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前列腺T_2WI PROPELLER与T_2WI FSE技术对显示前列腺结显示情况的对比分析,以及T_2WI PROPELLER技术对提高前列腺图像质量的作用。方法使用GE Discovery 750 3.0T超导型MR成像仪,对145例患者进行前列腺MR检查,分别采集横断位PROPELLER与FSE的两组磁共振T_2WI图像。由2名影像科医生采用4级标准进行评价前列腺图像的图像质量,对比分析PROPELLE与FSE技术同层面成像对前列腺细微结构显示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两位影像科医生对于图像质量的判断为高度一致性(k值=0.79);T_2WI PROPELLER组总体图像质量显著优于T_2WI FSE组(P0.05)。结论前列腺MRI应用T_2WI PROPELLER技术扫描在显示前列腺细微结构方面明显优于T_2WI FSE技术,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MR螺旋桨扫描技术在消除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螺旋桨扫描技术(periodically rotated overlapping parallel lines enhanced reconstruction,PROPELLER)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在头部晃动状态下、64例头颅MR检查中出现躁动不合作或口腔有固定金属异物的患者,应用PROPELLER技术进行T2WI和(或)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常规T2WI和(或)DWI进行对比。64例患者中,脑梗死40例(其中脑干梗死16例),脑梗死伴脑出血1例,脑转移瘤3例,癫痫、病毒性脑炎和高血压等20例。56例为运动伪影,8例为金属异物引起的磁敏感伪影。结果10例健康志愿者PROPELLER T2W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T2WI。分别对10例志愿者和56例患者的常规T2WI、DWI与PROPELLER T2WI、DWI的图像进行比较,显示因运动产生的伪影,导致图像质量降低,无法达到诊断要求;采用PROPELLER T2WI,均显著消除伪影的影响,病变显示清晰,诊断明确。8例因固定义齿产生的磁敏感伪影,采用PROPELLER DWI,均明显消除伪影干扰,获得有诊断价值的图像。结论应用PROPELLER T2WI、DWI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相似文献   

3.
探讨PROPELLER和SSFSE扫描技术在颅脑MR成像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螺旋浆(PROPELLER)扫描技术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扫描技术颅脑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质量,揭示PROPELLER这一独特的成像技术在未镇静不配合受检者颅脑磁共振成像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疑颅内病变的临床受检者,采用PROP-T2WI和SSFSE-T2WI扫描所获得的T2WI磁共振图像,由影像科医师,未告知采用扫描方法的前提下,对其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图像的运动伪影、病灶显示和图像优质片率状况,将影像科医师判读两种扫描技术所获得的颅脑MR图像结果供分析,采用统计学Ridit分析和χ2检验。结果:使用PROP-T2WI和SSFSE-T2WI扫描方法所获得的图像运动伪影均明显减少,颅内病灶均可以显示(Ridit分析,P=0.6664);但PROP-T2WI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明显优于SSFSE-T2WI图像(χ2检验,P<0.001)。结论:PROPELLER和SSFSE扫描技术具有同等消除磁共振图像运动伪影的能力,但使用PROPELLER技术所得到T2WI对脑实质的显示更为理想,显示病灶较清晰,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螺旋桨扫描技术(PROPELLER FSE)和平面回波成像(EPI)两种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探讨PROPELLER技术在DW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67例临床疑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行PROPEL-LER FSE DWI、EPI DWI和常规T1WI、T2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检查,比较两种不同的DWI序列的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和对病变的显示程度。结果67例EPI DWI图像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磁化率伪影,67例PROPELLER FSE DWI图像未见明显伪影及变形。67例中共发现并确诊46个急性脑梗死灶(4例为颅内多发病灶),其中病灶位于颅底区域12个,非颅底区域34个。PROPELLER FSE DWI和EPI DWI均可分辩出所有非颅底区域梗死灶。