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  魏家珏  赵来珍  徐来 《护理研究》2004,18(17):1542-1544
[目的 ]探讨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方法 ]选取足月分娩新生儿 2 1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抚触组和穴位按摩抚触组各 70例。对照组予以新生儿常规护理 ,抚触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传统正规的标准抚触方法 ;穴位按摩抚触组除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 ,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标准抚触方法中进行按摩 ,观察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 7d内的经皮胆红素变化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结果 ]在降低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方面 ,穴位按摩抚触组与抚触组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抚触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抚触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 ,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效果更优于单纯抚触法。  相似文献   

2.
杨新娥 《全科护理》2012,10(8):692-693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及一般护理措施相同,抚触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新生儿抚触,比较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经皮测胆红素值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抚触组住院期间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抚触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探讨抚触能否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 :新生儿出生满 2 4h后连续 5d行新生儿抚触及皮测黄疸指数 ,并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第 2日至第 6日抚触组新生儿皮测黄疸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者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抚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尽管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 ,但抚触有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抚触疗法对新生儿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对200例生理产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单纯沐浴护理,研究组100例给予游泳+抚触疗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及24h后母乳喂养次数、新生儿体重、睡眠时问。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有2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对照组13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研究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次数、新生儿体重、睡眠时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游泳+抚触疗法可减少“肠一肝”循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倒,对照组与干预组在常规预防的同时,干预组增加抚触.[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发生率为34%,对照组发生率为58%,干预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抚触对新生儿排便和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排便和黄疸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分娩的3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抚触组在新生儿娩出24h内开始给予抚触,对照组不予抚触。观察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抚触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能加速胎便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减少肠肝循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抚触对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纪萍 《护理研究》2009,23(7):1945-1945
有报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新生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的比率高达51.6%。对我科2005年9月~2005年11月正常足月新生儿172例中86例进行抚触,观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有报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新生儿血清胆红素≥205 μmol/L的比率高达51.6%[1].对我科2005年9月-2005年11月正常足月新生儿172例中86例进行抚触,观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抚触联合经络穴位按摩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A组(抚触联合经络穴位按摩)、B组(单纯抚触)、C组(单纯经络穴位按摩)、D组(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4组,10 d后评估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A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纯母乳喂养率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联合经络穴位按摩能更好地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早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霞  余慕雪  尹仲娇 《全科护理》2009,7(27):2457-2457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与干预纽在常规预防的同时,干预组增加抚触。[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发生率为34%,对照组发生率为58%,干预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韦林安  何群  李丽 《护理研究》2007,21(8):675-676
[目的]探讨两种干预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情绪和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按常规治疗护理,间断蓝光照射48h,分4d进行,B组在A组基础上施以抚触,每天2次,每次15min,分别于光疗初期及后期进行,观察两组患儿4d内哭闹及睡眠情况。[结果]B组哭闹次数明显少于A组,每日睡眠时间明显多于A组。[结论]常规干预加抚触有利于稳定患儿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抚触术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正常足身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与对照组,对100 例抚触组新生儿进行抚触,每天2次,每次15min。对照组100例新生儿按常规护理,30d评估两组的各项指标。 结果:抚触组的新生儿头围、身长、体重,神经行为,经皮胆红素动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抚触术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和神经行为的发育,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MRI联合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诊断及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在本院住院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胎龄38.4±1.6周;同期选取在本院住院的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胎龄37.8±1.5周,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BDNF、NSE水平及转归情况;根据MRI影像学表现,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MRI异常组和MRI正常组,比较血清BDNF、NSE水平;考察MRI、BDNF、NSE作为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临床转归总有效率为50.00%,低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转归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胆红素血症组中54例(90.00%)患儿见MRI信号异常;对照组中6例(15.00%)见头颅MRI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NSE、BDN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5)。MRI异常组患儿血清NSE和BDNF水平高于MRI正常组(P < 0.05)。MRI联合血清BDNF、NSE对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效果高于单因素诊断。结论MRI联合血清NSE、BDNF可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及转归提供观察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 C K B B) 作为诊断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合并脑细胞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新生儿外周血,连续观察30 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59 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 C K B B 水平。结果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 C K B B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是正常新生儿的26 倍, P< 0 .001 , C K M B 组亦明显高于正常组,但其幅度低于 C K B B 组, C K M M 组明显低于 C K B B 组。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中 C K B B水平与总胆红素相关性差,r= 0 .222 , P= 0 .05 。结论 新生儿血清 C K B B 增高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造成的脑细胞损害有关, C K B B 可作为临床监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一个筛选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2种不同时间蓝光照射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时间蓝光照射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1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分别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法和间歇蓝光照射法。比较两组患儿退黄效果、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和疗程。结果两组患儿退黄效果、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疗程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满意,提高患儿心理上的满足与身体的舒适。  相似文献   

16.
This month'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review is on hyperbilirubinemia in healthy term newborns. Du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newborns that experience clinical jaundice each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ontroversy that continues to surround the treat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healthy newborns, this guideline should be of great interest to nurse practitioners that treat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7.
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新生儿抚触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剖宫产新生儿抚触沐浴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不同沐浴方法的404例新生儿分为常规沐浴组和抚触沐浴组.后者在沐浴前和沐浴中给予新生儿适当的抚触.观察出生后5 d内两组新生儿沐浴前、沐浴中哭闹及拥抱反射出现情况的差异.结果 出生后第3-5天.沐浴前抚触沐浴组哭闹及拥抱反射的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常规沐浴组(P<0.05);出生后第2-5天,抚触沐浴组哭闹、拥抱反射的出现率显著低于常规沐浴组(P<0.01).结论 与常规沐浴相比,抚触沐浴更容易被新生儿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