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脑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扫描、IVIM多b值扫描,并对IVIM多b值扫描图像进行单/指数模型分析,比较两种模型脑肿瘤诊断和分级的效果。结果:32例良性肿瘤呈圆形,T1WI序列呈等或低信号,T2WI序列呈等或高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不强化或均匀强化,44例恶性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T1WI序列呈等或低杂信号,T2WI序列呈等或高混杂信号,34例占位效应明显,10例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时病灶均明显强化。良性肿瘤的ADC、ADCslow、ADCfast值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ADCfast、Ffast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ADC和ADCslow组(P<0.05),单/双指数模型诊断良恶性脑肿瘤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的ADCslow、ADCfast和Ffast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ADCfast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ADC、ADCslow组和Ffast组(P<0.05),常规MRI序列和双指数模型对胶质瘤分级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是脑肿瘤诊断的有效补充技术,其双指数模型多b值DWI技术的ADCslow可用于脑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其诊断效能与单指数模型的ADC值相当。另外,双指数模型的ADCfast值能够准确地进行胶质瘤分级,是区分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参数。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初诊时尚处于局限性阶段,但目前常规的单指数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局限性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困难。该研究旨在应用双指数函数模型探究外周带局限性前列腺癌及慢性炎性反应的水弥散特性,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和正常组织的双指数参数的差异,评价双指数DWI鉴别局限性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并与单指数DWI相比较。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局限性癌16例,穿刺证实的前列腺炎性反应患者14例,行常规DWI(b值为0和1000 s/mm2)和一项10个b值(0~3000 s/mm2) DWI检查。测量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及正常组织的单指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快弥散系数(fast ADC,ADCf)、快弥散系数比例(f)和慢弥散系数(slow ADC,ADCs)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参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共测量和计算18处前列腺癌、18处前列腺炎性反应和37处前列腺外周带组织的单、双指数参数。前列腺癌ADC[(0.83±0.11)×10-3 mm2/s]低于其他组织(P<0.01)。前列腺炎ADC[(1.45±0.19)×10-3 mm2/s]低于正常外周带组织[(1.67±0.31)×10-3 mm2/s,P<0.01]。前列腺癌的ADCf[(1.54±023)×10-3 mm2/s]、f[(45.8±5.4)%]及ADCs[(0.52±0.15)×10-3 mm2/s]明显低于其他组织(P<0.01)。与正常外周带组织的ADCf[(3.90±0.40)×10-3 mm2/s]、f[(67.3±8.2)%]和ADCs[(1.51±0.36)×10-3 mm2/s]相比,前列腺炎的ADCf[(3.06±0.49)×10-3 mm2/s]、f[(47.9±3.9)%]和ADCs[(0.91±0.29)×10-3mm2/s]明显降低(P<0.01)。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时,ADC和ADC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约为0.96和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f和ADCf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低于ADC(P<0.01)。结论:双指数DWI可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炎性反应及正常组织提供特征性的参数ADCf、f和ADCs,且ADCf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的准确性与ADC相当。因此,双指数DWI对于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盆腔肿瘤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相对邻近正常组织,盆腔良性病变DWI信号表现各异,恶性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ADC值为1.61×10-3±0.32×10-3mm2/s,恶性病变ADC值为1.04×10-3±0.18×10-3mm2/s(P=0.014)。恶性肿瘤中鳞癌ADC值为1.03×10-3±0.12×10-3mm2/s,腺癌ADC值为1.10×10-3±0.26×10-3mm2/s(P=0.455)。[结论]DWI和ADC值可显示盆腔良恶性病变的差异,为良恶性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方法:采用扩散加权成像分析43例软组织肿瘤,其中恶性25例,良性1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扩散加权成像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为0.500s/mm2.选取肿瘤实体部分最大感兴趣区,尽量避开坏死、出血、瘢痕及钙化等不均质成分.