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方法为术前5d静滴参附注射液2ml/(kg·d),术中建立CPB后滴入2ml/kg,并予维持至升主动脉开放后10min.于升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5,10min从冠状静脉窦取血2ml,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升主动脉阻断前,停CPB后4,24,48h从中心静脉取血2ml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而MDA、CK-MB、cTn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围术期参附注射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脏含血停搏液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5)在心脏含血停搏液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剂量600 mg),对照组(n=15)单用心脏含血停搏液,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或切开主动脉经冠状动脉窦直接灌注,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主动脉开放后2 h、6 h、24 h采集患者静脉血,测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两组主动脉开放后血清CK-MB、LDH、cTnI均较麻醉诱导后显著升高,实验组主动脉开放后的血清CK-MB、LDH、cTn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将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生脉注射液处理,其余处理方法两组相同.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的6个时间点抽取血液,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手术前3d两组患者血清SOD活力、MDA水平、cTnI和CK-MB均无明显差异,手术开始前实验组血清SOD活力高于对照组,而术后24h时实验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CK-MB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体外循环运转结束和手术结束时这3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实验组血清cTnI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生脉注射液可以增强血清中SOD活力及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含左旋精氨酸(L-Arg)的心肌保护液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对照组:常规心肌保护液组,不添加L-Arg。实验组:每1 000 mL改良托马斯液中加入7.5 g L-Arg。记录2组患者阻断主动脉前(T1)、主动脉开放后5min(T2)、主动脉开放后20 min(T3)桡动脉(A)和冠状静脉窦(CS)回流血中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计算心肌氧摄取率,记录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心肌酶CK-MB和cTnI指标。结果:2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实验组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添加一定浓度L-Arg能够提高心肌保护液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参附注射液在CPB过程中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6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3)与对照组(n=33),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对症支持处理;实验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参附注射液2ml/kg,而对照组预充液中不用参附注射液,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30min,开放升主动脉5min、15min,停机2h,共5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栓调节蛋白(sTM)、P选择素(sP-selectin)的表达值。结果两组患者TNF-"、sTM、sP-selectin水平在CPB后均显著升高,与麻醉诱导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或P<0.01)。结论CPB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参附注射液对CPB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从术前3 d 起,皮下注射rHuEPO 200 IU/kg,1次/d.2组其他处理条件相同.于术前及术后3 d测定血常规.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2 h、6 h、12 h及24 h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术前、术后血常规无显著变化.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rHuEPO预处理 (皮下注射)能减轻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表达,具有显著的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前舒芬太尼延迟性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认知功能和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预处理组(舒芬太尼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分别在术前、主动脉开放1h、6h、12h、24h、48h采集血标本,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在术前,术后7d接受神经心理(POCD)评价。结果:舒芬太尼组血清cTnI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1h到术后48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h:(14.96±2.13)ng/ml比(23.66±3.15)ng/ml],P均0.05;两组在进入ICU后12h、24h、48h的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得分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h:(6.4±0.6)分比(8.4±0.6)分],P均0.05;舒芬太尼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比30.0%,P=0.041)。结论:舒芬太尼的延迟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有心肌保护效应,同时可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保护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旁路移植术同时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CP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自动复跳情况、术后12小时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多巴胺的应用比例和剂量,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CP组高于对照组84%比62%(P<0.05)。12小时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CP组低于对照组18%比31%(P<0.05)。CK-MB、cTnI数值,在开放升主动脉10分钟、手术结束、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CP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应用比例CP组58%、对照组6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多巴胺应用剂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心脏指数CP组高于对照组2.13±0.59比1.58±0.51(P<0.05),体循环阻力指数和肺循环阻力指数,CP组271.50±84.29、18.95±5.70均低于对照组331.30±97.90、23.83±9.02(P<0.05)。结论:CP用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有确切的心肌保护作用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TnI)等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25例和非体外循环组30例,肝素化前,体外循环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2、4、8、24、48和72h,非体外循环组在最后1支血管远心端吻合后相同时间点采血10ml,检测H-FABP、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并记录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与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体外循环组总H-FABP[(95.42±60.48)μg/L vs(3.91±1.46)μg/L,P=0.000]水平显著升高,且H-FABP在术后1h及达顶峰值,早于cTnI及CK-MB。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心肌损伤程度较体外循环术式小;围术期H-FABP检测有助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CAPG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并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测得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指数(PaO2/FiO2).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 h达到最低点(P<0.01);实验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实验组的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与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再灌注60 min后P[A-a]O2与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CABG患者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黄芪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试验组在转机前于预充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20 ml.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多时点采血检测心肌酶CK-MB、cTnI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术后各时点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的用量及心肌收缩能力(dp/dtmax)恢复情况;观察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心肌电生理指标;电镜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收缩能力(dp/dtmax)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开放后6 h、12 h血清心肌酶CK-MB水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91.6±20.4)U/L和(52.7±17.3)U/L,(148.7±24.2)U/L和(94.3±16.3)U/L;开放后6 h、12 h血清cTnI水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4.973±1.431)ng/ml和(2.622±1.024)ng/ml,(5.054±1.419)ng/ml和(1.908±0.984)ng/ml,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或P<0.01).