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象思维”是中医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哲学与科学的双重内涵,对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文系统阐述了“象思维”的哲学内涵、特点及其在中医理论构建、临床辨证论治、中药药性形成、中药功效阐释等方面的应用和示例。中医“象思维”随着实践应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其历史沿革可概括为“应象”“法象”和“辨象”3个阶段。对“象”的认识是基于人类观察事物的手段、方法水平及其所支撑的哲学观、科学观和发展观背景,而“比类”的结果取决于“取象”的深度和广度,在现实界实在的“象”正呈现多维度、多层次的新建构特征。因此,该文提出“辨象”思维,为当代和未来中医药领域开展生命本源探索和创新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象思维”向科学研究转化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2.
再论中医理论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中国传统的系统思维是中医理论建构及发展进程中的基本思维方式。“当代以分析为特点的实验科学走向世界的时候,这种思维方式则起了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消极作用”。在这种思维方式所构建的中医理论具有相对封闭性、学科特征的“二重性”、注重定性分析而缺乏精确的定量分析、重视功能状态而忽视结构形态、理论与实践脱节、概念内涵模糊等特征成为制约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弱点。因此要改变中医理论的现状,就要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改进中医的传统思维,似乎是解决中医理论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内经》的对偶概念出发,联系到《周易》的太极两仪与古代埃及语中词汇的对偶意义以及梦与儿童思维等特点,认为《内经》是以原始思维方式建构的,这种思维方式具体一点说就是“太极图思维模式”。它突出地表现在《周易》,其次为《内经》。道家、儒家思想的形成亦与它有关。以往认为《周易》与道家、儒家等思想对《内经》及中医的影响实际上都是受这个原始思维模式影响的结果,因而它们的观点难免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中概念的困惑与思考诠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登本  孙理军 《中医药学刊》2004,22(9):1573-1575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科学认识的成果都是通过形成各种概念来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中医理论也是如此。但中医理论中概念的形成有运用原始思维中常用的取象比类加以抽象而成,这部分概念的形成就缺乏现代科学意义的抽象;有的概念的哲学特征浓郁,缺乏自然科学的属性;有些概念在运用过程中逻辑关系不清;有的概念已经凝固而失之于不断发展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中医理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象思维”浅谈对中医针灸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大明  路玫 《中国针灸》2013,33(1):75-78
目的:借助“天人合一”“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重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针灸理论产生的渊源及其内涵,努力从对“象”的认知过程中寻找中医理论研究的突破点,使其有所创新和发展.方法:从“象思维”的角度,结合现代解剖学对经络、腧穴理论以及针刺手法等进行分析、阐述.结果:通过分析、对比,认为“象思维”与经络的发现有着密切的联系,“象思维”与十二经脉(脏腑)表里关系的建立有一定关联,用“象思维”可以阐释腧穴的主治原理,“象思维”对针刺手法的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论:“象思维”在中医针灸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贯穿于中医学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医理论包括针灸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姚春鹏 《中医杂志》2014,(18):1531-1534
象思维是与概念思维相对的、完全不同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建构和临床实践的思维基础。象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有象性、整体动态性、非逻辑性和直觉体悟性四个方面,这些特性决定了中医理论不同于西医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系统思维是中医理论建构及发展进程中的基本思维方式。“当代以分析为特点的实验科学走向世界的时候 ,这种思维方式则起了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消极作用”。在这种思维方式所构建的中医理论具有相对封闭性、学科特征的“二重性”、注重定性分析而缺乏精确的定量分析、重视功能状态而忽视结构形态、理论与实践脱节、概念内涵模糊等特征成为制约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弱点。因此要改变中医理论的现状 ,就要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改进中医的传统思维 ,似乎是解决中医理论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象思维谈中医证本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样是中医理论形成的源头,其贯穿于中医理论形成的始终。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也是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象”思维特性,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必须追根溯源,在深刻了解象思维对中医证理论发生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学证理论自身特点的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象思维作为思维工具在阐释、运用、发展中医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中外经典文献分析了中医“象”的诸多性质。“象”具有普遍性,而中医“象”具有中医神秘之“象”长期盛行、杂合之“象”相伴而生的特性。中医之“象”在思维上模式化,在行动上习惯化,具有指导性。中医的原始思维在思维模式上具有借鉴性,中医的杂合之“象”具有本质反映性,中医之“象”具有可靠性。