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及临床决定因素。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2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对可能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并比较各因素的重要性。结果:2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痴呆的发生率为17.73%;得出5个危险因素,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部位、抑郁症。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其致残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和预后,降低脑卒中的致死、致残率和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58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为轻型非致残性脑卒中和致残性脑卒中,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人口学特征;抽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测量患者血压,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比较不同神经损伤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FBG、TG、CHOL、LDL、Hcy水平比较均明显高于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致残性脑卒中患者HDL水平明显低于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2,P<0.001)。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079,P=0.779);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抽烟、饮酒习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习惯的患者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无吸烟习惯的2.365倍(95%CI:1.630~3.432);年龄每增加1岁,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1.024倍(95%CI:1.010~1.038)。TG浓度每增高1 mmol/L,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4.145倍(95%CI:3.544~4.849);Hcy浓度每增高1 mmol/L,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1.095倍(95%CI:1.013~1.185);而HDL为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00,95%CI:0.462~0.779)。结论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脂水平和Hcy水平不仅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还可及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针对性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某院神经内科的2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量表测评。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5.2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经济压力、3种以上基础疾病、左侧半球、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侧半球、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该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 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85名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V D组38例,非V D组147例,分析V 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年龄、低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白质疏松症是VD的高危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6个VD的相关因素,其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高血压、白质疏松症、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年龄。结论早期预防,积极治疗,可减少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韩燕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2):55-59
目的探讨急性小动脉闭塞(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南阳市某医院收治的232例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将其分为CMB组(78例)和无CMB组(15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MB的危险因素。结果 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发生率为33.62%;CMB患者中,男性46例(58.97%),女性32例(41.03%);共发生CMB点352个,每例患者平均(4.57±1.06)个;分别分布于基底节丘脑区(192个)、脑叶区(93个)、幕下区(67个),每例患者各部位CMB点平均(3.45±2.04)个、(2.87±1.53)个、(1.35±0.65)个;基底节丘脑区、脑叶区CMB明显多于幕下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组和无CMB组患者年龄、总胆固醇(TC)水平、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白介素-6(IL-6)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各种资料;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方法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而文化程度、体力活动、生活自主程度、高密度脂蛋白(HDL)为保护因素;预测准确率高达92.8%。结论条件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疾病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8.
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对比分析——多中心脑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调查表设计参照美国NINDS使用的卒中数据库研究方案,结合国情修改而成。由北京市七家医院共同完成。抽取观察样本中首次发病的552例卒中进行分析,其中缺血性361例,出血性191例。结果:结果显示,缺血性卒中组糖病、TIA、心脏病史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组。本人高 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两组中分别占62.8%和59.0%。入院时血压,出血性组显著高于缺血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某院神经内科271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量表测评。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5.1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左侧半球、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损害是发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侧半球、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损害是发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2003~2005年通辽市6家医院4063例脑卒中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生活方式因素以及入院时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用Epi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72.47±34.79),(104.06±19.60)mmHg,血糖为(7.12±3.00)mol/L。以及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病率(分别为90.1%和55.2%)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52.28±29.05),(92.10±16.83)mmHg;血糖为(6.68±3.20)mol/L,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分别为77.5%,40.0%,P均<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C)水平(5.13±1.18)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38.5%,以及吸烟率为23.7%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4.99±1.17)mol/L,30.0%,20.0%,P均<0.01。结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更大,而高血压、高血糖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脱水指标血尿素氮/肌酐(BUN/Cr)对非溶栓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24例,其中END组69例,非END组555例。END定义为入院后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比较END组与非END组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UN/Cr对END的预测价值。 结果END组患者糖尿病比例,基线NIHSS评分、血压、血糖、白细胞、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ESR)、BUN/Cr、血浆渗透压、住院时间及出院时mR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175,95%CI 1.075~1.284;P<0.001)、收缩压(OR=1.021,95%CI 1.002~1.040;P=0.029)、BUN/Cr(OR=1.091,95%CI 1.023~1.163;P=0.008)、ESR(OR=1.031,95%CI 1.010~1.052;P=0.004)是非溶栓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BUN/Cr预测E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2(95%CI 0.588~0.715;P<0.001),最佳截断值为16.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54%。使用预测方程0.087×BUN/Cr + 0.03×ESR + 0.161×基线NIHSS评分+0.021×收缩压-8.036对EN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95% CI 0.776~0.894;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和71%。 结论BUN/Cr作为脱水指标与非溶栓AIS患者发生END的风险相关,对EN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浆渗透压水平与EN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2.
