术后护理质量。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阴道分娩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防范正常阴道分娩风险,保证正常阴道分娩安全,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方法对该院50例产妇给予风险护理干预,成立专门的管控护理风险小组,明确管理小组中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加强各成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做好预防护理风险的评估工作及健全护理风险的管理制度等,制定护理干预措施,逐条规范落实。观察护理干预实施后效果。结果50例正常阴道分娩中生殖道损伤15例,产后出血0例,新生儿并发症l例,羊水栓塞0例,产妇满意度48例,投诉及纠纷。例。结论通过护理管理者强化安全管理,提高正常阴道分娩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正常阴道分娩风险,保证正常阴道分娩安全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及投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同单元多学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评估同单元多学科病区护理风险点,提出风险管理的措施。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病区投诉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同单元多学科病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御能力,降低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淑 《北方药学》2014,(7):97-97,86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存在的风险,并对防治风险的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进行探讨,并对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防治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制定神经外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在接受本次试验研究的112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的有110例,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8.2%。结论: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护理风险,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善,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减少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9.
苏妮 《中国医药指南》2013,(2):678+696-678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教育在低年资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现场操作进行示范、案例重演、文字、自学、多媒体、讲座等的方式来完成对低年资护士的护理风险教育。结果一般的护理纠纷及缺陷在实施护理风险教育后显著减少。结论进行护理风险的教育对低年资的护士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使护理差错的发生率降低,并可以促进护理人员自觉的依法执业。  相似文献   

10.
康复护理工作是疗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部分,针对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以及易受患者身体状况、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疗养院环境等因素影响的情况,我院2003年开展了《康复护理中的实务风险问题调查》的护理课题,系统调查了200名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认知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势在必行。这对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测意识,增强风险的鉴别能力,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质量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儿科护理工作中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出现护理风险,发生许多不安全事件。儿科护理风险是由于患儿在接受住院治疗后,期间发生所有的不良因素,严重威胁了患儿生命安全,阻碍了患儿的康复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医疗纠纷[1]。本文分析我院儿科2011年收治的71例确认为风险事件患儿护理资料护理的风险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此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儿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心内科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实施风险管理,评估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问题,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关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护理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教育现状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上升,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这些纠纷,特别是护理纠纷,护理管理人员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其原因之一是护理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滞后、法制教育欠缺。因此,必须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法律知识水平,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防范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4.
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眼科护理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性要求高、服务性较强的职业,对护理安全方面问题尤其应该注意并加强防范。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加强规范化培训,加强自律和道德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护理人员依法行医、恪尽职守,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有效落实能规避护理中的不安全性,可有效降低了眼科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预见性分析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提高本科院前急救理质量,医疗纠纷明显下降。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降低了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以便为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室护理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内容,并对其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在手术室实施风险教育、风险防范等措施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调查总结,发现我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的责任态度、日常管理和环境氛围等三个方面;经过风险教育及防范措施的落实后,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及护患关系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科学合理地对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能够起到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改善手术室护理环境,以及提高手术室管理和护理质量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玲玲  莫霖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631-3633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科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风险,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40倒(观察组),并与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12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采取应对措施后,观察组风险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儿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时制订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护理水平,能进一步降低护理风险,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玉荣  李彬  倪啸尘 《河北医药》2009,31(23):3325-3326
风险管理以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轻风险事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减少风险事件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随着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意识的增强,护理管理者面临着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减少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安全有效的重要课题。心胸外科病种多、急症多、病情重、变化快,客观存在或潜在诸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它既有客观决定因素,又有可控制的一面。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能够靠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让病人满意,也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从特殊药品、医疗设备潜在的护理风险、临床治疗中的潜在风险、临床护理文件中的潜在风险、医疗护理中知情权的护理风险,以及生物污染的护理风险方面,对小儿科护理风险进行阐述,并针对性探讨防范措施。结果明确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制定相应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尊重患儿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文件、加强有效的干预等方面,有利于降低小儿科护理风险水平。结论对于儿科护理风险,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防范意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