对12个颅底病灶PROPELLER FSE DWI检出率达100%,而EPI DWI可以明确诊断的7个,检出率达58.3%,病灶形态显示不充分或变形者3个,占25%,漏诊2个,漏诊率为16.7%。所有颅底区域病灶EPI DWI上信噪比(SNR)低于相应PROPELLER FSE DWI的SNR(t=-2.874,P<0.05)。结论PROPELLER FSE DWI能提高图像SNR,有效消除颅底磁化率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提高颅底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深度学习压缩感知技术行子宫T2WI,通过对综合质量的评估,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女性盆腔检查患者80例,分别应用常规并行采集(PI)和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压缩感知(CNN-CS)技术行T2WI,各采集40例。通过对运动伪影和组织边界清晰度评分进行评估,以及对子宫内膜、肌层与结合带对比度进行比较。结果:CNN-CS扫描的T2WI图像质量总体评分显著高于PI法(2.75±0.44 vs 2.35±0.53,P<0.05);CNN-CS组子宫内膜、肌层与结合带对比度均优于常规PI组(0.74±0.07vs 0.60±0.11,P<0.001;0.53±0.11 vs 0.44±0.10,P<0.05);CNN-CS组成像时间小于常规PI组。结论:与常规PI技术成像对比,基于深度学习的CNN-CS技术对子宫T2WI能够减少伪影的影响并提高组织图像对比度,可优化图像质量并减少成像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 T风车采集(MVXD)技术T2WI在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3月至5月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证实有子宫肌瘤或临床疑诊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均在围排卵期行盆腔3.0 T MRI检查,采集常规轴面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轴面MVXD T2WI、矢状面TSE T2WI、矢状面MVXD T2WI图像。2名医师分别对4个序列图像进行子宫轮廓清晰程度、运动伪影、对病变的识别能力、诊断确信程度及整体图像质量评分。采用Cohen Kappa法评价2名医师间评分的一致性,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比较采用常规TSE及轴面MVXD序列采集T2WI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20例患者纳入研究,均采集了常规轴面TSE T2WI及轴面MVXD T2WI;19例采集了常规矢状面TSE T2WI及矢状面MVXD T2WI。9例仅存在明显子宫腺肌症病灶,6例仅存在明显子宫肌瘤,5例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和传统的常规TSE序列相比,2名医师采用MVXD序列采集的矢状面T2WI和轴面T2WI中,均对子宫轮廓清晰程度、运动伪影、整体图像质量方面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名医师对图像评价的Kappa值为0.615~0.971,一致性均为好或非常好。结论将T2WI MVXD技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患者,相较于常规T2WI技术有利于改善图像质量,且不牺牲对病变的识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ROPELLER(螺旋浆)技术对改善颅脑MRI检查时运动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止状态、摇头和点状动作时的MRI检查,以及50例临床受检者,均行PROPELLER-T2WI和FSE-T2WI横轴面扫描.使用GE Signa HD 1.5T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选取受检者同一层面的FSE-T2WI和PROPELLER-T2WI图像,由3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对其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图像的运动伪影和优质片率状况,采用统计学x2检验.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6例,选取136个层面的272幅图像进行比较,使用PROPELLER-T2WI扫描序列比采用常规FSET2WI扫描序列所获得的图像运动伪影明显减少(χ2=1012.829,P<0.001),优质图像的显示率明显提高(x2=187.049,P<0.001);临床受检者50例,选取320个层面的640幅图像进行比较,使用PROPELLER-T2WI扫描序列比采用常规FSE-T2WI扫描序列所获得的图像运动伪影明显减少(χ2=318.418,P<0.001),优质图像的显示率明显提高(x2=1047.273,P<0.001),对颅内病变的显示能力,PROPELLER-T2WI优于FSE-T2WI,PROPELLER-T2WI对小病灶显示有较好的清晰度.