分析各病灶的扩散加权图像特点,比较良、恶性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DWI检查,分析ADC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恶性肿瘤的ADC值(0.96±0.31×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的ADC值(1.92±0.63×10-3mm2/s和肌肉组织(1.69±0.47×10-3)mm2/s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与肌肉的ADC值无明显差异.ADC值为(1.38×10-3mm2/s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3%.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DWI检查,其中2例化疗后ADC值升高,1例无ADC值的明显变化.结论:ADC值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ADC值对于化疗效果评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与组织学对照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uo JD  Liu YY  Zhang XL  Shi LC 《癌症》2007,26(2):168-171
背景与目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惟一能观察活体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成像方法,能够检测出与组织含水量改变有关的形态学和病理学的早期改变,已广泛应用于脑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目的在于探讨DWI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DWI资料,包括恶性病灶27个,良性病变36个.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以10例正常乳腺为对照组.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ADC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用于诊断.结果:DWI对乳腺病变的显示良好.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59±0.26)×10-3 mm2/s,95%参考值范围为(1.07~2.11)×10-3 mm2/s;恶性病灶平均ADC值为(0.87±0.23)×10-3 mm2/s,95%参考值范围(0.42~1.32)×10-3 mm2/s;正常腺体ADC值为(1.98±0.31)×10-3mm2/s.95%参考值范围(1.38~2.58)×10-3 mm2/s,三组ADC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96(95%可信区间0.92~1.00),诊断阈值为1.22×10-3 mm2/s.以此值作为良、恶性判断标准,敏感性88.9%,特异性87.9%,准确性85.0%.结论:ADC值有助于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DWI在乳腺癌的诊断上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常规MR结合DWI及其ADC值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8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肿瘤的常规MR表现、DWI信号特点及其ADC值等影像学特征。18例腹膜后肿瘤中,良性7例,恶性11例。MR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8.89%(16/18),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77.78%(14/18),组织类型符合率66.67%(12/18)。本组7例良性腹膜后肿瘤的ADC值为(1.88±0.58)×10-3 mm/s,11例恶性腹膜后肿瘤的ADC值为(1.06±0.45)×10-3 m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显示,综合分析常规MR、DWI及ADC值等影像表现不仅对腹膜后肿瘤的检出及定位有较为可靠的价值,而且有助于肿瘤的良恶性判定及组织类型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DC值测量对颅脑DWI高信号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DWI高信号肿瘤分类,并测量其ADC值.结果: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淋巴瘤ADC值分别为(0.90±0.16)×10-3mm2/s、(0.75±0.21)×10-3mm2/s、(0.86±0.11)×10-3mm2/s、(0.91±0.16)×10-3mm2/s,各肿瘤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DWI高信号肿瘤ADC值测量可以提供脑肿瘤的组织成分信息,ADC值可预测胶质瘤级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b值肾上腺病变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现,比较不同b值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之间的差异,探讨最佳b值的选择并尝试寻找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灶的ADC值阈值.方法 对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单个肾上腺病变患者行MRI检查和DWI扫描,b值分别取0、400、800、1000 s/mm2,观察不同b值下病灶的信号差异,同时分别测量ADC值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b为0 s/mm2时,所有病灶的信号和T2WI信号一致,当b值为400、800和1000 s/mm2时,随着b值升高,良性病变的信号下降程度较恶性病变明显,囊变、坏死区信号减低明显,实性部分信号变化不明显;②3个b值组肾上腺病变的平均ADC值有显著差异(F=23.092,P<0.05),随着b值的增大,平均ADC值逐渐减小;③肾上腺良、恶性病变平均ADC值在b值为400 s/mm2时无统计学意义(t=-1.932,P=0.063),b值为800、1000 s/mm2时有显著差异(t=-2.290,P=0.029;t=-2.257,P=0.031);④对b值取800 s/mm2时得出的ADC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736,诊断阈值为1.52×10-3 mm2/s.结论 肾上腺病变的DWI扫描b值取800为较佳选择,此时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56±0.49)×10-3 mm2/s,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25±0.24)×10-3 mm2/s,DWI对肾上腺肿瘤性质的判断有一定补充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9.
