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素民 《山东医药》2004,44(14):23-23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严重时可引起肠坏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1998年7月~2003年7月,我们对96例肠套叠患儿行钡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手法整复辅助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以提高其复位成功率。方法本组102例选择气压在8~12.5kPa之间,当套头在肠管内受阻,单纯空气灌肠复位效果欠佳时,采用双手全腹按压、局部套头按摩、单手套头推压来降低脱套阻力。结果 5例于结肠脾区受阻,16例于结肠肝区受阻,6例于升结肠区受阻,75例于回盲部受阻,经由手法整复后,95例复位成功,7例开腹手术,其中3例回回结型,2例回结型均出现肠坏死,1例为美克尔憩室,1例为恶性淋巴瘤。结论手法辅助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双手全腹按压、局部套头按摩、单手套头推压可明显矫正肠腔内弯曲,与手术复位原则一致,缓解套入部痉挛、水肿、粘连,降低脱套阻力以加速肠套叠复位,从而有效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院1959年1月—1961年3月经灌肠整复的肠套叠35例加以分析,供同志们参考。年龄:据一般文献分析,肠套叠约75%见于两岁以下的婴儿,内中半数以上是在一岁以内。本文病例中,两岁以下的婴儿10例,3—13岁的儿童9例,13岁以上16例;以一岁以下及21—30岁者为多。本文年龄最大者为63岁,年龄最小者为5个月。性别:肠套叠以男性发病率较高。本文男21例,女14例;男与女之比为3:2。病因: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婴儿及儿童系由肠壁蠕动失去规律及环状肌持续性局部痉攀所致,成人多由于肠壁有器质性病变所诱发。本文11例手术的病案中,能找出原因的共4例,种回肠蛔虫团、回肠淋巴结肿大、回肠淋巴肉瘤及梅克氏憩室各11例.  相似文献   

4.
X射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辅助手法整复小儿肠套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x射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辅助手法整复小儿肠套叠疗效。[方法]使用适当的空气压力灌肠辅助以按摩的手法整复小儿肠套叠。[结果]80%的小儿肠套叠患者避免了有创性手术,应用该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空气复位是目前最安全、实用、有效的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小儿肠套叠在X线电视监视下进行空气灌肠加压整复方法与钡剂灌肠加压整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经临床、X线检查确诊的小儿肠套叠分别进行空气灌肠加压整复38例,钡剂灌肠加压整复48例.结果 空气灌肠加压整复方法达到完全整复35例,不能整复3例,整复成功率为92.11%;钡剂灌肠加压整复达到完全整复48例,整复成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P<0.05).结论 小儿肠套叠采用钡剂灌肠加压整复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邱春东  孟现平 《山东医药》2006,46(18):11-11
2003年3月~2005年9月,我们应用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9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96例肠套叠患儿中,男70例.女26例1年龄4个月~4岁,其中〈2岁者83例。手法复位证实为回一结肠型套叠80例,回一回型套叠10例,整复失败者6例改行手术治疗,证实为回一回结肠型套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治疗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76例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整复前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复位前276例均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解果酱样血便表现,复位后症状消失245例;复位前腹部可触及异常包块245例,复位后包块消失240例;复位前276例B超均能探及腹部异常包块,复位后异常包块消失265例。碳剂试验267例(4~8 h后)排便有碳末263例,无碳末排出4例。B超诊断符合率100%,复位成功263例,复位成功率为95.3%。结论 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操作方便、复位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自制压力可控性简易钡气灌肠器(简称RSE)行钡气灌肠双重造影并测肠腔扩张压;结合结肠镜进一步诊断结肠病变.方法PCSE由湿化瓶、二联球、压力表等构成(测试不漏气).男58例,女29例,年龄14岁~68岁,平均51岁.检前洗肠三次并放液,部分行结肠镜后来造影.用100mL~22mL钡浆(60W/V%~80W/V%);加压(12.5kPa)灌气使领气渐压力肠腔,并记平衡压;记肠腔直径(横结肠或梗阻点以下直径)、部分用645-2020mg(检前5min肌注)作低张造影对比分析.结果肠腔畅、不全梗阻与完全梗阻者各62例,13例,12例.通畅结肠腔具较缓冲容量(按长150cm,直径6cm计,扩张后似长管,容积约πR2×L=3.14×32×150=4.2L);经3,4次灌气(1200mL~1600mL,12.5kPa)肠扩张达满意;MDP(适度扩张压)2.7kPa~5.4kPa,耐受性好.经统计处理(t检验,P>0.05),使用654-2对肠腔压及扩张无显著差异;不全梗阻压力变化不著;完全梗阻压力剧升,反应剧,不能耐受;低位梗阻(降结肠下)尤著(二、三次灌气后,压力>8kPa)适度加压灌气能进一步明确梗阻病变范围和性质.结论RCSE兼具准确、安全、实用、可操作性;测压及点片分析能进一步鉴别病变的梗阻情况,弥补内镜不足.PCSE可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B超监护下行肥皂水灌肠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30例,均治愈。1.临床资料:年龄4~12个月。发病至整复时间:24小时内10例,24~48小时16例,48小时以上4例。有果酱样大便28例。右下腹触及压痛性包块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65年初开始用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并在全区推广。截至目前,据我区14个县、市不完全统计,共整复肠套叠约4000例,90%以上获得成功。对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有关的问题,我们曾召开四次专题经验交流会。现根据本院工作总结及经验交流会讨论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痢疾采用中药灌肠治疗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细菌性痢疾患儿80例,均为我院儿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均采用中药灌肠方案治疗,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40)与依据患儿特征,行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细菌性痢疾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或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儿,在行中药灌肠时,加强全面、整体护理,对加快病情康复,提高护理水平意义显著,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于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本院从2014年5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81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儿在入院检查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腹痛、情绪烦躁不安以及就诊时不同程度哭闹等相关的现象。所有的患儿均在被临床拟诊为肠套叠之后,采用脉冲加压的方式缓缓地提升患者肠腔内的气压,待气压回升至16k Paz左右,大多数的患儿的肠套叠成功的复位。并且对于患儿治疗的基本效果进行研究和观察。结果所有的81例患儿确诊之后,采用经空气灌肠的方式成功复位的患者有72例,占总数的88.89%,另有5例患儿因为复位失败最终转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3例患儿为结肠型,占总数的60%;小肠型1例,占总数的20%;盲肠部1例,占总数的20%。所有的患儿经过治疗之后有49例患儿完全的治愈,有27例患儿治疗有效,只有5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83%。结论空气灌肠疗法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拟诊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作为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式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与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桧  滕剑波 《山东医药》2008,48(45):93-94
使用高频超声对52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和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发现超声不仅可作为诊断肠套叠的方法,而且可在实时超声图像的监视下进行复位,如采用二维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安全,效果较好,有取代X线监视下空气或钡剂灌肠整复治疗的趋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收集我院资料完整的单对比、双对比钡灌肠检查295例,有阳性发现者81例,占27.5%。其中结肠息肉31例,结肠癌18例,溃疡性结肠炎15例,家族性大肠息肉2例,结肠克隆氏病4例,结肠多发性憩室2例,其他疾病9例。均经手术、肠镜或病理证实。 造影效果分析:按照检查效果将病例分为优、良、中、差四级,各为165、90、56、4例。分析良以下130例造影效果欠佳、不足乃至失败的原因为:肠道不清者51例,水分过多造影剂被稀释影响涂布者39例,钡剂分布及涂布不均者21例,投照因素者8例,钡剂进入回肠与直肠、乙状结肠明显重迭者7例,粘膜涂布呈现明显龟裂者4例。 体会:结肠内粪便是造成假阳性最常见的原  相似文献   

