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水平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南通市港闸区宫颈癌筛查中老年宫颈癌患者90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正常老年女性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reg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算CD4~+/CD8~+比值。分析Treg细胞、CD4~+、CD8~+细胞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外周血Treg细胞、CD4~+T细胞、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外周血Treg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T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临床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Treg细胞、CD4~+细胞、CD4~+/CD8~+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低、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者,CD8~+细胞明显低于临床分期低、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者;宫颈癌外周血Treg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与宫颈癌年龄、宫颈癌类型、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无关(P0.05)。结论老年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失调,外周血Treg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临床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载量及主要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病程进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HBV-DNA载量;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肝功能指标(ALT、AST)。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CD3~+T、CD4~+T百分比呈下降趋势(P0.05),CD8~+T百分比呈升高趋势(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载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HBsAg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肝炎组HBsAg最高;慢性乙型肝炎组ALT、AST高于其他组(P0.05);各指标间比较CD3~+T、CD4~+T与HBV-DNA呈负相关(P0.05);CD8~+T、ALT、HBeAg与HBV-DNA呈正相关(P0.05)。结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HBV持续复制是病程发展的主要原因;肝细胞损伤程度与HBV复制程度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之一,但不能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VTE合并感染患者、单纯感染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差异。方法:入组28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82例,单纯VTE组68例(VTE组),VTE合并感染组44例(合并组),单纯感染组95例(感染组)。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hsCRP、空腹血糖及血脂系列。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8~+T细胞均显著降低,CD4~+/CD8~+显著升高(P0.05),而VTE组、合并组与对照组相比主要表现为CD3、CD8~+T细胞显著降低,CD4~+/CD8~+升高(P0.05),而CD4~+T细胞无显著改变(P0.05)。VTE组、合并组和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TE组CD8~+T细胞下降和CD4~+/CD8~+升高均较感染组和合并组明显。同时笔者观察了4组间CD值过低、正常及过高各占比例,并行χ2值检验,结果发现对照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CD3~+和CD8~+T细胞下降的比例升高;CD4~+/CD8~+升高的比例显著增多。而除外对照组的3组间除VTE组与感染组CD3~+T细胞存在微小差异外(P=0.043),其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hsCRP在VTE组、合并组、感染组中均明显升高。结论:VTE和感染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而VTE患者多合并感染,本研究发现VT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独立于感染导致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VTE本身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VTE患者整体的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活化信号的功能下降,同时T细胞直接杀伤病毒微生物的功能显著下降,炎症免疫机制参与了静脉血栓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HCC组和23例对照组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CD4+、CD8+、CD4+/CD8+、AFP和肝脏功能等指标。结果 HCC组CD4+、CD4+/CD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高于对照组(P0.05)。54例HCC组中伴有门静脉癌栓者18例,T细胞亚群明显低于36例不伴有门静脉癌栓患者(P0.05);有无合并肝硬化和不同AFP水平比较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9例病例资料,其中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44例(心衰感染组)、未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65例(单纯心衰组),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RP、IL-6、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的水平。结果心衰感染组血清PCT、CRP、IL-6、BNP水平高于单纯心衰组(P均0.05),CD3~+、CD4~+T细胞水平、CD4~+/CD8~+值低于单纯心衰组(P均0.05),CD8~+T细胞水平与心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感染组和单纯心衰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PCT、CRP、IL-6、BN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CD3~+、CD4~+T细胞水平、CD4~+/CD8~+值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CD8~+T细胞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心衰患者比较,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血清PCT、CRP、IL-6、BNP升高更加显著、免疫功能损害更加严重;对于心衰合并感染性肺炎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免疫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拟行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0.9%氯化钠静脉注射;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和术后5 d(T3)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CD系列细胞检测玻片法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水平,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两组CD3~+、CD4~+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T2时间点:CD3~+、CD4~+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对照组较T0时显著降低(P0.05),且乌司他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时间点:乌司他丁组CD3+、CD4+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T1时间点乌司他丁组较T0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1、T2、T3时间点较T0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乌司他丁组T1、T2、T3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脏》2016,(5)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变化,进一步了解HCC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收集181例HCC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小HCC39例、中等HCC64例、大HCC46例、巨块型HCC32例;有肝硬化基础的HCC150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9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49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2例。无肝硬化基础的HCC31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8例、无原因的3例。对150例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按Child-Pugh分成A、B、C三级,其中A级37例、B级47例、C级66例。选择46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结果随着HCC体积的增大,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明显降低,而CD8~+T细胞含量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肝硬化基础的HCC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CD3~+T细胞、CD4~+T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也明显降低,而CD8~+T细胞含量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的T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不但与肿瘤大小相关,还与HCC的肝硬化背景及分级相关。