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组织及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作为判断肝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指标的可能性。方法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CAM-1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观察了ICAM-1表达在细胞的定位。以点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患者血清和不同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分析ICAM-1表达与肿瘤生长转移状态、肿瘤特性的关系。结果肝癌细胞ICAM-1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00%),主要分布在细胞膜,正常肝细胞则为阴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及肝良性肿瘤患者(P<005),肝癌伴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肝癌组织中ICAM-1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而与肿瘤大小及有无包膜无关(P>005);转移组肝癌中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两组癌旁组织中ICAM-1表达无差别(P>005)。结论血清及组织中ICAM-1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有可能作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1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3例正常肝作对照。兔抗ICH-1L、ICH—IS及Fas多克隆抗体(SentaCruz公司)、SP染色试剂盒(Maxim公司),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DAB显色。染色强度分为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结果:(1)ICH-1和Fas在正常肝中的表达。正常肝细胞ICH-1L阳性3例,ICH—1S阳性2例,阳性率分别为23.1%和15.4%,反应强度为(+)。Fas为阴性染色。(2)ICH-1和…  相似文献   

3.
丙丁酚对系膜细胞转录激活蛋白-1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录激活蛋白-1(AP-1)活性的改变及抗氧化剂丙丁酚对其影响,进一步探讨丙丁酚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Gel shift as-say)和超迁移率实验(Gel supershift assay)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时相ox-LDL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AP-1活性的影响、AP-1二聚体中c-Jun和c-Fos成分的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乙型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乙型肝炎肝组织内的表达状况,探讨ICAM-1在乙型肝炎肝细胞免疫损伤中的作用。采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法(LSAB),以ICAM-1的单克隆抗体,检测104例急、慢性乙型肝炎,9例无症状携带者,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内ICAM-1抗原表达情况。结果发现:ICAM-1在正常肝细胞无表达,肝窦内皮细胞弱表达;HBV感染后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表达,肝窦内皮表达增强;中、重度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肝细胞ICAM-1表达较急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显著增强(P<0.01);急性肝炎较轻度慢性肝炎显著增强(P<0.01);轻度慢性肝炎较无症状携带者,正常肝组织显著增强(P<0.01)。表明ICAM-1在乙型肝炎肝细胞内表达与肝细胞损伤有关,对HBV的清除可能起着重要作用,ICAM-1在肝窦内皮的表达有助于淋巴细胞向肝组织内浸润。  相似文献   

5.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免疫线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检测ICAM-1在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6例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及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25例ICAM-1表达阳性(阳性率83.3%),肝癌组织中I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转移组肝癌中ICAM-1含量明显地无转移组(P〈0.  相似文献   

6.
1.研究对象:(1)肝硬化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6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7)岁。并根据尺挠骨密度均值减2倍标准差以下诊断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将患者分为 OP及非骨质疏松( NOP)两组。(2)对照组: 15例男性,平均年龄(47 ± 10)岁,为体检筛选的健康人。 2.检测项目:(1)血清 IL—1β比利时Biosour公司、 TNF α深圳晶美、骨钙素(osteocalcin),r一羧基谷氨酸蛋白(BGP),美国INCSTAR公司及尿骨胶原交联(Crossla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肝纤维化及肝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sICAM-1、TGF-β1。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各组血清sICAM-1、TGF-β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两者与透明质酸(HA)呈正相关,与血清草酰乙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抗原的表达状况及其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例正常人和60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ICAM-1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和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肝细胞无ICAM-1表达,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肝损害越严重、坏死越明显者,其肝细胞ICAM-1表达越强。结论肝组织内ICAM-1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肝炎肝坏死中起重要作用,ICAM-1表达水平能较好反映患者肝损害和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内含子3中CA二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分析其与血浆PAI-1活性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情况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AMI患92例,正常对照102例,提取外周血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结果:检测出存在于汉族人中的12种PAI-1基因CA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型,CA拷贝数在18~29之间;青年(年龄≤45岁)发病的AMI组(51例)PAI-1基因CA拷贝数n≤21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2例),中老年(年龄〉45岁)发病的AMI(41例)与对照组(50例)间基因型差异无显性。基因型与血浆PA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转化生长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细胞黏附因子(sICAM-1)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对脑卒中患者(脑出血30例,脑血栓30例)外周血TGF-β1和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TGF-β1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血栓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而sICAM-  相似文献   

