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由于胃肠道动力或感觉异常所致,现代医学多采用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而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疾病与脾、胃、肝三脏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可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通过健脾益气、通降胃气、疏肝理气等方法,作用于促胃肠动力的不同位点,来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并为治疗本病的中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程珠琴  郑立升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94-1897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客观上未能证实有病理学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就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上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中、西医理论存在许多相近或表述不同但观点相同的相似之处。就中、西医对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用药分类及作用特点、实验研究中的模型制造和实验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客观上未能证实有病理学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就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上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胃肠运动异常所致的一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常以吗叮啉、西沙比利等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为主。针灸治疗本组疾病常具有很好疗效。现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胃轻瘫、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贲门失弛缓症及胃肠...  相似文献   

6.
胃肠动力疾病(DGIM)是指由神经支配调节障碍导致的胃肠运动或感觉疾病,以客观存在特异性动力异常为基础,可能伴有内脏感知的异常。西医主要为促动力及抑酸等对症治疗。在中医可归属"痞满"等范畴,脾胃运纳升降失常乃为其基本病机,以调理脾胃气机为原则,行中医辨证论治、针灸及多种特色诊疗相结合的方法以达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疗效确切,具临床深入研究价值。但证型的规范化、方药具体作用机制,药理作用靶点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胃排空延迟和小肠推进减慢为特征的一组病症[1],它既是众多功能性消化道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又是加重疾病本身和产生继发性病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平虎  邱枫  李玲 《新疆中医药》2006,24(5):102-104
胃肠动力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早在19世纪初国外就开始,取得显著进展是近10年的事,我国研究起步较晚。中医理气类中药大部分都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清热和胃的中药在特定的情况下,也能起到促胃肠动力作用。上百种类的中医处方、验方都有明显胃肠动力促进作用,“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是祖国医学关于胃肠动力理论之精髓所在,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胃动力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锋 《山西中医》2000,16(3):57-58
  相似文献   

10.
缪锦 《福建中医药》2005,36(1):12-13
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笔者采用自拟的健脾通腑汤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并与吗丁啉对照组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艾灸治疗失眠方法多样。通过对2010—2015年来艾灸治疗失眠的现代文献进行分类综述,肯定了艾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并客观分析目前研究的问题与不足,同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锦  乔嘉斌 《吉林中医药》2008,28(2):152-154
高血压病(E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十余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且严重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砒霜味辛酸性热 ,有毒 ,入脾肺肝经。功能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 ,主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等。砒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三氧化二砷 ,药理研究说明砒霜具有直接细胞毒作用 ,能与组织中的巯基结合 ,使含巯基酶失活 ,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过多地增殖 ;还可通过干扰线粒体的能量代谢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甚至使其死亡 ;能强有力地破坏白血病患者细胞胞膜 ,抑制 DNA及 RNA的合成和克隆、增殖能力。孙氏等 (1) 发现主要成分为砷剂的癌灵一号具有细胞选择性 ,长期用药对骨髓造血功能无抑制 ,…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滋病治疗的战略重点转移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病,它流行广泛迅速,治疗上难度很大,既乏疫苗,又不能治愈.虽然西医的哈特疗法(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法")取得了很大进展,它能迅速抑制艾滋病病毒(HIV),降低病死率,延长艾滋病的发病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但是,严酷的现实是:至今全世界还没有治愈过一例.因此,应该重新审视对艾滋病的战略思想,以便进一步深入进行艾滋病研究.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以关节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感受风寒湿三气而致病,导致经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故关节疼痛肿胀,伸屈不利。其病情顽固者,久延难愈,疼痛遍历周身多个关节,属“顽痹”、“历节风”等范畴。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急性带状疱疹后的并发症,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疼痛顽固,治疗困难,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573-1575
近年来,中医疗法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其中针灸,刺络放血,电针火针等方法应用逐渐广泛。文章对近几年针灸刺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以期有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长皓  顾锡镇 《光明中医》2009,24(1):169-171
帕金森病(PD)也称震颤麻痹,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锥体外系运动障碍为特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僵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主要病理特征是患者脑黑质、蓝斑及迷走神经背核等处色素细胞退行变性,多巴胺递质生成障碍,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系统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勇 《光明中医》2009,24(1):178-18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具有发病年龄低、受内分泌影响大、预期生存期长等特点,目前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中药在乳腺癌的病程发展中日益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中医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可以贯穿乳腺癌治疗的全过程,通过辨证施治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灸法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全面了解灸法对AS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方向,通过对近20年来灸法用于治疗AS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灸法能通过调脂、抗炎等机制发挥良好的抗AS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全面了解灸法抗AS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