HCC患者机体免疫状况的变化,对判断HCC患者的免疫功能、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 NEAT1)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肝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按照血清HBV-DNA低、中、高载量1∶1∶1的比例收集2018年2月-2019年9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诊治的慢性乙肝(CHB)患者324例,其中低、中和高载量组各108例。另取同期HBV携带者108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NEAT1水平及HBV-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水平,计算CD4~+/CD8~+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lncRNA NEAT1与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HBV-DNA载量CHB患者血清lncRNA NEAT1、ALT、AST水平及CD8+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均P0.05),CHB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CHB患者血清lncRNA NEAT1水平与ALT、AST、CD8~+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分别为0.773、0.761、0.683,均P0.05,与CD3~+、CD4~+细胞及CD4~+/CD8~+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8、-0.719、-0.770,均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lncRNA NEAT1水平随HBV-DNA载量增加而升高,且与肝功能异常及炎症反应有关,检测血清lncRNA NEAT1可能对CHB患者病情进展及发病机制研究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进行治疗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LC组和开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C)组各25例。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24 h收集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8 T淋巴细胞比例,并计算CD4 T/CD8 T淋巴细胞比例比值。采用胞内染色方法分析外周血干扰素(IFN)-γ~+CD4 T细胞比例和穿孔素阳性CD8 T细胞比例。结果与手术前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相比,手术后24 h LC组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而OC组患者术后24 h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外周血CD8 T细胞比例与术前相比均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LC组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例比值未出现显著变化;OC组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例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手术前外周血IFN-γ~+CD4 T细胞比例相比,手术后24 h LC组患者外周血IFN-γ~+CD4 T细胞比例和穿孔素阳性CD8 T细胞比例均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而OC组患者术后24 h外周血IFN-γ~+CD4 T细胞比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4 h外周血穿孔素阳性CD8 T细胞比例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LC治疗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要轻于OC,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及分型的变化。方法经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的患者98例根据透析月份分为观察组(透析龄≥12个月)61例和对照组(透析龄<12个月)37例,比较两组外周血免疫细胞及其亚型比例的水平、外周血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IL)-8、营养水平;分析观察组CD4~+/CD8~+T细胞比值与IL-8、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平均体质指数(BMI)和合并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淋巴细胞亚型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L-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平均Hb、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4~+/CD8~+T细胞比值与IL-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Hb、Alb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紊乱,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减少,随着患者透析龄的增加,减少程度逐渐增加,且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和营养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早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13年1-12月经手术确诊的胃癌患者58例,其中早期胃癌27例,进展期胃癌3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并与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相同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表达浓度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进展期胃癌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浓度则显著低于进展期胃癌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Treg表达浓度均低于进展期胃癌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表达存在差异现象,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症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并分析两者与肺结核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ICU收治的重症肺结核患者89例进行研究,比较并分析不同水平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病情结局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_3~+、CD_4~+、CD_8~+及NK细胞均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CD_4~+/CD_8~+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死亡组患者EC3bRR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E-ICR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CD_3~+、CD_4~+、CD_4~+/CD_8~+、NK细胞、EC3bRR水平越高患者APACHEⅡ、MODS评分越低(P0.05),而CD_8~+、E-ICR水平越高患者APACHEⅡ、MODS评分越高(P0.05)。结论重症肺结核患者T细胞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均有严重降低,免疫功能处于紊乱、低下状态,病情越严重免疫水平越低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部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合并肺部感染组(n=200)、无肺部感染组(n=60),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淋巴细胞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比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AECOPD合并肺部感染者中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分析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与CPIS评分相关性。结果合并肺部感染组外周血CD3~+(51.22±5.15)%、CD4~+(25.45±2.62)%及CD4~+/CD8~+(1.08±0.12)明显低于无肺部感染组、对照组,而CD8~+(23.57±2.4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无肺部感染组、对照组高,无肺部感染组、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组、无肺部感染组经正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均升高,而CD8~+、CPIS评分均下降(P0.05);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存活组入院时CD3~+、CD4~+及CD4~+/CD8~+高于死亡组,而CD8~+、CPIS评分较死亡组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与CPIS评分呈负相关,而CD8~+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ECOPD患者肺部感染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免疫异常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S.M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高血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2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水平,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162例,Hcy15 mmol/L)和非H型高血压组(81例,Hcy≤15 mmol/L)。根据患者Hcy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类型,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易损斑块组(HHT+易损组,36例)、H型高血压+稳定斑块组(HHT+稳定组,126例)、非H型高血压+易损斑块组(HT+易损组,5例)、非H型高血压+稳定斑块组(HT+稳定组,76例)。