试验组心肌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损伤较对照组轻.结论黄芪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注射液在犬原位心脏移植中对供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杂种犬24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建立犬原位心脏移植模型,先于试验开始前1h经供体犬股静脉内滴注蛇床子素注射液(25mg/kg),再用含有蛇床子素注射液(25mg/kg)的4℃改良ST.Thomas液对供体心脏进行灌注和保存,心脏移植成功后5min从右房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漏出率;并于移植成功后10min取移植心脏左室心尖部心肌组织用电镜对心肌超微结构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OD含量及cTnI、LDH、CK、CK-MB漏出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试验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在心脏移植过程中应用蛇床子素注射液,可减轻移植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心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增加心脏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8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8):1.2万U/kg乌司他丁;对照组(n=20):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阻断和转流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和心脏复跳情况。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开放30min,停机后4h、24h检测CK、CK-MB和cTnI,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①两组CK-MB、CK和cTnI转流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B后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停机后4h、24h,CK、CK-MB较对照组低(P<0.05),cTnI主动脉开放30min,停机后4h、24h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平均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较对照组轻。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CK、CK-MB、cTnI的释放,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燕振中 《山东医药》2006,46(10):42-43
分别测定不同时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平均血浆浓度的变化。结果心肌再灌注6h及再灌注24h,CABG组患者CK-MB、cTnI血浆浓度较OPCAB患者明显增高。认为CABG对心肌的损伤程度较OPCAB严重,OPCAB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术期不同时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OPCAB围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患者80例,其中术前应用组20例,术中应用组31例,术后组29例。比较三组患者术中被迫紧急建立心肺转流(CPB)转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的比例,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比例、住院期间病死率;以及三组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观察术后1 d、术后2 d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术中应用组被迫紧急建立体外循环改为ONCAB比例高于术前应用组;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术前应用组少于术后组;术前应用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其他两组。术后组术后2d cTnI高于术前应用组;术后1d、2d CKMB水平,术前应用组也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结论:危重患者OPCAB术前应用IABP可以改善围术期的管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与体外循环下微温血和冷血停搏液灌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对老年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 将 4 5例 70岁以上行CABG患者随机分为 3组 ,OPCAB组、间断微温血和冷血含氧心脏停搏液灌注组各 1 5例。 3组患者术前心功能、性别、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各组于围术期不同时点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钙蛋白I(cTnI)及观察围术期监护情况。 结果 OPCAB组术中、术后各时点CK MB、cTnI与微温血和冷血CAB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K MB在冷血CABG组术后 1d达到峰值 (5 7 75± 34 2 4 )U/L ,此时点OPCAB组和微温血CABG组CK MB值分别为 (2 2 6 4± 1 2 0 5 )和 (42 85± 2 9 0 4 )U/L ,cTnI在OPCAB组术后 6h达到峰值 (0 6 9± 0 2 0 )μg/L ,而微温CABG组与冷血CAB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OPCAB组围术期监护情况明显优于微温和冷血停搏CABG组 (P <0 0 5 )。 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保护中 ,OPCAB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CABG组 ,微温血CABG组优于冷血CABG组。与CK MB相比 ,cTnI是评价心肌损害较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冠状静脉窦血液氧合参数作为评判指标,观察体外循环(CPB)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状况。方法选取择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患者12例,分别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0min、0.5min、1min,1.5min、3min和5min经冠状静脉窦取血,测定血清cTnI浓度,冠状静脉窦血流量和血气值,计算心肌氧输送量、氧耗量及其比值以反映心肌氧代谢状况。结果主动脉开放后,冠状静脉窦内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冠状静脉窦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较高,氧耗量较低(P<0.05),心肌氧输送量/氧耗量比值较高;随着心跳恢复,心肌氧耗增加明显,表现心肌氧输送量/氧耗量比值降低(P<0.01)。结论主动脉阻断期间心肌有一定程度的缺血缺氧性损伤和酸中毒;主动脉开放心跳恢复后,心肌供氧和耗氧状况一般能较快趋于正常,但需注意心肌氧供/氧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实验法,选取该院择期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80例老年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麻醉诱导后研究组患者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负荷剂量为10 mg/kg,之后以每小时10 mg/kg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情况以及异体血使用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引流管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大出血率、二次开胸止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输入的异体血红细胞、血小板、冰冻血浆量和使用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对老年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具有明显的血液保护作用,可有效少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UBIO)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体外循环(CPB)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风湿性心脏病CPB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于麻醉后经锁骨下静脉按10ml/kg体质量放血行紫外线照射充氧。升主动脉阻断后,将UBIO作为心停搏液行首次冠状动脉顺行灌注,之后每30min常规以4:1冷血/晶体灌注;对照组除不用UBIO灌注外,其他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从转流结束到术后6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观察组冠状静脉窦血清cTnI、CK—MB水平和左心室心肌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A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过程中首次冠状动脉顺行灌注UBIO能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满足诊断及入选标准的需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术前对照组常规强心、利尿治疗基础上,应用安慰剂(与芪参益气滴丸色味相同的丸),每次0.5 g,3/d,餐后0.5 h服用,连续7 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芪参益气滴丸,每次0.5 g,3/d,餐后0.5 h服用,连续7 d。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后12 h(T12)和24 h(T24)抽血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 Tn I),并记录手术时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情况、体外循环停止后多巴胺用量、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后停留监护室(ICU)时间。结果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5.20±9.20)岁,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7.1±10.4)岁,两组患者在病种、术式、年龄、性别、体重、术前心功能分级、麻醉方法、术中用药、术后用药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均为阵发性房颤,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手术后观察组平均多巴胺用量、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停留ICU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三个时间段c Tn I和CKMB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内心肌酶的溢漏,保护因缺血再灌注受损的心肌细胞,对改善术后患者心脏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