武春雪  林燕  高培毅 《癌症进展》2012,10(4):409-414,418
目的评价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MRI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联合应用对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68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根据其不同强化形态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两组。测量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记录曲线类型,并于b=800 s/mm2扩散加权图像上测量病灶ADC值。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强化形态组中良恶性病灶ADC值的差异。分别绘制曲线类型及ADC值诊断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点、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对不同强化形态的病灶,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指标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肿块型组中恶性病灶ADC值(0.85±0.09)×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灶(1.68±0.32)×10-3mm2/s(P=0.001),非肿块型组中恶性病灶ADC值(1.02±0.19)×10-3 mm2/s亦明显低于良性病灶(1.43±0.31)×10-3 mm2/s(P=0.015)。同一强化形态组,曲线类型与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对于肿块型组,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指标,诊断效能无显著改变(P=0.549),但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准确性达100%);对于非肿块型组,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工具,诊断效能无显著改变(P=0.709),但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至87.5%,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达100%。结论 ADC值对不同强化形态的病灶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 DWI)在早期鼻咽癌(NPC)与鼻咽部良性增生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中山市中医院行MRI检查并进行IVIM DWI成像的早期NPC患者(n=46)和鼻咽部良性增生患者(n=43)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记录所有患者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诊断性能。结果与鼻咽良性增生组相比,早期NPC组的D、ADC0~1 000、ADC300~1 000较低[(067±005)×10-3 mm2/s vs. (090±011)×10-3 mm2/s、(065±009)×10-3 mm2/s vs. (100±015)×10-3 mm2/s、 (059±005)×10-3 mm2/s vs. (076±010)×10-3 mm2/s](P<0001),而早期NPC组的D*则高于鼻咽良性增生组[(3287±480)×10-3 mm2/s vs. (2187±521)×10-3 mm2/s](P<0001);两组之间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D和ADC300~1 000的AUC分别为0985和0988,D<075×10-3 mm2/s鉴别早期NPC与鼻咽良性增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高(100%、975%和969%)。结论IVMI DWI在鉴别早期NPC和鼻咽良性增生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D和ADC300~1 000鉴别诊断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对脑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8年2月间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81例实施磁共振检查的脑部分肿瘤患者,均行头颅MRI常规平扫、常规增强扫描及DWI联合ADC检查。比较良恶性脑肿瘤间、肿瘤侧与对照侧间及高低级别脑胶质瘤间的DWI信号强度和ADC值,比较DWI信号强度、ADC值及DWI联合ADC对恶性脑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当b=400s/mm2、600s/mm2和1 000s/mm2时,恶性组患者DWI信号强度高于良性组,ADC值低于良性组,高级别组患者DWI信号强度高于低级别组,ADC值低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良性组和恶性组的DWI信号强度均高于对照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DWI联合AD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DWI信号强度和ADC值诊断(P <0. 05); DWI信号强度和ADC值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WI信号强度和ADC值可用于鉴别脑肿瘤的良恶性及高、低级别胶质瘤,而取不同b值时得到不同的DWI信号强度和ADC值,且DWI联合ADC可明显提高DWI信号强度和ADC值对脑肿瘤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子宫颈正常志愿者13名,子宫颈癌患者32例,年龄29~72岁,平均45.75岁.32例子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化疗后1~3个月内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300)s/mm2及(0,600)s/mm2.在轴位DWI图上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子宫颈癌患者子宫颈肿块ADC值,对放化疗后子宫颈病变区进行ADC值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当b=(0,3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72±0.31)×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1.10±0.24)×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61±0.23)×10^-3 mm2/s;当b=(0,6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46±0.25)×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0.89±0.21)×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54±0.18)× 10^-3 mm2/s;b=300 s/mm2的ADC值均高于b=600 s/mm2时.