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霞  余慕雪  尹仲娇 《全科护理》2009,7(27):2457-2457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与干预纽在常规预防的同时,干预组增加抚触。[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发生率为34%,对照组发生率为58%,干预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何冬卉 《全科护理》2012,(5):402-403
[目的]探讨抚触对母婴同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母婴同室的95例足月早期新生儿黄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给新生儿沐浴后进行全身抚触10min~15min,对照组予常规沐浴,按需哺乳。每日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总胆红素(TCB)值,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高峰期TCB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因高胆红素血症转新生儿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新生儿抚触等护理干预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络穴位按摩结合抚触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30例.A组行常规干预;B组给予抚触干预;C组给予经络穴位按摩干预;D组行经络穴位按摩结合抚触干预.比较四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重症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新生儿黄疸.[方法]采用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的JD-2经皮黄疸仪动态监测370例新生儿胆红素变化,对测试结果超过正常值者给予早期干预.[结果]370例足月新生儿无一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结论]新生儿经皮测定胆红素动态观察对临床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早期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的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1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05例,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的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1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05例,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韦林安  李丽  何群 《护理研究》2008,22(9):796-797
[目的]探讨抚触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浆蛋白值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成抚触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干预第1天及第3天、第5天摄入奶量及第1天、第7天的血浆蛋白值和胆红素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干预第1天血浆蛋白值比较、血清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5天摄入奶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血浆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可提高血浆蛋白水平,降低血清胆红素,减轻黄疸程度及其对脑神经的潜在损害.  相似文献   

8.
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  魏家珏  赵来珍  徐来 《护理研究》2004,18(17):1542-1544
[目的 ]探讨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方法 ]选取足月分娩新生儿 2 1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抚触组和穴位按摩抚触组各 70例。对照组予以新生儿常规护理 ,抚触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传统正规的标准抚触方法 ;穴位按摩抚触组除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 ,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标准抚触方法中进行按摩 ,观察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 7d内的经皮胆红素变化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结果 ]在降低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方面 ,穴位按摩抚触组与抚触组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抚触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抚触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 ,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效果更优于单纯抚触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早期监测新生黄疸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黄疸动态监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时间规律。对动态监测中发现的血清胆红素值超标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并统计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与2003年全年未实施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时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进行对比,以客观评定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的意义。结果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36.93%,观察组为15.21%;对照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05%,观察组无脑损伤病例报告。结论动态监测可尽早发现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干预治疗极大地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杨新娥 《全科护理》2012,10(8):692-693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及一般护理措施相同,抚触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新生儿抚触,比较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经皮测胆红素值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抚触组住院期间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抚触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游泳和抚触),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黄疸的出现及消退时间、出生5 d内的黄疸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髙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出现时间延长,消退时间缩短,出生后第2,3,4,5天的黄疸指数降低(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或延缓黄疸发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及体重的影响,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方法 将健康足月新生儿3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新生儿给予早期干预(早期喂养,母乳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进行游泳和抚触),对照组仅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每口测量新生儿体重,经皮测胆红素值.结果 干预组经皮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新生儿第5天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胆红素值,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还可减少新生儿体重下降,增加出院体重.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5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给予纯母乳喂养+太阳光照射,实验组给予早期混合喂养+太阳光照射+抚触+游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例数、平均黄胆指数、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预防或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转入NICU的11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55例。观察组在转入NICU 6h内给予温生理盐水洗肠通便,然后给予母乳胃肠内营养及抚触护理。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实施常规护理,对生后48h内不能哺乳、未排胎便者给予针对性对症护理。比较2组患儿腹胀情况、体重增长情况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的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237例新生儿,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试验组105例。对照组采用抚触干预,试验组采用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不同时间点经皮胆红素水平、胎便排泄情况及睡眠情况。结果:试验组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对照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5.30%,试验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3~5天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首次排便及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24 h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的早期干预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抚触对新生儿排便和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排便和黄疸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分娩的3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抚触组在新生儿娩出24h内开始给予抚触,对照组不予抚触。观察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抚触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能加速胎便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减少肠肝循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转入NICU的11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55例。观察组在转入NICU 6h内给予温生理盐水洗肠通便,然后给予母乳胃肠内营养及抚触护理。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实施常规护理,对生后48h内不能哺乳、未排胎便者给予针对性对症护理。比较2组患儿腹胀情况、体重增长情况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抚触联合经络穴位按摩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A组(抚触联合经络穴位按摩)、B组(单纯抚触)、C组(单纯经络穴位按摩)、D组(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4组,10 d后评估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A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纯母乳喂养率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联合经络穴位按摩能更好地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游泳、光照、抚触等早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胎便转黄时间、体重、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体重重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增加患儿体重,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新生儿抚触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