李春容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9):7-10
目的 探讨阴道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入选119例阴道顺产后发生SUI患者(SUI组)及217例阴道顺产后未发生SUI患者(对照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I组年龄≥30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流产次数≥2次、会阴侧切、孕前或孕期有尿失禁、产后增加腹压、便秘史比例及新生儿体重均高于对照组[67.2%(80/119)比39.6%(86/217)、65.5% (78/119)比47.5%(103/217)、23.5%(28/119)比13.4%(29/217)、31.1%(37/119)比16.1%(35/217)、46.2% (55/119)比31.3%(68/217)、28.6%(34/119)比15.2%(33/217)、23.5%(28/119)比13.4%(29/217)、(3.5±0.4) kg比(3.2±0.2) kg,P<0.01或<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产次数≥2次、会阴侧切、孕前或孕期有尿失禁、产后增加腹压及高新生儿体重是阴道顺产后发生SU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次流产、会阴侧切、孕前或孕期有尿失禁、产后增加腹压及高新生儿体重是阴道顺产后发生SU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产后SU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妇科门诊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州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女性进行尿失禁的问卷调查,了解妇科门诊女性尿失禁患病现状。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探索尿失禁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因非尿失禁因素就诊于广州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年满18岁的妇女进行尿失禁问卷调查。受调查总人数为2000例。结果①妇科门诊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29.4%。②随年龄增加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③BMI、孕次、产次、不同的分娩方式、习惯性便秘、文化程度与尿失禁有关(χ2=23.675,P<0.01;χ2=29.437,P<0.01;χ2=42.592,P<0.01;χ2=3.897,P<0.05;χ2=3.837,P=0.05;χ2=9.276,P<0.01)。④不同职业、居住环境、收入尿失禁患病率相近,χ2分别为0.115,0.548,0.230,P>0.05。⑤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中协变量年龄、BMI、产次、泌尿系疾病、便秘和职业的OR值均大于1。结论妇科门诊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29.4%。随着年龄的上升,尿失禁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孕产次、分娩方式、某些慢性病、文化程度为尿失禁危险因素,收入、居住环境、职业与尿失禁无关。单因素分析结合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尿失禁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对脑梗死分型进行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型脑梗死69例,非进展型脑梗死(对照组)131例,研究其人口学资料、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体检指标、头颅CT检查情况等方面共20个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模型的各因素按其OR值大小排列顺序为脑梗死类型(OR=40.91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35.804)、WBC升高(OR=3.151)、入院时高血糖(OR=3.020)、脑梗死部位总数(OR=2.456)、血钙水平(OR=0.031)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OR=0.908);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显示对脑梗死分型的平均准确率为83.4%,对脑梗死进展型的准确率为73.5%。结论大面积梗死、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WBC升高、入院时高血糖、多梗死部位、低血钙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可能为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脑梗死进行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式随机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武汉地区住院的628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HAMD评分分为正常组(n=381)和卒中后抑郁组(n=247),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脑卒中类型、居住地、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独立行走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早期干预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家庭负担、NIHSS评分、ADL评分、独立行走情况与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ADL评分、独立行走情况与脑卒中后急性期患者发生抑郁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其中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NIHSS评分、ADL评分、独立行走情况是导致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高危因素,应尽快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应重视对其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张晓红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5):378-380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进行降纤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5例临床资料,根据降纤治疗后复查头颅CT及MRI发现梗死部位出血分为出血性转化(HT)组,非出血性转化(非HT)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34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15.11%,24例发生于降纤治疗后1周内,10例发生于第8~13天;中位时间4 d。因脑实质血肿死亡1例。HT组冠心病、房颤、大面积脑梗死、皮质梗死、心源性脑栓塞占比例明显高于非HT组,HT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尿酸值明显高于非HT组,均与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严重神经损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调查城市社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对广州市越秀区人群1 047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年龄、职业、婚姻、月经史、产次、分娩方式、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和频率, 妇科疾患(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子宫肌瘤)、腹腔或盆腔手术史、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咳嗽、便秘)。结果: 问卷回收率90. 07%。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28. 60%, ≥40岁占37 .85%。调查显示: 相关因素中年龄(OR: 1 .035; 95%CI: 1 .007 ~1 .063 )、阴道顺娩(OR:2. 442; 95%CI: 1 .409 ~ 4.233 )、吸引产(OR: 6. 618; 95%CI: 1. 380 ~ 31. 742 )、钳产(OR: 3. 890; 95%CI: 1 .069 ~14. 148)、子宫脱垂(OR: 5 .879; 95%CI: 1. 924~17 .958)、阴道前壁膨出(OR: 2 .751; 95%CI: 1. 215 ~ 6 .225)、子宫肌瘤(OR: 2 .552; 95%CI: 1 .199~5 .429)、全宫术后(OR: 2.519; 95%CI: 1 .046~6. 063)、绝经(OR: 1 .658; 95%CI: 0 .956~2 .877)、便秘(OR: 13. 621; 95%CI: 2 .909~ 63. 780) 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与年龄、多次阴道分娩、难产、子宫脱垂、全子宫切除手术、便秘等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缺血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病率,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统一的调查表对2005年1-12月四川省中医院等4家医院共585例缺血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563份有效调查表中可能与缺血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相关的20余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63例缺血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病率为13.3%;多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发病次数,梗死部位中基底节区和侧室旁,伴发疾病中高血压、肺炎、血脂异常、颈椎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OR值分别为0.416、0.489、0.327、0.454、2.187、2.146、0.352、0.242、0.273。结论563例缺血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病率低于国内外相关报道。性别,中风发生次数、梗死部位在基底节区和侧室旁、伴发肺炎、高血压、血脂异常、颈椎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与患者发生缺血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介入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病原菌与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0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入住ICU时间等临床资料,归纳AIS患者介入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3例占25.48%,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病原菌61株,革兰阴性菌42株占68.85%,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5株占24.5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占6.56%;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合并糖尿病、合并COPD、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是AIS患者介入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IS患者介入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肺部感染影响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并结合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