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乳腺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系统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在乳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对4558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查与诊断,其中1024例患者住院行手术治疗,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对比,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诊断率为95.9%,良性病变诊断率为97.6%。结论:乳腺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对乳腺病灶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红外线扫描诊断各种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红外线扫描仪诊断各类乳腺疾病3709例,结合临床体检、乳腺钼靶X线、病理检查等综合诊断结果,分析红外线扫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红外线扫描对纤维腺瘤、乳腺增生和炎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达95%以上;诊断乳腺癌107例,诊断符合率87.9%。结论:红外线扫描具有无创性、快捷、科学性强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6567例乳腺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秋华  庞武珍 《医学文选》2006,25(2):221-222
目的 探讨妇女乳腺疾病的临床特点,防治措施。方法 对6567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增生症占76.79%,为乳腺疾病中的首位;乳腺炎次之占10.63%;其余为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结论 对乳腺增生类型不同治则有异。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红外线扫描乳腺癌的成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及早发现乳腺癌。方法 我科使用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对2887例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检查。结果 检出乳腺疾病2113倒,阳性率为73.19%。其中乳腺癌34例,诊断符合率91.17%。结论 计算机红外线扫描器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颇有价值,尤其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外线扫描诊断妇女乳腺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作者检查了3000例,检出乳腺疾病6种共2506例,检出率为83.53%,其中乳腺小叶增生2199例,纤维腺瘤166例,乳腺导管瘤13例,乳腺炎62例,单纯性乳痛26例,乳腺癌40例,并对良,恶性肿瘤同是结果进行对比,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6.72%,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0.00%,而乳腺癌检出例数随年龄组增大比例增高,本项扫描诊断特点是即时彩色成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联检查法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对乳腺肿块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乳腺癌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三联检查法诊断后手术的104例乳腺肿块患者,将临床体检、乳腺X线、针吸细胞学和三联检查的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体检、乳腺X线对肿块良、恶性诊断符合率76.5%-89.2%,假阴性率分别为23.5%、20.0%;针吸细胞学对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85.4%、100%,假阴性率为14.6%;三联检查法对肿块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均为100%,假阴性率为0。结论:三联检查法诊断的良性肿块进行临床观察是比较安全的;三联检查法诊断的恶性肿块可代替术中冰冻检查,加快手术速度;三联检查法虽然增加了可疑恶性肿块的假阳性率,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乳腺癌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显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经手术和/或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疾病的高频超声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中,高频超声显像与手术和/或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93.4%(85/91),其中副乳腺,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和男性乳腺增生症诊断符合率为100%,乳腺病诊断符合率为85%,良性乳腺肿块诊断符合率为88%,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3%,结论:高频超声显像可以显示乳腺内微小病变以及病灶内细微结构,诊断符合率高,是一项新的乳腺疾病早期诊断和乳腺癌普查的无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钼靶X线和乳腺MRI三种手段联用,在乳腺癌早诊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2010年2月~2012年2月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断诊为早期乳腺癌的2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彩超、数字化钼靶照片及乳腺MRI检查,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高频彩超、数字化钼靶X线、乳腺MRI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9%、84.4%、91.1%、95.1%。结论对临床可疑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应行高频彩超、数字化钼靶摄片联合乳腺MRI检查,可明显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99mTc—MIBI乳腺断层双时相显像与乳腺钼靶X线照相检测乳腺癌的实用性。方法对93例临床可疑乳腺病变的患者进行乳腺钼靶X线照相和^99mTc~MIBI乳腺断层双时相显像,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比较,乳腺钼靶X线照相检测乳腺癌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44.8%,阳性预测值为46.7%;^99mTc—MIBI乳腺断层双时相显像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79.3%,阳性预测值为73.9%。结论^99mTc—MIBI乳腺断层双时相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较乳腺X线照相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三算子与血氧成像技术的可行性及评价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查与诊断,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血氧含量值之间的差异,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的血含量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的血含量(P<0.01),而乳腺癌的氧含量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的氧含量(P<0.05).乳腺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7.3%.结论:乳腺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对乳腺病灶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乳腺癌的普查筛选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诊断乳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乳腺肿块患者,共135个病灶,先用B型图像和彩色多谱勒血流图(CDFI)检查,再行弹性成像检查,用5分法对弹性图进行评分。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应用弹性评分及二维超声表现结合弹性评分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性。结果:如弹性评分大于4分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敏感性为85.45%,特异性为83.75%,一致性为84.4%;应用二维超声表现结合弹性评分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一致性为97%。