结论:PROPELLER-MRI解决了显著头动患者进行MRI检查提供一种可能,避免对躁动患者实施药物镇静或进行全身麻醉,PROPELLER MRI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MR螺旋桨技术消除颅脑各种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MR螺旋桨技术T2WI序列与常规FSE T2WI序列减少运动伪影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对82例行头部常规检查者,同时行螺旋桨技术T2WI序列扫描。由2名高职MR室医师分别评价其血管搏动、眼球运动、脑脊液波动、头部运动伪影。结果:82例中,常规T2WI扫描产生血管搏动伪影56例计106条、眼球运动伪影59例(1例因金属伪影无意义)、脑脊液波动伪影29例32条;头运动伪影35例(5例因金属伪影影响观察)。螺旋桨技术T2WI扫描未产生血管搏动和眼球运动伪影、脑脊液搏动伪影4例、头运动伪影2例。结论:螺旋桨技术在消除常规头颅扫描中产生伪影有显著效果,对疾病的确诊具有临床意义,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脊髓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脊髓出血性病变患者(病变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二维扰相梯度回波T2*加权(2D-MERGE T2*WI)、FSE T1WI及FSE T2WI扫描.32例病例均经临床随访及病理证实,包括脊髓挫裂伤20例、脊髓动静脉畸形6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例、脊髓星形细胞瘤伴出血4例.比较分析SWI及2D-MERGE T2*WI、常规FSE T2WI对脊髓出血性病变检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20例脊髓挫裂伤患者常规FSE T2WI均显示水肿征象,其中4例脊髓挫裂伤在SWI、2D-MERGE T2*WI、常规FSE T1 WI及FSE T2WI均未见出血征象,8例脊髓挫裂伤仅在SWI显示出血征象,另外8例脊髓挫裂伤、6例脊髓动静脉畸形、2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和4例脊髓星形细胞瘤伴出血在SWI显示低信号出血征象较2D-MERGET2*WI及常规FSE T2WI更敏感.结论:3.0T磁敏感加权成像检出脊髓出血性病变比常规MRI更敏感.可作为脊髓出血性病变MRI检查重要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脊髓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脊髓出血性病变患者(病变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二维扰相梯度回波T2*加权(2D-MERGE T2*WI)、FSE T1WI及FSE T2WI扫描。32例病例均经临床随访及病理证实,包括脊髓挫裂伤20例、脊髓动静脉畸形6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例、脊髓星形细胞瘤伴出血4例。比较分析SWI及2D-MERGE T2*WI、常规FSE T2WI对脊髓出血性病变检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20例脊髓挫裂伤患者常规FSE T2WI均显示水肿征象,其中4例脊髓挫裂伤在SWI、2D-MERGET2*WI、常规FSE T1WI及FSE T2WI均未见出血征象,8例脊髓挫裂伤仅在SWI显示出血征象,另外8例脊髓挫裂伤、6例脊髓动静脉畸形、2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和4例脊髓星形细胞瘤伴出血在SWI显示低信号出血征象较2D-MERGET2*WI及常规FSE T2WI更敏感。结论:3.0T磁敏感加权成像检出脊髓出血性病变比常规MRI更敏感,可作为脊髓出血性病变MRI检查重要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磁共振TSE序列和HASTE序列在上腹部T2WI的应用价值,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磁共振成像仪对36例行上腹部MRI检查的患者分别行T2W-TSE-trig-ger、T2W-TSE-bh、T2W-HASTE-trigger和T2W-HASTE-bh扫描。由两位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单独评价4组图像运动伪影,肝内外脉管显示的清晰度及图像的整体质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4种成像序列的相对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8,P=0.259),但4种图像的呼吸运动伪影、肝内外血管显示及整体图像质量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W-TSE-trigger序列肝内外血管显示优于其余3种方法(P=0.000~0.001);T2W-TSE-trigger的整体图像质量好于其余3种方法(P=0.001~0.022);T2W-HASTE-trigger组中图像的运动伪影最少,要好于其他3种方法(P=0.005~0.025)。