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的手术方式、脊柱重建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行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颈胸段脊柱肿瘤病例11例,病理诊断包括骨巨细胞瘤5例,骨母细胞瘤1例,Ewing肉瘤1例,浆细胞性骨髓瘤1例,甲状腺滤泡型转移癌2例,前列腺转移癌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疼痛,术前VAS评分为7.45±0.82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6例,E级1例。所有病例术前根据Tomita脊柱肿瘤外科分期评估均为间室外病变。4例C7~T1段肿瘤行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前方钛网、钛板重建;7例T2~T4段肿瘤行单一后路整块全脊椎切除(TES),前方单纯钛网重建。两种术式后方均为钉棒系统重建。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脊柱重建稳定性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98~573min,平均423.9min;术中失血量800~3800ml,平均2077ml。4例术中胸膜破裂,2例术后神经功能一过性下降,7例术中结扎病椎神经根,残留轻度胸前区不适。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4.7个月,1例前列腺转移癌患者死亡,其余均无局部复发。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7.45±0.82分下降至术后2.55±0.69分(P<0.05)。术后神经功能2例(术前D级1例,E级1例)保持原有水平,余均获得改善,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全脊椎切除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可以获得满意的局部控制,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应根据肿瘤位于颈胸段脊柱近端(C7~T1)或远端(T2~T4)而制定个体化手术方式及脊柱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术中脊柱重建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河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27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后路组(n=14)和前后路组(n=13)。后路组给予单一后路全脊椎切除联合稳定性重建,前后路组给予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联合稳定性重建。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3-24个月的随访,评估并统计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和脊柱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 26±2. 30)个月。27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改善明显,与术前比,2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 01)。所有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获得改善或保持原有水平,随访期内均无局部复发及内固定失败病例;所有患者CT均显示植骨融合。结论全脊椎切除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可以获得满意的局部控制,有效减轻颈胸段肿瘤患者的痛苦、改善神经功能,应根据肿瘤部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式及脊柱重建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通过前后联合入路一期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8例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选用改良的颈胸交接部前方入路及传统后方入路,一期行病椎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方法.结果 术后1个月,除1例T2血管瘤神经功能A级恢复至C级,其余患者为E级(3例E级术后未加重).结论 选用改良的颈胸交接部前方入路及传统后方入路,一期行病椎全椎切除、椎体间植骨、前后联合固定重建脊柱,为治疗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于脊柱肿瘤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12例脊柱肿瘤行前、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Ⅰ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 11例获得随访 ,按照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有 1级以上提高 ,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复查平均植骨融合时间 3个月。1例脊索瘤术后 1年复发 ,1例巨细胞瘤术后 9个月复发。结论 :针对脊柱肿瘤的性质、部位 ,通过不同的手术入路行一期全脊椎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彻底切除肿瘤 ,重建脊柱稳定性并体现了个体化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5.
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收治胸腰椎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0~77岁;Tomita分型,Ⅲ型1例,Ⅳ型3例,Ⅴ型2例;T3 1例,,T8 2例,T9 1例.T11 1例,L1 1例;骨巨细胞瘤1例,椎体单发骨髓瘤1例,转移性腺癌4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2例,D级1例,E级3例.均应用改良弧形骨刀行一期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同时采用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前方重建,并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0~270min,平均230min;失血量1100~3000ml,平均1400ml.随访6个月~3年,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术前VAS评分平均8分,术后平均2分,平均下降6分;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中1例由Frankel B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15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1例胃癌转移瘤患者术后14个月因多器官转移死亡;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存活,植骨融合良好,无钛网移位及脊柱失稳,无断钉、断棒现象,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胸腰椎肿瘤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脊柱骨肿瘤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同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7月,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减压并后路钛网植骨椎弓根螺钉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胸、腰椎肿瘤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36~60岁,平均47.2岁。病程3~15个月。病变节段位于T3 1例,T4 3例,T8 3例,T9 2例,T10 3例,T12 1例,L1 1例。其中骨巨细胞瘤3例,成骨细胞瘤1例,骨肉瘤2例,转移性肿瘤8例。根据病变范围及区域,按Tomita等分型标准:Ⅱ型1例,Ⅲ型5例,Ⅳ型3例,Ⅴ型5例。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64个月,平均32.5个月。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6~8个月复查X线片、CT显示植骨均获BridwellⅠ级骨性融合。术后10个月脊髓功能由Frankel B级恢复至D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余9例恢复至E级;行走功能均无明显障碍。2例患者因发生脑部和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15个月死亡;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6个月发生肺转移而死亡;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8个月局部复发;余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患者内固定物均牢靠,无松动断裂,钛网无移位塌陷,脊椎无失稳现象。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同期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具有创伤相对较小、瘤椎切除完整、局部复发率低、脊髓减压充分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脊柱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在治疗复发性脊柱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6例复发性脊柱肿瘤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7 ~ 46岁,平均33.2岁.肿瘤位于胸椎5例,腰椎(L1)1例.病理包括骨巨细胞瘤3例,乳腺癌、鼻咽癌、肺癌骨转移各1例.