结论:RTE与二维图像相结合可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龚碧雁 《吉林医学》2010,(33):6040-604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32例乳腺实质性肿瘤进行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超声能更逼真地提供乳腺肿块及肿块内血管的多少、走行的立体形态学特点,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与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联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8例乳腺良性肿瘤病例和132例乳腺癌病例,分别做血清CA153、CA125检测并予FNAC检查。结果CA153检测的敏感性为44.70%,特异性为95.31%,CA125敏感性51.52%,特异性94.53%;而FNAC的敏感性为84.09%,特异性为98.44%。三项联检使敏感性提高到91.67%,仅特异性稍降低至88.28%。结论FNAC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与CA153、CA125联检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超声光散射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乳腺肿瘤患者60例,均进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及超声光散射成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乳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全部患者共检出62个肿块,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肿块40个,恶性肿块22个。超声光散射成像诊断准确率为79.0%,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80.0%;术前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74.2%,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70.0%。两种方法各诊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光散射成像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基本相同,并且前者无放射损伤,在肿块定位、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可以作为乳腺肿瘤影像诊断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与多普勒超声(彩超)的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单发肿块患者225例,进行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和/或彩超检查,并分别予穿刺病理活检、手术切除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校正标准,分别分析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彩超诊断及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敏感度为91.9%(34/37),特异度为88.3%(166/188),阳性预测值为61.8%(34/55),阴性预测值为98.2%(167/170);彩超检查敏感度为86.8%(33/38),特异度为85.6%(160/187),阳性预测值为52.4%(33/63),阴性预测值为98.8%(160/162);两种检查方法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与彩超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为97.4%(37/38),特异度为90.3%(169/187),阳性预测值为67.3%(18/55),阴性预测值为99.4%(169/170)。血氧与彩超联合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等指标显著高于单项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或彩超检查(P〈0.05),而血氧与彩超联合检查的阴性预测值则与单项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或彩超检查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单独应用于乳腺肿瘤诊断在敏感性、特异性等方面比乳腺彩超并无明显优势,但由于血氧功能成像无创、操作方便、成本低等特点,总体上仍优于彩超。血氧功能成像与乳腺彩超联合明显提高乳腺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可作为常规乳腺影像学检查的有效的辅助手段,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性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以术后病理检查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性质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2.55%和65.71%,超声弹性成像为82.35%、62.86%;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为90.20%、77.14%;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性质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盛洁  钱朋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101-103
目的乳腺普查中应用带超声弹性成像(UE)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乳腺患者共286个肿物,经术后病理确诊良恶性,对比分析两者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绘制ROC曲线,计算AUC面积,比较两者差异。结果超声弹性成像在成像上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方面都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UE在诊断早期乳腺癌方面强于CDFI,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超声弹性成像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乳腺普查中有简易、重复、便利的效果,有利于发现早期乳腺癌,提高保乳率。  相似文献   

18.
3种血清标志物的不同组合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CA153、TPS和CEA的不同组合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和ELISA法测定58例乳腺癌和55例乳腺良性疾病及58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组血清3种标志物的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及正常对照组(P〈0.01)。CA153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31.4%,特异性为96.4%;TPS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88.7%;CEA敏感性为34.6%,特异性为97.1%。3项联合敏感性为95.3%。结论CA153、TPS和CEA对乳腺癌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三者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钼靶X线与彩超对乳腺癌合并细微钙化的影像表现,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影像特点,指导临床对乳腺癌合并细微钙化的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合并细微钙化的患者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钼靶X线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影像诊断方法,比较两种影像诊断方法对乳腺癌合并细微钙化的准确性及影像特点。结果:钼靶X线对钙化灶的检出率为65.0%,高于彩超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检出灵敏度为86.67%,超声成像对微小钙化检出灵敏度为46.67%。结论:钼靶X线对乳腺癌合并细微钙化的敏感度高于彩超,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彩超可检出钼靶X线影像检出的假阴性病灶,临床可作为辅助诊断和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高频二维超声可以清晰显示乳腺及肿瘤的细微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提供有关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流情况;彩色多普勒能量图丰富了血流信息,提高了多普勒探测的敏感性。结论:灰阶超声、CDFI、CDE几种技术相结合,必将提高乳腺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