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发性小脑出血临床与CT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晓东 《河北医药》2005,27(10):753-754
目的 对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41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临床以呕吐(92.3%)、眩晕(68.3%)、头痛(53.7%)最为多见。应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和脑室受压、脑干受累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结论 小脑出血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更好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误诊率及死亡率,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0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小脑出血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起病多见,伴有意识障碍、脑疝形成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高。结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小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确诊需行头颅CT或MRI,对出血量多者早期行血肿清除术是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预后与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况及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总结分析29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并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症状有小脑本身症状及邻近组织受压症状两类,预后与出血量密切相关。结论出血量〈5ml者基本上只出现小脑本身症状,预后良好,出血量5~15ml,小脑受损较重,邻近组织受压明显,出血〉15ml者,脑出血的一般症状及意识障碍重,小脑症状常被掩盖,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原因,临床特点,CT及MRI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和CT或MRI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原因,以突发性眩晕、头疼呕吐为发病的主要症状,头颅CT和MRI检查可确诊。预后与患者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状态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病因,CT和MRI扫描可及时准确诊断。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治策略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是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总结分析 56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 60岁以上 ,并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水平性眼球震颤、语言障碍、肌张力改变 ,重者意识障碍。预后与出血量密切相关。结论 :出血量小者预后良好 ,行内科保守治疗即有效。出血量大者尤其出血量 >1 5ml预后不良 ,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 ,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 CT 检查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2013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采用东芝单排螺旋 CT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颅脑 CT 轴位平扫,比较不同出血部位、出血量患者病死率,分析不同时期患者 CT 表现。结果颅脑 CT 检查结果显示,基底核出血45例(52.33%),小脑半球出血12例(13.95%),脑叶出血11例(12.79%),丘脑出血10例(11.63%),脑干出血8例(9.30%);出血量〈10ml 者24例(27.91%),10~30ml 者49例(56.98%),〉30ml 者13例(15.12%)。不同出血部位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出血量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脑 CT 检查不仅能诊断出脑出血,还可通过分析其 CT 表现而预测患者预后,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的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4例老年小脑出血与34例非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和病因、头部CT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以眩晕、呕吐起病多见,非老年组以头痛、呕吐起病多见。结论老年人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其重要病因,脑疝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头颅CT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2脑出血患者,分析其CT检查结果,分别对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2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脑出血最多,为60例(49.2%),丘脑出血36例(29.5%),脑叶出血13例(10.7%),小脑出血6例(4.9%),脑干出血7例(5.7%),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死亡16例(26.7%),丘脑出血死亡7例(19.4%),脑叶出血死亡5例(38.4%),小脑出血死亡2例(33.3%),脑干出血死亡5例(71.4%),脑干出血死亡比例最高(P50ml18例,死亡17例,死亡率最高,为94.4%。结论 CT检查方便、迅速,是检测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手段,而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系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杨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12-3213
目的:研究小脑出血的保守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小脑出血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原因,主要临床表现有眩晕、头痛、眼震、共济失调等。小脑半球内的灶状出血仅表现出半球受损的固有症状,出血量≥15 ml,或蚓部出血破入脑室者常表现为脑干受压或急性颅内高压症状,预后不良。结论:小脑出血因出血量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脱水降颅压,提前防治并发症,严防脑疝形成,是神经内科保守治疗小脑出血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30例经CT及MRI证实的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桥脑被盖部出血量相对小,预后较好;基底被盖部出血量大,波及范围广,预后极差;基底部出血介于二者之间 .超出桥脑范围的出血死亡率亦高.结论:高血压是桥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血肿大小、部位及波及范围是影响桥脑出血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CT检查的要点。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9年8月我院共收治的小脑出血患者40例,并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病源、出血位置、CT检查的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40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愈32例,死亡1例,血肿清除术治疗7例,均治愈。结论自发性小脑出血只要做到早发现、及时诊断、明确分析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同时根据以上情况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案,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颅内出血CT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性蛛网膜下出血47例,占73.44%;硬脑膜下出血7例,占10.94%;脑室内及室管膜下出血6例,占9.38%;脑实质出血4例,占6.2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占73.44%。CT检查可准确显示颅内出血部位、范围及程度,可以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 对43例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车祸伤是导致DAI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伤后出现原发性昏迷,且持续时间较长,预后不良,死亡率及致残率高。DAI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胼胝体、脑干有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出血灶,直径小于2cm;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等。结论 临床检查结合CT影像特征能提高DAI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近5年收治的42例小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小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出血量小于15mL,采用保守治疗,大于15mL,采用侧脑室引流加微创小脑血肿清除术;小脑出血血肿量小于5mL预后良好,大于25mL预后极差。结论小脑出血量、有无脑干受压及破入四脑室是决定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Dandy—Walker综合征的临床及cT与MR!影像特征。方法采用cT与MRI常规扫描,对12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CT与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与MRI表现归纳为①小脑蚓部缺失,小脑半球发育不良、完全分离,分离的小脑半球可以不对称;②第四脑室呈囊状、扇形、三角形显著扩张或后颅窝巨大囊状阴影与第四脑室相通;③窦汇异常抬高,越过人字缝/天幕抬高;④幕上脑室对称性扩张,脑积水。结论对Dandy—Walker综合征的诊断,CT扫描能够显示后颅凹及天幕上下脑的形态与结构,其CT表现具特征性;MRI可多平面扫描,无骨质伪影,显示后颅凹优于CT,在矢状面上可显示小脑、第四脑室、导水管、后颅凹囊肿以及与天幕的关系。CT与MRI扫描对Dandy—Walker综合征能够做出定性诊断,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检查无痛苦,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志华 《河北医药》2000,22(5):327-328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8例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MRI及预后。结果 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单纯小脑梗死少见,小梗死(直径≤2.0cm)远较大面积梗死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对早期诊断有重要帮助。本组总体预后较好,梗阻性脑积水是主要死因。结论 认识本病的临床特点,及时诊断可使病人获得正确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报告手术证实小脑萎缩110例,主要CT表现为小脑半球及(或)蚓部脑沟增多,增宽及不同程度第四脑室、桥前池、桥小脑角池、环池及小脑上池扩大。建议采用后颅窝薄层扫描以减少或避免后颅窝伪影干扰。提出小脑半球或蚓部脑沟在2条以上,小脑半球脑沟宽度超过1mm,蚓部脑沟宽度超过2mm,并有相应的小脑症状及体征,即可诊为小脑萎缩。还讨论了小脑萎缩的原因及其CT表现。  相似文献   

18.
施立海  马毳  张楠  左峰 《中国医药》2013,8(8):1099-1100,1103
目的 探讨口服抗血栓药物对脑叶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抢救中心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45例脑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口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与未用药组患者的预后和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死亡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服用抗血栓药物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7±12)岁,未服用抗血栓药物组(67±13)岁(P<0.05).在用药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比例显著高于未用药组.用药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47 ±29) ml,未用药组的(28±19) ml(P<0.05).脑叶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与患者的年龄及出血量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服用抗血栓药物可加重脑叶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增加脑叶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74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丘脑出血患者多合并高血压(60例),出血量大(最多96 ml);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死亡率高.结论高龄、高血压病是丘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预后与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