分析6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节段、手术切缘、神经功能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切除1节段1例,2节段2例,3节段3例.手术时间7.5~12.0 h,平均8.9h;出血量2500~4500 ml,平均3 116 ml;无手术相关脊髓损伤.术后病理证实边缘无残留.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合并硬膜撕裂1例,胸膜破裂2例,胸腔大量积血1例.随访12 ~47个月,平均随访23.2个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3例术前E级患者术后仍为E级,2例术前C级患者术后恢复至D级,1例术前B级患者无明显恢复.结论 部分复发性脊柱肿瘤仍适合后路全脊椎切除术,但需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共收治1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且行全脊椎整块切除并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胸腰椎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9例;年龄38.3±13.7岁。9例为我院初治病例,1例为外院治疗后复发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顽固的局部疼痛,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4.5±1.2分;2例有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伴受累节段以下平面感觉减退,余患者肌力、感觉均正常。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8例。肿瘤部位:胸椎6例,腰椎4例;单节段5例,双节段2例,三节段3例。根据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肿瘤累及A~D区和B~D区各5例。7例采用单一后路肿瘤脊椎整块切除,3例采用前后路联合的方式行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肿瘤切除后均采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和钉棒系统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观察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肿瘤控制和3D打印人工椎体的状态。结果:手术时间4.5~12.0h(6.5±2.0h);术中失血2300~11500ml(4600±2444ml)。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为1.3±0.5分。术后6例出现脑脊液漏,3例出现胸腔积液,无切口感染和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7~33个月(16.0±7.9个月)。2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在术后3个月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肺转移。未见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下沉或移位,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对于胸腰椎骨巨细胞瘤,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能够有效重建全脊椎整块切除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脊柱骨软骨瘤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8~61岁)。其中19例为孤立性骨软骨瘤,2例为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病变位于颈椎14例(含颈胸交界段2例),胸椎5例,腰椎2例(含腰骶交界段1例);病变均起自椎弓根、椎板和/或关节突等附件结构。其中15例有神经功能损害,3例仅有局部疼痛或不适,3例为无痛肿物。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8例,E级12例。21例均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症状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恶变和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0min(45~360min);术中平均出血510ml(20~2000ml)。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骨软骨瘤。17例获得随访,平均7.1年(4~14年),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末次随访时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CT和/或MRI检查对诊断脊柱骨软骨瘤有重要意义,手术彻底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8月~2006年2月共治疗11例颈胸段病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7~67岁,平均41.5岁。病变类型:创伤、肿瘤和结核各4、6和1例。病变节段:T3、C7~T1和T1、2各1例,C7和C6~T1各2例,4例T1。手术取颈胸部联合切口,劈开胸骨上段,显露颈胸段椎体,切除肿瘤或病变椎体、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内固定。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0~56个月,平均31个月。1例术后第2 d出现乳糜漏约50 m l,引流2 d后自愈。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骨不融合及内固定失败,脊柱稳定性好。[结论]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显露满意,创伤小,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可满足颈胸段椎管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应注意避免喉返神经和胸导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侧方途径切除胸腰椎肿瘤和脊柱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手术途径切除胸腰椎肿瘤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29例T3~T4肿瘤患者,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7例,D级6例,E级8例。经侧方入路手术途径显露病椎前方、侧方和后方,切除肿瘤以及上下相邻椎间盘,然后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肜式的脊柱稳定性的重建。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患者出院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4例,D级4例,E级16例。术后获访23例,随访时间13~58个月,死亡4例;神经功能情况,13例较出院时有改善,加重1例。结论侧方入路手术途径无需经胸/腹膜腔,患者容易耐受手术,适合于某些胸腰椎肿瘤的切除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脊柱转移癌全脊椎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脊柱转移癌全脊椎切除术后临床疗效情况,评估术后新发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4年12月行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癌患者11例,原发灶为甲状腺癌3例,乳腺癌5例,肾癌1例,肺癌1例,胰腺癌1例。胸腰椎5例,均行全脊椎整块切除,下颈椎及颈胸椎6例,均行全脊椎分块切除。术前Tomita评分,2分3例,3分5例,3分以上3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为7.18±1.19分。所有患者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Frankel分级):E级6例,D级4例,C级1例。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得随访,手术时间358.3±155.9min,手术出血量1850.0±969.8ml;术后1~2周复查均未见手术部位癌残余,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胸膜损伤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脑脊液漏及胸膜损伤1例,吸入性肺炎及喉反神经麻痹1例,均保守治疗6周后好转。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改善,VAS评分降至1.64±0.77分(P0.0001),术后疼痛改善优良率为100%;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病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均改善一等级。术后随访18~73个月(平均42.4±16.2个月),死亡4例,均因癌症晚期死亡。随访期内无瘤生存3例(27.3%),术后局部复发4例(36.4%),其中整块切除术后复发1例(20%),分块切除术后复发3例(50%),整块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数值较分块切除高(P0.05);术后1年内出现远处新发转移(手术部位外新发转移灶)4例(36.4%),均为骨转移灶。结论:全脊椎切除手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及神经功能;但是术后远处新发转移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前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 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35例术前后凸角 (Cobb法 ) 12°~ 4 1°,术后为 0°~ 16° ,植骨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 2 8例伴有神经损伤者中 2 4例Frankel分级有一级以上的改善 (E级 11例 )。