子宫颈癌组ADC值低于正常子宫颈组,放化疗后病变子宫颈的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组不同b值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WI与ADC值的联合可以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病变,有助于评价放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进行乳腺疾病初诊的女性患者的66个病灶,应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SE-EPI)进行扫描,在相同的感兴趣区(ROI)下,分别于扩散敏感系数(b)为500和800 s/mm~2.时,测量病灶及同侧远隔部位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和rADC阈值,评价不同b值下,各阈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当b值为500 s/mm~2时.良、恶性病灶对应的ADC值分别为(1.71±0.31)×10~(-3)mm~2/s和(1.31±0.38)×10~(-3) mm~2/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最佳ADC阈值为1.435×10~(-3)mm~2/s,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1.5%;最佳rADC阈值为0.62,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100%.当b值为800 s/mm.时,良、恶性病灶的ADC值分别为(1.55士0.29)×10~(-3)mm~2/s和(1.14±0.29)×10~(-3)mm~2/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最佳ADC阈值为1.295×10~(-3)mm~2/s,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81.5%;最佳rADC阈值为0.71时,诊断的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88.9%.当b值为800 s/mm~2、rADC的诊断阈值为0.71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DWI扫描时间短,无需对比剂.ADC和rADC作为诊断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尤其是rADC,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杰  谭大林  王飞 《癌症进展》2017,15(11):1286-1289,1295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良恶性腮腺肿瘤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疑似腮腺肿瘤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DWI资料,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影像学表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强度曲线(TIC)分型在良恶性腮腺肿瘤中的差异,以病理检查结果 为准,分析常规MRI诊断、DWI诊断和两者联合诊断恶性肿瘤的效果.结果良性肿块边界多清晰,以腺瘤和腺淋巴瘤最常见,T2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均匀或不规则强化,伴周围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良性腮腺肿瘤中腺淋巴瘤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ADC值均较低,其他良性肿瘤的ADC值较高,恶性肿瘤的ADC值多数介于两者之间;良性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和其他良性肿瘤及恶性腮腺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185±0.113)×10-3、(1.430±0.524)×10-3、(0.996±0.254)×10-3 mm2/s,均高于良性肿瘤中腺淋巴瘤(0.768±0.133)×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的TIC曲线分型中缓升型34.29%、平台型25.71%、速升速降型40.00%与恶性肿瘤10.00%、75.00%、1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DWI诊断恶性腮腺肿瘤的灵敏度85.00%和准确度87.27%高于单纯MRI诊断或DWI诊断(P﹤0.05),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应用于鉴别良恶性腮腺肿瘤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连华  朱寅杰  薄隽杰  刘东明  黄翼然 《肿瘤》2012,32(12):1025-1029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膀胱肿瘤诊断、分期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2月,共收集73例膀胱占位患者的DWI图像,并结合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DWI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测量膀胱癌、肿瘤周围膀胱壁、尿液及膀胱炎症的ADC值并进行比较。对膀胱癌患者DWI图像进行肿瘤分期,与常规MR及病理结果对照,对不同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DWI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3%、75.0%和90.4%。膀胱癌、膀胱炎症、病灶周围膀胱壁和尿液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1.49±0.15)×10-3mm2/s、(1.47±0.13)×10-3mm2/s和(2.57±0.17)×10-3mm2/s,膀胱癌与病灶周围膀胱壁、膀胱癌与尿液、膀胱癌与膀胱炎症的平均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WI区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2%、68.8%和86.7%,与常规MR的77.3%、50.0%和70.0%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高分级与低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8±0.13)×10-3mm2/s和(1.14±0.21)×10-3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ADC值≤1.04×10-3mm2/s为阈值时,区分高分级与低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和91.7%。结论:DWI及ADC值用于膀胱癌的诊断有较好的效果,同时DWI对膀胱癌肿瘤分期有较高的准确度,ADC值能够量化区分不同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  相似文献   

16.
