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津市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997-2005年天津市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流行因素,以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减少动物疫源性疾病向人间的传播,避免传染病蔓延.方法 对天津市某区1997-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状况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并结合鼠带毒率、气象资料、农业资料、人口资料,分析出血热发病的流行因素.结果 天津市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由以褐家鼠为原始宿主的Ⅱ型汉城病毒引起.自1997年开始出现流行趋势,之后逐渐增多,到2002年达到高峰,之后逐年下降.9 a间共发生10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2.90/10万,死亡率为0.11/10万,病死率为3.81%;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4-5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44.76%;呈高度散发,全区11个乡镇街70个行政村均有病例发生;30岁组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数的33.33%;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7∶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26.67%,外地流动人口发病占发病总数的54.29%;鼠带毒指数与疫情发病率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与发病率呈正相关(rs=0.746,P=0.021);降水量与发病率呈负相关(rs=-0.695,P=0.038).结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鼠类栖息地的破坏,鼠类的迁移,鼠带毒指数升高均是导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上升的原因.大规模的迁村并点和平房改造工程导致鼠类活动频繁,也同样增加了人类感染病毒的概率.应采取科学灭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和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似文献   

2.
丹东市从1963年有完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以来,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呈现低发、波动上升至高发的流行趋势.为掌握丹东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强度、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和防治规划提供依据,现对丹东市1963~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于1984年起在全国开展HFRS的疾病监测工作。目前对该病的流行情况及传播途径已基本阐明。国内很多学应用数学模型对HFRS发病的原因和流行趋势进行了探讨,但具体方法与侧重点各有不同心。我们对苏州市1989-2003年HFRS的发病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湿度、降水、日照、平均气温等气象因素及每月的鼠密度资料与HFRS的月发病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到HFRS的预测预报模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疫情流行特征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广东2004-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病例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 采用SPSS 19.0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 评价气候因素对HFRS发病的影响。结果 广东2004-2014年HFRS病例数逐年上升, 确诊病例发病率在(0.069~0.328)/10万之间。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珠海市病例数占82.6%, 月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和12月~次年1月。男女比例为2.95:1(χ2=427.22,P<0.001), 15~55岁组占85.0%;工人、家政服务和农民(18.7%、17.3%和13.1%)为主要职业人群占49.1%。相关性分析发现, 平均气温(-0.486)和最低气温(-0.493)与滞后2月的HFRS病例数存在负相关性;ARIMA模型(R2=0.747)中, 平均相对湿度(β=0.880, P=0.044)和日照时数(β=-0.024, P=0.033)与滞后4月的和滞后3个月的HFRS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近年广东HFRS发病率逐年上升;多雨/阴云季节影响到啮齿动物生态, 继而导致下季节人群HFRS病例数增加;应加强人群和啮齿动物生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抚顺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流行情况,探讨流行规律和趋势,找出影响流行的因素和指标。[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20年出血热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分类汇总、统计分析。[结果]1985--2004年抚顺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6.57/10万,流行呈总体递增趋势,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7~8年出现1次流行高峰;乡镇年均发病率高于市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0~39岁发病率较高,农民在各职业别中发病率最高;年均鼠密度6.4%,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与鼠密度及带毒指数呈正相关;年均鼠带毒率为3.76%,发病率与带毒指数也呈正相关。[结论]抚顺地区出血热疫情明显上升.形势严峻,加强防制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宝鸡地区2005年以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监测情况及流行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出血热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宝鸡地区2005-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出血热IgM抗体实验室检测,分析阳性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宝鸡地区2005-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IgM抗体阳性率为5.87/10万人口;2005-2008年阳性率呈缓慢下降趋势,2009-2011年缓慢增高,至2012年阳性率显著增高至21.88/10万人口;男性病人多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P=0.0000.01);发病多集中于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符合姬鼠型出血热流行规律;发病人群以18~40岁青年和41~65岁中年人群居多,农民发病数最多,占83.31%。结论宝鸡地区2005年以后肾综合征出血热IgM抗体阳性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近年又开始升高,尤其是2012年出现显著增高趋势。要继续加强本地区出血热防制措施,特别是开展灭鼠及对高发地区的青中年农民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出血热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海峰  康锴  尤爱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63-4664
目的 用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01 ~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月统计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探讨其季节性分布特点.结果 除2006和2007年,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P< 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P<0.05).结论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11、12月份,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高峰日有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赵卫东  闻金生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2):1084-1086
目的掌握上高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规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探讨防控措施,有效遏制其流行。方法收集地理地质、水文气象和人口等基础资料,对1979-2009年上高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灰色预测模型GM(1,1)进行趋势预测。结果上高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双峰型,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疫区,年龄组别发病率、男女发病率和不同职业发病率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各疫情地区发病率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发病高峰乡镇从东部向南部迁移,GM(1,1)灰色模型预测呈下降趋势。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影响较大。上高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为有效控制疫情,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特别对重点乡镇、重点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对山东省1990-1998年不同季节,年龄,性别和职业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和病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进一步扩大,发病继续上升和病死率下降,春季HFRS发病人数高于秋冬季,秋冬季HFRS病死率高于春季,全年HFRS病死人数取决于秋季,结论:HFRS发病和病死人数以青壮年,男性和农民为主,其他人群发病比例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长春市1990—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录入、分析长春市1990—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数据。