对H型和非H型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率,四组(HHT+易损组、HHT+稳定组、HT+易损组、HT+稳定组)患者的Hcy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分析;对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Hcy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HT组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率(22.2%)显著高于HT组患者(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T+易损组患者的Hcy水平、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3~+CD4~+/CD3~+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CD3~+CD8~+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T+稳定组患者的Hcy水平、CD3~+T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3~+CD4~+/CD3~+CD8~+比值均显著高于HT+易损组及HT+稳定组,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HT+易损组及HT+稳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易损组、HT+稳定组患者的Hcy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Hcy浓度水平与其CD3~+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97,P0.05),与CD3~+CD8~+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411,P0.05),与CD3~+CD4~+/CD3~+CD8~+比值呈正相关(r=0.465,P0.001)。结论在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率较高,随着Hcy浓度升高,CD4~+T细胞比例升高,CD8~+T细胞比例下降,CD3~+CD4~+/CD3~+CD8~+比值增高,免疫紊乱趋向严重,有可能会促进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胃癌患者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选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获取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经研磨法获取肿瘤浸润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染色的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情况。激活Tim3信号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的方法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穿孔素的能力。结果与胃癌患者外周血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旁组织和癌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与胃癌患者癌旁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激活Tim3信号后,CD4~+T细胞分泌TNF-α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同时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能力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组织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胃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西咪替丁对围手术期胃肠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对围手术期胃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肠癌患者49例,以围手术期是否应用Cim(400mg,3次/d,po,术前7 d~10 d;600mg,2次/d,至术后10 d)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2,10 d各抽取外周血1次,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细胞亚群(鼠抗人CD3,CD4,CD8单抗)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中的胃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CD8+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入院时两者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别(P>0.05),术前1 d,术后2,10 d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与术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表现为CD3+,CD4+,CD4+/CD8+降低,CD8+升高(P<0.05),但治疗组免疫功能下降的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胃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手术使其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下调;Cim能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手术对机体免疫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该校附属医院80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结果,与另选的80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于术后20 d复查肺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对比缓解者与未缓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表达水平检测中,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与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于术后20 d复查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根据结果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发现缓解组CD3+、CD4+、CD4+/CD8+和NK表达均较化疗前明显上升,CD8+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未缓解组各项指标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K细胞与外周血T淋巴亚群对诊断、评价肺癌的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XCL1)对COPD患者外周血CD4+ T、CD8+T细胞亚群及有关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1 3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和13名健康人,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培养,经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干预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表面Fas、FasL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XCL1、IL-2表达水平.结果 AECOPD及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中的XCL1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ECOPD组又高于稳定期组患者(P<0.05).COPD患者(包括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T细胞培养液中,XCL1干预组与未干预组相比,XCL1、CD4+-Fas、CD4+-FasL、CD8+-Fas、CD8+-FasL表达增高(P<0.05),CD4+/CD8+降低(P<0.05),而IL-2表达减少(P<0.05).且XCL1的表达与CD4+-Fas、CD4+ FasL、CD8+-Fas、CD8+-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与IL-2的表达及CD4+/CD8+呈负相关.结论 XCL1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其参与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Fas、FasL的表达,导致CD4+T、CD8+ T细胞的凋亡增加,CD4+ T/CD8+T比值下降,造成CD4+/℃D8 +比例失衡,XCL1还可引起IL-2水平降低,间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可能是导致COPD炎症持续存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应答组55例、部分应答组71例、无应答组24例基线,治疗12周、24周、52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数以及CD4+/CD8+比值均降低(P<0.05)。治疗前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的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比夫定治疗后,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在完全应答组及部分应答组均较无应答组升高(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自服用替比夫定12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分应答组内CD3+、CD4+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从服用替比夫定24周起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应答组治疗各时间点与基线相比较,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替比夫定治疗后可抑制其HBV复制,替比夫定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4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55例肺结核患者为肺结核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罗体花环(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患者DTER、RBC-C3bRR显著降低,RBC-ICR显著升高(P<0.05)。与肺结核组相比较,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DTER、RBC-C3bRR显著降低,RBC-ICR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肺结核患者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P<0.05)。与肺结核比较,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免疫功能受损程度大于单纯肺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