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周华容老先生从痰瘀互结辨治脑瘤、疏肝理气辨治瘿瘤、活血化瘀辨治石瘕的经验,并举验案以佐证之。  相似文献   

2.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秦琬玲临证30余载,擅长辨治心系疾病,尤善于从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病。秦琬玲认为对于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病的治疗,化痰活血为其重要治法,强调痰瘀并治,同时重视疏理气机。本文从痰瘀的病因病机、治疗思路、治法方药及验案举隅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磊  刘迎迎  于杰  郭伟星  李运伦 《世界中医药》2021,16(10):1561-1566
通过梳理中医学关于"痰""瘀"的古、今文献,厘清"痰瘀互结证"的证治源流,对"痰瘀互生互变,共同致病"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提出痰、瘀既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司的病理产物,又可以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二者同源共生、互生互化、交互同病,全程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及演变,成为高血压中医病机的关键环节,为中医临床从痰瘀互结辨治高血压提供了...  相似文献   

5.
痰、瘀分别是人体津液、血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两者既可单独又常常同时致病。李七一教授认为,痰瘀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的常见病机,活血化痰法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治法。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李教授从痰瘀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痰浊、瘀血为冠心病主要病理基础,痰瘀互结贯穿冠心病发生发展始终,本文首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现代生物学基础等方面浅谈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中,细胞凋亡为影响冠心病最终转归、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内质网自噬是调节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本文以细胞凋亡为切入点,初探内质网自噬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概念形成、病机特征、舌脉辨证要点、常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痰瘀互结证的辨治进行探讨,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久病怪病的痰瘀互结病理因素,治疗当以治气为先,首选芎归二陈汤,阳虚者加温阳之品,久病入络者加搜剔入络之品,且应兼顾补益,以防化痰祛瘀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02-1404
基于"痰瘀相关"分析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到痰瘀是痛风的重要致病因素,而痰浊内生、因痰致瘀、痰瘀互结、经脉痹阻或痰核流注是痛风发病的基本病机演变规律。因此,在治疗上要掌握其基本病机,重视将痰瘀同治灵活应用于临床辨治中,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蒋健教授从痰瘀互阻辨治1则多发性神经纤维瘤验案,探讨本病的中医辨治思路。认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的病机为痰瘀互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医分型辨治效果,探索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诊疗规律。方法对昌吉州呼图壁县中医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接受中医干预辨证治疗的5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痰瘀互结型三种分型的中医辨治疗效,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肝郁气滞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治疗满意度为91.30%;冲任失调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满意度为91.67%;痰瘀互结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治疗满意度为88.23%。各分型的中医辨治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分型辨治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临床上对乳腺增生病从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痰瘀互结型三种证型进行分型辨治相对合理、易于掌握、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介绍叶品良教授运用经方辨治前列腺增生症的思路与方法。叶教授从中医整体观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其分为6种证型论治:湿热下注,气化不利,湿热瘀阻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合蒲灰散、大黄牡丹汤加减治之;脾虚生湿蕴热,下注膀胱,痰瘀互结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苇茎汤加减治之;肾热移于膀胱,肾阴不足,气化不利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合猪苓汤、四逆散加减治之;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痰瘀互结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合真武汤、五苓散加减治之;中气不足,升降失司,痰瘀互结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合补中益气汤、五苓散加减治之;气滞血瘀,阻滞下焦型,采用桂枝茯苓九合桃核承气汤、四逆散加减治之,疗效颇佳,并附验1案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通过疏理“痰瘀互结”理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医古籍、现代医学等文献,从痰、瘀病理因素的形成及关系、“痰瘀互结”理论的内涵、COPD“痰瘀互结”相关病机及治则进行深度挖掘;从“痰瘀互结”理论的形成、发展、内涵及其在COPD治疗中的重要地位等,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全方位分析,旨在提高COPD痰瘀互结证的中医临床诊治水平,为“痰瘀互结”理论论治COPD提供基础及临床研究依据。通过分析COPD的核心病机是“痰瘀互结”,且贯穿于COPD的整个病程,具体病机为肺气不足,致痰饮伏于肺中,肺治节不利,不能助心行血,久则瘀血阻塞于经脉脏腑中,痰瘀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化痰祛瘀是阻止本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治则,方用金龙定喘合剂联合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13.
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机经历了从阳虚寒凝、痰瘀痹阻到瘀毒互结等的发展及演变。本文从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出发,认为慢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冠心病、非阻塞性冠心病可统一对应中医“心脉癥瘕”,基于癥瘕的病因病机特点,同时结合慢性冠脉综合征现代证候学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虚为心脉癥瘕之本,痰为心脉癥瘕之始,瘀为心脉癥瘕之基础,毒致心脉癥瘕之变。因虚可致痰、瘀内生,痰瘀互结日久酿毒,虚、痰、瘀、毒的互结互化构成了本病的发生及演变基础。在治疗方面,则应参考治疗癥瘕的温通之法,首辨气血之虚实,后辨痰、瘀、毒之偏重深浅,从补虚扶正、化痰降浊、活血化瘀、解毒稳脉四方面,结合病机特点,随证侧重用药治之。  相似文献   

