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中移植肠管的植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移植是治疗晚期肠功能衰竭综合征的有效方法[1 3 ] ,在移植肠的植入技术方法上存有争议[1,2 ] 。我院于1999年 5月 2 0日成功地进行了国内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4 ] ,2 0 0 1年 1月 6日又施行了第 2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临床资料例 1男 ,18岁 ,身高 185cm ,体重 48kg。因肠扭转坏死切除大部小肠 ,残余空肠 40cm。 1999年 5月 2 0日行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供体为患者父亲 ,44岁。例 2男 ,15岁 ,身高16 7cm ,体重 34kg。因盲肠旁疝嵌顿肠坏死切除大部小肠及盲肠 ,残余空肠 10cm。 2 0 0 1年 1月 6日行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供…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治疗 ,探讨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内镜和内镜指导下的肠粘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排斥反应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一、资料和方法受者男性 ,18岁 ,因肠扭转导致肠坏死于 1998年 9月 13日行小肠切除术 ,后又因发生肠瘘于 1998年 11月 2 6日行肠瘘修补术。术后长期腹泻 ,5~ 10次 /d ,极度消瘦 ,入院时体重仅 35kg ,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显示残余小肠 40cm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 ,于 1999年 5月2 0日接受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者男性 ,44岁 ,系受体之父 ,与受体血型相同 ,HL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内镜与病理检查监测亲属活体供小肠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2005年1月11日为1例诊断为小肠切除术后短肠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亲属活体供小肠移植术,供者为受者的母亲。术后采用肠镜和病理检查监测受者移植术后并发症。结果 小肠移植术后37d,内镜监测和病理活检发现急性排斥反应,术后65d时病理活检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给予激素冲击、OKT3抗排斥治疗,结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随访至今已存活16个月。结论 采用肠镜监测和病理活检可以及时发现小肠移植术后隐匿的病情,提高小肠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他克莫司在移植肾慢性排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可以使移植肾功能渐进性减退 ,最终导致移植物失功。目前除积极预防、治疗与慢性排斥反应有关的危险因素 ,如急性排斥反应、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巨细胞病毒感染外 ,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慢性排斥反应的药物阻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我院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间 ,有 2 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 ,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移植肾慢性排斥 ,经用他克莫司(FK5 0 6)替换环孢素A(CsA)治疗 ,旨在改善移植肾功能 ,延缓肾功能恶化的时间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 :1999年 5月至 2 0 0 0…  相似文献   

5.
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后的中长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6月 30日我们为 1位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患者成功实施了活体肝部分移植术[1] ,患者已健康生存 3年 6个月 ,2 0 0 0年 6月 2 5日我们又为 1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了原位辅助性活体肝部分移植术 ,患者目前已生存 6个月 ,我们 3年多来进行了密切随访 ,现就术后中长期管理的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  女 10岁 ,1997年 6月接受活体肝部分移植术[1] ,患儿于术后 4个月恢复正常儿童的生活 ,现己健康存活 3年6个月。例 2   女 2 0岁 ,体重 46kg ,身高 15 6cm ,1999年 3月在我院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体格检查发现发音障碍、流…  相似文献   

6.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活体小肠移植仅在少数国家开展 ,至今仅 10例 ,成功 5例。我院于1999年 5月 2 0日成功地进行了 1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受体 :男 ,18岁 ,身高185cm。因肠扭转坏死于 1998年 9月 13日行小肠切除术 ,残余小肠约 40cm。术后出现肠瘘 ,于 1998年 9月 2 6日入我院。入院诊断肠瘘、短肠综合征。 1998年 11月 2 6日行剖腹探查、肠瘘修补术。术中见残余空肠 45cm ,行肠瘘修补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出院后脱离肠外营养 ,进食后出现腹泻 ,每天 5~ 10次大便均为未消化食物 ,患者体重迅速下降 ,严重营养不良 ,因乏力…  相似文献   

