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太原市5种疾病流行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圆形分布的方法,对太原市1953~1987年5种疾病发病的流行规律进行了探讨。计算出各种疾病的发病高峰日,高峰期;对各种疾病的发病季节高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5种疾病均存在一个季节性发病高峰(P<0.01);同时又对同一疾病不同年份发病高峰应用Watson与Williams提出的F检验公式进行比较,F值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各疾病不同年份的发病高峰是不同的;根据a±ks确定了各种疾病的流行期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9 - 2015年西安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的流行情况和季节分布特征。方法 统计2009 - 2015年西安地区RSV的阳性标本资料,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RSV流行的集中趋势,并计算高峰日和高峰期。结果 西安地区RSV阳性率为9.57%,住院病例检出RSV 93例、男性病例检出87例,3岁以下年龄组高发(84例)。西安地区RSV的M值为0.559,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高发。圆形分布R值为0.558,推测发病高峰日为12月2日,发病高峰期为10月1日 - 2月3日。2种型别交替出现流行。结论 西安地区RSV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趋势明显,秋冬季高发,应当加强监测工作及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5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为科学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山东省2005—2020年手足口病的每月发病资料,分别采用圆形分布法、集中度法、季节指数法等三种方法对其发病季节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0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共发病1 210 835例,定基增长速度为682.14%。2005—2020年手足口病疫情年集中度M合为0.59,季节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每年5—8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圆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R = 0.60,平均角α为179.74°,流行高峰日为6月2日,发病高峰期为5月5日—8月1日,但各年的高峰日期有差异。集中分布法分析所得的M值与圆形分布法分析所得R值呈现高度相关性。结论 2005—2020 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发病高峰期是每年的5—8月。在其流行季节及时采取有针对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嘉善县流行性腮腺炎季节特征进行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嘉善县流行性腮腺炎季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3年嘉善县流行性腮腺炎季节性分布的总集中度M值为0.44,圆形分布法计算得到总的集中趋势值r值为0.45,高峰日为5月26日,流行高峰期为3月14日至8月9日,10年间嘉善县流行性腮腺炎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但各年的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各年的集中趋势值r和集中度M值两者呈高度正相关.结论:嘉善县流行性腮腺炎存在明显高峰,发病高峰期集中在3月-8月,提示要在发病高峰前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发病的季节性规律,为钩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2011-2014年我国钩体病的季节性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我国钩体病发病的集中度M=0.736,通过圆形分布法分析,发现2011-2014年钩体病发病的高峰日为10月6日,高峰期为8月1日-12月11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s检验得Z=494.012,P<0.001,发病高峰日的95%可信区间为10月3日-10月10日;对4年发病的平均角比较采用Watson-William检验法,得Z=36.09,P<0.01。 结论 我国钩体病的发病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8-12月为发病高峰期,应在该段时间内加强对钩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2009-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分析其季节性分布特点,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数据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采用excel 2007软件,计算2009-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指标,采用Rayleigh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统计分析2009-2012年发病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2009-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每年报告的病例数分别为871,1973,2803,3102,3706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4.69/10万、168.73/10万、239.32/10万、264.85/10万、315.59/10万。总报告病例数中,5~7月份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8.3%。计算得集中度M=0.3314。圆形分布r=0.4376,平均角为α=183.0653°(109.4029°~256.7277°)(P0.01),即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间为7月上旬,流行期为4月21日至9月17日,病例数与月降雨量、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流行期相吻合。