结果疫情数据分析显示,长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呈现春秋两个高峰,并以春峰为主。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年龄主要集中在20~54岁的青壮年,占发病总数的83.7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3.95%。结论长春市已进入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高峰期,采取以灭鼠和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阜阳市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8年以来的人间及1984年以来的鼠间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圆形分布,计算发病高峰日期;同时对发病率与带毒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958—2007年全市共报告HFRS病例40002例,死亡23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99/10万,病死率为5.95%。各县市区均有病例,颍上县最多(占40.30%),病死率以界首市最高(33.24%)。50年来共呈现4次发病高峰,20世纪80、90年代维持在较高的流行强度。各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1月份,发病高峰日为12月13日。室内和野外鼠密度分别为9.84%和7.91%,带毒率分别为9.21%和6.99%。1984—2007年的鼠带毒指数和人群发病率的相关系数为r=0.58。室内的优势鼠种在2000年前为褐家鼠,2000年后为小家鼠;野外的优势鼠种一直为黑线姬鼠。结论阜阳市HFRS疫源地普遍存在,鼠密度及带毒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群发病,应加强鼠间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方法]分析1997~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与特征。[结果]1997~2009年共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105例。疫情为高度散发,波及全区的每一个乡、镇、街。4~5月为发病高峰。男性高于女性,20~50岁的青壮年占病例总数的89.52%。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户籍。发病与职业和居住环境有关。[结论]鼠带毒指数与发病高峰相关,做好灭鼠工作应是遏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查找研究猩红热发病率和气象因素之间关系的适用方法,探讨邯郸市猩红热的气象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1972-2010年邯郸市猩红热疫情资料、气象资料和人口资料,采用EpiData3.0进行“双重录入”,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气象参数的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本组气象因子数据容差最小为0.014,方差膨胀因子最大达69.998.②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邯郸市1972-2010年猩红热月发病率与月平均风速、月日照时数、月小型蒸发量呈正相关,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雨量、月极端最低气温呈负相关(P<0.05或P<0.01).③猩红热月发病率的曲线估计方程为(Y)=1.369-0.2301n(X).④猩红热月发病率与月平均风速之间得到曲线拟合方程(Y)=-0.781+ 1.242X-0.585X2+0.097X3.⑤气象参数的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本文中的气象参数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做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1.946+ 0.378Z2(P<0.01). 结论 (D邯郸市10个气象参数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②邯郸市猩红热月发病率的模型曲线为对数模型曲线.③猩红热月发病率与月平均风速之间呈三次方程曲线关系,月平均风速是影响猩红热月发病率的主要气象因素.④气象因素对猩红热发病的影响在总的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开展上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预测。[方法]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方法,将上海市历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宿主动物的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上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历史疫情拟合,并开展未来发病率的预测。[结果]两种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综合监测资料,对上海市散发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进行拟合和预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方法的拟合和预测效果优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以用于上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预测,上海市未来发病率可能保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人群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控制发病效果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估算人群接种HFRS灭活疫苗的防病效果。方法 :利用决策树估算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不同方式接种HFRS疫苗对人群防病效果的影响。结果 :低收入人群是HFRS发病的高危人群 ;加之疫苗接种率低 ,导致发病控制效果下降。结论 :人群接种率达 80 %以上 ,尤其是增加低收入人群接种率 ,可有效地降低人群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桂林地区气象及地质因素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汇总桂林市辖区12县1991-2005年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资料及气温、降雨量等气象资料,收集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2个县和最低的2个县共46个乡镇地质因素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和地质因素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影响分析。结果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县达到69.0/10万,最低的县为7.3/10万。伤寒副伤寒多年月平均发病率与多年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无统计学相关。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岩溶分布中的岩溶区、岩性条件中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饮用水类型中的岩溶水、地下水类型中的裸露型岩溶水-裂隙溶洞水等5个地质因素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伤寒副伤寒发病影响作用大小的地质因素依次是:岩溶区分布〉地下水类型〉岩性条件〉饮用水类型。岩溶分布为岩溶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岩性条件为碳酸盐岩、饮用水类型为岩溶水的乡镇其伤寒副伤寒发病等级显著高于其对应的其他地质因素类型。结论气温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相关;岩溶区分布是影响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病最重要的地质因素;岩溶区、碳酸盐岩岩性地质类型、裸露型岩溶水地下水类型、岩溶饮用水类型为影响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建立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数据库,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三维趋势分析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应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报告发病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在东西方向上呈微弱的"U"形分布;乙脑报告发病率由南向北显著下降,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HFRS报告发病率东西部地区差异不明显,南部地区略高于北部地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布病主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19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4-2015年,次要聚集区位于河西地区,包含4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乙脑聚集区位于中部、东南部地区,包含32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HFRS主要聚集区位于定西市岷县,聚集时间为2018年,次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8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8年。结论 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重点地区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的预防效果,为制定适宜的免疫接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选择西安市HFRS高发区县开展疫苗接种,计算疫苗接种率;(2)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每位出血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检测血清IgG抗体,了解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4)比较出血热患者中有、无疫苗接种史的发病的症状和临床分型差别。结果(1)高发区县疫苗累计接种率为46.61%;(2)2005~2010年接种疫苗与未接种疫苗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001),疫苗接种总保护率为94.67%;(3)出血热隐性感染率为3.28%,抗体阳转率为54.84%;(4)HFRS患者有、无疫苗接种史组的发病症状和临床分型有明显差异。结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建议以16岁为阻断年龄段在我市大力推广HFRS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