7.
他克莫司 (tacrolimus,FK5 0 6 )是 1 985年从tsukubaensis链霉菌发酵液中提取出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许多试验证实 ,FK5 0 6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比环孢素A强 1 0 0倍。应用FK5 0 6防止排斥反应的有效剂量不到环孢素A的 1 /1 0~ 1 /1 0 0。临床上FK5 0 6已作为预防排斥反应的主要药物之一 ,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移植器官的排斥 ,也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有 2 1例患者应用FK5 0 6替代CsA ,男1 4例 ,女 7例 ,平均 3 5~ 3 6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1 999年 5月 2 0日成功地为 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了有血缘关系的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术 ,现已存活 1 50 d。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 8岁 ,体重 35kg,身高 1 85cm,农民。因肠梗阻、肠坏死于 1 998年 9月 1 3日在当地医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 ,残余近端空肠 40 cm。术后发生肠瘘 ,于 1 998年 9月 2 6日转入我科 ,行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后 ,于同年 1 1月 2 6日行肠瘘修补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进食后出现腹泻 ,3~ 5次 / d,甚至每日可达 1 0余次 ,均为未消化的食物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于 1 999年 5月 2 0日在全麻下行活体…  相似文献   

9.
亲属活体供小肠移植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9年成功施行活体小肠移植术1例。受者现已生存6年,并长期随访。现将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康复治疗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侯俊  王宇  段宝玲 《护理学杂志》2000,15(11):671-671
我院 1 999年 5月 2 0日实施 1例血缘关系者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术 ,效果满意。现就移植肠灌洗的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 8岁 ,体重 37.5kg,身高 1 83cm,农民。因肠梗阻、肠坏死于 1 998年 9月 1 3日在当地医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 ,残余近端空肠 30 cm、远端回肠1 0 cm,术后空回肠吻合口出现肠瘘。于 1 998年 9月2 6日转入我院 ,1 1月 2 6日行肠瘘修补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但进食后出现腹泻 ,3~ 5次 /d,多时可达1 0次 /d,均为未消化食物。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 ,不能脱离肠外营养支持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1 999年 5月 2 0日在全麻…  相似文献   

11.
我院在应用血浆置换及口服他克莫司 (FK5 0 6 )清除体内预存抗体的基础上 ,通过良好的HLA配型及选用合适的免疫抑制剂 ,于 2 0 0 0年 6月成功地为 1例PRA 6 3.79%的尿毒症患者施行了再次肾移植手术 ,手术经过顺利 ,6d后血肌酐降至正常 ,术后 1个月康复出院。报告如下。患者为男性 ,43岁 ,A型血 ,因高血压 10年致尿毒症 ,于 1998年 9月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 ,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化验检查 :血尿素氮(BUN) 31.4mmol/L ,肌酐 92 3.6 μmol/L ,PRA 6 3.79% ,预存抗体为A1、A11、A2 6、BW4等 ;患者涂擦驱…  相似文献   

12.
小肠移植是挽救短肠综合征及其他肠功能不全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小肠移植的成功除有赖于成功的手术及对排斥反应、血栓、感染的防治外 ,术前、术后妥善的管理措施也很重要。 1 999年 5月2 0日我院成功地施行了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病人目前已健康存活 1 9个月 ,现将术前准备总结如下。1 病例简介男 ,1 8岁 ,身高 1 .85m。因肠系膜扭转、肠坏死于 1 998年 9月 1 3日在外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残余小肠 40 cm)后并发肠瘘。 1 998年 1 1月 2 6日在我院行肠瘘修补术 ,切口愈合良好 ,但经口进食后频繁腹泻 ,每天多达十余次。严重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为3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和1例肠神经节缺失导致小肠无功能患者施行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受者HLA配型均有4个以上抗原相合,供肠均取自回肠末端,长度为(150±10)cm,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术后采取抗凝、改善微循环、输注人白蛋白等措施调控患者的出、凝血功能,预防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出血,给予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给予头孢三代为主的抗生素、更昔洛韦以及氟康唑预防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并注重对体表易感染部的消毒和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早期给予谷氨酰胺,尽早将营养支持治疗过渡为肠内营养,以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结果术后3d,1例患者发生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控制。1例术后5 d移植肠系膜根部出现血肿,手术清除血肿。2例消化道分泌物及大便中发现真菌生长,给予氟康唑治疗后好转。4例在术后20 d左右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加大FK506的用量,并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4例患者,2例获得长期存活,至今分别存活6年8个月和3年2个月,另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35 d因感染死亡。结论小肠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较多,与小肠的生理结构有关,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成功防治是临床小肠移植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的血管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我国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的血管处理技术。方法 为 1例 18岁的男性超短肠综合症患者施行了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供肠来自患者的父亲 ,切取供体回肠 15 0cm ,UW液灌洗血管。将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体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 ,移植肠远端与受体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 ,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斥 ,抗感染 ,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曾出现贫血 ,单纯疱疹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 ,经积极处理得到控制 ,目前患者健康 ,生存 11月余。结论 活体小肠移植术中处理好供、受体的血管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С����ֲ�ٴ���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是高免疫源性器官 ,小肠移植往往导致严重的排斥反应 ,活体小肠移植供体多为亲属 ,具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 ,并能减少局部冷缺血时间 ,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发展前景 ,受到广泛的关注。1 临床背景  活体小肠移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据 1996年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1] ,在世界范围内的 180例小肠移植病例中 ,大部分为尸体供肠 ,只有少数为活体小肠移植 ,但外科技术及存活情况有很大差异[2~ 6] 。 1988年Deltz报道了首例成功的活体小肠移植[7] ,一例 42岁的短肠综合征的妇女接受了其同胞妹妹的小肠。第二例成功的活体小肠移植于1995年在…  相似文献   