结论 2009-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发病高峰时间为7月上旬。集中度指标和圆形分布及气象因素结合可用于手足口病季节流行特征的描述,较能准确、定量反映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和流行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2010—2017年漯河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性及发病高峰,为预防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7年漯河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采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漯河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和发病高峰。结果漯河市2010—2017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6474例,5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4 122例占25.02%;病例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年均1 572例,占95.43%。集中度M=0.56,表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圆形分布集中趋势值为0.48,发病平均高峰日为5月18日,高峰期为3月9日—7月27日,平均角为135.468°,雷氏检验显示平均角存在(P0.05)。结论漯河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3—7月为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灌南县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灌南县2009—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以发病日期转换为圆角,采用R软件,通过聚类分析法、集中度法、圆分布法等分析发病季节性。结果 2009—2016年报告手足口病3 969例,49.18%的病例发生在4-5月。8年间病例季节性分布的集中度M=0.511,角均数(95%CI)为2.07(2.04~2.10)(P<0.001),对应发病高峰日在5月1日(4月29日至5月3日)。各年度发病高峰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和2015年在12月或11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结论该县手足口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分布特征,4-5月为发病高峰期,应在高峰期前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苏州市姑苏区主要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苏州市姑苏区2012-2014年8种主要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M值和R值均在0.3~0.5),发病高峰日分别为2月6日和5月29日;痢疾、手足口病、乙肝、梅毒发病季节性较弱(M值和R值均<0.3);淋病、肺结核无明显季节性特征(P值均>0.05)。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R值呈高度正相关(r=0.99,P<0.01)。结论姑苏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城市常见学生传染病发病的季节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盐城市2009-2013年8种学生常见传染病进行季节性分析。结果学生常见传染病中,腮腺炎、流感、猩红热、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其M值/r值均在0.3~0.5;而水痘、菌痢、肺结核、肝炎发病季节性差,其M值/r值均0.3。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r值呈高度正相关(R=0.999,P0.001)。腮腺炎的发病高峰日为5月16日,高峰期为2月28日-8月1日;流感的发病高峰日为1月9日,高峰期为10月25日-次年的3月25日;猩红热的发病高峰日为5月13日,高峰期为3月4日-7月23日;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日为6月11日,高峰期为3月21日-8月31日。结论应利用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控制学生传染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信阳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11-2014年SFTS病例特征进行分析,利用PHGIS1.7.0软件绘制地区分布图,采用时间分布曲线结合圆形分布法分析季节性特征。不同年份及不同类型病例诊断、报告及审核的时效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2011-2014年信阳市共报告SFTS病例2377例,确诊病例死亡29例,其病死率为2.59%;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Z=11.803,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信阳市西部和南部地区;有2个发病高峰,发病在时间上存在集中趋势(Z=433.928,P<0.05),4年间总的流行高峰期为4月20日-8月11日。男性发病率(3.4796/10万)显著低于女性(6.0815/10万)(χ2=83.653,P<0.05);50岁以上人群高发;农民占病例总数的97.67%。病例报告和审核及时性较好,但确诊所需时间较长。结论 信阳市SFTS以散发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及审核的及时性较好,但诊断及时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圆形分布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季节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季节性,笔者对常德市1959~1990年流脑发病资料进行了圆形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2年中有28年发病高峰日在3月份,有26年95%的流行期始于上年10月份以后,终止于当年6月份以前,年发病率与圆形分布r值呈正相关,与角的标准差呈负相关,与平均角-α无相关。提示年发病率高低影响发病季节性强弱,而与发病高峰日的早晚无关。  相似文献   

13.