11.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且随着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于正常人与T细胞亚群无相关性。血清sICAM-1水平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肝细胞坏死程度,不能直接影响其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SLE患者血清sICAM-1测定及皮损ICAM-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我们采用夹心ELISA法对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部分病例皮损ICAM1表达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SLE患者共48例,取自1994年8月—1997年5月...  相似文献   

13.
重组干扰素α-1b诱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7年1月-2000年3月应用大剂量长疗程重组千扰素a-比(rIFNa—1b)诱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9例,探讨大剂量长疗程干扰素诱导治疗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并进行了一年的随访。 一、资料与方法 1.材料:男97例,女19例,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30.7岁,病程2~7年,血清ALT均反复或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达6个月以上,均无黄疸;HBsAg、HBeAg、抗-HBcIgM、抗-HBC IgG 放射免疫法,试剂由山东潍坊3V公司提供)和HBV DNA(PCR法)均为阳性。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星状细胞(HSC)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链酶蛋白和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别分离正常大鼠及四氯化碳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HSC,并进行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观察不同培养时期的HSC、正常及造模型肝组织中HSCR ICAM-1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新分离的HSC中,ICAM-1  相似文献   

15.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发胃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饮用氨水3个月,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采用TUNEL方法检测鼠胃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胃粘膜白介素1β-转化酶(ICE)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胃粘膜肉眼观察见充血、水肿,病理检查示炎症和轻度萎缩改变。实验组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6.9±1.3)显著高于对照组(1.2±0.5, P<0.01),实验组ICE mRNA经RT-PCR后的电泳条带用自动图象仪处理测得相对值为0.83±0.20,而正常对照组为0.47±0.1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氨所致的胃粘膜损伤可能与其诱发ICE mRNA表达,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DIC诊断的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弥漫性微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在各种重症疾病中并发微血管内的血栓形成。DIC概念的确立约在100多年前就已有报道〔1〕。近年来随着分子标志物检查技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使DIC诊疗时最关键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DIC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当出现血栓所致的多脏器障碍(multipleorganfailureMOF)、出血症状明显、实验室指标出现血小板减少、PT时间延长、Fbg减少、FDP升高、3P试验阳性时,DIC已经发展到了中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以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600mg/kg)致敏,以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5μg/kg)诱发的小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研究了该模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serumtumornecrosisfactor,sTNF)活性的动态变化,发现sTNF与肝坏死程度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E1,PGE1)和促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hepaticstimulatingsubstance,HSS)对该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证实PGE1、HSS对D-Galn/LPS诱发的小鼠暴发性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使其24小时死亡率(64.78%)明显降低(36.35%,P<0.05;31.27%,P<0.001),并且明显抑制急性期TNF的产生:PGE1、HSS于注射后1.5~2小时、24小时sTNF活性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PGE1、HSS对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sTNF活性的抑制作用是保护肝细胞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蛋白P—selectin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125I-SZ51)观察了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蛋白P-selectin的变化及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膜蛋白P-selectin较慢性肺病组及与正常人群比较显著升高(P<0.01),同时与血小板的粘附功能,聚集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血浆中的von Willebrand因子(vWF)、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并促  相似文献   

19.
郑法雷  文晓彦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2):831-834,I027
目的 探讨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及其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KC细胞皮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角蛋白(cytocreatin)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表达α-SMA^(+)H  相似文献   

20.
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3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肝癌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我们应用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对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MSI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1)标本收集: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Hca/16A3-F(F)和Hca/A2-P(P)由大连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凌茂英教授惠赠,SPF级C3H小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2)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常规蛋白酶K消化,苯酚-氯仿-异戊醇抽提基因组DNA,另取正常C3H小鼠肝组织作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