16.
活体亲属肾移植(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2 0 0 0年 2月及 2 0 0 1年 3月行活体亲属肾移植术 2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女 ,36岁。因多囊肾并右侧脓肾于 1 999年 5月行右肾切除术。术后 3个月再出现发热 ,肾功能明显下降而行血液透析半年。因患者左肾曾发生过感染 ,为避免术后再感染 ,于 2 0 0 0年 2月 2 8日行右侧多囊肾切除 ,同时行活体亲属肾移植术。供者为受者的弟弟 ,32岁。既往身体健康 ,无高血压病史 ,血、尿常规 ,肝、肾、心、肺功能等检查无异常。B超检查右肾集合系统可见 0 .3cm× 0 .2cm之强光团 ,拟诊右肾小结石。KUB及IVU无…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 (IL) 6属于促炎症性细胞因子 ,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1 3 ] ,细胞黏附分子 (ICAM ) 1是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的配体 ,为细胞膜糖蛋白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此二类因子在免疫应答和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4 6] 。我们通过监测 40例肾脏移植术后患者血清IL 6和ICAM 1水平的改变 ,探讨此二类因子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监测中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行肾移植 40例 ,其中男 2 5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3 5 .9岁。术后常规服用三联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CsA)或普乐可复 (…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9年 10月起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 5例 ,其中 2例出现肌无力 ,报道如下。例 1为 4 7岁女性 ,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肝移植。手术当天由胃管注入他克莫司 (FK5 0 6 ) 5mg ,每天 2次。由于术后呼吸动力不满意 ,故呼吸机持续支持呼吸 ,至术后第 1d患者呼吸动力进一步减弱 ,同时出现四肢对称性肌无力 ,肌力Ⅰ级 ,神经反射明显减弱 ,对称性面部肌无力、双眼睑下垂、倦睡。血液气体分析及血电解质正常。血FK5 0 6浓度谷值为 2 7.30 μg/L(酶联免疫法 )。停用 1次FK5 0 6后 ,血药浓度下降至 16 .6 6 μg/L ,患者…  相似文献   

19.
霉酚酸酯 (MMF)可选择性抑制人类T和B淋巴细胞 ,从而预防同种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欧洲MMF协作研究组进行了本研究 ,以探明服用MMF的患者术后三年的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率以及MMF安全性等情况。共搜集了欧洲 2 0个移植中心从1992年 7月至 1993年 8月期间的 491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安慰剂 (PLA)对照组 (n =16 6 ) ,MMF 2g组 (n =16 5 ) ,MMF 3g组 (n =16 0 )。每组患者均为三联用药 (PLA CsA Pred或MMF CsA Pred)。对照组患者 1年后停服安慰剂 ,术后仅观察患者和移植物的三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疗效。方法亲属活体肾移植162例,除7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原错配5个4例、抗原错配4个6例、抗原错配3个101例、抗原错配2个51例。全部供者经开放手术取肾。受者术后采用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预防排斥反应。结果供者中除2名出现一过性血清肌酐升高外,其余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162例受者中,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正常157例,肾功能延迟恢复5例,急性排斥反应5例,输尿管血栓形成2例,慢性排斥反应3例。1、3、5年人存活率均为96.9%,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6.3%、95.8%、95.0%。死亡5例,死亡时间为移植后3个月内,均死于重度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组织配型好,供者术前准备充分,供肾缺血时间短,受者术前有充足的免疫诱导时间,免疫抑制剂用量小,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移植肾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