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寻找可控因素,以利于预防急性卒中后感染.方法 筛选出可能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对2009年4月-2011年3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基线调查,先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最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拟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的混杂因子,发现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为18.5%,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占12.3%及泌尿系统占9.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出血性卒中、卧床、卒中后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基线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5分、基线Barthel指数(BI)<50分等7项因素,为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重视危险因素、尤其是可控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高感染风险卒中患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卒中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MDR)感染发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采集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12月200例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评估患者呼吸道MDR感染情况;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白蛋白(ALB)],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卒中患者呼吸道MDR感染的相关因子。结果 200例卒中患者中23例次发生呼吸道MDR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1.50%;MDR感染组与非MDR感染组卒中类型、吞咽障碍情况、血清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性卒中、有吞咽障碍、血清ALB低表达均是卒中患者呼吸道MDR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卒中患者呼吸道MDR发生较高,可能受出血性卒中、伴吞咽障碍、血清ALB低表达等因素的影响,临床需重视上述因素,以此降低呼吸道M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16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57例,发生率35.6%;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导管留置部位、导管腔数、是否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及是否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有密切关系(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APACHⅡ评分、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是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制定预防方案,积极处理,减少感染的发生,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及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 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分为非SAP组和SAP组,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721例患者,平均年龄(65.63±12.07)岁;SAP组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冠心病、心房颤动、卒中史、吞咽障碍和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的比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SAP组,而SAP组入院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低于非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高(OR = 1.055,95%CI:1.009~1.103)、入院NIHSS评分增加(OR = 1.290,95%CI:1.154~1.444)、白细胞计数升高(OR = 1.267,95%CI:1.101~1.457)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与高龄、入院NIHSS评分增加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综合ICU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组成,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为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策略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3年l2月医院综合ICU行血液净化245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导管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4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3例,感染率为9.39%;检出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9株占39.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抗菌药物使用、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使用导管输液、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控制,以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控制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自2007-2011年入住NICU并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进行分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NICU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自2007-2011年NICU进行中心静脉置管778例次,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175例次,发生率为22.4%,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平均时间9.1d;送检导管中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40.2%,导管血送检病原菌检出率为4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及置入三腔导管进入最终的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3.777、9.094和7.342.结论 N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高,中重度昏迷、糖尿病史及置入三腔导管是发生中心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重点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外科手术术后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248例心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心外科术后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7.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医院感染同年龄、手术、胸腔引流、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留置、输血情况、是否联用抗菌药物、呼吸机使用时间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输血、是否联用抗菌药物、呼吸机使用时间是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针对该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心外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内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减少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 022例Ⅰ类切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对发生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22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感染14例,感染率为0.69%;患者达到甲级愈合2 008例,愈合率为99.31%;对14例发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种基础疾病、术后留置引流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疾病本身与感染的发生有着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3种基础疾病、术后留置引流管以及疾病本身是手术室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室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了解相关危险因素,尽量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患者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15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6例,感染率为30.67%,以泌尿系统、阴道残端和盆腔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宫颈癌分期、基础疾病≥3种、化疗药物、术后导尿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等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宫颈癌分期、进行化疗治疗、术后导尿次数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年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5555例成年血液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感染组712例,未感染组4843例,将因素分为患者自身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类分项,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成年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2.82%,例次感染率为16.4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居首占57.81%,其次为血液系统占15.41%,感染部位不明患者也占一定的比例;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5.64%,真菌比例较高占25.28%;经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有造血干细胞移植、粒细胞缺乏、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中心静脉插管、白血病、院外感染等,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结论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为早期筛查医院感染高风险人群和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脑卒中手术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571例)和验证组(24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分别在建模组(内部验证)和验证组(外部验证)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共纳入816例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21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类型、留置胃管、静脉血栓、手术风险分级(NN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是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和0.858,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两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观察值结果一致性良好(P=0.731、P=0.22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个体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提高对脑卒中术后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尽早制定干预策略,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18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肺部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卒中类型、患者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卧床时间、接受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以及肺部感染前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卒中类型、有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减少(13.82±1.62)%,无肺部感染组减少(58.26±2.72)%;并发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24.1%,无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并基础疾病、卒中类型、有侵入性操作治疗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2007年12月~2011年1月就诊2 869例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21种HPV基因型分析,并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 869例妇女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4.8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PV感染与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性伴侣数较多、性伴侣阴茎包皮过长、伴有生殖道其他感染有关。结论: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性伴侣数较多、性伴侣阴茎包皮过长、伴有生殖道其他感染是育龄妇女HPV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引起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6例PICC患者临床资料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选取可能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11种因素进行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306例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感染率9.80%,相关变量的单因素检验9个变量与导管感染相关(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操作经验少、高营养化疗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长、PICC知识未掌握,OR值分别为4.56、3.13、2.78、2.23.结论 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0月-2011年5月住院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90例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无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220例;根据痰培养结果分析病原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送检标本192份,检出病原菌100株,检出率52.08%,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00%,革兰阳性菌占20.00%,真菌占8.00%;多因素分析显示,吞咽困难、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意识障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99、4.16、4.55及2.58.结论 应依据病原菌特点合理用药,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应用于新郑市老年人脑卒中发病预测的可行性,同时寻找导致该市老年人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新郑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数据,选取首次发病的1 013例患者发病时及发病前1年的数据为研究资料,按3∶1将数据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比较及检验。结果 患糖尿病(OR = 1.733)、冠心病(OR = 3.785)、高血压(OR = 5.230)以及体温降低(OR = 0.535)是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预测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0.695、0.734。BP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4%,0. 644和0.765。2种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的Z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脑卒中发病均具有可行性。稳血压、控血糖、重预防可以减小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引起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8年1月-2010年12月阑尾手术患者1580例为研究对象,将阑尾手术切口感染者分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阑尾手术患者合并切口感染5.69%,单因素分析12个因素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危险因素为:BMI高、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长、阑尾化脓坏疽穿孔、阑尾逆行切除,OR值分别为3.23、3.10、2.98、2.76、2.62.结论 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5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合并有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140例,非感染组380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大面积脑梗死、冠心病史及年龄≥65岁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OPD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面积脑梗死、冠心病史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COPD及意识障碍的影响最大,其OR值为16.25、8.36.结论 COPD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面积脑梗死、冠心病史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COPD及意识障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对该类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