穆玉娟  马腾 《实用癌症杂志》2017,(12):2006-2008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同反相位序列对肾癌诊断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40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癌40例(恶性组)和肾良性肿瘤100例(良性组),都进行MR同反相位序列诊断与定量鉴别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MR图像均显示清晰,无明显磁敏感伪影及图像变形.恶性组中有39例(97.5%)同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36例(90.0%)反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组中有78例(78.0%)同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72例(72.0%)反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两两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的ADC值为(1.21±0.21)×10-3 mm2/s,恶性组患者的ADC值为(1.69±0.30)×10-3 mm2/s,两两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以1.355×10-3 mm2/s为ADC阈值,MR同反相位序列诊断肾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92.1%.结论 MR同反相位序列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能提供临床定量诊断与鉴别依据,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早期疗效及评估化疗后残留病灶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88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89个病灶,用DWI直方图分析化疗过程中肿瘤多层面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随访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按DWI图重建所测肿瘤体积与术后病理测量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89个乳腺癌病灶中,化疗有效68个,无效21个.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在化疗前的肿瘤ADC值分别为(1.049±0.135)× 10-3 mm2/s和(1.171±0.13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09).全组患者化疗前的肿瘤ADC值为(1.087±0.146)×10-3 mm2/s,肿瘤退缩率为70.4%±55.1%,两者呈负相关(r=-0.430,P=0.025).有效组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后和化疗结束时的肿瘤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组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后和化疗结束时的肿瘤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WI监测化疗结束后残存肿瘤体积与病理结果高度相关(r=0.749,P<0.01).结论 DWI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通过ADC值变化来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评估残存肿瘤大小,从而评价或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3 cm以下的肝脏常见病变磁共振扩散成像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量化分析 3cm以下的肝脏常见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影像特点 ,提高对肝脏有关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在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 4种常见病变病例中 ,选取 97个病灶。其中肝细胞癌 2 2个病灶 ,肝转移瘤 2 1个病灶 ,肝血管瘤 2 8个病灶 ,肝囊肿 2 6个病灶 ,测量并计算各种病变DWI图像的表面扩散系数 (ADC值 )以及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瘤 /肝ADC值比值。结果 在扩散敏感系数 (b值 )差为 5 0 0mm2 /s的DWI图像上 ,肝细胞癌的ADC值均值为 (0 .91± 0 .0 7)× 10 -3 mm2 /s,肝转移瘤为 (1.13± 0 .2 7)× 10 -3 mm2 /s,肝血管瘤为 (1.94±0 .37)× 10 -3 mm2 /s,肝囊肿为 (3.2 6± 0 .30 )× 10 -3 mm2 /s;肝细胞癌的瘤 /肝ADC值比值均值为 0 .91±0 .0 7,肝转移瘤的瘤 /肝ADC值比值均值为 1.13± 0 .2 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综合分析肝脏病变的ADC值及瘤 /肝ADC值比值的变化规律 ,可准确判断肝脏有关病变的性质 ,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做出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集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的鼻咽癌III期及IV期患者34例,分别在新辅助化疗前1周内及2周期新辅助化疗结束后1周进行磁共振扫描,采集不同时间点鼻咽癌原发灶的扩散加权图像(DWI)并分析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根据RECIST 1.1指南分别进行疗效分组(化疗高反应和化疗低反应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疗效组间不同时间点的ADC值,并应用Spearson等级相关性分析评价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化疗高反应组的ADC值治疗前低于化疗低反应组[(1.32±0.25)×10-3mm2/s vs (1.61±0.24)×10-3mm2/s,P=0.001];化疗高反应组的ADC值治疗后为(2.12±0.26)×10-3mm2/s,而化疗低反应组的ADC值治疗后为(1.70±0.4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化疗高反应组ADC值变化率(△ADC)明显高于化疗低反应组[(63.1±35.6)% vs (14.3±36.9)%,P=0.021];ADC值治疗前与肿瘤消退率负相关(r=-0.451,P=0.007),ADC值治疗后和ADC值变化率(△ADC)与肿瘤消退率正相关(r=0.667,P=0.005;r=0.550,P=0.027).结论:核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对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可以进行早期评价,有助于早期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45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皮穿刺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初治患者, 对其行术前常规胸部SE序列MRI平扫和纵隔DWI扫描(b值分别为600、800和1 000 s/mm2), 测量并记录不同b值时肺门纵隔淋巴结的ADC值, 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的DWI与ADC值特点。  结果  45例患者共送检淋巴结791枚, 其中在DWI上测得ADC值的淋巴结共计68枚, 包括32枚转移性淋巴结和36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最合适的b值为600 s/mm2, 在此条件下, 转移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73±0.24)×10-3mm2/s, 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2.67±0.16)×10-3mm2/s, 转移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P < 0.001)。转移性淋巴结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当以平均ADC值< 2.32×10-3mm2/s为阈值诊断非小细胞性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时, 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1%、92%、31%、8%、76%和90%。  结论  DWI对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是一种快速可行的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