喻群 《上海预防医学》2014,26(10):532-534
[目的]研究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细菌性痢疾发病季节特征,预测发病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对通州区2006—2013年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进行季节性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发病趋势。[结果]通州区细菌性痢疾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4月中旬至10月中旬。根据发病趋势预测方程,2014和2015年预测发病率分别为3.53/10万和4.49/10万。[结论]若无较大规模的疫情暴发,2014和2015年通州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可能会略有上升,应以流行季节为重点,落实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北京市发热、腹泻聚集性病例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5年《北京市传染病症状监测信息系统》中发热、腹泻症状聚集性数据,运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方法对其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集中度法分析结果显示聚集性发热、聚集性腹泻的M值分别为0.57、0.47;圆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聚集性发热、聚集性腹泻的角度离散程度指标R值分别为0.57、0.46,样本平均角雷氏检验Z值分别为414.14、148.09,P值均<0.01,有季节性,聚集性发热高峰日为10月13日,流行期为8月13日至12月14日;聚集性腹泻高峰日7月31日,流行期为5月20日至10月11日。结论 北京市聚集性发热具有较强的季节分布特征,聚集性腹泻具有一定的季节分布特征。聚集性发热流行期在秋冬季,聚集性腹泻流行期在夏秋季。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宝山区2000-2007年麻疹发病的季节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近年来麻疹发病的季节性特征,为更好地控制以至消除麻疹,制定相应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圆形分布法对2000--2007年宝山区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发病在4、5月份达到高峰,在2005年4、5月份的病例分别达51和52例。结论麻疹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与以往麻疹为冬春季发病相比,有向夏季延伸的趋势;利用圆形分布对麻疹的季节性特征分析有利于我们预测麻疹流行时间,并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河南省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河南省2013—2019年报告的恙虫病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恙虫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结果 2013—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893例,年报告发病率由2013年的0.0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0.50/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周口、信阳等豫南、豫东地区,波及全省15个市53个县区。圆形分布法算出,发病高峰日为10月31日,发病高峰期为10月3日—11月30日。发病人群主要为40岁以上农民。 结论 河南省2013—2019年恙虫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驻马店、周口、信阳为高发地区,秋冬季流行高发,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培训来提高该病的发现,并进一步落实以有组织的灭鼠灭螨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丽  胡艳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42-1644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09年麻疹发病流行特征,了解当前麻疹发病特点,为实现2012年全市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4—2009年麻疹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数据通过Excel 2003和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信阳市麻疹发病特征:①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3—7月的春夏季,占全年总发病数的60.22%;②发病人群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学龄前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94.34%病例的年龄<15岁,且小年龄儿童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1岁以下幼儿发病率由2004年的11.68/10万上升到2009年的435.38/10万;③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流行相结合。2009年浉河区、新县和潢川县发生麻疹流行,报告发病率分别高达50.37/10万、36.23/10万、33.83/10万。结论近年来,信阳市麻疹的流行特征在发病时间、流行强度和年龄分布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全市麻疹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麻疹疫苗接种作为控制发病的有效措施,在信阳市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保证在人群中形成针对麻疹的免疫屏障,控制发病,逐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云南省不同免疫策略时期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云南省1952-2015年的乙脑发病资料,用Watson-Williams检验比较两个及多个角均数。结果 1952-2015年云南省共报告47 885例乙脑病例,死亡6 569例,乙脑的年均发病率为1.79/10万,病死率为13.72%;疫苗使用前、疫苗推广期、免疫规划期乙脑发病的集中度M值依次为0.657、0.594、0.864,3个时期乙脑发病的平均角依次为284.05°、243.27°、209.42°,高峰日依次为9月9日、9月4日、7月30日,流行高峰期依次为7月4日~11月14日、7月18日~10月20日、7月3日~9月1日;不同阶段乙脑发病的高峰日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云南省乙脑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随着乙脑疫苗的推广及使用,乙脑发病率逐渐下降,发病高峰日提前,高峰期缩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时间的季节分布规律,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广东省1993—2012年20年的乙脑季节性分布资料,用Watson—w.11iams法比较圆形分布的多个角均数和两个样本角均数。结果广东省1993—2012年乙脑发病季节性分布集中度的总M值0.8719,发病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7月;除2012年外,各年M值均大于0.70。圆形分布法的总r值为0.5898,发病高峰日为6月29日,高峰期为6月20日~8月18日,但各年发病高峰日不完全相同(P〈0.01);1993—2004年的r值(0.5424)〈2005—2012年的r值(0.7244),但S值相反。结论广东省乙脑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期。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可有效控制乙脑发病,缩短乙脑流行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西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性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西安市2010-2013年的手足口病月发病规律。结果 西安市2010-2013年的手足口病季节性分布的总M值为0.534;手足口病发病平均高峰日为6月12日,流行高峰期为4月6日-8月19日。Rayleigh' test显示平均角存在(Z=21670.92,P<0.001);M值与r值相关性显示M值和r值呈高度正相关(r=1.000,P<0.001)。结论 西安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分布有较强的季节性分布特征,4-8月为该病的流行高峰,有关部门应在流行高峰期内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