15.
潘铁民 《山东医药》2001,41(15):66-66
1992年 4月至 1998年 3月 ,笔者在 B超监视下行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4 7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4 7例患儿中 ,男 3 6例、女 11例 ,年龄 3个月至 4岁 ,发病时间 2~ 4 8小时。均经临床和 B超检查确诊。常规肌注复方氯丙嗪 ,对腹痛频繁且较重者肌注阿托品。患儿安静后取头低足高位、仰卧 ,经肛门插入 1根气囊 ( Foleg)肛管 ,气囊充气 ;将 T型管一端接 Foleg管 ,侧管接血压计监视注水压力 ,另一端接注水器。在 B超监视下 ,用注水器将 3 7~4 0℃等渗盐水以均匀的速度推入肠内 ,注水压力 6.6~12 k Pa,注水量 3 0 0~ 8…  相似文献   

1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具有自限性的前庭周围性疾病,占所有眩晕患者的17%~42%〔1~3〕。目前成熟的BPPV嵴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的病理学说奠定了管石解脱法及管石复位法的基础。鉴于老年患者合并疾病较多,患者本身对疾病及手法  相似文献   

17.
正肠套叠是婴儿期最常见急腹症之一、是婴幼儿期一种特有的疾病。据报道在我国本病发病率远较欧美国家为多~([1])。目前我国对该病治疗已从在放射线下气压灌肠过度到超声下水压灌肠,我院从2005年始由以前在放射线气压灌肠改为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本文从术后护理角度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优缺点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6~2004年393例(第一阶  相似文献   

18.
贲门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与CT检查的69例贲门癌,并对两种方法在不同类型贲门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旨在探讨贲门癌的影像表现及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急腹症中的常见病,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不一.我们认为行传统的空气灌肠诊断和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有着特殊的实用价值.我院多年来对数百例患儿采用这种方法诊断和治疗,收到了几乎所有病儿都免于手术之苦,且预后良好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48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DR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3.7±3.5)个月,总优良率为95.68%,局部自觉疼痛缓解时间3~9 d,平均(6.3±1.8)d;手背肿胀消退时间4~15 d,平均(5.8±1.9)d;骨折愈合时间28~63 d,平均(34.8±9.2)d。治疗后掌倾角和尺偏角的度数均较复位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简便,易学易掌握,应用广泛,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疗效确切、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