结论:HASTE序列可以更好地抑制运动伪影,但T2W-TSE-trigger序列可得到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对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细节的显示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宽的调整对于3.0T MR腹部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3.0T上腹部MRI检查患者38例,同时进行常规带宽和高带宽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轴位脂肪抑制T2WI成像,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整体成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wilcon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图像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图像整体质量评分差异。结果高带宽组图像的SNR较之常规带宽组有所下降,但图像总体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值均<0.001);同时,高带宽组SNR和图像总体质量评分较之常规带宽组的比率中位数、平均绝对值离差、离散系数、变异系数分别为87.40%和115.50%、0.12和0.16、0.13和0.14、19.50%和17.80%,数据离散程度较小,比率变异较小,整体比率趋于集中。结论使用高带宽在有限牺牲部分SNR情况下可有效减弱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轴位图像的呼吸运动伪影干扰、改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对FSE T_2WI序列金属伪影的影响,以通过调整扫描参数来减小金属伪影。方法选用镍铬合金制成左下6标准桩核冠模型,将模型固定于水模中。应用1. 5T MRI扫描仪,头线圈,对桩核冠模型行横断面FSE T_2WI序列扫描,扫描参数为西门子1. 5T MRI扫描仪的推荐值。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保持其它参数与标准扫描序列参数一致,逐一改变以下各参数进行成像:TR、TE、ETL、NEX、FOV、Matrix、BW、Thk、FA。确定伪影最大的层面并测量伪影面积。应用SAS V8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整不同ETL值,镍铬合金伪影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 19,P=0. 04 0. 05)。调整不同NEX值,镍铬合金伪影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 98,P=0. 03 0. 05)。结论在FSE T_2WI序列中,可以通过增加回波链长度和激励次数来减小金属伪影。  相似文献   

14.
在肝脏MR成像中T2WI具有重要作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CSE)T2WI对于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和定性非常有用,但该序列成像时间长,且由于运动伪影较大造成图像质量差.为减少由呼吸运动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在T2WI中应用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RTFSE)或屏气快速自旋回波(BHFSE).  相似文献   

15.
MRI在胃癌诊断及pT分期(TNM)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胃癌诊断与pT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1998-2001年间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Borrman'sⅠ型胃癌5例,Ⅱ型16例,Ⅲ型14例,Ⅳ型8例。MRI检查采用仰卧横断面SE 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SE重T2WI及FIR脂肪抑制图像;矢状面FSE重T2WI。根据所得到MR的图像进行胃癌的分期诊断,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正常胃壁各层结构在MR SE T1WI、FSE重T2WI及FIR脂肪抑制图像不能很好显示,仅浆膜层在各序列上要表现为低信号影。癌块在SE T1WI增强及FSE重T2WI上表现为胃壁不规则增厚、边缘毛糙的稍高信号影;FSE重T2WI及FIR脂肪抑制图像对胃癌的周围浸润范围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的显示较好,可对肿瘤进行较正确分期。运用后处理技术行胃腔MR仿真内镜成像,可观察腔内病变情况。本组43例胃癌中,除3例较早期(pT1,pT2)胃癌MRI不能区分及4例pT2由于呼吸伪影过度诊断为pT3外,余36例pT分期诊断与病理基本附合。结论:MRI技术对胃癌Ⅱ-Ⅳ期术前诊断及分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及MRI资料,应用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行横断面FSE T2WI、SE T1WI及矢状面FSE T2WI扫描,其中10例病人加扫子宫解剖轴位及矢状位脂肪抑制FSE T2WI序列,分析其MR表现。