14.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没有提出痰瘀互结之名,但有“汁沫与血相搏”等痰瘀互结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瘀血”之名,自此,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隋、唐、宋不同时期医家对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元代朱丹溪明确提出了“痰挟瘀血”,标志着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的成熟.明清医家继承并发挥了朱丹溪痰瘀互结的思想,将痰瘀互结证分为痰挟瘀血和瘀血挟痰两类,并用痰瘀互结理论解释临床多种疾病.至清代痰瘀互结证治理论已渐臻完善,成为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痰瘀互结证”已作为规范证候名使用于临床,是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的重要病机.为提高痰瘀互结证临床诊治水平,今后尚需对痰瘀互结证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辨证方法、生物学基础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痰瘀毒互结证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阐述古代及现代医家对于痰瘀毒互结证的理论认识及研究;基于生物学基础研究,分析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斑块温度、交感神经兴奋与痰瘀毒互结证的重要关系;通过临床研究,阐述痰、瘀、毒三者并治之法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总结各家临证实践,从病因病机、证候特征、治疗原则、治法方药及关键药物方面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痰瘀毒互结证,以期为冠心病的诊治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介绍张磊辨治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运用"审证求因"的中医思维,总结运动神经元病病因病机为湿热蕴毒、内外合邪,风痰阻络、浊瘀互结以及五脏虚损、元气败衰;通过详辨湿、瘀、痰、风之病邪性质,细察脏腑经络之病位深浅以及精审虚、实、盛、衰之邪正关系,将本病分为湿浊淫筋型、风痰阻络型、痰瘀互结型、瘀热壅阻型、脾虚毒蕴型以及肝肾亏虚型论治。  相似文献   

17.
探讨吴焕林从痰辨治岭南地区高血压病的经验。其结合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患者易患痰湿的特点,认为脾虚痰瘀互结、风痰上扰为岭南地区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重视化痰法的应用。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8.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拟从"痰瘀互阻""湿瘀同病"的角度,探析仲景治疗黄疸的证治经验和用方特色,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借鉴。方法:查阅文献法和临床实践法。结果:张仲景继承前世医家的学术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辨治黄疸颇具特色。结论:仲景从"痰瘀互阻"的角度辨治黄疸的诊疗特色值得后世学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玉波  于眉  李君玲  吴朦 《世界中医药》2022,(21):3061-3064+3069
痰和瘀的中医理论研究颇多,现将痰和瘀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内环境理论相结合,重新认识痰瘀互结。痰瘀互结的临床症状诸多学者表述不一,主要有癥积包块、神志失常、疼痛、肌肤麻木、肢体偏废、痈疡等。基于理论研究发现,大部分症状都可以归纳为疼痛和麻木2个核心症状,并系统阐述了痰瘀同病的病因病机,以冠心病、抑郁症、阳痿3个临床常见疾病为例,探讨从痰瘀论治在具体疾病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