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应激反应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7/2016-06嘉兴市中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方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留置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胃肠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832、5.237、7.322,P0.05);术后3 d时,血清皮质醇、C-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t=4.797、2.114、3.035,P0.05);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3.281、11.389、12.337,P0.01);胆漏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5.36%vs 17.86%,χ~2=4.264,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有助于缓解患者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70岁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24例作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收集同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病人2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与常规开腹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2014-05/2015-05收治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40例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开腹术式治疗72例设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术式治疗68例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开腹术式,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6例。腹腔镜组(26例)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开腹组(26例)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术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低于或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创伤较小、应激较轻、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8月行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一期胆总管缝合≥65岁老年病人35例。完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通过胆道镜置入取石网篮取石,术毕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本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57~170 min,出血量1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5~10 d,发生胆漏2例,再次手术1例。术后随访4月至2年,残余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认真评价术前影像学,术中熟练胆道镜操作,精准缝合的前提下,老年病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糖尿病合并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该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FPG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22.9%(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糖尿病合并胆囊、胆总管结石手术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恢复和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7.
二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2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部分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进行二三镜联合治疗,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无残余结石和返流性胆管炎。结论二三镜联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8.
高明芳  梅娜  冯鸥  张佳 《肝脏》2019,24(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T管引流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9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148)和开腹手术组(n=148),腹腔镜手术组应用腹腔镜下T管引流术治疗,开腹手术组应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再次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恢复时间等近期疗效指标,并计算两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性别、结石分布、胆总管直径、术前总胆红素及胆囊切除手术史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出血量(24.69±10.74)mL,再次手术率1.35%,术后胃肠恢复时间(1.52±0.39)d,分别少于开腹手术组的手术出血量(69.38±20.17)mL,再次手术率12.16%,术后胃肠恢复时间(3.69±0.46)d,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发生1例腹腔感染占比0.68%,1例切口感染占比0.68%,1例切口脂肪液化占比0.68%;开腹手术组发生2例急性胆管炎占比1.35%,7例腹腔感染占比4.73%,11例切口感染占比7.43%,3例切口脂肪液化占比2.02%。腹腔镜手术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2%,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5.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T管引流术较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再次手术及术后胃肠恢复时间,术后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和腔镜组,各50例。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对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而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01)。研究组结石清除成功率为97.5%,与对照组结石清除成功率(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 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结石复发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结石清除效果相当,但腹腔镜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而手术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预后较好,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治疗的最佳腹腔镜微创术式选择。 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500例,其中234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术,266例接受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术(LTSE)。在LCBDE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LCBDE和T管引流,在LTSE组,采用LC联合LTSE。比较两组治疗后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结石复发率。 结果 LCBDE组结石数量为(4.6±1.7)个,显著多于LTSE组的(3.1±2.4)个(P<0.05),结石直径为(11.8±5.4) mm,显著大于LTSE组的(5.2±2.2) mm(P<0.05),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4±27) min、(3.4±1.3)d和(7.1±3.2) d,显著长于LTSE组的(73±21) min、(2.2±0.9) d和(3.5±1.8)d(P<0.05); LCBDE组结石清除率为94.9%,与LTSE组的94.7%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显著高于LTSE组的10.9%(P<0.05);在随访1年期间,LCBDE组结石复发率为4.7%,显著高于LTSE组的1.5%(P<0.05)。 结论 采用LC联合LTSE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恢复较快,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结石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两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行两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23例,加速康复组(观察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临床指标、术后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夹闭T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再入院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TS理念用于两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后发生胆瘘的临床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后发生胆瘘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究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发生胆瘘的临床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案治疗后,所有胆瘘患者均已痊愈,并顺利出院。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后,应积极给予患者适当的临床护理措施,以预防患者发生胆瘘等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二次手术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 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胆总管再发结石的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07-01/2013-01 1372例行胆总管结石切开取石患者,其中符合标准的单纯胆总管再发结石68例,35例行腹腔镜手术,33例行ERCP术,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住院时间、费用等,同时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 w k肝功能指标率(P>0.05)、住院费用(t=1.515,P=0.135)、手术时间(t=1.923,P=0.059)、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1.807,P=0.0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与ERCP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9,P<0.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RCP组(P=0.025).结论:对于单纯胆总管再发结石患者,腹腔镜行二次手术和ERCP相比更为合理,而ERCP治疗胆总管再发结石的手术指征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庆岩  刘德  田甜 《山东医药》2010,50(23):92-9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同期行保胆取石术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及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术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9~2017-09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基本资料。将上述患者分为开腹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术,44例)和ERCP+EST+LC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术后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ALT、术后AST、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RCP+EST+LC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总体优于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术,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术后肝功能损伤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5 0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的方法与优缺点。方法选择胆管结石或胆道蛔虫病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48例术中分别取出直径为0.6~2.9cm的结石1,~11枚,2例患者术中分别取出死蛔虫1、2条。有6例患者因结石嵌顿或取石网故障,术中无法取净结石,其中2例肋缘下作—6cm小切口开腹取净,4例术后经T管窦道取净结石,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止血。手术时间117.2(45~180)min,术后6.8(3~12)d出院,30例患者术后置T管引流。未置T管即时缝合胆总管20例,其中1例出现轻度胆汁渗漏。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是较安全的,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期短,部分患者不置T管即时缝合胆总管更加体现微创效果o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完全腹腔镜Roux-en-Y吻合术治疗胆总管囊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胆总管囊肿患儿10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54例,开腹组性常规开腹术式,腹腔镜组行完全腹腔镜术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随访情况;结果两组随访率100%;开腹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多于腹腔镜组(P0.05),而手术时间则显著少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973,P=0.028)。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并Roux-ell-Y胆肠吻合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特点,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当前较为常用的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前者因术后需放置T管引流、后者因破坏Oddi括约肌而有一定的争议.本研究经胆囊管途径取石,避免了损伤胆总管和Oddi括约肌切开所造成的损伤,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01/2013-12的成功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125例患者进行5年随访,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2例患者成功完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加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术,手术成功率97.6%,平均年龄58.21岁±13.01岁,手术时间为87.95min±39.12min,术中出血11.27 mL±6.85 mL.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其中33例行胆囊管汇合处微切开, 5例行胆道镜下碎石术.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32.48 h±17.85 h.术后住院时间为2.03 d±1.62 d.短期随访并发症5.74%,共7例,其中术后胰腺炎4例,经奥曲肽、乌司他丁等对症治疗后治愈,发生胆漏2例,经ENBD引流后治愈,手术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治愈. 5年远期并发症4.92%,共6例,胆总管复发结石4例,其中1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胰腺炎2例.死亡患者4名, 2例心梗, 1例肺部感染, 1例车祸,均与本手术无关.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近期及远期效果较好,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在临床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的方法与优缺点。方法 选择胆管结石或胆道蛔虫病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48例术中分别取出直径为0.6-2.9cm的结石1-11sty ,2例患者术中分别取出死蛔虫1、2条。有6例患者因结石嵌顿或取石网故障,术中无法取净结石,其中2例肋缘下作-6cm小切口开腹取净,4例术后经T管窦道取净结石,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止血。手术时间117.2(45-180)min,术后6.8(3-12)d出院,30例患者术后置T管引流,未置T管即时缝合胆总管20例,其中1例出现轻度胆汁渗漏,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是较安全的,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期短,部分患者不置T管即时缝合胆总管更加体现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