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9例,以后壁结合带明显增厚为主的有11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例,病变位于后壁7例,前壁4例,底部为主1例。28例T2WI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影为主,内可见多发散在点状、小囊状高信号灶,21例T1WI呈与子宫肌层等信号,其中9例于T1WI也见点状、小囊状高信号。3例于肌层内见局限性类圆形结合带样信号。结论MRI可明确子宫腺肌症的范围及部位,脂肪抑制序列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泰乐影增强扫描时最优的T1WI序列及成像参数。方法:对13例病例20个病灶行MR SE T1WI序列、FFE T1WI in phase序列、FFE T1WI out phase序列扫描,测量各序列肝脏病变及正常肝实质的平均信号强度,计算并比较各序列信噪比(signal/noise, S/N)、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 C/N)及对比伪影比(con trast/artifact,C/A)。结果:out phase和in phase序列图像的呼吸运动伪影最小,20个病灶中仅有2个(10%)有呼吸运动伪影,而SE序列则有8例(90%)有呼吸运动伪影。out phase序列显示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优于SE序列,显示病变比SE序列清楚。结论:FFE T1WI out phase序列为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泰乐影T1WI成像的最优序列,TR 25 ms、TE 6.9 ms、翻转角20°为其最优成像参数。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方法 对经DSA或手术证实同时合并有流动伪影的19例颅内动脉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使用GE Signa 1.0T超导型MRI扫描仪.全部患者均行脑SE序列T1WI和T2WI、GRE序列、FLAIR序列、对比增强T1WI及3D TOF MRA扫描.结果 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所有MRI序列图像上均表现为动脉瘤残腔水平的不规则条带状影,且均位于相位编码方向.19例颅内动脉瘤在FLAIR序列上均可显示流动伪影,GRE序列上显示18例,T2WI上显示17例,T1WI上显示9例.行Gd-DTPA增强的7例病人T1WI图像均显示相位编码方向上的流动伪影.GRE序列及FLAIR序列图像上的流动伪影强度大于SE序列;T2WI上的流动伪影强度大于T1WI;对比剂注入后T1WI增强图像上的流动伪影强度明显大于增强前图像.结论 不同MRI序列上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的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层间编码金属伪影校正(SEMAC)技术在脊柱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行脊柱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分别用常规TSE序列和SEMAC技术进行MRI,分别计算二者在轴位T2WI图像上金属伪影导致信号缺失区域的面积和矢状位T2WI、T1WI图像上脊髓被金属伪影所遮蔽的长度;另外对假体周围解剖结构(包括椎弓根、椎体、硬膜囊和椎间神经孔)的显示进行5分制评分.结果 运用SEMAC技术的图像上金属伪影导致信号缺失区域的面积明显低于常规TSE序列(t值为15.9,P值<0.001),脊髓被遮蔽的长度也明显减小(t值分别为13.5、12.4,P值均<0.001).假体周围各项解剖结构显示的评分,运用SEMAC技术的图像均高于常规TSE图像.结论 SEMAC技术可明显减少脊柱内固定术后MRI的金属伪影,为术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八次激发SE-EPI与呼吸门控FSE及SSFSE T2WI在肝脏的应用。方法:对14例志愿者及21例肝病患者行上腹部呼吸门控FSE及SSFSE和屏气八次激发SE-EPI扫描。所有T2WI序列均运用脂肪抑制技术。定量分析肝脏、病灶的信噪比及肝脏-病灶的对比噪声比,评价各序列的图像质量及伪影。结果:八次激发SE-EPI与SSFSE及FSE在肝脏及病灶信噪比,肝脏-病灶对比度噪声比和图像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其磁敏感伪影较FSE及SSFSE重(P<0.01),SE-EPI化学位移伪影与SSFSE及FSE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SE-EPI及FSE运动伪影明显比SSFSE重(P<0.01),但SE-EPI运动伪影与FSE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SE-EPI与FSE及SSFSE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八次激发SE-EPI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提供较高质量的上腹部T2WI。被检查者在扫描时可自由平静呼吸或屏气,可作为肝脏T2WI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