关注先天,重视先验;反复实践,积累经验;拓展视域,更新观念是分析中医之“象”的启示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研究物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知识体系。由于生命科学中存在有大量无法用数值表示的非实数性特征,加之古代数学知识还处于初始阶段,所以《内经》在162篇中虽然每篇都涉及到数值问题,但其中除少量情况运用了数的实性特征外,大多情况下是继承了《周易》用“象”解释物质世界变化及战国时代“象中有数”的思维方法,来认识物质世界变化,解释相关的医学理论。例如运用数学语言和思维方式解释相关的医学理论、应用“数”表达时空,论证脏腑经络的气化功能、以数学模型建构中医理论的框架、运用数学四则运算构建医学理论、运用十进位制创建“同身尺寸度量法”并用其解释脏腑经络等相关知识、应用精确数值和模糊数值的概念来表达医学中的具体问题、应用广义数学中的几何方法来解决针灸取穴的具体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探讨“象思维”在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的应用。认为对某一中医流派临床传承的研究,其重点在于从大量的病案记载中探析其中蕴含的对疾病“象”的认知方式和干预方法;“象思维”对中医流派本身的传承与发展,对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完善,对后来者的学习和借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与《易经》哲理结合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完整的记叙。因此,深入研究赔》学原理及其方法论和象数思维模式、它们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对于我们充分认识祖国医学科学的本质,是不无神益的。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易经》所包涵的深造的哲理与方法论,为中医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框架,从而使中医学真正成为具有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一门学科。1.惕》象的运用《易》象,即“象数”,是《易》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至为密切的部分,内容大致包括卦象、河洛、太极、阴阳五行以及干支等。它们对中医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气一元论"是以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在"气一元论"思想体系中,气是哲学、医学乃至整个民族传统文化最基本、最独特、最高的范畴,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结合点,是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功能观、运动观特点形成的哲学基础,以此产生了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变易思维等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语料库证据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素问》中的“象”字进行检索、分析,以定量方式研究“象”字的分布、数量及所代表的意象思维,并根据意象思维的不同层次对其进行分类。该文发现“象”字在物象、具象、意象3个层次均有分布,且分布比较平均,可见意象思维的思考过程是“象”的层次不断演变、深化的过程,提示后学在学习《素问》时可通过分析梳理意象思维的不同层次,构建意象思维方法体系框架,逐步得出不同层次的感悟和体验,用于指导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易》思维与《内经》理论建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之一,为《内经》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思维模型和思维方式。思维模型主要有阴阳模型,五行模型及象数模型,思维方式及分为形象思维,象数思维及辨证思维。《周易》重象的思想影响于《内经》,使《内经》理论的建构重视对象的认识而轻视物质实体。  相似文献   

16.
药象思维是象思维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具体运用,杨志波教授在多年皮肤病临证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摸索,基于药象思维总结了“以皮治皮”“以色治色”“以花治华”“以湿治湿”的用药心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正形名”逻辑理论指导下,“藏象”是名、形、实三位一体的基本概念。藏象理论体系的构筑是对藏象概念中“象”的发挥和演绎;而以象测脏、辨证论治、审症求因等藏象方法的形成,是对藏象概念中“象”的运用。用“藏象”概念确立为起点,经过对“象”推演的藏象理论体系形成的中间环节,到以象测脏等藏象方法的运用,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清浊"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但其具体内涵、与阴阳的对应关系等在不同语境中有许多逻辑问题。从象数思维的角度对"清浊"的天地清浊、水流清浊等不同取象层次进行分析,由此解释"清浊"的逻辑矛盾。提出这类中医理论的逻辑问题是由象数思维下语言表达的描述性特征导致的,并对此特征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9.
叶振韬  李奕祺 《光明中医》2023,(8):1476-1479
象思维是中医理论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思考方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基础理论之中。中医诊断学是研究诊法与辨证的一门学科,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学科基础,故亦离不开象思维,在诊法中多有体现。此文以中医理论的象思维为切入点,探讨其在中医诊断中的体现及运用,思考其在诊断思维中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象思维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中起关键作用。文中运用观物取象、取象比类思维模式,溯源中医学对前列腺的认识,引入“精室”“男子胞”的概念,对于发展中医藏象学说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象模型,参考现代医家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认识,将其病机概括为“肾气不足,正虚为本”“因虚致实,痰瘀互结”“久病入络,瘀阻成癥”;结合药物法象理论和现代研究结果,阐述课题组经长期实践总结的有效复方“康泉方”,全方紧扣病机、药精力专,可作为临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核心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