结论 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经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 ,固定可靠 ,植骨融合率高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92例脊椎转移肿瘤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7.2岁.术前存在截瘫者27例,Frankel A级4例,B级8例,C级8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随防6个月~11年,平均4年3个月.31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27例死亡,4例生存.疼痛明显缓解25/29例.术后Franrel分级 A级1 例、B级1例、C级2例、D级 4例、E级 10例,9例恢复正常,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25/27.结论:手术能够重建脊椎的稳定性,缓解疼痛,维护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脊椎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路钉棒系统加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横突及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37例,女13例。骨折部位:T114例、T1221例、L117例、L28例。按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级5例,B级18例,C级14例,D级9例,E级4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无继发脊柱后凸畸形。术中植骨50例,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融合30例,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加植骨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位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7月采用低位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3例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男18例,女5例;年龄21~55岁,平均36.5岁;损伤部位与类型:C7椎体爆裂性骨折12例,C7/T1骨折脱位9例,T1爆裂性骨折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5例,C级6例,D级3例.结果 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00 ~ 900 mL,平均500 mL,手术时间为70~ 120 min,平均85 min.23例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减压充分,脊髓神经功能除9例A级患者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均获得1~2级的提高,植骨均获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术后X线片检查提示钛网放置位置欠佳,经随访未见移位,于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 结论 低位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是可行的,可达到充分的减压,即刻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序列,是治疗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伴有脊髓压迫的肾源性脊柱转移癌的外科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肿瘤科共收治35例伴有脊髓压迫的肾癌脊柱转移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脊髓减压并内固定重建术。对所有患者病史、影像学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重建策略、手术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状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术后接受放化疗以及双膦酸盐治疗。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296±35)min,术中出血量为(2 160±240)m L,术中无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3.2±8.7)个月。术后1例ASIA A级患者恢复至B级;3例ASIA B级患者恢复至C级、D级各1例,1例因压迫时间过长无恢复;2例ASIA C级患者1例恢复至D级,1例仍然为C级;11例ASIA D级患者9例恢复至E级,2例仍然为D级;18例ASIA E级患者无变化。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1例患者术后18个月因肿瘤复发压迫颈髓致瘫痪,并肺部转移,致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者复发,1例行手术治疗,1例放弃治疗;3例患者带瘤生存;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未见复发征象。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伴脊髓压迫的肾癌脊柱转移能够安全有效地解决患者局部压迫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术后综合治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脊柱肿瘤的全脊椎切除术及脊柱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探讨对脊柱肿瘤行全脊椎切除术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以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7例椎体和附件结构均遭破坏的脊柱肿瘤采用全脊椎切除及内固定重建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包括上颈椎至下腰椎的良、恶性及转移性肿瘤,手术切除1~3节脊椎。结果23例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25个月)。1例L5恶性神经纤维瘤及1例C6,7巨细胞瘤于术后10个月及12个月复发,患者放弃治疗;1例C2~4脊索瘤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效果良好;其余20例未见复发。25例术前伴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有23例获显著改善。结论全脊椎切除术为治疗全脊椎受累脊柱肿瘤的有效方法;切除1~3节脊椎的脊柱可由相应内固定系统进行可靠的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9.
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全脊椎切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病椎切除,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或填充骨水泥钛网支撑,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2月~2005年4月对26例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路一期病椎切除、脊髓减压,同时对良性、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前路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支撑,高度恶性肿瘤采用骨水泥钛网支撑,所有患者实施后路植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本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2岁(14~52岁)。其中,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骨囊肿2例,血管瘤5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白细胞肉芽肿2例,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3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7例,D级3例,E级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8年。术前疼痛24例,术后无疼痛22例(91.7%),疼痛减轻2例,疼痛缓解率95.8%。20例脊髓功能障碍者,14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脊髓功能改善率95%。6例患者出现8个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4%。结论胸段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41~72岁,平均65.2岁;累及胸椎10例,腰椎14例,均为单节段病灶。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10例,E级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5~5.4 h,平均4.2 h;术中出血量2 000~4 500m L,平均3 200 m L。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获得改善或保持原有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96个月,平均62.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8例,平均生存时间为45.3个月(11~72个月);其他16例患者存活,随访中无内固定失效。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比较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需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且对术者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